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來這才是大部分人脫髮的元兇,學會這方法,讓你的頭髮重獲新生

近年來, 受環境和生活、工作壓力等因素影響, 脫髮現象日趨普遍, 據新近公佈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資料表明, 我國脫髮人群約2億, 其中男性脫髮人數約1.3億, 且這一現象迅速向年輕化發展, 許多80、90後的年輕人, 也加入到了脫髮行列。

脫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個心病。 隨手一抓一大把掉發, 看著茂密的頭髮慢慢變得可憐又稀少, 特別心疼。

就算別人不說, 看著他們異樣的目光, 自己都難受。 細軟稀疏的頭髮貼在頭皮上, 不僅顯得人邋遢, 而且看起來瞬間蒼老了不少。

髮際線每往後一釐米, 看上去老5歲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脫髮, 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生長頭髮的毛囊出現了問題, 毛囊難以長出頭髮來, 所以才會出現頭髮稀疏的現象。

在毛囊受到影響的初期, 剛開始出現大量的掉發現象。 這個時候頭髮還沒有明顯稀疏, 僅僅是掉發較多。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及時的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干預, 排除影響毛囊的因素, 頭髮可以自行恢復。 但是如果等到脫髮後期, 頭頂頭髮已經掉光, 毛囊休眠, 這時候再想重新長出頭髮, 可能性就極低了。

由於很多人對頭發生長機制缺乏足夠的瞭解, 因此對脫髮這件事, 往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

很多人過度擔憂:每次梳頭都掉一把頭髮, 打掃房間總是一地髮絲, 我會不會變成“地中海”“光明頂”?實際上, 正常人體頭髮數量平均在10~15萬根, 分別為生長期、退化期與休止期。 在同一個時間點, 有些頭髮處於生長期, 有些則處於退化期與休止期, 因此每天都可能有50-100根的正常脫髮。 這是生理性脫髮, 此時不必過分擔心。

另一部分人則過於忽視, 就拿常見的脂溢性脫髮為例, 脫髮初期只是掉發較多而頭髮卻沒有出現明顯的稀疏, 很多人覺得不痛不癢不去管它, 任由脫髮不斷的惡化, 往往到了頭髮變得稀疏後才發現“脫髮”。

在節目中, 專家向觀眾介紹四種簡單的自測方法, 讓大家可以快速的辨別自己是否存在著嚴重的脫髮危機。

1、用筷子比一比

頭髮中縫, 白色部分超過一根筷子的寬度, 屬於嚴重脫髮。

2、夜間掉發數量

每夜間掉發的數量占全天的1/3。 早晨睡醒後,枕頭上有30根以上的頭髮,預示嚴重脫髮。

3、每天掉發數量

連續三個月以上每天掉發100根以上,屬於嚴重脫髮。

4、拉拔實驗

輕輕地捋住一撮頭髮,從根部往遠端往外拉,如果能捋掉10根以上,說明嚴重脫髮。如果前一天晚上洗過頭,也能拉拔出一些頭髮,屬於異常徵象。

脫髮的種類有脂溢性脫髮、營養性脫髮、物理性脫髮、化學性脫髮、遺傳性脫髮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脫髮是脂溢性脫髮。

由於頭皮上的皮脂腺比其他部位多,皮過多分泌的皮脂會堵塞毛孔,引起炎症,破壞頭皮微環境,導致頭髮缺乏營養,造成頭髮乾枯、細弱,最終脫落,即常說的脂溢性脫髮。

很多人一天不洗頭,頭髮就已經油膩膩、軟塌塌,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容易出現脂溢性脫髮。

脂溢性脫髮常出現於20-30歲的成人,男性占80%,女性占20%,分別被稱為男、女性式脫髮。

多見於30-40歲,最早可發生於青少年期,若不及時干預,時間越長,脫髮越嚴重,改善的難度也會有所增加。

國際上常以“漢密爾頓測量表”明確突發等級,如下圖:

