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8已過去1/3,劉若英的這部導演處☆禁☆女作堪稱最大驚喜

“你都如何回憶我 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這些年來 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在”

——劉若英

《後來》是筆者手機裡必備的歌曲, 聽了很多年, 也感慨了很多年。 青春的傷感, 錯過的無奈, 懵懂的時光, 都凝結在那一首歌裡。 當年的歌手轉型成了導演, 自然會引發太多關注的目光。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資料, 《後來的我們》首日預售已接近7000萬, 畢竟在劉若英當年那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裡, 承載了太多人的青春。

必須承認, 在觀影之前, 筆者的期望值很低, 因為這些年來看到了太多各種身份轉型的導演, 他們所拍的作品大多數都不如人意。

觀影前, 筆者對這部電影期望值的最大來源並非劉若英, 而是它強大的幕後團隊。

攝影指導是拿過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的李屏賓, 參與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墮落天使》, 許鞍華的《女人四十》、《半生緣》, 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戲夢人生》, 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等知名影片。

剪輯是廖慶松和孔勁蕾, 前者經手剪輯的電影從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到侯孝賢的《童年往事》, 再到翁子光的《踏血尋梅》, 有著“臺灣新電影保姆”之稱;後者剪輯過婁燁的《推拿》,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

服裝設計是負責過《甜蜜蜜》、《十月圍城》的吳裡璐。 錄音師是參與過《桃姐》、《相愛相親》的湯湘竹。 至於本片監製, 則是在青春愛情電影領域深耕多年的張一白。 這樣一個豪華的陣容,

沒法不讓人期待。

看完整部電影, 必須要承認, 劉若英奉獻了一個驚喜給觀眾。 她這部處女作有著罕見的真誠和極致的催淚感, 這樣一部精彩的電影, 簡直優秀得不像處女作。 黑白和彩色鏡頭的無縫切換, 回憶與現實的反復交織, 親情和愛情的激烈碰撞, 理想與現實的蒼白無奈……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 構成了《後來的我們》最核心的部分。

劉若英選擇了一個最能引起中國人共鳴的話題作為切入點:回家過年。 她以年份為骨架, 串起了一對兒漂泊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林見清(井柏然 飾)和方小曉(周冬雨 飾)之間的情感糾葛, 因為命運的糾葛他們相遇, 因為命運的玩笑他們分開。 多年後他們再度重逢, 回首往事, 卻是一片唏噓。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會給人以情感上的慰藉, 這份慰藉是靠內容上的打動而非刻意的煽情。 在這點上, 《後來的我們》完成度非常高, 談理想卻不空泛, 有愛情但不狗血, 講親情卻不做作。

這部電影談理想。它實實在在地戳中了萬千北漂青年的內心,因為不安於現狀,因為懷揣著屬於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們背井離鄉,去往遠方。

孤獨的靈魂在異鄉多麼渴望溫暖,可漂泊是孤獨者的宿命,家鄉是永遠望不到的遠方。

生活很苦,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痛並快樂著。加班到深夜,忙碌到快要昏厥,總覺得自己離成功還差一步了,可是類似的感覺,早已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內心深處了。

當林見清終於可以在這個城市裡買房了,那個陪伴他的人卻離開了。原來一個夢圓了,代價是另一個夢破碎了。

在生活的面前,有人如願以償過麼?也許有吧,可是他們真開心麼?英國那個刻薄而又毒舌的作家王爾德說過:“生活中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求而不得,另一種是得償所願。”

這部電影有愛情。愛情是有條件的,方小曉一心想留在這座城市,嫁給一個有房子的本地人。可愛情又是無條件,方小曉跟林見清在一起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兩人之間可同患難卻不可共富貴,不是因為始亂終棄,恰恰是因為實在太愛彼此。愛情給人力量,卻也蒙住了戀人們的雙眼,扭曲了他們的靈魂。

電影裡有句臺詞:“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除了我們自己”。多少人年少時窮困潦倒卻雄心萬丈,夢想著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可真到了功成名就的時刻,最希望見證這一切的人卻已不在身邊。

影片非常巧妙地用黑白和彩色兩種鏡頭互相切換。過去的日子裡因為有愛情,所以是彩色的,如今的世界裡有的只是遺憾,所以一切都是黑白的。兩個世界的切換之間,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周冬雨在本片中奉獻了極佳的哭戲,相比《七月與安生》裡的表現,這回她哭得更有層次和立體感,帶來巨大的感染力。

這部電影講親情。方小曉的家庭裡父母是缺席的,所以她無依無靠只能自己來打拼。林見清家中有牽掛他的老父親,可是一心想紮根北京的他不想回家,年邁的父親不理解兒子的事業,兩個人之間存在巨大的溝通障礙。

田壯壯在電影當中飾演林見清的父親,他奉獻了一次影帝級別的表演。面對漂泊在外的兒子,老父親不理解可還是支持,他默默付出並承受著一切。留守家中的親人長輩和漂泊他鄉的遊子,不光在地域上有著距離,在心理上也存在著隔膜,如果你也漂泊異鄉,想必會有極強的代入感。

