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月27日晚間機構研報精選 10股值得關注

中直股份:18年Q1業績符合預期, 預計公司進入快速增長期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事件:

公司公佈2018年1季度財務報告。 公司2018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41億元, 較上年同比上漲2.54%;實現歸母淨利潤0.71億元, 同比下滑0.49%。

點評:

公司業績符合我們預期。 1)公司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41億元, 較上年同比上漲2.54%;主要是公司機型交付具有季節性, 預計後三季度按照原計劃穩定交付。 2)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0.71億元, 同比下滑0.49%, 公司利潤下滑, 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費用由1.69億增加至1.92億, 同比增加14%。

公司產品型號週期與需求完美匹配, 未來業績有望邁上臺階式增長。

受益于陸軍作戰單位的不斷擴編和海軍補償性的需求, 需求空間不斷擴大, 且公司作為行業唯一上市平臺, 受益于整個行業紅利。 公司已經完成產品換檔期, 產品週期與需求完美匹配, 且新型國產10噸級通用直升機一旦放量, 預計將帶來公司業績臺階式增長。

公司體外資產規模巨大, 未來資產注入預期強烈且前景廣闊。 集團旗下仍有大量軍機總裝資產尚未注入到上市公司, 以淨利潤為口徑計算, 2015年中航工業集團直升機板塊的淨利潤資產證券化率為62.4%, 體外仍有38%左右的大量資產。 同時, 公司為集團直升機板塊唯一上市平臺, 隨著集團國企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資產證券化的持續推進, 我們認為,

未來公司存在軍用直升機總裝資產注入預期的可能。

維持盈利預測及“買入”評級。 基於以上分析, 我們預計公司18/19/20年EPS分別為0.99、1.34、1.72元/股, 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49、36、28倍。 考慮到公司作為直升機領域唯一上市龍頭, 未來業績增長值得重點期待, 同時疊加政策催化和資產整合預期, 因此, 我們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機型交付不達預期、政策落地進度不達預期等。

先導智能:Q1業績符合預期, 看好Q2收入繼續確認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事件:公司發佈一季報, 實現營收6.57 億元, 同比+150.6%;實現歸母淨利潤1.73 億元, 同比+90.8%;扣非後淨利潤為1.74 億元, 同比+122.9%。 基本每股收益為0.39 元。

投資要點

Q1業績符合預期, 看好Q2收入繼續確認

公司在一季報業績預告中稱, Q1歸母淨利潤增長區間是80-110%,

實際增長90.8%, 符合預期。 一般來說, 公司一季度的收入在全年收入中占比相對較低, 近兩年平均比例為14%左右, 由此推算公司2018 年全年的收入預計達到45 億, 實現翻倍。

此外, 公司的扣非歸母淨利大增122.9%。 縱向比較來看, 排除非經常性因素後, 公司每一年Q1 的扣非淨利潤在全年的占比基本維持在16%左右, 由此我們可以估計公司全年的扣非淨利潤約為11 億, 同比2017 年(5.14億)增速超過100%!

盈利能力維持高位, 期間費用率基本穩定

Q1綜合毛利率為42.12%, 同比-2.82pct, 環比2017Q4 上升1.78pct, 主要系定制化產品在毛利率上的差異帶來波動。

淨利率為26.36%, 同比-8.26pct, 環比+3.43pct。 加權ROE 為6.03%, 同比-3.14pct。 兩個指標波動幅度較大, 我們認為這主要是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 從期間費用率來看, Q1 期間費用率為12.84%(銷售費用率2.38%,

管理費用率10.76%, 財務費用率-0.3%, 分別同比+1.53pct, -1.65pct, -0.18pct), 同比-0.3pct, 環比上季度+0.36pct, 波動較小。 而Q1 資產減值損失309 萬, 占收入的比重為0.5%, 同比+1.1pct, 環比-2.6pct, 可見淨利率環比增幅較大主要系上季度資產減值損失提取較多。 此外, 2017Q1 的營業外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達到8.5%, 2018Q1 僅0.3%, 可見淨利率和ROE 同比降幅較大主要系營業外收入的影響。 綜上所述, 公司盈利能力整體維持在高位, 經營性的盈利指標基本保持穩定。

經營性現金流為負, 預計CATL上市後將顯著改善

Q1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4.89 億, 上季度為2867 萬, 環比減少5.17億, 同比2017Q1 的224 萬減少4.91 億, 降幅較大。 我們認為這主要受到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兌現進度的影響。 公司Q1 末應收票據與應收賬款之和為15.6 億(其中應收票據占比40%), 環比增加3.11 億,

在Q1收入中占比47%, 即Q1 最多只有3.46 億收入是以現金或其等價物形式結算。 同時, Q1 公司的銀行承兌到期較多以及新支付的承兌保證金增加, 導致經營性現金流出增長4.89 億。

此外, 受到CATL 上市影響, 先導作為其招股書中披露的最大供應商, 現金流受到影響較大。 我們預計隨著CATL 的上市、補貼的下放以及行業的整體回暖, 先導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將會明顯改善。

國際龍頭擴張將超預期, 進入全球供應體系的設備商將受益

隨著CATL的上市和比亞迪的電池業務分拆, 我們判斷, CATL和BYD的擴產招標進度將提速, 預計行業即將進入招投標高峰;同時BYD 電池業務市場化有望帶來進一步產能擴張, 鋰電設備龍頭將迎來新一輪高成長週期!

此外, 松下、LG 龍頭等由於政策補貼的劣勢對產能擴張一直較為謹慎,隨著補貼的優勢差距縮小,技術優勢仍在領先,而在2019-2020 年新車型密集推出,行業有望爆發的情況下,2018 年國外龍頭產能擴張將超預期,進入全球供應體系的設備公司將抵消國內行業短週期波動影響。先導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鋰電設備龍頭,現已進入松下、LG 等國際龍頭電池廠的供應體系,有望在這一輪擴產潮中顯著受益。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預計2018/2019/2020 年的淨利潤是11.30/17.33/24.25 億, EPS2.56/3.94/5.51 元,PE 為23/15/11X。考慮到公司自身的高成長性和泰坦業績有望超預期,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銷量低於預期,收購泰坦協同效應不及預期。

中青旅:17年景區增長強勁,客單價及客流提升空間大

研究機構:國金證券

業績概述

17年公司實現營收110.20億元/+6.70%,淨利潤5.72億元/+18.24%,扣非歸母淨利潤為4.3億元/+16.04%。18年Q1實現營收25.1億元/+22.82%,歸母淨利潤0.99億元/+14%,扣非歸母淨利潤0.94億元/+4.37%。

