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生物燃料童話故事結束,ST龍力自殺式修改業績

富凱摘要:經營不善、債務危機、業績變臉, 再加上高管們的“精准減持”, 難怪市場將ST龍力視為棄子。

作者:shirely, 微信公眾號:富凱財經(ID:fukaicaijing)

又到一年年報季, 對於頻繁出現的業績變臉, 熟知A股的投資者朋友們想必也司空見慣, 但即便再心中有數, ST龍力從盈利1億變為巨虧35億的消息還是讓市場咋舌, 畢竟要知道, ST龍力的市值還不過30億上下, 這一年下來公司都虧沒了。

深陷債務違約危機

4月24日, ST龍力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 將2017年度淨利潤預計盈利1.17億元至1.76億元, 更正為虧損34.83億元, 同期下降3065.21%。

對於此番“自殺式”業績變臉, ST龍力給出的解釋是,

營業外支出與上年相比增加27.37億元;因壞賬準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4.11億元;受流動資金、債務違約等影響, 融資成本不斷增加, 財務費用較上年增加3.66億。

而相較ST龍力每年不過十來億的營業收入, 27億的營業外虧損著實讓人生疑, 因此, 雖然對於這筆支出, ST龍力並沒有解釋其具體用途, 但市場普遍將目光盯上公司的債務危機。

根據4月26日晚間公告, ST龍力一口氣披露了24起與債務有關的訴訟, 其債權人涉及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幾乎所有類型的金融機構, 以及實體企業和經銷部等各種企業, 其涉訴本金總額就達到16.8億元左右, 單筆金額最少30余萬元, 最多達3億元。 與此同時, ST龍力還與多家小貸、保理等類金融企業存在債務糾紛。

債務危機源起去年12月, 當時陸金所代銷, 用於向ST龍力提供流動貸款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畫1.38億元出現逾期, 隨後ST龍力出現一系列債務違約糾紛, 曾經以“生物燃料第一股”上市的公司, 被宛如無底洞的債務瘋狂吞噬著生機。

重組堪憂連踩跌停

而對於ST龍力, 市場看不懂的不只是其誇張的業績變臉, 還有在巨額債務壓身之際, 公司卻還要大肆進行並購的行為。

但ST龍力深陷債務危機, 公司銀行帳戶也處於凍結狀態, 顯然沒有資金支付, 其控股股東、實控人程少博所持的公司股權質押比也高達99.99%, 且部分股份倍司法凍結, 恐難有餘力。 此外, ST龍力自4月11日複牌以來, 已經歷了12連跌, 股價從12.76元跌至4.72元,

市值蒸發三分之一。

ST龍力一字跌停板的終點仍未可知, 而股價連連下跌股權質押風險就會節節攀升, 爆倉風險下對資金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公司如此捉襟見肘的狀況下, 不管是為什麼非要推進重大資產重組, 這個並購只怕有點懸了。

公司高管精准減持

事實上, 深究ST龍力的債務違約危機和股價深跌原因, 經營不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曾有“生物燃料第一股”之稱的ST龍力, 自上市以來, 乙醇項目毛利率僅為6%-8%之間, 在2015和2016年, 毛利率更是虧損近-20%。

只是政府對於ST龍力乙醇項目的補貼素來大方, 2015年政府投入2685千萬, 占利潤總額44.18%, 2016年3179萬, 占利潤總額22.57%。

不知道是對這樣的公司太失望, 或是對未來的危機有預期, ST龍力的高管們不約而同選擇了減持。 2014年9月, ST龍力實控人程少博將剛過解禁期的1480萬股全部一次性減持, 套現近2億;二股東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一路減持, 累計甩賣1465萬股, 套現2.44億元;2014年至今, 王光明、孔令軍等多名高管累計減持近700萬股, 套現近5000萬元。

而有些減持的時機又很是“精准”。 去年12月, ST龍力被爆出債務違約情況, 而在當年的11月28日, ST龍力因資產收購重大事項停牌, 停牌前常務副總經理、董事孔令軍、監事會主席王燕、董事尹吉分別進行了減持。

今年4月11日, ST龍力複牌後一路下跌, 此後經歷了12各連續跌停, 但在停牌前,ST龍力常務副總、監事會主席等三名高管進行了集中減持。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但在停牌前,ST龍力常務副總、監事會主席等三名高管進行了集中減持。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