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燒毀6年後的胡亨茂大宅|周文返鄉畫像

這座有著一千七百多年興衰史的歷史古鎮連美團上都難以找到。

by:周文

“致中和”旗艦店

1

致中和?好酒啊!要不要來一瓶?

現代飯桌上, 仍然可見致中和的大名。 為了幫嚴東關(今梅城古鎮)九姓漁民同風雨抗爭而釀造的活血抗寒, 祛風濕, 補氣神的五加皮藥酒, 至今仍為大眾所喜愛。

民間還流傳著李白游新安江時與隱士權昭夷對飲五加皮酒的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 五加皮酒坊批量生產,

各種牌子也不斷出現, 最有名氣的是致中和、嚴東關、胡亨茂, 而胡亨茂牌子沒有被傳承下來。

但是, 真正理解致中和, “中者也, 天下之大本也;中和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所體現的企業文化和產品特色的, 也只有胡家先祖了吧。

胡巽和、胡中和、胡致和三兄弟, 將“致中和”精神很好的融合進家族的為人處世, 經營之道, 在梅城周邊開設了不少商業街和南貨店。 甚至在最繁盛的時期, 享有 “胡半城”的美譽。

“胡亨茂”老宅——他們傳奇的最好見證。 但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 文化內涵深厚的老宅, 在還沒有來的及得到保護的時候, 就令人痛心地毀於一旦了。

2

胡亨茂老宅

來到梅城古鎮, 穿過鎮中心象徵性的小廣場, 約1分鐘就到了“胡亨茂”老宅。 穿過老宅殘餘的小弄堂, 拐過一個彎, 來到老宅剩下的一個小院子。 恰巧, 門口坐著一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 我順勢和他們聊了起來。

與兩位老人交談

老人告訴我, 老宅有200多年的歷史, 占地一千多平方米。 2012年10月19日深夜的一場大火, 燒掉了老宅的三百多平方米。 幸運的是, 燒掉的是老宅西邊的部分, 古宅防火牆的設計, 阻止了火勢蔓延, 救了四鄰鄉親。 如果靠大街的東側也被燒著, 損失就大了。

聽老人說, 以前人造房子, 遵循“自己火燒, 不殃及他人;他人火燒, 進不了宅院”的原理,

果然是這樣!燒掉之前, 老宅裡面還是很熱鬧的。 50多戶人家之間都十分熟悉, 家裡沒了米, 向鄰里借一點, 不還也不要緊。 物質條件雖說和現在沒法比, 但鄉里鄉親在一起, 說說家長里短, 互相關照, 也很滿足啊!

“大火後, 搬的搬, 走的走, 就剩下我們和胡氏一戶人家住在這裡。 生活也還過得去, 但總歸是沒以前那麼熱鬧, 那麼親切了。 那種大家住在一起, 周圍都是親人一樣的感受, 再也回不來了。 ”老人落寞的神情至今還能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

堅固的“防火牆”

4

舉目四望,燒毀後的老宅不堪入目,殘缺的圍牆,燒焦的破壁,還有看著實在是不那麼安全的樓梯。但是,圍牆雖殘卻依然高大,破壁雖黑卻斑駁出了曾經的滄桑,樓梯雖破卻讓人神往當初的大房大院。歷史的痕跡還是那麼清晰,殘酷的現實中仍能找到古宅曾經的輝煌和壯觀。

殘缺的牆壁

靠東邊的老宅內有幾處天井,從天井望向天空,天是那麼開闊明朗。老人告訴我,老宅內共有13個天井,天井裡有樹木、魚池和甘甜的井水,養育了生活在古宅裡的十幾代人。情到深處,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目光越過圍牆看那已被燒掉的部分,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明亮的天井

通往商店被封住的後門

大宅深處,一扇大門被木板牢牢封住,不能通行。老人說:“這扇門的前面是店面,胡家老宅坐東朝西,前面開店後面住人,店門開在十字街口正大街上。”

記得爸爸曾經和我說,他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工作繁忙,兄弟三人放學後經常到老宅正對面的一個遠房親戚的商店裡玩耍,無聊的時候蹲著或坐在石頭凳上,數數從老宅裡進進出出的人數,作為那個物質條件不發達時代的一點娛樂。

