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聞:富士膠片並購施樂被叫停,索尼利潤創紀錄

上周, 富士膠片和施樂並購案被美國法院叫停, 夏爾建議股東接受武田最新收購提議, 康卡斯特正式出價220億英鎊競購Sky。 日產否認將與法國雷諾合併的構想, 斯巴魯篡改資料可能始於2002年。 港交所批准了新的上市規則, 小米承諾硬體利潤率不超過5%, 滴滴出行最快可能於今年IPO。 蘋果同意向愛爾蘭支付130億歐元補繳稅款, 索尼營業利潤創出公司20年來最佳紀錄。

01 ▎富士膠片和施樂並購案被美國叫停

紐約法院做出臨時處理決定, 叫停富士膠片控股公司(Fujifilm)對美國辦公設備巨頭施樂公司(Xerox)的收購。 施樂大股東、美國實業家達爾文-迪森(Darwin Deason)以富士膠片收購內容不利於施樂為由, 向法院起訴要求叫停收購。 法院指出, 施樂首席執行官傑夫-雅各森(Jeff Jacobson)在與富士膠片談判時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而非公司利益。 富士膠片表態稱將採取適當的法律手段。 收購戰略必將發生大幅調整,

如果施樂更換經營層, 也可能導致計畫受挫。

簡評:根據今年1月底宣佈的協議, 富士膠片將收購施樂, 並將施樂併入兩家公司現有的合資公司, 以獲得規模效應和削減成本。 不過, 施樂大股東達爾文-迪森和維權投資者伊坎(Carl Icahn)都反對這項交易。 伊坎稱該交易不公平地有利於富士膠片。 迪森計畫讓施樂尋求能替代與富士膠片合併的交易, 伊坎表示支援。

02 ▎夏爾建議股東接受武田最新收購提議

總部位於都柏林的罕見病藥品生產商夏爾(Shire PLC)表示, 願意建議股東接受日本最大的製藥企業武田藥品工業(Takeda Pharmaceutical)最新提出的640億美元收購提議, 並且將雙方達成潛在協議的最後期限延長到5月8日。 若最終達成協議, 那麼將為武田藥品工業對這家歐洲公司長達數月的收購嘗試畫上句號, 也標誌著日本公司對西方競爭對手的最大一樁並購交易。

簡評:這是武田對夏爾發出的第五份報價, 並購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03 ▎康卡斯特出價220億英鎊競購Sky

美國電信和傳媒集團康卡斯特(Comcast)向英國天空電視臺(Sky PLC)正式發起了一項價值220億英鎊的收購要約, 從而促使這家歐洲付費電視集團放棄了對傳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下21世紀福克斯公司(21CF)此前發起的一項報價較低的收購要約的支持。 康卡斯特承諾將致力於解決天空新聞台(Sky News)可能會有的公共利益衝突問題。

21世紀福克斯回應稱, 公司去年12月宣佈的對天空電視臺的現金收購要約仍然有效。

簡評:此前, 康卡斯特曾試圖收購福克斯的娛樂資產, 但遭到了拒絕。

04 ▎日產否認未來將與法國雷諾合併

日產汽車(NISSAN)社長兼CEO西川廣人駁斥該公司與盟友法國雷諾(Renault)合併的構想。 西川廣人表示,他認為兩家公司整個合併“沒有實益”,並稱這會帶來“副作用”,但他並未詳述副作用為何。日產持有雷諾15%的控制股權,但沒有表決權。雷諾持有43.4%的日產股權,擁有有限的正式控制權。西川廣人稱日產試圖維持和雷諾及三菱汽車間的三方結盟,在此同時將致力於提高管理效率。

簡評:儘管此前傳出消息,稱兩家公司未來會合並為一家公司。不過,日產方面看來並不認同。三方聯盟這種複雜的關係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處。

05 ▎斯巴魯篡改資料可能始於2002年

日本斯巴魯公司(SUBARU)公佈了關於篡改新車燃效及尾氣檢查資料的調查報告。違規行為被認定是在統管檢查員的班長指示下進行的、製造現場有組織參與的行為。篡改手法由前輩教給後輩繼承。報告斷定違規行為是由班長和檢查員判斷實施的,課長以上的管理層及高層並不知情。共9種車型的903輛汽車被確認存在資料篡改,很可能始於2002年左右。資料篡改的物件除了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森林人”等外,還包括提供給豐田汽車公司的跑車“86”。