經營分析

17年公司兩大景區高增長,濮院景區處在建設階段,預計2019開業: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增速分別為6.7%/18%,景區客流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烏鎮景區全年實現營收16.46億元/+20.93%,接待遊客1013.48萬人次/+11.81%(東柵468.91萬人次/+9.06%;西柵544.57萬人次/+14.28%),人均客單價162.4元/人/+8.2%,烏鎮自2017年8月起提價,提價背景下烏鎮結合"文化+會展"實現客流12%的增長較為可觀。古北水鎮實現營收9.79億元/+35.16%,接待遊客275.36萬人次/+13%,人均客單價為355.5元/+19.6%,景區內古北之光溫泉酒店16年開業後滿足遊客的過夜需求。山水酒店受益于酒店上行週期實現營收增長16.6%,會展業務增長4%,淨利潤下滑24.38%,旅行社業務實現收入37.76億元/+-2.49%。投資性收入中創格業務增長14%,利潤持平;風采營收增長5.65%,利潤持平。

18年Q1受到天氣影響烏鎮景區接待遊客人次下降18.3%,古北水鎮客流與去年持平:18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增速分別為23%/14%,剔除政府補貼影響下淨利潤增長4%。其中烏鎮景區由於天氣影響客流下降18%,提價平滑下收入增長4.3%;古北水鎮遊客人次與去年持平,受益於產品多元化整合下收入增長17%,客單價提升顯著。中青博聯中標多個大型專案,營收增長57%,山水酒店營收增長16%,旅行社、投資性業務均相對平穩。

光大入駐後公司在資源和資金上有望獲益,核心景區增長空間較大,"文化烏鎮"戰略下客單價及客流均有提升空間,古北水鎮仍處在成長階段:股權劃轉後公司背靠光大集團能夠在資金和資源層面有所獲益,同時光大集團的旅遊產業運營能力薄弱,未來存在光大集團以中青旅為平臺進行旅遊項目投資和整合的可能。公司的景區開發經營的護城河不斷加固,隨著景區業態升級更新和文化會展屬性的附加烏鎮及古北水鎮的客流和人均客單價能夠實現增長,烏鎮在天氣影響客流的情況下收入仍能夠實現正向增長。

盈利調整及投資建議

18E-20E淨利潤為6.85/7.5/9.5億元,增速為20%/9%/27%。EPS分別為0.95/1.03/1.3元,PE分別22/20/1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極端天氣及不安全因素發生;景區項目的經營和股權存在不確定性;濮院項目推進不達預期;旅行社業務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業績持續虧損。

中國重工:民船業務持續轉型,海軍大建提升預期

研究機構:開源證券

中國重工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387.76 億元,淨利潤8.38 億元

4月26 日晚間,中國重工公佈了2017 年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7.76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5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38 億元,而上年同期提升20.00%,盈利能力穩定提升。公司計畫向全體股東每10 股分配現金紅利0.11 元(含稅)。

民船業務持續轉型 海工裝備有望復蘇

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影響,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活動減少,海工裝備利用率在2016 年一度逼近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低谷值。雖然2017年海上油氣勘探和開採出現復蘇跡象,但海工裝備作為行業上游仍處於景氣週期穀底,導致多家國際知名海工運營商申請破產或籌畫債務重組,船東棄單情況時有發生。公司作為我國主要海工裝備製造商也受到影響,海工裝備相關業務收入大幅下降170.85%,是公司營業收入較2016 年大幅下降的主因。同時,全球航運市場正緩慢復蘇,但運力與造船雙過剩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也影響了公司民船業務盈利能力。報告期內,公司堅持“不承接邊際利潤小於零或現金流為負訂單”的原則,持續進行民船業務轉型,並改善產品結構,説明公司實現了盈利提升。隨著2017 年末至2018 年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重新回到上升通道,海工裝備業務有望復蘇,將提振公司2018 年業績。

海軍裝備主要供應商 海軍大建助力前景

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軍工上市公司和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研製和供應商,正在從我國海軍本輪建設高潮中獲益。報告期內,公司成功實現重組,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進一步提升軍工資產品質。其中大船重工建造的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報告期內相繼提前實現了出塢下水、動車、泊試等重大節點,總建造量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新型大型驅逐艦、新型導彈驅逐艦等裝備順利完工,大型兩栖攻擊艦專案順利推進。同時,公司同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簽訂濱海任務艦、常規潛艇等軍貿合同,公司軍品業務成為支撐未來業務發展的主力。鑒於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到2035 年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我國海軍建設將繼續保持高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鑒於2018 年內,國產航母,大型驅逐艦等重要裝備將實現交付,公司2018 年軍品業務有望繼續快速增長。

投資策略

預計公司2018-2020 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06 元、0.07 元和0.08 元。給於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海工裝備景氣蘇不及預期 軍品交付延遲 原材料價格變動。

洋河股份:夢之藍再超預期,18年淨利或加速增長

研究機構:平安證券

事項:洋河股份公佈17 年報和18 年一季報,2017 年、1Q18 營收分別為199、95.4 億元,同比+15.9%、25.7%;歸母淨利分別為66.3、34.8 億元,同比+13.7%、+26.7%。17 年分配預案為每10 股派現25.5 元。公司預測,1-6月份利潤增幅為20-30%,18 年計畫力爭營收增20%以上。

平安觀點:

年報符合此前業績預告,1 季報營收、淨利均超預期,或因夢之藍增長超預期。

夢之藍加速增長,區域龍頭盡享次高端升級紅利。2017 年,我們估計夢之藍增速超50%,1Q18 增速或再次明顯提升。夢之藍從15 年開始快速增長,之後增速持續攀升,有江蘇白酒消費檔次高且升級快的原因,但也充分體現了洋河此前積累龐大消費者群體、銷售網路、品牌組合的綜合優勢。中國次高端白酒市場有望持續高速成長,我們相信,洋河憑藉這些優勢可能充分分享次高端紅利。我們估計,18 年夢之藍報表確認量或達1 萬噸,營收占比達25-30%。

全國化助推海之藍、天之藍穩步增長。通過新江蘇戰略,洋河持續推動全國化,17 年省外營收達到92.9 億,占比從45%升至46.6%,白酒總銷量也增長約9%至21.6 萬噸。海之藍、天之藍應仍是全國化的主力,估計兩者17 年增雙位數。藍色經典系列17 年合計營收占比應已超過70%。