時間久了,老宅的爺爺奶奶和他們也就熟了,時不時會給點糖果什麼的給他們吃,雖然花樣不如現在那麼多,但三人搶著吃的感覺,現在仍是那麼值得回味。

十字街口正大街

5

但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商業傳奇的“胡亨茂”古宅,在燒毀將近6年後的今天,修繕保護工作依然沒有落實。

縱使有一遍又一遍的封條,一次又一次的勘測調查,但老宅還是燒毀時的模樣。屋裡該亂的還是亂,封條撕了照樣可以放東西,電路改造也只是在黑線外面套根白色的管子,反而更加刺眼難看。無助和落後再一次生動地寫在這個古老城鎮的臉上。

對於古鎮上這座最大的老宅,當地政府是不是沒有意識到它的歷史價值呢?不是的,有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上半年,“胡亨茂”老宅就已經作為傳統商貿習俗的象徵被列入“建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議推薦名單。

但這並沒有改變老宅默默無聞的命運。政府資金難以到位、管理人員不斷變更、老宅居住者不願配合......種種因素合力作用下,保護工作一延再延。結果,一場大火燒掉了古鎮幾代人的念想。

5

嚴州府城門

對比梅城,杭州在名人故居的保護上好得太多。胡雪岩、于謙、章太炎、龔自珍等名人故居不僅完好地保存了當初的模樣,甚至開發成旅遊勝地,供人們敬仰參觀。但古鎮呢?唐朝的杜牧、劉長卿、宋朝的范仲淹、陸游都曾在此為官,我試圖去尋找他們的痕跡,但寥寥無幾的遺存讓我不得不失望而歸。

或許,“胡亨茂”老宅只是千千萬萬古宅中的一座,它沒有故宮那般精緻的屋簷,沒有夫子廟那般獨特的構造,也沒有揚名世界的歷史名人。但很多時候,原生態的東西才是最吸引人的,它不僅給當代提供歷史的借鑒,更重要的是古鎮人民精神的守候與滿足。

老宅的那對老人說過,每年都有一些人來到這裡,詢問老宅的過去和將來,又帶著失望離開。

有多少人希望在外鄉打工時可以自豪地介紹自己的家鄉?!希望這座曾經充滿商業傳奇經歷的老宅,早日重現當初的輝煌。讓後代可以重返當初的園地,能夠學習他們不朽的創業精神。

6

其實,對鄉土文化的保護何嘗不是一種投資呢?吸引各地的學者、遊客前來研究參觀,不僅會促進古鎮文化經濟的繁榮,還能提高古鎮的知名度。

從府到縣到鎮,這座有著一千七百多年興衰史的歷史古鎮連美團上都難以找到。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古鎮“保舊城、建新城”工作正在開展,古城牆、澄清門、魁星閣、清郵局、戴不凡故居等歷史建築先後改造完成;“線亂拉,道亂占,車亂停”等現象也在不斷得到整治; “胡亨茂”老宅的修繕工作也應該指日可待了吧。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再次回到古鎮,古鎮能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也能自豪地和外人說,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切的文化,還是最初的模樣。

我是周文,年幼時生活在素有嚴州府之稱的梅城。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走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向爺爺吵著買酥餅吃。那段時光,雖然印象中已變得有些模糊,但當奶奶爺爺說起時,還是那麼親切、嚮往。

返鄉文化,尋找的不僅是家鄉那段鮮為人知的過往,更多是對自己心靈園地的一種守候。也許家鄉不如外面那麼繁華,但祖父輩口中的樂土還是令我心馳神往。期待家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我與《返鄉畫像》

(張欣,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返鄉導師點評

張新穎、梁鴻、白岩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近20多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份子鄉土報告……

文|周 文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新美學孤獨星球

堅固的“防火牆”

4

舉目四望,燒毀後的老宅不堪入目,殘缺的圍牆,燒焦的破壁,還有看著實在是不那麼安全的樓梯。但是,圍牆雖殘卻依然高大,破壁雖黑卻斑駁出了曾經的滄桑,樓梯雖破卻讓人神往當初的大房大院。歷史的痕跡還是那麼清晰,殘酷的現實中仍能找到古宅曾經的輝煌和壯觀。

殘缺的牆壁

靠東邊的老宅內有幾處天井,從天井望向天空,天是那麼開闊明朗。老人告訴我,老宅內共有13個天井,天井裡有樹木、魚池和甘甜的井水,養育了生活在古宅裡的十幾代人。情到深處,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目光越過圍牆看那已被燒掉的部分,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明亮的天井

