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一清:字裡行間的一年四季

4月22日,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文化嘉賓張一清做客上海楊浦區圖書館, 開講海上博雅講壇165期“字裡行間的四季”。

“四季裡有不同的節氣, 它們分別有一個名稱, 可以用漢字表現出來。 那麼漢字和季節有什麼關聯?為什麼用這個字表示這個節氣?這個字是因節氣而創造, 還是這個字本身有一個創造它的理由, 並可以用於季節裡?這就是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內容。 ”

比如“穀雨”的“穀”字。 明代王象晉有《二如亭群芳譜》:“穀雨, 穀得雨而生也。 ”清代黃奭有《通緯·孝經援神契》:“清明後十五日, 鬥指辰, 為穀雨, 三月中, 言雨生百谷清淨明潔也。 ”

按照這些文獻的說法, “穀雨”的寓意是穀物得雨水滋潤而生長。 不過也有些文獻認為“穀雨”的“雨”應當讀第四聲, 表示“降下”, 所以“穀雨”的意思是“降下穀物”, 也就是“種下穀物”並使其生長。

張一清提及, 這讓人想到穀雨節氣的另一種傳統——祭祀倉頡。 傳說中倉頡創造漢字的舉動驚天地而泣鬼神, 天上下起了“糧食雨”。 因此陝西一帶的百姓還逐漸形成了穀雨時祭祀“倉聖”的習俗。

此外, 現在“谷”字其實有兩個來源, 一種是這種字形本身(“穀”);另一種則是“穀”。 張一清說, “穀”上半部分像是流水, 下半部分的“口”表示出入口, 上下合在一起表示山谷。

而“穀”字複雜一點, “禾”在這裡表示農作物。 “殼”字與“貝殼”的“殼”讀音和意思都相通, 所以就含有農作物籽實表面那層硬殼的意思。 “殼”跟“禾”合在一起, 指的就是穀類農作物, 後來也指一切糧食作物。 例如《國語·魯語》:“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植百穀百蔬”,

再如《論語》:“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

接著, 張一清又舉例“立”字。 “現在關於節氣解釋的話, 很多的文獻說‘立’表示‘建’, 表示開始。 所以每季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 意思是這個季節的開端:春天第一個節氣是立春, 夏天是立夏, 然後是立秋、立冬, 這個解釋流傳了幾千年。 這個解釋沒有問題, 因為它參照了大量古代的說法以及季節的特點去解釋這個字。 ”

“但是我個人覺得, 總有一點點不足。 ”張一清說, 這個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 ‘立’這個字產生的時候最初的意思是什麼?它怎麼衍生出‘開始’的意思?第二, 四季第一個節氣的名字是這個‘立’, 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麼叫的時候, ‘立’在那個時代是不是已經有了‘開始’的含義?”

張一清解釋,

按照“立”在甲骨文、金文裡的字形, 還有《說文解字》對“立”的解釋(“住也”), “立”最初顯然表示佇立。 而且由於表示人靜止不動地佔據一定空間, 所以“立” 也同時具有了“位、位置”的含義。

此外, “立”本身後來也有“即位、繼位”的意思。 在張一清看來, 即位也好, 繼位也罷, 究其實質都可以看作是到了某個特定輪次, 新的人或事物開始佔據某個位置。 這樣看來, “立”應當具有“占位”或者“輪到誰”的意思。

“那麼, ‘立春’或許解讀成‘四季輪回過程中, 又到了春天的輪次’更加妥當。 當然, 說‘立’表示‘開始、始建’等等同樣是對的, 只是這樣的解釋更像是‘立’後來引申出來的含義, 而‘立春’這個節氣及其名稱卻是最晚到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的。 ”

張一清說到, 四季是迴圈的、不斷輪轉的一個過程。 在輪轉的過程中, 我們的祖先會通過各種詩文、繪畫表現他們對季節的所見、所聞、所感。 詩仙李白曾作《子夜四時歌》, 也稱《子夜吳歌》, 並分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

“季節不同, 景致與心境自然有別, 這無疑是人之常情。 然而在中華歷史長河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達觀者同樣大有人在,大文豪蘇東坡就曾經寫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詩告訴你季節在不斷地輪回,到了冬天可能是萬物蕭疏了,但是每一年每一季還會有好的景致,並且還會有輪回。這就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

他感慨,四時風光,古今文明,能夠浸潤在這樣的自然、文化氛圍中,是我們每個人的幸運。我們要感謝博大精深、優秀燦爛的中華文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達觀者同樣大有人在,大文豪蘇東坡就曾經寫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詩告訴你季節在不斷地輪回,到了冬天可能是萬物蕭疏了,但是每一年每一季還會有好的景致,並且還會有輪回。這就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

他感慨,四時風光,古今文明,能夠浸潤在這樣的自然、文化氛圍中,是我們每個人的幸運。我們要感謝博大精深、優秀燦爛的中華文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