消費稅入帳方式調整影響毛利率,持續漲價提升淨利率效果開始顯現。4Q17 開始,洋河消費稅不再計入成本,和產品結構升級、漲價一起推動1Q18毛利率同比大升13.6Pct 至74.6%。洋河從16 年開始,持續推動向終端供貨價上升,早期大部分用於增厚經銷商利潤和直接投放終端。1Q18,銷售費用僅增18.8%,明顯慢于營收,或顯示漲價提升淨利率效果顯現。洋河18 年將繼續推動產品價格上漲,預計將明顯提升淨利增速相對收入的彈性,尤其是3Q18 開始再無消費稅率提升的拖累,效果將更加明顯。

繼續收割份額&分享升級紅利,仍是成長股,繼續“推薦”。合併計算天之藍、夢之藍,洋河在批價200-600 元價格帶上市場份額已是第一,海之藍也是100-200 元價格帶唯一全國性產品。依靠系統性競爭優勢,未來洋河可在這些價格帶上繼續收割市場份額,幵在打下的地盤上充分享受消費升級的紅利。因夢之藍增速超預期,上調18、19 年EPS 預期約2%、4%至5.30、6.27 元,同比增約21%、18%,PE 約21、18 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白酒行業景氣度下行風險。白酒行業景氣度與價格走勢相關度很高,如果白酒價格下降,可能導致企業營收增速大幅放緩。2)管理層更換易導致業務波動風險。白酒企業受業務策略影響大,如更換管理層,可能會導致企業營收、利潤大幅波動。3)政策風險。白酒行業需求、稅率等受政策影響較大,如相關政策出現變動,可能會對企業營收、利潤有較大影響。

光線傳媒:投資收益靚麗,18年影視專案儲備豐富

研究機構:國聯證券

公司公告17年年報和18年一季報,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43億元,同比增長6.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15億元,同比增長10.02%,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去年同期0.25元。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1億元,同比下降34.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9.93億元,同比增長976.95%

投資要點:

電影業務17年與16年基本持平。

17年公司電影及衍生品業務實現收入12.38億元,同比增長0.32%,占收入比重67.17%。17年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7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其中:報告期內上映了《大鬧天竺》《嫌疑人X的獻身》《春嬌救志明》《重返·狼群》《秘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縫紉機樂隊》及《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十三部影片; 2016年上映並有部分票房結轉到本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少年》《你的名字》。

18Q1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本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總票房為38.28億元(不含服務費),其中:報告期內上映了《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金錢世界》五部影片,2017年上映並有部分票房結轉到本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聖誕奇妙公司》《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電視劇業務在17年有所下滑後,18Q1大幅增長。

17年公司電視劇實現收入5050.6萬,同比下滑62.58%,17年確認了《嘿,孩子》《青雲志2》等電視劇發行收入。

18Q1公司實現電視劇收入21,781.1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7.09%,確認了《新笑傲江湖》《愛國者》的電視劇投資收入,電視劇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同時,積極籌備和制作主投、主控電視劇(網劇)《我在未來等你》《八分鐘的溫暖》《無法直視》等劇集。

動漫領域持續佈局,鞏固優勢地位。

17年公司出品、發行了3部動畫電影,包括《大護法》《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煙花》。同時,公司繼續投資了多家動漫領域的優質公司,有效地整合了上下游資源,繼續完善公司在動漫領域的產業佈局,鞏固公司在動漫領域的優勢地位。

投資收益增加,前期項目培育成效已顯。

17年公司實現投資收益3.70億元,主要是對聯營企業計提的投資收益、增持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權後公司原持有股權投資帳面價值與其對應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的投資收益及轉讓捷通無限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18Q1公司投資淨收益22.43億元,主要是出售新麗傳媒股權獲得,3月12日公司公告向林芝騰訊出讓所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20%的股權,轉讓對價總額33.17億元,該資產帳面價值10.49億元。

18年儲備了豐富的影視項目。

2018年,公司擁有豐富的項目儲備,電影專案預計將上映15-20部左右,包括已經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等以及尚未上映的《超時空同居》《動物世界》《查理九世》《一出好戲》《三體》《保持沉默》《葉問外傳:張天志》《雪暴》《無名之輩》等。電視劇有《左耳》《愛國者》《長河落日》《星辰變》《我欲封天》《金棺陵獸》《東宮》《怪醫黑傑克》《盜墓筆記2》等專案儲備,動漫領域有《深海》《大魚海棠2》《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哪吒之魔童降世》《鳳凰之千年公主》《姜子牙》等動漫電影項目儲備。

公司線上發行管道優勢突出,將推動公司發行業務發展。

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達到202.17億元,同比增長近40%,同時,根據貓眼資料,線上化率由2017年的81.7%提升至87%。當前線上購票平臺格局已經清晰,貓眼微影合併後更加鞏固了其在線上購票平臺的絕對龍頭地位,隨著購票平臺票補減少,一方面可以分享電影票房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廣泛的影院覆蓋、深入的電影用戶洞察與豐沛的線上流量資源等優勢推動公司發行業務的發展。

公司分紅率提升。

公司17年每10股派息2元,現金分紅金額占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淨利潤比例提升至71.98%,較16年和15年的15.84%和36.48%有較大提升。

維持“推薦”評級。

由於18年公司直播業務不再並表,預計公司18-20年營業收入15.95億、19.07億和21.95億,18-20年淨利潤分別為27.66億、10.47億和12.83億,EPS分別為0.94元、0.36元和0.44元,對應的PE分別為11.54x、30.50x和24.88x,考慮到公司內容和管道優勢突出,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電影和電視劇製作進度不達預期的風險;電影票房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風險。

碧水源:1季度業績好于預期,有望持續估值修復

研究機構:東莞證券

事件:碧水源(300070)發佈2018年1季報,實現營業收入22.98億元,同比增長105.32%;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下降32.85%;扣非後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78.09%。扣非後淨利潤超出1季度業績預告中扣非後淨利同比增長40%-70%的區間。

營收和扣非後淨利潤均實現高增長。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因出售盈德氣體股權及分步收購北京良業環境在合併日重置原持有股份的公允價值產生較大的投資收益造成非經常性損益大量增加所致。扣非後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略超市場預期。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在國家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公司簽訂項目特別是PPP項目落地實施,另一方面是收購良業環境並表所致。毛利率為26.54%,同比上升1.08個百分點。隨著PPP專案增多,投資資金需求增加,負債率上升,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長237.74%,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同比增長67.57%%和54.76%,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0.59個百分點至16.14%。

PPP項目較為優質,未受清庫影響,訂單落地有望繼續提升業績。公司作為環保PPP龍頭,拿單實力強,2017年訂單獲取規模明顯增大,目前在手訂單仍有200多億元,2018年有望持續獲得上年的訂單規模,為公司持續實現業績較快增長奠定基礎。隨著PPP專案庫集中規範清理工作逐漸收尾,同時生態環境部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環保領域PPP模式,未來環保PPP領域市場環境有望改善,優質的PPP項目將獲得更大的扶持,公司擁有的PPP項目均較為優質,項目數量和品質位居環保行業前列,後續專案落地及實施應能獲得較好的保障。