通往商店被封住的後門

大宅深處,一扇大門被木板牢牢封住,不能通行。老人說:“這扇門的前面是店面,胡家老宅坐東朝西,前面開店後面住人,店門開在十字街口正大街上。”

記得爸爸曾經和我說,他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工作繁忙,兄弟三人放學後經常到老宅正對面的一個遠房親戚的商店裡玩耍,無聊的時候蹲著或坐在石頭凳上,數數從老宅裡進進出出的人數,作為那個物質條件不發達時代的一點娛樂。

時間久了,老宅的爺爺奶奶和他們也就熟了,時不時會給點糖果什麼的給他們吃,雖然花樣不如現在那麼多,但三人搶著吃的感覺,現在仍是那麼值得回味。

十字街口正大街

5

但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商業傳奇的“胡亨茂”古宅,在燒毀將近6年後的今天,修繕保護工作依然沒有落實。

縱使有一遍又一遍的封條,一次又一次的勘測調查,但老宅還是燒毀時的模樣。屋裡該亂的還是亂,封條撕了照樣可以放東西,電路改造也只是在黑線外面套根白色的管子,反而更加刺眼難看。無助和落後再一次生動地寫在這個古老城鎮的臉上。

對於古鎮上這座最大的老宅,當地政府是不是沒有意識到它的歷史價值呢?不是的,有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上半年,“胡亨茂”老宅就已經作為傳統商貿習俗的象徵被列入“建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議推薦名單。

但這並沒有改變老宅默默無聞的命運。政府資金難以到位、管理人員不斷變更、老宅居住者不願配合......種種因素合力作用下,保護工作一延再延。結果,一場大火燒掉了古鎮幾代人的念想。

5

嚴州府城門

對比梅城,杭州在名人故居的保護上好得太多。胡雪岩、于謙、章太炎、龔自珍等名人故居不僅完好地保存了當初的模樣,甚至開發成旅遊勝地,供人們敬仰參觀。但古鎮呢?唐朝的杜牧、劉長卿、宋朝的范仲淹、陸游都曾在此為官,我試圖去尋找他們的痕跡,但寥寥無幾的遺存讓我不得不失望而歸。

或許,“胡亨茂”老宅只是千千萬萬古宅中的一座,它沒有故宮那般精緻的屋簷,沒有夫子廟那般獨特的構造,也沒有揚名世界的歷史名人。但很多時候,原生態的東西才是最吸引人的,它不僅給當代提供歷史的借鑒,更重要的是古鎮人民精神的守候與滿足。

老宅的那對老人說過,每年都有一些人來到這裡,詢問老宅的過去和將來,又帶著失望離開。

有多少人希望在外鄉打工時可以自豪地介紹自己的家鄉?!希望這座曾經充滿商業傳奇經歷的老宅,早日重現當初的輝煌。讓後代可以重返當初的園地,能夠學習他們不朽的創業精神。

6

其實,對鄉土文化的保護何嘗不是一種投資呢?吸引各地的學者、遊客前來研究參觀,不僅會促進古鎮文化經濟的繁榮,還能提高古鎮的知名度。

從府到縣到鎮,這座有著一千七百多年興衰史的歷史古鎮連美團上都難以找到。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古鎮“保舊城、建新城”工作正在開展,古城牆、澄清門、魁星閣、清郵局、戴不凡故居等歷史建築先後改造完成;“線亂拉,道亂占,車亂停”等現象也在不斷得到整治; “胡亨茂”老宅的修繕工作也應該指日可待了吧。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再次回到古鎮,古鎮能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也能自豪地和外人說,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切的文化,還是最初的模樣。

我是周文,年幼時生活在素有嚴州府之稱的梅城。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走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向爺爺吵著買酥餅吃。那段時光,雖然印象中已變得有些模糊,但當奶奶爺爺說起時,還是那麼親切、嚮往。

返鄉文化,尋找的不僅是家鄉那段鮮為人知的過往,更多是對自己心靈園地的一種守候。也許家鄉不如外面那麼繁華,但祖父輩口中的樂土還是令我心馳神往。期待家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我與《返鄉畫像》

(張欣,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返鄉導師點評

張新穎、梁鴻、白岩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近20多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份子鄉土報告……

文|周 文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新美學孤獨星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