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下半年厄爾尼諾會否捲土重來?

近階段, 中國北方出現反常的大範圍春雪以及內陸地區的明顯降溫過程, 美國中西部也出現類似的低溫天氣導致春播工作嚴重耽擱(影響春玉米為主), 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全球匯率市場動盪加劇、原油價格突破上揚的同時, 天氣題材仍然是業內值得長期關注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匯易網注意到, 繼秘魯、澳大利亞和日本、中國等國的官方氣象部門發佈報告稱, 此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將在2018年上半年終結, 我國氣象學家更是基於早先南極冰蓋的異常變化, 預判認為不排除今年下半年全球氣候再次轉入“厄爾尼諾”模式的可能。

現階段而言, 5月3日前後美國財長姆努欽計畫訪問北京, 業內密切關注中美高管在兩國貿易摩擦敏感期間的關鍵性(磋商)會談, “厄爾尼諾”會否捲土重來將是下半場的炒作題材。

天氣詭異多變再次引發業內關注

2018年1月份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在國家防總會商會議上指出,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 拉尼娜影響年氣象年景整體偏差, 汛期極端天氣災害事件可能多發頻發, 防汛抗旱防颱風形勢不容樂觀。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2月底發表文章指出, 此次拉尼娜在今年5月之前消退的可能性達到55%。 隨後的3月期間, 澳大利亞氣象局對外宣稱, 開始於去年12月的此次拉尼娜事件已經結束。

日本氣象廳於本月10日發佈了厄爾尼諾觀測快報:根據3月的觀測資料顯示, 拉尼娜現象雖然仍在持續, 但在春季結束的可能性很高;進入夏季之後, 全球氣候可能進入正常狀態。 近期, 美國中西部種植帶天氣總體轉好, 因前期低溫天氣耽擱的春播工作得以正常進行, 美豆類期貨市場圍繞天氣題材的炒作階段性降溫。

JCI視角解讀, 2017年10月份以來, “拉尼娜事件”導致中國越冬油菜播種初期遭遇多雨天氣影響播種進度, 更導致美國東北部遭遇“炸彈氣旋”的侵襲, 而我國大部地區出現的罕見大範圍低溫天氣“輕鬆”打破2008年冰雪災害的記錄。 同時, 引發此輪美豆牛市行情的天氣因素, 不得不提的是, 拉尼娜帶來的嚴重乾旱天氣造成阿根廷大豆減產三成至四成!

“厄爾尼諾”題材影響尚待時日

正如匯易網目前全球天氣形勢進展前景較為明朗, 即今年5月份此輪拉尼娜趨於結束基本達成共識。 更值得注意的是, 我國氣象學者早在2017年的學術研究就指出, 日食-厄爾尼諾係數和南極半島海冰效應導致2017-2018年厄爾尼諾爆發不可避免。

2018年1-2月、6-9月、12月為強潮汐時期, 2018年3-5月、10-11月為弱潮汐時期。 近月潮汐組合類型有利於厄爾尼諾的發展, 不出現極端洪澇災害的前提下, 厄爾尼諾將有利於改善南美及美國南部地區的深層土壤墒情。 有國內氣象專家預測稱, 厄爾尼諾在2018年下半年發生的可能性較大。 從歷史記錄來看, 正常年份下對南美的巴西大豆、東南亞棕櫚油和澳洲小麥將帶來不利影響, 如果是極端情況下包括油菜籽等其他油料作物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多頭市場將會佔據主基調。

綜上所述, 匯易網注意到, 本週三(4月25日)亞洲電子盤夜盤中,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合約全線“飄紅”, 主要受到技術性買盤活躍的提振,

以及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計畫於下月初率團訪問北京, 投資者極度擔憂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的風險係數大大降低(暫時放緩)也提供有力支撐。 相應地, 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油期貨繼續掙扎在2400令吉/噸的心理關口, 利空因素來自於東南亞油棕種植園走出上一輪“厄爾尼諾”氣候造成的減產低谷期以及中國龐大的進口大豆到港量, 持續壓制相關油、籽進口市場。

顯然, 無論2018年下半年“厄爾尼諾”是“王者歸來”抑或是“曇花一現”, 天氣市場炒作高峰要到今年8、9月美國大豆關鍵生長期, 在此之前中美關係仍是影響全球農產品市場的“風暴眼”, 上述階段性的方向信號將在下周揭曉。 買方入市策略仍宜動態維持庫存, 防範“踏空”中美貿易戰的政策紅利;追高同樣應當謹慎,畢竟目前從連粕期權主力1809合約的多空博弈現狀來看,看漲期權高位回檔態勢並未改變,中國、美國包括南美的油廠榨利水準全面高企同樣也令看跌期權的套保成本居高難下。

防範“踏空”中美貿易戰的政策紅利;追高同樣應當謹慎,畢竟目前從連粕期權主力1809合約的多空博弈現狀來看,看漲期權高位回檔態勢並未改變,中國、美國包括南美的油廠榨利水準全面高企同樣也令看跌期權的套保成本居高難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