膜技術領先,雄安落地示範專案,新區建設帶來市場機遇。雄安新區規劃要求白洋澱水質逐步恢復至Ⅲ-Ⅳ類標準。公司MBR+DF膜技術能夠將污水直接處理為Ⅱ或Ⅲ類再生水,為雄安新區的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目前已率先在雄安落地首個污水深度資源化示範項目,通過採用自主研發的MBR膜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汙水處理設備CWT,為雄安新區分散性污水的高標準處理和迴圈利用樹立標杆,符合雄安規劃鼓勵推廣的汙水處理技術,後續公司憑藉其核心膜技術優勢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投資建議:維持"推薦"評級。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1.03元、1.36元、1.74元,對應PE分別為17倍、13倍、10倍。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資金面緊張,競爭加劇毛利率下降,訂單落地低於預期。

中國國航:業績大增八成,一季報超預期

研究機構:天風證券

事件

中國國航披露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 316.07 億,同比增長 9.1%,實現歸母淨利潤 26.28 億,同比增長 79.2%。

部分主營收入劃分至其他收益,可比口徑收益品質仍有上漲

一季度公司業務規模實現 10%左右增速,ASK657.42 億,同比增長 11%,RPK533.33 億,同比增長 9.7%,旅客運輸量 2673 萬人次,同比增長 7.8%,客座率 81.1%,同比下降 0.9pct。直觀上看,一季度公司客公里收益小幅下滑,但考慮到因會計政策調整,去年四季度有 12.9 億主營收入被劃分至政府補助中,占當期其他收益比重過半,一季度其他收益科目為 5.03 億,調整後可比收益品質仍有小幅上漲。

單位非油成本有所下降,費用水準大幅降低

國際油價走高帶動航油成本增加,非油成本方面,我們測算一季度公司單位 ASK 非油成本約 0.274 元,同比下降約 1.5pc t,相關費用管控優化及部分美元計價單位成本因匯率升值折算價值同比有所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費用方面,公司銷售費用率為 4.74%,同比下降 0.54pct,管理費用率為3.46%,同比提高 0.26pct,得益於匯兌升值,公司單季匯兌收益或在 15 億元左右,同比提高超過 10 個億,財務費用率-3.15%,同比下降 4.87pct,三費合計 5.04%,同比下注下降 5.15pct,收益品質平穩,扣油成本改善,費用優化帶動業績明顯超出預期。

5 月起價格大概率逐步升溫,繼續看好全年利潤空間

目前票價管制鬆綁範圍正初步擴大,我們認為國航公商務市場份額大,在改革後存量市場具備更強的提價能力,同時運力增投穩健,票價漲幅或更明顯。因去年 4 月首都機場中跑道大修造成高基數導致短期價格同比有所下滑,但隨著時間推移,5 月起公司票價大概率逐步升溫,且嚴抓准點率下暑運公商務客源很可能回流,看好旺季業績兌現及全年利潤空間。

投資建議

我們堅定看好 2018 年行業基本面,公司作為我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公司,打造北上深蓉菱形樞紐網路結構,公商務市場占比高,將全面收益於供需改善及票價管制放鬆。考慮到油價相比前次報告時點有所提高及2017 年業績基數低於預期,在全年油價中樞 70 美金的假設基礎上,預計公司2018至2019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7%,12.7%,下調盈利預測29%、28%,預計歸母淨利分別為 96.3 億、144.2 億,EPS 分別為 0.7 元、1.05 元,維持“買入”評級,按照 2019 年 15X 估值,下調目標價 17%至 15.75 元,繼續推薦!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滑,油價超預期上漲,匯率劇烈波動,安全事故。

錫業股份:行業拐點下的“錫”望之星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事件概述:錫業股份4 月26 日披露公司2017 年度報告及1 季度報告,公司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344.10 億元,同比增長2.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8.86%;實現扣非淨利潤9.18 億元,同比增長2.86%。從單季度資料看,今年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33 億元,同比增長17.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 億元,同比增長21.79%;實現扣非淨利潤1.77 億元,同比增長17.44%。

核心產品價格大幅上揚,支撐業績高增長。錫、銅、鋅三大業務板塊為公司主要利潤源,2017 年核心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年度均價分別為14.45 萬元/噸、2.36 萬元/噸和4.93 萬元/噸,同比分別上漲21.6%、41.0%和28.9%,受此支撐,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毛利率水準亦上升至10.1%(2016 年為7.0%)。公司2017 年全年,累計自產錫精礦(金屬量)、銅精礦(金屬量)和鋅精礦(金屬量)分別為3.4 萬噸、3.5 萬噸和12.5 萬噸,原料自給率繼續保持穩定。

“錫銦雙龍頭”地位穩固,新投項目放量在即。資源優勢明顯,截止2017年12 月31 日,公司保有資源儲量(金屬量):錫75.18 萬噸、銅119.84 萬噸、鉛8.38 萬噸、鋅407.73 萬噸、鎢8.26 萬噸、銀2924 噸、銦6187 噸,豐厚的資源儲量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保障;2017 年公司國內及全球市占率分分別達到43.6%、21.1%,領頭羊地位可見一斑;同時,“10 萬噸鋅、60 噸銦技改專案”主體工程已於2017 年底完成,2018 年上半年有望投料試生產,有助於公司向鋅銦產業鏈深加工端延伸,成長屬性進一步增強。

2018 年或是錫行業拐點之年。資源品位下降以及開採方式轉換,將導致緬甸錫精礦供給能力顯著下降,自2015 年開始,緬甸錫礦開採逐步由露采轉向坑采,平均品位已降至1.0-1.5%(前期5-6%),錫精礦產出量以及成本均受明顯影響,再考慮到當地資源前景不明以及政府精礦儲備量不斷被消耗的因素,我們認為緬甸原礦產量高峰已過,2018 年尚有庫存對沖產量下降的影響,2019年供給能力下降問題將更為突出,最新海關資料顯示,中國3 月份從緬甸進口的錫礦和精礦總共為8,004 噸,錫金屬含量約為2,000 噸,環比下降59%,同比下降55%,印證前述供給收緊邏輯。預計2018 年緬甸礦供給降幅在1.5-2萬噸區間,約占全球錫精礦產量的5%左右,疊加穩中有增的需求,我們認為:2018 年錫供需缺口有望進一步增擴至1.3 萬噸水準,在短缺“硬邏輯”支撐下,錫價有望進一步走強;銅原料供應趨緊,銅價中樞將系統性抬升;鋅供需雖邊際改善,但仍將延續短缺格局,價格具備上攻動能。錫業股份錫、銅、鋅三大業務板塊有望在此輪有色金屬景氣週期中迎來難得的共振行情。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18/2019/2020 年淨利潤分別為11.9/13.4/16.2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72/0.80/0.97 元,目前股價對應的PE 估值水準分別為19x/16x/14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事件: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緬甸資源儲量大幅波動的風險;錫、銅、鋅價格不及預期的風險。

