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朝男子喜歡頭頂戴花,這種風潮席捲朝野,成為榮耀和身份的象徵

古典小說《水滸傳》裡面, 梁山英雄以義當先, 個個都是錚錚鐵骨。 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映襯著水滸英雄的肝膽俠氣, 就是男子戴花, 好漢中喜歡戴花的人不在少數。

“短命二郎”阮小五出場時, 鬢角戴著石榴花;“病關索”楊雄出場時, 小說贊詞《臨江仙》稱他喜歡在鬢邊插一朵翠芙蓉;浪子燕青根據不同的季節, 鬢角插著四季花, 非常風流倜儻;宋江在菊花會上, 儘管他早生白髮, 仍不忘在鬢邊插一朵黃菊花。

在民間傳說中, 英雄好漢進入江湖, 都由長者為其舉行戴花儀式, 象徵他從此步入江湖, 行俠仗義,

不可妄為。 一旦戴花, 就不能採花, 言外之意是要做正人君子, 不能劫掠民女。 所以長者為此人佩戴的花, 也稱為“守正戒淫花”。

簪花淵源 由來已久

小說中表現的梁山英雄簪花, 其實是宋朝的一項禮儀。 簪, 有戴或插的意思, 是將鮮花或絲綢、金銀等材質的仿花戴在頭上,

這種裝飾方法在漢朝就有。

在中國古代, 黃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節(因各地花信不同, 日期略有差異), 人們喜歡摘取鮮花, 插在頭上, 是為簪花。

至大唐時期, 仕女簪花非常流行。 男子簪花, 也成為一道風尚, 這個風尚在宋朝由宮廷傳向民間, 進而席捲朝野。

牡丹芍藥薔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開

宋朝大臣楊萬里有一首詩非常風趣, 他寫道:

“春色何須羯鼓催, 君王元日領春回。 牡丹芍藥薔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開。 ”

春色何須用羯鼓去催(此處引用了“羯鼓催花”的典故), 君臣都已帶回了春色。 但見牡丹、芍藥、薔薇等花朵, 都開到了千百大臣的官帽上。

簪花, 屬於宋朝的宮廷禮制。 據《宋史 . 輿服志》記載:男子簪花, 是在穿正裝戴襆頭(烏紗帽)時,

在紗帽上戴花, 稱為“簪戴”。 簪花的材質, 可以是時令的鮮花, 或者絲絹、金銀等仿製的花, 插在髮髻、別在鬢角或戴在官帽上。

御賜簪花 榮耀與身份的象徵

有一年春季, 唐玄宗看到長安的春日美景, 命群臣賦詩詠春。 大臣蘇頲吟道:“飛埃結紅霧, 游蓋飄青雲。

”唐玄宗賞識他的詩才, 親自將御苑的鮮花插在蘇頲的巾帽上。 當時, 大臣們都以戴御賜簪花為榮。 (《開元天寶遺事》)

簪花在宋朝是宮廷禮儀, 所以每逢皇帝生日、宮廷宴會、祭祀典禮等場合, 君臣都要戴花。 每年百花盛開之際, 皇帝也會詔見王公大臣一起春遊賞花, 摘下時令的鮮花, 賜給近臣, 戴在他們的頭上。

比如宋徽宗巡幸地方, 返回京師時, 會賜花給隨扈大臣、儀仗隊、護衛等佩戴。 宋徽宗還賜金花衣襖給禁衛軍, 憑著簪花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所以御賜簪花對人臣是榮耀, 也是身份的象徵。 (《東京夢華錄》)

宋朝男子簪花的禮儀, 由宮廷席捲朝野。 在此風潮之下, 出現了“四相簪花”的典故。

四人同簪“金帶圍” 先後成為宰相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 韓琦來到淮南, 擔任地方長官。 有一天他在官署後花園, 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芍藥。 但見一個主幹上, 分出四個枝杈, 每一個杈上, 盛開著一朵鮮豔的花。

這個品種的芍藥花, 韓琦從來沒有見過, 覺得很驚奇。 每朵花中間圍著一圈金黃色花蕊, 後來此花被命名為“金纏腰”,也稱“金帶圍”。

當時揚州還沒有這一品種的花,因實在罕見,於是韓琦決定設宴,邀請三位同朝幕僚一起入園賞花,以應證四朵奇花的瑞兆。

韓琦邀請了揚州通判王珪、淮南判官王安石。但還差一位客人,原本決定讓一位年長的鈐轄(武官)補缺。不料第二天,這名鈐轄突然腹瀉不止,不能赴約。碰巧朝臣陳升之路過揚州,韓琦就請他過來赴宴。

四位幕僚相聚在揚州官衙。宴會上,韓琦剪下這四朵“金帶圍”,每個人各戴一朵。此後三十年間,這四人都先後成為當朝宰相。(《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

宋朝男子簪花,以花的雍華匹配君子的儒雅,也以花容匹配英雄的陽剛風采。簪花禮儀席捲朝野,蔚然成風,溶入男士的風雅生活,成為史上最有品味的一道風景。

後來此花被命名為“金纏腰”,也稱“金帶圍”。

當時揚州還沒有這一品種的花,因實在罕見,於是韓琦決定設宴,邀請三位同朝幕僚一起入園賞花,以應證四朵奇花的瑞兆。

韓琦邀請了揚州通判王珪、淮南判官王安石。但還差一位客人,原本決定讓一位年長的鈐轄(武官)補缺。不料第二天,這名鈐轄突然腹瀉不止,不能赴約。碰巧朝臣陳升之路過揚州,韓琦就請他過來赴宴。

四位幕僚相聚在揚州官衙。宴會上,韓琦剪下這四朵“金帶圍”,每個人各戴一朵。此後三十年間,這四人都先後成為當朝宰相。(《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

宋朝男子簪花,以花的雍華匹配君子的儒雅,也以花容匹配英雄的陽剛風采。簪花禮儀席捲朝野,蔚然成風,溶入男士的風雅生活,成為史上最有品味的一道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