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個人,一輩子,一個字,奉行做到,終身受益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 就是說要克制自己, 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對於任何社會, 任何時代, 都是適用的, 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值得學習。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 —— 《論語·衛靈公》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 有沒有一個字, 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 ”

孔子的學生子貢, 希望老師能夠給他一個處世的金科玉律, 說:老師你就跟我說這一輩子你就告訴我一個字, 我就可以終身受益, 你告訴我一個字, 讓我一輩子就遵守它。 你說什麼教育能縮成一個字?孔子說:其恕乎。 說如果有這麼個字, 那這個字就是“恕”字吧, 然後孔子又為這個“恕”字加了八個字的解釋,

這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恕”一般來講, 就是寬恕, 用孔子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也就是

說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恕道就是“推己及人”, 其背後有一個對自己某種欲求的克制, 所以“恕”表現成行為就是“克己”。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 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 而應寬宏大量, 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 硬推給他人, 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 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 這是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 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恕”, 用今天的話來講, 就是饒恕、寬容、溝通、理解。 你給予了他人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別人也能夠寬容你, 我們站在了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 去感同身受, 這才是人能夠得到的最大的尊重和關愛。 人格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 這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有閃光點。 獲取別人尊重的最佳途徑是首先去尊重別人。

子曰:“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論語·裡仁》

孔子說:“曾參啊!我講的道, 拿一個道理把它貫穿起來。 ”曾子說:“我明白了。 ”孔子就出了。 曾子的師兄弟來問:“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訴他們:“我們的老師所講的道, 講忠恕之道而已。 從這裡開始學, 學到圓滿的境界, 就是道。 ”

忠恕之道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 據孔子的解釋, 恕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恕偏重對己, 忠偏重對待他人。

待人忠恕, 這是仁的基本要求, 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 原則的問題, 貫穿於一個人一個事物的始終, 是不能改動的。 這是人格的堅持, 也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忠”是指什麼意思?忠就是竭盡所能, 堅持自己的理想、抱負、信念。

“恕”即“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 “恕”要求推己及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 不強加給別人。

孔子之道的核心是“仁”, 分開來便是“忠”、“恕”二字。 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 “忠”與“恕”是並列的。 因“恕”而得“忠”, 為“忠”以行“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