萬年青:2018年一季報超預期,全年高增長可期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事件:公司公告2018 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 17.3億元,同比增長 49%;實現歸母淨利潤2.3 億元,同比增長3359%;基本每股收益0.37 元。

公司2018 年一季報業績超預期,水泥行業高景氣是主因。從行業角度看,2017年水泥行業高景氣度主要得益於供給端:(1)2017 年需求端較2016 年基本持平,以水泥銷量資料衡量,2017 年1-12 月水泥累計銷量為23.2 億噸,較2016年同期下滑0.2%。(2)環保督察常態化是行業高景氣的直接催化因素,作為水泥行業去產能最重要的行政手段,環保督察不僅實施力度強,而且大有常態化趨勢。(3)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得到企業認可,行業更加自律,2017 年錯峰生產時間普遍較2016 年長,水泥行業淡季不淡。受益於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環保錯峰,水泥行業2017 年高景氣度,公司產品量價齊升,綜合毛利率上升約3 個百分點,業績翻番;2018 年一季度持續受益水泥價格高位,業績增長超33倍。

維持“2018 年水泥行業高景氣度”的判斷:供給結構不斷優化,需求端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水泥價格維持在同期高位。兩因素促使供給結構持續優化,一是環保錯峰的執行力度在提升,水泥企業的市場行為更加注重長期利益,二是環保錯峰的範圍在擴大,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2018年需求端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較小,2017 年水泥銷量同比下降0.2%,2018 年一季度水泥銷量同比下降4.5%,但一季度經濟增長情況看,經濟增長的韌性還在,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

公司2018 年將持續受益水泥行業供需格局改善,全年業績高增長可期。公司共擁有13 條熟料生產線,熟料產能約1400 萬t/a,水泥產能約2500 萬t/a,公司主要業務區域在江西,輻射福建、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隨著錯峰範圍和力度從華北華東向全國拓展,公司所在地區水泥價格和毛利率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8-2020 年EPS 分別為1.55 元、1.71 元、1.78 元,2018、2019 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05%、10%。考慮公司所在業務區域以及可比公司平均估值10-12 倍PE,給予公司2018 年10 倍PE,對應目標價15.5 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水泥需求大幅下滑;(2)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松下、LG 龍頭等由於政策補貼的劣勢對產能擴張一直較為謹慎,隨著補貼的優勢差距縮小,技術優勢仍在領先,而在2019-2020 年新車型密集推出,行業有望爆發的情況下,2018 年國外龍頭產能擴張將超預期,進入全球供應體系的設備公司將抵消國內行業短週期波動影響。先導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鋰電設備龍頭,現已進入松下、LG 等國際龍頭電池廠的供應體系,有望在這一輪擴產潮中顯著受益。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預計2018/2019/2020 年的淨利潤是11.30/17.33/24.25 億, EPS2.56/3.94/5.51 元,PE 為23/15/11X。考慮到公司自身的高成長性和泰坦業績有望超預期,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銷量低於預期,收購泰坦協同效應不及預期。

中青旅:17年景區增長強勁,客單價及客流提升空間大

研究機構:國金證券

業績概述

17年公司實現營收110.20億元/+6.70%,淨利潤5.72億元/+18.24%,扣非歸母淨利潤為4.3億元/+16.04%。18年Q1實現營收25.1億元/+22.82%,歸母淨利潤0.99億元/+14%,扣非歸母淨利潤0.94億元/+4.37%。

經營分析

17年公司兩大景區高增長,濮院景區處在建設階段,預計2019開業: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增速分別為6.7%/18%,景區客流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烏鎮景區全年實現營收16.46億元/+20.93%,接待遊客1013.48萬人次/+11.81%(東柵468.91萬人次/+9.06%;西柵544.57萬人次/+14.28%),人均客單價162.4元/人/+8.2%,烏鎮自2017年8月起提價,提價背景下烏鎮結合"文化+會展"實現客流12%的增長較為可觀。古北水鎮實現營收9.79億元/+35.16%,接待遊客275.36萬人次/+13%,人均客單價為355.5元/+19.6%,景區內古北之光溫泉酒店16年開業後滿足遊客的過夜需求。山水酒店受益于酒店上行週期實現營收增長16.6%,會展業務增長4%,淨利潤下滑24.38%,旅行社業務實現收入37.76億元/+-2.49%。投資性收入中創格業務增長14%,利潤持平;風采營收增長5.65%,利潤持平。

18年Q1受到天氣影響烏鎮景區接待遊客人次下降18.3%,古北水鎮客流與去年持平:18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增速分別為23%/14%,剔除政府補貼影響下淨利潤增長4%。其中烏鎮景區由於天氣影響客流下降18%,提價平滑下收入增長4.3%;古北水鎮遊客人次與去年持平,受益於產品多元化整合下收入增長17%,客單價提升顯著。中青博聯中標多個大型專案,營收增長57%,山水酒店營收增長16%,旅行社、投資性業務均相對平穩。

光大入駐後公司在資源和資金上有望獲益,核心景區增長空間較大,"文化烏鎮"戰略下客單價及客流均有提升空間,古北水鎮仍處在成長階段:股權劃轉後公司背靠光大集團能夠在資金和資源層面有所獲益,同時光大集團的旅遊產業運營能力薄弱,未來存在光大集團以中青旅為平臺進行旅遊項目投資和整合的可能。公司的景區開發經營的護城河不斷加固,隨著景區業態升級更新和文化會展屬性的附加烏鎮及古北水鎮的客流和人均客單價能夠實現增長,烏鎮在天氣影響客流的情況下收入仍能夠實現正向增長。

盈利調整及投資建議

18E-20E淨利潤為6.85/7.5/9.5億元,增速為20%/9%/27%。EPS分別為0.95/1.03/1.3元,PE分別22/20/1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極端天氣及不安全因素發生;景區項目的經營和股權存在不確定性;濮院項目推進不達預期;旅行社業務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業績持續虧損。

中國重工:民船業務持續轉型,海軍大建提升預期

研究機構:開源證券

中國重工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387.76 億元,淨利潤8.38 億元

4月26 日晚間,中國重工公佈了2017 年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7.76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5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38 億元,而上年同期提升20.00%,盈利能力穩定提升。公司計畫向全體股東每10 股分配現金紅利0.11 元(含稅)。