1-5級屬於輕中度脫髮,毛囊未完全萎縮,6級以上屬於重度脫髮,大部分毛囊已經萎縮,治療較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女性由於天生的基因“保護”,脫髮症狀要比男性好很多,多發於20歲之後,50歲達到峰值。主要表現為頭髮係數,尤其是頭頂部較為明顯,毛髮直徑呈進行性縮小,長度變短,顏色變淺,如下圖:

頭皮是長出頭髮的“大地”,健康的頭皮生態環境由三大平衡維持——油脂、菌群、代謝平衡。當頭皮油脂分泌失衡,頭皮就會出油變得油膩;當頭皮菌群環境失衡,有害菌大量滋生,就會出現頭癢的現象;頭皮角質層新陳代謝紊亂,抵禦屏障功能降低,也就會出現包括頭油、頭癢、頭屑多等在內的多種頭皮問題。

除此以外,外界因素刺激也會影響頭皮健康。如洗髮護髮不當,化學成分對頭皮的不良刺激,會傷害頭皮,催生頭癢、頭屑等問題。

一般而言,健康的頭皮應是皮脂不過剩、適度的滋潤、清潔、血液迴圈良好以及沒有傷疤的,對於頭皮的護理,除了內部調節外,日常的外部護理也很重要。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BTV我是大醫生官微,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早晨睡醒後,枕頭上有30根以上的頭髮,預示嚴重脫髮。

3、每天掉發數量

連續三個月以上每天掉發100根以上,屬於嚴重脫髮。

4、拉拔實驗

輕輕地捋住一撮頭髮,從根部往遠端往外拉,如果能捋掉10根以上,說明嚴重脫髮。如果前一天晚上洗過頭,也能拉拔出一些頭髮,屬於異常徵象。

脫髮的種類有脂溢性脫髮、營養性脫髮、物理性脫髮、化學性脫髮、遺傳性脫髮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脫髮是脂溢性脫髮。

由於頭皮上的皮脂腺比其他部位多,皮過多分泌的皮脂會堵塞毛孔,引起炎症,破壞頭皮微環境,導致頭髮缺乏營養,造成頭髮乾枯、細弱,最終脫落,即常說的脂溢性脫髮。

很多人一天不洗頭,頭髮就已經油膩膩、軟塌塌,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容易出現脂溢性脫髮。

脂溢性脫髮常出現於20-30歲的成人,男性占80%,女性占20%,分別被稱為男、女性式脫髮。

多見於30-40歲,最早可發生於青少年期,若不及時干預,時間越長,脫髮越嚴重,改善的難度也會有所增加。

國際上常以“漢密爾頓測量表”明確突發等級,如下圖:

1-5級屬於輕中度脫髮,毛囊未完全萎縮,6級以上屬於重度脫髮,大部分毛囊已經萎縮,治療較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女性由於天生的基因“保護”,脫髮症狀要比男性好很多,多發於20歲之後,50歲達到峰值。主要表現為頭髮係數,尤其是頭頂部較為明顯,毛髮直徑呈進行性縮小,長度變短,顏色變淺,如下圖:

頭皮是長出頭髮的“大地”,健康的頭皮生態環境由三大平衡維持——油脂、菌群、代謝平衡。當頭皮油脂分泌失衡,頭皮就會出油變得油膩;當頭皮菌群環境失衡,有害菌大量滋生,就會出現頭癢的現象;頭皮角質層新陳代謝紊亂,抵禦屏障功能降低,也就會出現包括頭油、頭癢、頭屑多等在內的多種頭皮問題。

除此以外,外界因素刺激也會影響頭皮健康。如洗髮護髮不當,化學成分對頭皮的不良刺激,會傷害頭皮,催生頭癢、頭屑等問題。

一般而言,健康的頭皮應是皮脂不過剩、適度的滋潤、清潔、血液迴圈良好以及沒有傷疤的,對於頭皮的護理,除了內部調節外,日常的外部護理也很重要。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BTV我是大醫生官微,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