簡評:斯巴魯在群馬縣太田市的工廠實施新車出貨前的最終檢查時,篡改了燃效及尾氣的檢查資料。不過,斯巴魯社長吉永泰之稱,由於汽車品質不存在問題,沒有召回(免費回收和修理)的計畫。

06 ▎港交所批准了新的上市規則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批准了新的上市規則,目的是贏得一系列擁有巨額估值的重量級IPO。有意按新制度申請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可於4月30日起提交正式申請。新上市規則將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允許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舉也是這家股票交易所運營商20多年來力度最大的上市規則改革。

簡評:2014年,港交所痛失電商巨頭阿裡巴巴(Alibaba),後者在紐約上市,創下了250億美元的募資紀錄。不過,雙重股權結構也引起了公司治理活動人士的強烈反對。

07 ▎小米承諾硬體利潤率不超過5%

中國科技巨頭小米(Xiaomi)正在準備上市計畫,香港是其最有可能上市的地點。在港交所公佈相關規定、並允許根據新制度申請之後,小米預計最早將於今年5月提交IPO申請。小米為其計畫進行的巨額IPO增添了一個應時的噱頭,承諾對其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設定一個利潤率上限,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淨利潤率不超過5%。限制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於小米防止供應商徵收更高的許可費。

簡評:小米將“利潤率不超過5%”的要求歸因於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雷軍的“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願景。不過,同行也表示,目前還沒有淨利潤率能夠達到5%的國產品牌手機企業。

08 ▎滴滴出行最快可能於今年IPO

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公司之一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正就其估值或達數百億美元的IPO進行商談,最快可能於今年上市。如果進行公開上市,滴滴出行希望獲得至少700億-800億美元的估值水準。滴滴出行運營著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還在拉美和亞洲其他地區拓展業務。商談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滴滴出行還未就上市地點做出決定。

簡評:又是一家估值超高的“獨角獸”,儘管公眾看不懂滴滴類公司的盈利模式。

09 ▎蘋果將向愛爾蘭支付補繳稅款

美國蘋果公司(Apple)已同意在數周內開始向愛爾蘭政府支付130億歐元補繳稅款。歐盟競爭監管當局稱,多年來愛爾蘭向蘋果提供的優惠稅收安排相當於非法的國家補助。儘管都柏林方面和蘋果仍拒絕接受歐盟2016年的裁決,但蘋果同意開始支付補繳稅款代表著此案的一個分水嶺。在蘋果和愛爾蘭政府繼續在歐盟法院上訴期間,蘋果補繳的稅款將放在一個託管帳戶中。這筆錢將由國際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投資,以確保如果蘋果在法院上訴成功、這筆資金被返還,其可以獲得一定財務回報。

簡評:歐盟對美國科技公司的處罰看來沒有減輕的可能,蘋果也只能服軟。

10 ▎索尼營業利潤創出20年來最佳紀錄

索尼公司(Sony Co.)公佈截至3月31日的2017財年反映主營業務盈虧的營業利潤為7348億日元(合67億美元),創下近20年來新高,表明這家綜合集團在多年虧損後情況有所好轉。淨利潤達到4907億日元,創近10年新高。PlayStation視頻遊戲機業務和娛樂網路業務均為利潤做出了貢獻,應用于不少智慧手機攝像頭的圖像感測器業務也有功勞。

簡評:儘管過去幾年,索尼“倒閉”的傳聞不斷,但索尼還是頑強的恢復了盈利水準。不過,索尼距離當年產品全面開花的最輝煌時期還有很大的差距。

西川廣人表示,他認為兩家公司整個合併“沒有實益”,並稱這會帶來“副作用”,但他並未詳述副作用為何。日產持有雷諾15%的控制股權,但沒有表決權。雷諾持有43.4%的日產股權,擁有有限的正式控制權。西川廣人稱日產試圖維持和雷諾及三菱汽車間的三方結盟,在此同時將致力於提高管理效率。

簡評:儘管此前傳出消息,稱兩家公司未來會合並為一家公司。不過,日產方面看來並不認同。三方聯盟這種複雜的關係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處。