民船業務持續轉型 海工裝備有望復蘇

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影響,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活動減少,海工裝備利用率在2016 年一度逼近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低谷值。雖然2017年海上油氣勘探和開採出現復蘇跡象,但海工裝備作為行業上游仍處於景氣週期穀底,導致多家國際知名海工運營商申請破產或籌畫債務重組,船東棄單情況時有發生。公司作為我國主要海工裝備製造商也受到影響,海工裝備相關業務收入大幅下降170.85%,是公司營業收入較2016 年大幅下降的主因。同時,全球航運市場正緩慢復蘇,但運力與造船雙過剩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也影響了公司民船業務盈利能力。報告期內,公司堅持“不承接邊際利潤小於零或現金流為負訂單”的原則,持續進行民船業務轉型,並改善產品結構,説明公司實現了盈利提升。隨著2017 年末至2018 年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重新回到上升通道,海工裝備業務有望復蘇,將提振公司2018 年業績。

海軍裝備主要供應商 海軍大建助力前景

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軍工上市公司和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研製和供應商,正在從我國海軍本輪建設高潮中獲益。報告期內,公司成功實現重組,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進一步提升軍工資產品質。其中大船重工建造的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報告期內相繼提前實現了出塢下水、動車、泊試等重大節點,總建造量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新型大型驅逐艦、新型導彈驅逐艦等裝備順利完工,大型兩栖攻擊艦專案順利推進。同時,公司同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簽訂濱海任務艦、常規潛艇等軍貿合同,公司軍品業務成為支撐未來業務發展的主力。鑒於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到2035 年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我國海軍建設將繼續保持高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鑒於2018 年內,國產航母,大型驅逐艦等重要裝備將實現交付,公司2018 年軍品業務有望繼續快速增長。

投資策略

預計公司2018-2020 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06 元、0.07 元和0.08 元。給於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海工裝備景氣蘇不及預期 軍品交付延遲 原材料價格變動。

洋河股份:夢之藍再超預期,18年淨利或加速增長

研究機構:平安證券

事項:洋河股份公佈17 年報和18 年一季報,2017 年、1Q18 營收分別為199、95.4 億元,同比+15.9%、25.7%;歸母淨利分別為66.3、34.8 億元,同比+13.7%、+26.7%。17 年分配預案為每10 股派現25.5 元。公司預測,1-6月份利潤增幅為20-30%,18 年計畫力爭營收增20%以上。

平安觀點:

年報符合此前業績預告,1 季報營收、淨利均超預期,或因夢之藍增長超預期。

夢之藍加速增長,區域龍頭盡享次高端升級紅利。2017 年,我們估計夢之藍增速超50%,1Q18 增速或再次明顯提升。夢之藍從15 年開始快速增長,之後增速持續攀升,有江蘇白酒消費檔次高且升級快的原因,但也充分體現了洋河此前積累龐大消費者群體、銷售網路、品牌組合的綜合優勢。中國次高端白酒市場有望持續高速成長,我們相信,洋河憑藉這些優勢可能充分分享次高端紅利。我們估計,18 年夢之藍報表確認量或達1 萬噸,營收占比達25-30%。

全國化助推海之藍、天之藍穩步增長。通過新江蘇戰略,洋河持續推動全國化,17 年省外營收達到92.9 億,占比從45%升至46.6%,白酒總銷量也增長約9%至21.6 萬噸。海之藍、天之藍應仍是全國化的主力,估計兩者17 年增雙位數。藍色經典系列17 年合計營收占比應已超過70%。

消費稅入帳方式調整影響毛利率,持續漲價提升淨利率效果開始顯現。4Q17 開始,洋河消費稅不再計入成本,和產品結構升級、漲價一起推動1Q18毛利率同比大升13.6Pct 至74.6%。洋河從16 年開始,持續推動向終端供貨價上升,早期大部分用於增厚經銷商利潤和直接投放終端。1Q18,銷售費用僅增18.8%,明顯慢于營收,或顯示漲價提升淨利率效果顯現。洋河18 年將繼續推動產品價格上漲,預計將明顯提升淨利增速相對收入的彈性,尤其是3Q18 開始再無消費稅率提升的拖累,效果將更加明顯。

繼續收割份額&分享升級紅利,仍是成長股,繼續“推薦”。合併計算天之藍、夢之藍,洋河在批價200-600 元價格帶上市場份額已是第一,海之藍也是100-200 元價格帶唯一全國性產品。依靠系統性競爭優勢,未來洋河可在這些價格帶上繼續收割市場份額,幵在打下的地盤上充分享受消費升級的紅利。因夢之藍增速超預期,上調18、19 年EPS 預期約2%、4%至5.30、6.27 元,同比增約21%、18%,PE 約21、18 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白酒行業景氣度下行風險。白酒行業景氣度與價格走勢相關度很高,如果白酒價格下降,可能導致企業營收增速大幅放緩。2)管理層更換易導致業務波動風險。白酒企業受業務策略影響大,如更換管理層,可能會導致企業營收、利潤大幅波動。3)政策風險。白酒行業需求、稅率等受政策影響較大,如相關政策出現變動,可能會對企業營收、利潤有較大影響。

光線傳媒:投資收益靚麗,18年影視專案儲備豐富

研究機構:國聯證券

公司公告17年年報和18年一季報,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43億元,同比增長6.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15億元,同比增長10.02%,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去年同期0.25元。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1億元,同比下降34.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9.93億元,同比增長976.95%

投資要點:

電影業務17年與16年基本持平。

17年公司電影及衍生品業務實現收入12.38億元,同比增長0.32%,占收入比重67.17%。17年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7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其中:報告期內上映了《大鬧天竺》《嫌疑人X的獻身》《春嬌救志明》《重返·狼群》《秘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縫紉機樂隊》及《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十三部影片; 2016年上映並有部分票房結轉到本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少年》《你的名字》。

18Q1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本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總票房為38.28億元(不含服務費),其中:報告期內上映了《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金錢世界》五部影片,2017年上映並有部分票房結轉到本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聖誕奇妙公司》《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電視劇業務在17年有所下滑後,18Q1大幅增長。

17年公司電視劇實現收入5050.6萬,同比下滑62.58%,17年確認了《嘿,孩子》《青雲志2》等電視劇發行收入。

18Q1公司實現電視劇收入21,781.1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7.09%,確認了《新笑傲江湖》《愛國者》的電視劇投資收入,電視劇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同時,積極籌備和制作主投、主控電視劇(網劇)《我在未來等你》《八分鐘的溫暖》《無法直視》等劇集。

