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國要對中國敏感技術投資下手!商務部:已按底線做好應對準備

在今天商務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 有媒體提出, 美政府正在評估針對中國投資啟動《緊急權利法案》的可能性, 對中國投資實施新的限制, 遏制中國收購敏感技術。 對此,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 我們已經按照底線思維的方式, 做好了應對任何可能的準備。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我們注意到美方有關言論。 我想強調的是, 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 多年來, 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為增加美國內就業, 促進美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峰介紹說, 由於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

一些企業放慢了在美國投資的步伐, 甚至取消在美投資計畫, 放棄美國市場。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希望美方多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事情, 從而真正有利於自身和全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對於美方的言論, 中方將聽其言、觀其行。 我們已經按照底線思維的方式, 做好了應對任何可能的準備。

新聞回顧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0日報導, 在特朗普政府尋求就所謂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對中國進行制裁的同時, 美財政部正考慮動用一項緊急法, 以限制中國對敏感技術的投資。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助理部長希思·塔伯特說, 美國政府正考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根據這項1977年的立法, 美國總統特朗普可以針對“非同尋常的嚴重威脅”, 宣佈國家緊急狀態, 並有權阻止交易和沒收資產。

報導稱, 特朗普正尋求就他認為的不公正貿易行為制裁中國。 在美國政府上月公佈對中國智慧財產權行為的調查結果後, 特朗普要求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考慮對中國企業實施投資限制。 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 財政部官員正在制訂計畫, 確定限制中企投資的具體技術部門, 如半導體和5G無線通訊。

摩擦升級影響範圍擴大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20日報導, 中國商務部裁定, 原產於美國、加拿大和巴西進口漿粕的傾銷行為導致中國國內漿粕產業受到實質損害, 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調查機關決定, 繼續按照商務部2014年第18號公告內容實施反傾銷措施。

另據路透社4月19日報導,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 有20艘共裝有逾120萬噸美國高粱的船隻正在海上航行, 價值超過2.16億美元。 資料顯示, 在中國17日宣佈向美國高粱徵收進口保證金舉措後的數小時之內, 這些船隻中就有至少五艘改變了航向。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的高粱供應商感到供應鏈環節帶來的痛苦, 凸顯了中美貿易緊張關係能夠很快衝擊到全球農業產業。 該行業本就因全球糧食豐產導致價格偏低而苦惱。

此外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9日報導, 一份新報告警告說, 由於雙邊經濟衝突不斷加劇, 加上美國試圖限制中國資本進入,

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前景暗淡。

報導稱, 榮鼎諮詢公司19日在北京發佈的一份報告說, 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擔心, 美國對中國投資的審查正趨於嚴格。

報導稱, 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情況下, 北京和華盛頓一直針鋒相對。 研究機構榮鼎諮詢公司說, 政治阻力已經影響到投資環境。

報告說:“在2018年第一季度結束時, 我們記錄的中國收購交易不到50億美元, 這是三年來的最低水準。 ”

報導稱, 2017年, 中國完成的對美外國直接投資交易額降幅超過了三分之一, 為290億美元, 這是“十年來的第一次重大糾正”。 與此同時, 美國對華投資變化不大, 去年為140億美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