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發改委形成“兩個一億方”調峰使用者清單 推行天然氣合同全覆蓋

《財經》實習記者 李成章/文 王延春/編輯

為加快補足儲氣調峰能力短板, 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2018年4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去年年底有驚無險的“氣荒”考驗, 凸顯了國內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中現存的諸多問題。 目前, 全國已有的天然氣儲氣設施調峰能力, 占全國消費量的比例不足6%, 低於15%的國際平均水準。 同時, 國產氣源不足、進口氣源不夠多元化等因素, 又造成了國內天然氣旺季供不應求, 淡季又供大於求的情形。

對此,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司長劉德順在4月27日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佈會上闡述了儲氣能力建設仍然滯後的三大主要原因。 首先, 2014年出臺的《辦法》距2020年有較長的政策過度期和專案建設期, 同時2014、2015年中國天然氣的需求和消費量增速都大幅下降,

導致相關方對於儲氣能力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其次, 儲氣設施建設投資大, 投資回收管道不暢, 市場化的價格機制效率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影響了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 尤其是油價下跌以來, 油氣企業普遍經營壓力大, 投資能力不足。 此外, 懲戒機制的欠缺也影響了儲氣能力建設的順利開展。

早在201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頒佈了《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明確提出天然氣銷售企業應當建立天然氣儲備, 到 2020 年擁有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工作氣量, 以滿足所供應市場的調峰以及發生天然氣供應中斷等應急狀況時的用氣要求。 然而,

去年底突如其來的“氣荒”卻暴露了當下儲氣能力建設滯後的問題。 “今年我們大力推行天然氣供用氣合同全覆蓋, 預計4月底前可基本完成合同簽訂工作。 此外, 我們正在建立並動態調整和完善國家與地方‘兩個一億方’的調峰使用者清單。 在冬季用氣高峰期, 一旦出現相關情況, 可快速啟動不同層級的預案。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嚴鵬程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

近年來, 受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 天然氣需求量整體放緩。 尤其是在葉岩氣等非常規能源開發成功之後, 美國也跟隨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的腳步向天然氣供應大國邁進, 致使全球天然氣市場處於整體過剩狀態。 中國天然氣市場也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處於“低景氣”的週期,

直到去年入冬後全國突然遭遇大面積的天然氣供給不足, 引發大範圍關於“氣荒”的討論, 一時間國內現有儲氣能力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究其原因除了受國內經濟增長影響之外, 主要還有另外兩方面的因素。

首先, 需求端的需求量增加。 為確保完成2013年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環保部於2017年3月發佈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政府強推“煤改氣”政策, 導致去年天然氣需求量大增, 2017年進口天然氣占全年消費總量的比重一路攀升至35.3%。 其次, 供給端的供給量減少。 短供最嚴重時, 中國最大的海外氣源供給端“中亞天然氣管道”日供應量比計畫低4000萬立方米左右,

直接打破了國內天然氣的供需平衡。

新出臺的《意見》在2014年《辦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具體規定了儲氣指標要求, 預計到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於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城鎮燃氣企業要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意見》還指出儲氣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氣為主, 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儲罐應急為輔, 氣田調峰、可中斷供應、可替代能源和其他調節手段為補充, 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調峰體系。

“針對安全風險的防範, 我們也是在積極推進兩方面工作, 一是引導土地設施集約建設,避免遍地開花,降低安全風險點的數量。二是要從安全生產和行業監管上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為此,我們在《意見》中要求,天然氣領域從業的企業要嚴格地進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相關技術、工程安全的標準規範,加強檢查、巡查,及時排查、處置安全隱患,確保設施的安全運行。”劉德順進一步解釋道。

據國家能源局4月24日披露,今年一季度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了7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8%。2017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39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7.8%。為了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氣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的需求,去年在用氣高峰期採取了“壓非保民”的措施。“我們工作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壓非保民’的預案必須要有,而且要實。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天然氣供應有可能會發生各種突發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兩弊相權取其輕,必須果斷地實施‘壓非保民’措施。但是我們要通過科學的辦法,把‘壓非保民’措施的影響降到最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預測,2020年天然氣進口量將達到140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44%;2030年天然氣進口量預計達到3000億立方米左右,對外依存度將高達55%。面對國內不斷攀升的天然氣需求,為保障今年供暖季的供暖工作有序開展,“在今年供暖季之前,儲氣能力有望超過160億立方米。同時,今年的供暖季‘南氣北送’將在去年供暖季基礎上,再新增約3000萬立方米每日的供氣能力。”嚴鵬程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一是引導土地設施集約建設,避免遍地開花,降低安全風險點的數量。二是要從安全生產和行業監管上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為此,我們在《意見》中要求,天然氣領域從業的企業要嚴格地進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相關技術、工程安全的標準規範,加強檢查、巡查,及時排查、處置安全隱患,確保設施的安全運行。”劉德順進一步解釋道。

據國家能源局4月24日披露,今年一季度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了7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8%。2017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39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7.8%。為了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氣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的需求,去年在用氣高峰期採取了“壓非保民”的措施。“我們工作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壓非保民’的預案必須要有,而且要實。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天然氣供應有可能會發生各種突發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兩弊相權取其輕,必須果斷地實施‘壓非保民’措施。但是我們要通過科學的辦法,把‘壓非保民’措施的影響降到最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預測,2020年天然氣進口量將達到140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44%;2030年天然氣進口量預計達到3000億立方米左右,對外依存度將高達55%。面對國內不斷攀升的天然氣需求,為保障今年供暖季的供暖工作有序開展,“在今年供暖季之前,儲氣能力有望超過160億立方米。同時,今年的供暖季‘南氣北送’將在去年供暖季基礎上,再新增約3000萬立方米每日的供氣能力。”嚴鵬程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