動漫領域持續佈局,鞏固優勢地位。

17年公司出品、發行了3部動畫電影,包括《大護法》《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煙花》。同時,公司繼續投資了多家動漫領域的優質公司,有效地整合了上下游資源,繼續完善公司在動漫領域的產業佈局,鞏固公司在動漫領域的優勢地位。

投資收益增加,前期項目培育成效已顯。

17年公司實現投資收益3.70億元,主要是對聯營企業計提的投資收益、增持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權後公司原持有股權投資帳面價值與其對應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的投資收益及轉讓捷通無限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18Q1公司投資淨收益22.43億元,主要是出售新麗傳媒股權獲得,3月12日公司公告向林芝騰訊出讓所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20%的股權,轉讓對價總額33.17億元,該資產帳面價值10.49億元。

18年儲備了豐富的影視項目。

2018年,公司擁有豐富的項目儲備,電影專案預計將上映15-20部左右,包括已經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等以及尚未上映的《超時空同居》《動物世界》《查理九世》《一出好戲》《三體》《保持沉默》《葉問外傳:張天志》《雪暴》《無名之輩》等。電視劇有《左耳》《愛國者》《長河落日》《星辰變》《我欲封天》《金棺陵獸》《東宮》《怪醫黑傑克》《盜墓筆記2》等專案儲備,動漫領域有《深海》《大魚海棠2》《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哪吒之魔童降世》《鳳凰之千年公主》《姜子牙》等動漫電影項目儲備。

公司線上發行管道優勢突出,將推動公司發行業務發展。

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達到202.17億元,同比增長近40%,同時,根據貓眼資料,線上化率由2017年的81.7%提升至87%。當前線上購票平臺格局已經清晰,貓眼微影合併後更加鞏固了其在線上購票平臺的絕對龍頭地位,隨著購票平臺票補減少,一方面可以分享電影票房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廣泛的影院覆蓋、深入的電影用戶洞察與豐沛的線上流量資源等優勢推動公司發行業務的發展。

公司分紅率提升。

公司17年每10股派息2元,現金分紅金額占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淨利潤比例提升至71.98%,較16年和15年的15.84%和36.48%有較大提升。

維持“推薦”評級。

由於18年公司直播業務不再並表,預計公司18-20年營業收入15.95億、19.07億和21.95億,18-20年淨利潤分別為27.66億、10.47億和12.83億,EPS分別為0.94元、0.36元和0.44元,對應的PE分別為11.54x、30.50x和24.88x,考慮到公司內容和管道優勢突出,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電影和電視劇製作進度不達預期的風險;電影票房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風險。

碧水源:1季度業績好于預期,有望持續估值修復

研究機構:東莞證券

事件:碧水源(300070)發佈2018年1季報,實現營業收入22.98億元,同比增長105.32%;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下降32.85%;扣非後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78.09%。扣非後淨利潤超出1季度業績預告中扣非後淨利同比增長40%-70%的區間。

營收和扣非後淨利潤均實現高增長。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因出售盈德氣體股權及分步收購北京良業環境在合併日重置原持有股份的公允價值產生較大的投資收益造成非經常性損益大量增加所致。扣非後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略超市場預期。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在國家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公司簽訂項目特別是PPP項目落地實施,另一方面是收購良業環境並表所致。毛利率為26.54%,同比上升1.08個百分點。隨著PPP專案增多,投資資金需求增加,負債率上升,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長237.74%,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同比增長67.57%%和54.76%,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0.59個百分點至16.14%。

PPP項目較為優質,未受清庫影響,訂單落地有望繼續提升業績。公司作為環保PPP龍頭,拿單實力強,2017年訂單獲取規模明顯增大,目前在手訂單仍有200多億元,2018年有望持續獲得上年的訂單規模,為公司持續實現業績較快增長奠定基礎。隨著PPP專案庫集中規範清理工作逐漸收尾,同時生態環境部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環保領域PPP模式,未來環保PPP領域市場環境有望改善,優質的PPP項目將獲得更大的扶持,公司擁有的PPP項目均較為優質,項目數量和品質位居環保行業前列,後續專案落地及實施應能獲得較好的保障。

膜技術領先,雄安落地示範專案,新區建設帶來市場機遇。雄安新區規劃要求白洋澱水質逐步恢復至Ⅲ-Ⅳ類標準。公司MBR+DF膜技術能夠將污水直接處理為Ⅱ或Ⅲ類再生水,為雄安新區的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目前已率先在雄安落地首個污水深度資源化示範項目,通過採用自主研發的MBR膜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汙水處理設備CWT,為雄安新區分散性污水的高標準處理和迴圈利用樹立標杆,符合雄安規劃鼓勵推廣的汙水處理技術,後續公司憑藉其核心膜技術優勢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投資建議:維持"推薦"評級。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1.03元、1.36元、1.74元,對應PE分別為17倍、13倍、10倍。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資金面緊張,競爭加劇毛利率下降,訂單落地低於預期。

中國國航:業績大增八成,一季報超預期

研究機構:天風證券

事件

中國國航披露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 316.07 億,同比增長 9.1%,實現歸母淨利潤 26.28 億,同比增長 79.2%。

部分主營收入劃分至其他收益,可比口徑收益品質仍有上漲

一季度公司業務規模實現 10%左右增速,ASK657.42 億,同比增長 11%,RPK533.33 億,同比增長 9.7%,旅客運輸量 2673 萬人次,同比增長 7.8%,客座率 81.1%,同比下降 0.9pct。直觀上看,一季度公司客公里收益小幅下滑,但考慮到因會計政策調整,去年四季度有 12.9 億主營收入被劃分至政府補助中,占當期其他收益比重過半,一季度其他收益科目為 5.03 億,調整後可比收益品質仍有小幅上漲。

單位非油成本有所下降,費用水準大幅降低

國際油價走高帶動航油成本增加,非油成本方面,我們測算一季度公司單位 ASK 非油成本約 0.274 元,同比下降約 1.5pc t,相關費用管控優化及部分美元計價單位成本因匯率升值折算價值同比有所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費用方面,公司銷售費用率為 4.74%,同比下降 0.54pct,管理費用率為3.46%,同比提高 0.26pct,得益於匯兌升值,公司單季匯兌收益或在 15 億元左右,同比提高超過 10 個億,財務費用率-3.15%,同比下降 4.87pct,三費合計 5.04%,同比下注下降 5.15pct,收益品質平穩,扣油成本改善,費用優化帶動業績明顯超出預期。

