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憂不懼 可為君子:《論語》中的“勇”

作者:子今

孔門弟子中, 子路以好勇著稱。 《論語》中孔子對“勇”的看法, 多是通過與子路的對話體現出來。

有勇無義為亂

子路問孔子:“君子尚勇乎?”答曰:“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在孔子看來, 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講道義就會顛覆國家。

當然, 這裡的君子不單單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還是指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執政者。 無論是對於有德行又有地位的執政者, 還是對於處在被統治地位的平民或者德行不夠好的人。 “勇”作為一種德行, 均需要以“義”來節制, 否則就僅僅是一種血氣之勇與蠻勇。

勇而無禮則亂

孔子閒居時問弟子們的志向, 子路率先回答說:“千乘之國……由也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面對子路的政治抱負, 孔子一哂了之。

弟子曾皙問孔子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評價,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 禮貴在謙讓。 可是子路說話一點也不謙讓”。 孔子並不是哂笑子路治理一方政務的能力, 而是對於子路這種率性的“勇”, 他認為需要與“禮”聯繫起來, “勇而無禮則亂”。

“六蔽”之教

對子路, 孔子還有“六蔽”之教。

子曰:“由也,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

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 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 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 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 其蔽也狂。 ”

孔子認為, 子路勇於為善, 但不能通過學來明白如何為善, 這帶來的弊病是賊亂。 為糾正子路性格上的偏失之處, 孔子告誡子路, 勇必須有所節制, 有所指導, 方能無蔽。

可見, 孔子認為, “勇”需要以“禮”、“義”、“學”來節制, 否則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成人”之“勇”

孔子雖沒有直接回答子路提出的君子“尚勇”的問題, 但這並不意味著孔子認為勇不足尚。 “勇”, 是人成為人的一個重要的向度。

子路問“成人”, 子曰:“子若臧武仲之知, 公綽之不欲, 卞莊子之勇, 冉求之藝, 文之以禮樂, 亦可以為成人矣。 ”

“臧武仲之知, 公綽之不欲, 卞莊子之勇”分別代表了“知”、“仁”、“勇”三種德行的典範。 孔子曾說:“君子道者三, 我無能焉:仁者不憂, 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 ”在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中, “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不懼

關於勇者何以不懼, 勇者不懼什麼, 孔子並未直接言明, 倒是有如何不懼的論說。 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 夫何憂何懼?”

這段話的意思是,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請教如何去做一個君子, 孔子回答說:“君子不憂愁, 不恐懼”。 司馬牛不大明白, 接著又問:“不憂愁不恐懼, 這樣就可以稱作君子了嗎?”孔子反問道:“如果自己問心無愧, 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

此處的“憂”和“懼”,並不是指對外在的環境或東西的恐懼,而是與內在的自我反省相聯繫。若自我反省之後不懼于自己的良心,會更加堅定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就可以說是“勇”了。

“浩然正氣”的“大勇”

孟子將此稱之為“大勇”:“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種“大勇”與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相關聯。它“集義”而生,以“不動心”為最高的境界。

梁啟超在一次演講中對這種“浩然之氣”式的“大勇”的解釋,甚為曉暢明白:“不懼是屬於意志方面的事。一個人若是意志薄弱,便有很豐富的知識,臨時也會有用不著,便有很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了卦。然則,意志怎樣才能堅強呢?頭一件,須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第二件,要不為劣等的欲望所牽制。”

朱熹說:“君子之學,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勇之事也。”

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勇者不懼的精神,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力量,一種為實現目標能夠抵制外在的誘惑、克服欲望驅使的衝動、忍受簡陋的生存環境的力量;一種尋求個人內心世界的平和、寧靜、坦蕩、衝破凡俗的力量。

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

此處的“憂”和“懼”,並不是指對外在的環境或東西的恐懼,而是與內在的自我反省相聯繫。若自我反省之後不懼于自己的良心,會更加堅定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就可以說是“勇”了。

“浩然正氣”的“大勇”

孟子將此稱之為“大勇”:“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種“大勇”與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相關聯。它“集義”而生,以“不動心”為最高的境界。

梁啟超在一次演講中對這種“浩然之氣”式的“大勇”的解釋,甚為曉暢明白:“不懼是屬於意志方面的事。一個人若是意志薄弱,便有很豐富的知識,臨時也會有用不著,便有很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了卦。然則,意志怎樣才能堅強呢?頭一件,須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第二件,要不為劣等的欲望所牽制。”

朱熹說:“君子之學,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勇之事也。”

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勇者不懼的精神,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力量,一種為實現目標能夠抵制外在的誘惑、克服欲望驅使的衝動、忍受簡陋的生存環境的力量;一種尋求個人內心世界的平和、寧靜、坦蕩、衝破凡俗的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