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謀創新贏未來 助力中小企業騰飛

4月28日, “2018中國·西部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在我區舉行。 在本屆論壇的主論壇上, 各界人士紛紛建言獻策, 幫助廣大中小企業拓展發展的新視野。

融合創新 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劉海林

在主論壇上, 江山發展集團董事局主席、北大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林就民營中小企業在新時代的作用、當前經濟形勢下所面臨的困難, 以及如何破局等內容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劉海林表示,

中小企業可以嘗試利用金融科技設計業務流程, 成立新型中小企業銀行, 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 推動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從發展前景來看, 劉海林認為, 新型銀行更加傾向于支援高新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 更加樂於向他們提供資金支持。 特別是順應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對國防有重大意義的專案, 在融資過程中, 憑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前景, 更加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共謀“一帶一路”新發展

▲Khalid Mahmood

巴基斯坦議會顧問、巴基斯坦“一帶一路”辦公室主任Khalid Mahmood表示, 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專案, 契合雙方的發展願景。 該專案連接亞洲東部和中西部地區, 而巴基斯坦既是其重要的通道, 也是重要的目的地, 可以借機實現跨區域的貿易發展。

當前, 中巴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領域開展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更是為巴基斯坦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絕佳的歷史機遇,

經濟增長不斷加快。 “一帶一路”倡議在巴基斯坦廣受歡迎, 巴方將繼續支持這個倡議, 並將努力為此貢獻和平、合作與發展的空間。

順勢而為 在變局中的思考與出路

▲楊宗華

戰略管理專家楊宗華以當前的中美貿易爭端話題為切入口, 為在場的中小企業家們帶來一次思想的昇華。

“中國未來十年的新增長點在哪裡?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發展引擎?目前來看, 是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現代製造業這三大支柱產業, 而這也正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 ”

楊宗華認為, 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很大, 從需求指標和技術指標這兩個指標來衡量, 又包含了8個不同領域, 每一個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服務業之所以可以作為支柱產業, 是因為能最大限度地吸納就業人群, 同時服務業是消耗資源最小的產業, 其比例也決定了經濟結構的水準。

“現代製造業則是未來的重要產業, 將替代傳統產業, 其中現代軍工製造業中, 中小企業的發展機遇最大。 中小企業可積極融入國家軍民融合戰略, 大力發展與其相關的人工智慧、生活服務等產業。”楊宗華表示,通過重新界定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小企業的發展機遇還將大大增加。

洞見新時代 連結新格局

在主論壇,以“洞見與連結”為主題的高層對話環節中,嘉賓們積極互動,在思想碰撞中分享智慧,為西部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將主論壇的氣氛推到了高潮。

▲管子墨

“洞見的是方向,是新時代,而連結的則是企業發展的未來,是企業創造的新格局。”成都市中小企業品牌行銷服務平臺首席運營官、灣畔大學翰墨品牌學院院長翰墨品牌創始人管子墨說,企業一定要以匠人的精神去服務客戶,在企業經營的道路上走獨具匠心的發展之路。

▲楊婉妮

“我認為要洞見的是未來幸福美好生活,而連結現在與未來的則是企業的拼搏與政府的支援。”區投促局副局長楊婉妮說,當前雙流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優質的環境、更便利的服務,努力營造親商氛圍,創造安商環境,期待與企業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馮天麗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馮天麗則認為企業要洞見的是在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精准扶貧的背景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蘊含的發展機會,要連結的則是企業成長過程中開發出的新商業模式,通過不斷挖掘自身在社會體系中的價值,才能創造更美好未來。

記者 葉丹 馬耘耘 王鴻明 攝影報導 編輯 杜嬌 校對 岳鈴 審核 楊敏 劉雲湧

大力發展與其相關的人工智慧、生活服務等產業。”楊宗華表示,通過重新界定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小企業的發展機遇還將大大增加。

洞見新時代 連結新格局

在主論壇,以“洞見與連結”為主題的高層對話環節中,嘉賓們積極互動,在思想碰撞中分享智慧,為西部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將主論壇的氣氛推到了高潮。

▲管子墨

“洞見的是方向,是新時代,而連結的則是企業發展的未來,是企業創造的新格局。”成都市中小企業品牌行銷服務平臺首席運營官、灣畔大學翰墨品牌學院院長翰墨品牌創始人管子墨說,企業一定要以匠人的精神去服務客戶,在企業經營的道路上走獨具匠心的發展之路。

▲楊婉妮

“我認為要洞見的是未來幸福美好生活,而連結現在與未來的則是企業的拼搏與政府的支援。”區投促局副局長楊婉妮說,當前雙流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優質的環境、更便利的服務,努力營造親商氛圍,創造安商環境,期待與企業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馮天麗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馮天麗則認為企業要洞見的是在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精准扶貧的背景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蘊含的發展機會,要連結的則是企業成長過程中開發出的新商業模式,通過不斷挖掘自身在社會體系中的價值,才能創造更美好未來。

記者 葉丹 馬耘耘 王鴻明 攝影報導 編輯 杜嬌 校對 岳鈴 審核 楊敏 劉雲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