當影片進行到父親去世,留給方小曉一封信的時候,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筆者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幾度落淚,尤其在這裡哭得最泣不成聲。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是因為它觸動了人內心中最柔軟的一面:每一個離家在外打拼的遊子,家中都會有牽掛他的親人和父母,因為隔膜和疏遠,這份情感往往被忽略。可當拋下一切外在因素回首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愛時,它足以讓所有人動容。

《後來的我們》不光是這三條主線感人,就連那些細小的場景都是那麼有生活氣息。無論是男主角回鄉之後,同學聚會上打腫臉充胖子般搶著買單,還是身邊朋友在北京打拼無望後回老家當公務員,這些都不是編劇憑空編出的段子,而是實實在在讓人揪心的生活。要知道大城市有多少人夢圓,就有多少人夢斷。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北島在《波蘭來客》中那段很經典的話:“那時候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如果你曾經在愛情的世界裡遺失了一段珍貴的記憶,那麼不妨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

如果你曾經為理想拼盡全力,那麼不妨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

如果你曾經漂泊在外或者正漂泊在外,想一想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跟父母好好溝通了,更要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反思一下自己,別讓人生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

豪華的陣容,強大的製作團隊,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個五一檔裡面,《後來的我們》一定會刷爆各位的朋友圈,至於在票房上能走多遠,是破10億還是更多,大家拭目以待好了。

最後對於這部《後來的我們》,筆者再奉上一個真誠的建議:觀影前一定要帶足紙巾。

【文/忠犬七公】

這部電影談理想。它實實在在地戳中了萬千北漂青年的內心,因為不安於現狀,因為懷揣著屬於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們背井離鄉,去往遠方。

孤獨的靈魂在異鄉多麼渴望溫暖,可漂泊是孤獨者的宿命,家鄉是永遠望不到的遠方。

生活很苦,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痛並快樂著。加班到深夜,忙碌到快要昏厥,總覺得自己離成功還差一步了,可是類似的感覺,早已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內心深處了。

當林見清終於可以在這個城市裡買房了,那個陪伴他的人卻離開了。原來一個夢圓了,代價是另一個夢破碎了。

在生活的面前,有人如願以償過麼?也許有吧,可是他們真開心麼?英國那個刻薄而又毒舌的作家王爾德說過:“生活中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求而不得,另一種是得償所願。”

這部電影有愛情。愛情是有條件的,方小曉一心想留在這座城市,嫁給一個有房子的本地人。可愛情又是無條件,方小曉跟林見清在一起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兩人之間可同患難卻不可共富貴,不是因為始亂終棄,恰恰是因為實在太愛彼此。愛情給人力量,卻也蒙住了戀人們的雙眼,扭曲了他們的靈魂。

電影裡有句臺詞:“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除了我們自己”。多少人年少時窮困潦倒卻雄心萬丈,夢想著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可真到了功成名就的時刻,最希望見證這一切的人卻已不在身邊。

影片非常巧妙地用黑白和彩色兩種鏡頭互相切換。過去的日子裡因為有愛情,所以是彩色的,如今的世界裡有的只是遺憾,所以一切都是黑白的。兩個世界的切換之間,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周冬雨在本片中奉獻了極佳的哭戲,相比《七月與安生》裡的表現,這回她哭得更有層次和立體感,帶來巨大的感染力。

這部電影講親情。方小曉的家庭裡父母是缺席的,所以她無依無靠只能自己來打拼。林見清家中有牽掛他的老父親,可是一心想紮根北京的他不想回家,年邁的父親不理解兒子的事業,兩個人之間存在巨大的溝通障礙。

田壯壯在電影當中飾演林見清的父親,他奉獻了一次影帝級別的表演。面對漂泊在外的兒子,老父親不理解可還是支持,他默默付出並承受著一切。留守家中的親人長輩和漂泊他鄉的遊子,不光在地域上有著距離,在心理上也存在著隔膜,如果你也漂泊異鄉,想必會有極強的代入感。

當影片進行到父親去世,留給方小曉一封信的時候,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筆者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幾度落淚,尤其在這裡哭得最泣不成聲。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是因為它觸動了人內心中最柔軟的一面:每一個離家在外打拼的遊子,家中都會有牽掛他的親人和父母,因為隔膜和疏遠,這份情感往往被忽略。可當拋下一切外在因素回首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愛時,它足以讓所有人動容。

《後來的我們》不光是這三條主線感人,就連那些細小的場景都是那麼有生活氣息。無論是男主角回鄉之後,同學聚會上打腫臉充胖子般搶著買單,還是身邊朋友在北京打拼無望後回老家當公務員,這些都不是編劇憑空編出的段子,而是實實在在讓人揪心的生活。要知道大城市有多少人夢圓,就有多少人夢斷。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北島在《波蘭來客》中那段很經典的話:“那時候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如果你曾經在愛情的世界裡遺失了一段珍貴的記憶,那麼不妨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

如果你曾經為理想拼盡全力,那麼不妨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

如果你曾經漂泊在外或者正漂泊在外,想一想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跟父母好好溝通了,更要去看一下《後來的我們》,反思一下自己,別讓人生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

豪華的陣容,強大的製作團隊,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個五一檔裡面,《後來的我們》一定會刷爆各位的朋友圈,至於在票房上能走多遠,是破10億還是更多,大家拭目以待好了。

最後對於這部《後來的我們》,筆者再奉上一個真誠的建議:觀影前一定要帶足紙巾。

【文/忠犬七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