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想畫好畫寫好字,你需要十分熟悉它

丹青雅器 方寸寫心——文房四寶行業現狀系列調查之墨

專業顧問//陳振濂 汪永江 朱友舟 范瓦夏

專題策劃//全媒體新聞部

文本統籌//葉芳芳

採訪//葉芳芳 江淩

來源//美術報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用一句“運墨而五色具”點出了墨在運用上的豐富變化。 無論是濃墨還是淡彩, 正是有了墨和筆、紙、硯的互相配合, 才成就了中國文化藝術的千年傳奇。

從古至今, 墨除了是傳統的書寫繪畫用品之外, 也因其獨特的氣韻, 成為了中國文人的情感寄託之一。 從“墨客”、“舞文弄墨”、“胸無點墨”等詞語可以看出, 墨多與學問和文人發生關聯。

而宋人嗜墨成癖的奇聞逸事也不勝枚舉, 無怪乎北宋詞人蘇舜欽感歎說“筆墨精良, 人生一樂。 ”

隨著時代的發展, 墨錠墨汁逐漸被書寫攜帶更為便捷的硬筆取代, 但那一抹暈染的墨色, 卻始終蘊含著不言而喻的文化力量。

的性能,

並用於書寫文字。 雖然天然礦石與後來的墨有很大的區別, 但已經具備了墨的書畫功能。

清 禦制詠花詩蠟梅黃墨 長11.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工墨的出現與發展

西周時期, 人工墨開始出現。 據《述古書法纂》記載, “邢夷始制墨, 字從黑土, 煤煙所成, 土之類也。

”邢夷是西周宣王時期人, 人工墨的出現使得墨的大量運用成為可能。

春秋戰國時期, 墨的使用已經較為普遍。 同期出土的實物竹簡、木牘、帛書上的文字, 經考證有很多是用毛筆蘸墨書寫的。

秦漢是中國墨的初始時期。 秦代的墨多為墨丸, 為團狀或短小的圓柱狀, 使用時需要放在硯臺上用研石壓磨。 東漢時出現了模型墨。 墨模的出現為規模化制墨帶來了可能, 制墨業因此得到長足發展。 松煙墨起於何時已不可考, 但其在東漢時期已經盛行。 曹植在樂府詩《長歌行》中, 就有“墨出青松煙, 筆出狡兔翰”一句。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墨發展的重要時期。 這一時期, 以松枝或松樹幹燒煙製成的松煙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的石墨。 三國時期,

魏國書法家韋誕在前人制墨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制墨時在原料中加入了雞蛋、珍珠粉和麝香等材料, 使得製成的墨香味獨特、光澤持久, 具有“一點如漆”的效果。 此外, 隨著制墨技藝的提高和用墨的廣泛普及, 研究制墨的著錄文章相繼問世。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已經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墨的製作方法, 在造墨技藝上總結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文房四寶行業現狀系列調查之墨·歷史追溯渀

制墨業空前興盛的唐宋時期

隋唐時期, 制墨藝術已非常成熟, 制墨業空前繁榮, 名匠輩出。 制墨中心從陝西地區擴大到山西、河北。 潞州

原料成本導致好墨價高

對於傳統手工業來說, 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煉煙、合膠、杵搗、成型、晾墨、打磨……這一整套手工墨的製作程式下來,

不算晾煙灰的那兩年, 也起碼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做成一塊墨。 再加上墨既怕潮濕也怕乾裂, 若是避開梅雨和酷暑, 一年中能做墨的時間可能就剩下大半年。

在採訪山西省新絳縣積文齋筆墨莊的絳墨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重升時, 他告訴記者這樣一個資料:二兩好的手工墨, 僅原料成本就需要上千元, 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等其他費用。

替換高清大圖

胡師傅正在稱量墨餜 油取煙,每油一斤得上煙一兩餘。手力捷疾者,一人供事燈盞二百付。若刮取怠緩則煙老,火燃質料並喪也。其餘尋常用墨,則先將松樹流去膠香,然後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淨盡,其煙造墨,終有滓結不解之病。凡松樹流去香,木根鑿一小孔,炷燈緩炙,則通身膏液就暖傾流而出也。

凡燒松煙,伐松斬成尺寸,鞠篾為圓屋如舟中雨篷式,接連十餘丈。內外與介面皆以紙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數節,小孔出煙,其下掩土砌磚先為通煙道路。燃薪數日,歇冷入中掃刮。凡燒松煙,放火通煙,自頭徹尾。靠尾一二節者為清煙,取入佳墨為料。中節者為混煙,取為時墨料。若近頭一二節,只刮取為煙子,貨賣刷印書文家,仍取研細用之。其餘則供漆工、堊工之塗玄者。

凡松煙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愨。其和膠之後,以槌敲多寡分脆堅。其增入珍料與漱金、銜麝,則松煙、油煙增減聽人。其餘《墨經》、《墨譜》,博物者自詳,此不過粗紀質料原因而已。

替換高清大圖

胡師傅正在稱量墨餜 油取煙,每油一斤得上煙一兩餘。手力捷疾者,一人供事燈盞二百付。若刮取怠緩則煙老,火燃質料並喪也。其餘尋常用墨,則先將松樹流去膠香,然後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淨盡,其煙造墨,終有滓結不解之病。凡松樹流去香,木根鑿一小孔,炷燈緩炙,則通身膏液就暖傾流而出也。

凡燒松煙,伐松斬成尺寸,鞠篾為圓屋如舟中雨篷式,接連十餘丈。內外與介面皆以紙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數節,小孔出煙,其下掩土砌磚先為通煙道路。燃薪數日,歇冷入中掃刮。凡燒松煙,放火通煙,自頭徹尾。靠尾一二節者為清煙,取入佳墨為料。中節者為混煙,取為時墨料。若近頭一二節,只刮取為煙子,貨賣刷印書文家,仍取研細用之。其餘則供漆工、堊工之塗玄者。

凡松煙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愨。其和膠之後,以槌敲多寡分脆堅。其增入珍料與漱金、銜麝,則松煙、油煙增減聽人。其餘《墨經》、《墨譜》,博物者自詳,此不過粗紀質料原因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