5 月起價格大概率逐步升溫,繼續看好全年利潤空間

目前票價管制鬆綁範圍正初步擴大,我們認為國航公商務市場份額大,在改革後存量市場具備更強的提價能力,同時運力增投穩健,票價漲幅或更明顯。因去年 4 月首都機場中跑道大修造成高基數導致短期價格同比有所下滑,但隨著時間推移,5 月起公司票價大概率逐步升溫,且嚴抓准點率下暑運公商務客源很可能回流,看好旺季業績兌現及全年利潤空間。

投資建議

我們堅定看好 2018 年行業基本面,公司作為我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公司,打造北上深蓉菱形樞紐網路結構,公商務市場占比高,將全面收益於供需改善及票價管制放鬆。考慮到油價相比前次報告時點有所提高及2017 年業績基數低於預期,在全年油價中樞 70 美金的假設基礎上,預計公司2018至2019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7%,12.7%,下調盈利預測29%、28%,預計歸母淨利分別為 96.3 億、144.2 億,EPS 分別為 0.7 元、1.05 元,維持“買入”評級,按照 2019 年 15X 估值,下調目標價 17%至 15.75 元,繼續推薦!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滑,油價超預期上漲,匯率劇烈波動,安全事故。

錫業股份:行業拐點下的“錫”望之星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事件概述:錫業股份4 月26 日披露公司2017 年度報告及1 季度報告,公司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344.10 億元,同比增長2.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8.86%;實現扣非淨利潤9.18 億元,同比增長2.86%。從單季度資料看,今年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33 億元,同比增長17.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 億元,同比增長21.79%;實現扣非淨利潤1.77 億元,同比增長17.44%。

核心產品價格大幅上揚,支撐業績高增長。錫、銅、鋅三大業務板塊為公司主要利潤源,2017 年核心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年度均價分別為14.45 萬元/噸、2.36 萬元/噸和4.93 萬元/噸,同比分別上漲21.6%、41.0%和28.9%,受此支撐,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毛利率水準亦上升至10.1%(2016 年為7.0%)。公司2017 年全年,累計自產錫精礦(金屬量)、銅精礦(金屬量)和鋅精礦(金屬量)分別為3.4 萬噸、3.5 萬噸和12.5 萬噸,原料自給率繼續保持穩定。

“錫銦雙龍頭”地位穩固,新投項目放量在即。資源優勢明顯,截止2017年12 月31 日,公司保有資源儲量(金屬量):錫75.18 萬噸、銅119.84 萬噸、鉛8.38 萬噸、鋅407.73 萬噸、鎢8.26 萬噸、銀2924 噸、銦6187 噸,豐厚的資源儲量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保障;2017 年公司國內及全球市占率分分別達到43.6%、21.1%,領頭羊地位可見一斑;同時,“10 萬噸鋅、60 噸銦技改專案”主體工程已於2017 年底完成,2018 年上半年有望投料試生產,有助於公司向鋅銦產業鏈深加工端延伸,成長屬性進一步增強。

2018 年或是錫行業拐點之年。資源品位下降以及開採方式轉換,將導致緬甸錫精礦供給能力顯著下降,自2015 年開始,緬甸錫礦開採逐步由露采轉向坑采,平均品位已降至1.0-1.5%(前期5-6%),錫精礦產出量以及成本均受明顯影響,再考慮到當地資源前景不明以及政府精礦儲備量不斷被消耗的因素,我們認為緬甸原礦產量高峰已過,2018 年尚有庫存對沖產量下降的影響,2019年供給能力下降問題將更為突出,最新海關資料顯示,中國3 月份從緬甸進口的錫礦和精礦總共為8,004 噸,錫金屬含量約為2,000 噸,環比下降59%,同比下降55%,印證前述供給收緊邏輯。預計2018 年緬甸礦供給降幅在1.5-2萬噸區間,約占全球錫精礦產量的5%左右,疊加穩中有增的需求,我們認為:2018 年錫供需缺口有望進一步增擴至1.3 萬噸水準,在短缺“硬邏輯”支撐下,錫價有望進一步走強;銅原料供應趨緊,銅價中樞將系統性抬升;鋅供需雖邊際改善,但仍將延續短缺格局,價格具備上攻動能。錫業股份錫、銅、鋅三大業務板塊有望在此輪有色金屬景氣週期中迎來難得的共振行情。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18/2019/2020 年淨利潤分別為11.9/13.4/16.2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72/0.80/0.97 元,目前股價對應的PE 估值水準分別為19x/16x/14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事件: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緬甸資源儲量大幅波動的風險;錫、銅、鋅價格不及預期的風險。

萬年青:2018年一季報超預期,全年高增長可期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事件:公司公告2018 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 17.3億元,同比增長 49%;實現歸母淨利潤2.3 億元,同比增長3359%;基本每股收益0.37 元。

公司2018 年一季報業績超預期,水泥行業高景氣是主因。從行業角度看,2017年水泥行業高景氣度主要得益於供給端:(1)2017 年需求端較2016 年基本持平,以水泥銷量資料衡量,2017 年1-12 月水泥累計銷量為23.2 億噸,較2016年同期下滑0.2%。(2)環保督察常態化是行業高景氣的直接催化因素,作為水泥行業去產能最重要的行政手段,環保督察不僅實施力度強,而且大有常態化趨勢。(3)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得到企業認可,行業更加自律,2017 年錯峰生產時間普遍較2016 年長,水泥行業淡季不淡。受益於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環保錯峰,水泥行業2017 年高景氣度,公司產品量價齊升,綜合毛利率上升約3 個百分點,業績翻番;2018 年一季度持續受益水泥價格高位,業績增長超33倍。

維持“2018 年水泥行業高景氣度”的判斷:供給結構不斷優化,需求端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水泥價格維持在同期高位。兩因素促使供給結構持續優化,一是環保錯峰的執行力度在提升,水泥企業的市場行為更加注重長期利益,二是環保錯峰的範圍在擴大,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2018年需求端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較小,2017 年水泥銷量同比下降0.2%,2018 年一季度水泥銷量同比下降4.5%,但一季度經濟增長情況看,經濟增長的韌性還在,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

公司2018 年將持續受益水泥行業供需格局改善,全年業績高增長可期。公司共擁有13 條熟料生產線,熟料產能約1400 萬t/a,水泥產能約2500 萬t/a,公司主要業務區域在江西,輻射福建、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隨著錯峰範圍和力度從華北華東向全國拓展,公司所在地區水泥價格和毛利率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8-2020 年EPS 分別為1.55 元、1.71 元、1.78 元,2018、2019 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05%、10%。考慮公司所在業務區域以及可比公司平均估值10-12 倍PE,給予公司2018 年10 倍PE,對應目標價15.5 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水泥需求大幅下滑;(2)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