05 ▎斯巴魯篡改資料可能始於2002年

日本斯巴魯公司(SUBARU)公佈了關於篡改新車燃效及尾氣檢查資料的調查報告。違規行為被認定是在統管檢查員的班長指示下進行的、製造現場有組織參與的行為。篡改手法由前輩教給後輩繼承。報告斷定違規行為是由班長和檢查員判斷實施的,課長以上的管理層及高層並不知情。共9種車型的903輛汽車被確認存在資料篡改,很可能始於2002年左右。資料篡改的物件除了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森林人”等外,還包括提供給豐田汽車公司的跑車“86”。

簡評:斯巴魯在群馬縣太田市的工廠實施新車出貨前的最終檢查時,篡改了燃效及尾氣的檢查資料。不過,斯巴魯社長吉永泰之稱,由於汽車品質不存在問題,沒有召回(免費回收和修理)的計畫。

06 ▎港交所批准了新的上市規則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批准了新的上市規則,目的是贏得一系列擁有巨額估值的重量級IPO。有意按新制度申請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可於4月30日起提交正式申請。新上市規則將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允許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舉也是這家股票交易所運營商20多年來力度最大的上市規則改革。

簡評:2014年,港交所痛失電商巨頭阿裡巴巴(Alibaba),後者在紐約上市,創下了250億美元的募資紀錄。不過,雙重股權結構也引起了公司治理活動人士的強烈反對。

07 ▎小米承諾硬體利潤率不超過5%

中國科技巨頭小米(Xiaomi)正在準備上市計畫,香港是其最有可能上市的地點。在港交所公佈相關規定、並允許根據新制度申請之後,小米預計最早將於今年5月提交IPO申請。小米為其計畫進行的巨額IPO增添了一個應時的噱頭,承諾對其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設定一個利潤率上限,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淨利潤率不超過5%。限制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於小米防止供應商徵收更高的許可費。

簡評:小米將“利潤率不超過5%”的要求歸因於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雷軍的“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願景。不過,同行也表示,目前還沒有淨利潤率能夠達到5%的國產品牌手機企業。

08 ▎滴滴出行最快可能於今年IPO

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公司之一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正就其估值或達數百億美元的IPO進行商談,最快可能於今年上市。如果進行公開上市,滴滴出行希望獲得至少700億-800億美元的估值水準。滴滴出行運營著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還在拉美和亞洲其他地區拓展業務。商談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滴滴出行還未就上市地點做出決定。

簡評:又是一家估值超高的“獨角獸”,儘管公眾看不懂滴滴類公司的盈利模式。

09 ▎蘋果將向愛爾蘭支付補繳稅款

美國蘋果公司(Apple)已同意在數周內開始向愛爾蘭政府支付130億歐元補繳稅款。歐盟競爭監管當局稱,多年來愛爾蘭向蘋果提供的優惠稅收安排相當於非法的國家補助。儘管都柏林方面和蘋果仍拒絕接受歐盟2016年的裁決,但蘋果同意開始支付補繳稅款代表著此案的一個分水嶺。在蘋果和愛爾蘭政府繼續在歐盟法院上訴期間,蘋果補繳的稅款將放在一個託管帳戶中。這筆錢將由國際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投資,以確保如果蘋果在法院上訴成功、這筆資金被返還,其可以獲得一定財務回報。

簡評:歐盟對美國科技公司的處罰看來沒有減輕的可能,蘋果也只能服軟。

10 ▎索尼營業利潤創出20年來最佳紀錄

索尼公司(Sony Co.)公佈截至3月31日的2017財年反映主營業務盈虧的營業利潤為7348億日元(合67億美元),創下近20年來新高,表明這家綜合集團在多年虧損後情況有所好轉。淨利潤達到4907億日元,創近10年新高。PlayStation視頻遊戲機業務和娛樂網路業務均為利潤做出了貢獻,應用于不少智慧手機攝像頭的圖像感測器業務也有功勞。

簡評:儘管過去幾年,索尼“倒閉”的傳聞不斷,但索尼還是頑強的恢復了盈利水準。不過,索尼距離當年產品全面開花的最輝煌時期還有很大的差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