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三產”融合,“光伏小鎮”的實踐與探索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委、區政府立足資源稟賦, 堅持先行先試, 依託易地集中搬遷點“光伏小鎮”, 創新“光伏發電+設施農業+畜牧養殖+休閒觀光+光伏儲能+光伏扶貧”三產聯動一體化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建設美麗中國, 推進綠色發展, 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生產產業, 推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日喀則市因其常年光照充足又名“日光城”。 當地氧氣少且太陽輻射強, 年平均日照時間可達3300小時, 清潔能源產業前景光明、大有可為。

從日喀則市區沿318國道往東走45公里, 就進入桑珠孜區江當鄉“光伏小鎮”, 沿途5、6公里, 到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

已經建成的“光伏小鎮”一期343套藏式樓房整齊劃一, 屋頂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鮮豔。

嘎藏村54歲的邊巴做夢也沒想到, 能從山溝裡那破舊不堪的土坯房, 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 去年12月, 邊巴一家4口不僅搬進“光伏小鎮”, 他還在鎮上當上清潔工, 一個月有4500元的收入, 實現了脫貧摘帽。

“光伏小鎮”專案, 規劃總投資近40億元, 可安置2000戶搬遷群眾, 建成後將是整個日喀則市乃至全區最大的、配套設施最為完善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目前, “光伏小鎮”基礎配套設施項目已全面開工, 完成總工程量的62%。 一期343戶安置房基本竣工,

已入住易地扶貧搬遷群眾234戶1008人。

“為確保搬得出、穩得住、發展好、能致富, 僅在小鎮建設期間就能為周邊群眾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 人均每年可實現增收近4000元。 ”桑珠孜區委常委、副區長楊建明介紹說, 分散式光伏扶貧項目將於6月底建成發電, 小鎮群眾不久將獲得光伏發電的收益。

“剛搬了新家, 沒想到土地變成錢, 陽光也能變成錢。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光伏小鎮”居民卓瑪老人高興地說。

3月初, 卓瑪剛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家, 村裡又發放土地流轉初次分紅的1000多元錢, 她還得知屋頂要裝光伏板通過太陽能發電幫助群眾增收……

“依託優勢做大規模, 利用資源做強產業。 ”桑珠孜區委、區政府搶抓日喀則市創建高比例清潔能源示範城市的有力契機,

在“光伏小鎮”南側重點打造占地面積6.5萬畝的“光伏+生態設施農業”產業扶貧示範園區。

園區計畫投資280億元, 設計總規模2000兆瓦, 計畫分三期建成, 一期擬開發400兆瓦;二期擬開發600兆瓦;三期擬開發1000兆瓦。 至此, 總規模2000兆瓦的光伏園區全部完成, 預計年發電量達40億度, 發電產值近40億元。

楊建明表示, 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光伏產業園區, 可解決就業崗位2萬個, 每戶每年將增收10340元, 覆蓋桑珠孜區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

據悉, 園區已有4家企業落地建設, 種植枸杞1200畝, 苗木200畝, 建設農業大棚226座。

在西藏嵐泰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溫室大棚頂上的光伏板格外顯眼, 大棚內, 聖女果、茄子、西瓜長勢喜人。

“僅聖女果每年畝產45000斤, 保守估計純利潤在4.5萬元。 ”西藏嵐泰負責人介紹說, 下個月就將開工建設二期680個農業大棚, 解決易地扶貧搬遷點就業崗位380個, 專案全部完成將帶動500餘名當地群眾就業。

“3900莊園”緊鄰“光伏小鎮”, 是一家青稞深加工企業。 目前, 該公司總投資1.63億元的精釀青稞啤酒生產線已經開工建設, 預計今年8月份就能投產, 屆時將實現年產值5000多萬元, 帶動160名當地群眾就業。

投資5000萬元的中以農業普惠式大棚“光伏+農業”產業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因該項目擁有專利, 達到“歐盟”及“潔食”兩項標準, 將成為“高原果蔬品牌”的標杆, 一期計畫供應以色列航空和高端客戶。

“光伏小鎮”二期、投資4.6億的“光伏大廈”、空港服務區、商業中心……一系列配套項目的順利建設,

一家家企業的相繼入住, 一座新型現代化小鎮雛形已成、效益初顯。

昔日荒灘變城鎮, 脫貧致富奔小康。 楊建明表示, 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加快項目對接步伐, 努力建好“一鎮一園”, 探索出易地扶貧搬遷產業致富的新模式, 實現在搬遷中扶貧、在扶貧中發展、在發展中脫貧,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