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國維:文人書法是如何煉成的?

總第1107期;歡迎關注。

▲王國維畫像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一位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 他早年追求新學, 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

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 繼而攻詞曲戲劇, 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字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 晚年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成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

2017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 展出王國維生平墨蹟及師友往來信劄一百多件(套)。 從中可見王國維與民國學人的學術風采及學術交誼。

歷來談王國維, 多從其學術著眼, 而他的書法, 則罕有論及, 本文即以“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中的展件為中心, 淺議其書法。

本文作者:杜鵬飛

▲王國維《人間詞話》序手稿

晚清民國, 王國維所處的時代, 恰恰是書法求新求變、大家迭出的時代。 其時, 幾個重要的外部條件, 促進了書法的大繁榮大發展:一是1905年科舉取士制度的廢除, 把士人從“館閣體”書風中解放出來;二是照相、印刷技術的傳入和流行, 使得歷代法書名帖得以廣泛傳播;三是金石考據興起帶動的大量古器物、古碑刻出土問世,

可資取法的新材料遠勝以往;四是書學理論和書法觀念的變革,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一批學人對金石書風的大肆宣揚與推廣, 碑學一時成為顯學, 也確實為晚清民國時期的書法變革注入新的動力。

王國維的書法, 放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書法生態系統當中, 自然是不顯山不露水, 中規中矩的一筆文人字、學人字, 也就難怪乏人關注與評論了。

▲王國維遺書 1927年

王國維所處的時代和其個人經歷, 決定了他不可能不重視書法。 光緒十八年(1892), 16歲的王國維入州學, 參加海寧州歲試, 以第21名中秀才。 此後雖然參加1893、1897兩次鄉試均不第, 但毫無疑問, 他是受到過系統的舉業訓練的。

▲王國維 行書致沈曾植劄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雖然我們目前無緣看到王國維早年應試體的書法作品, 然而, 只要考察其存世的書法作品, 無論是書信、題跋, 還是專門書寫的扇面、書劄, 仍能感受到他早年受到的“館閣體”書法訓練的深刻影響。 終其一生, 從寫於1900年前後的那些信劄, 到投湖自沉前一日的絕筆遺書, 前後跨度近三十年, 他的書法驚人地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現象。 筆者以為, 這至少可以說明幾點:一是王國維所受科舉訓練之嚴格與有效;二是王國維顯然無意成為書家, 作為學者, 他沒有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在書法的創新和創格方面;三是王國維的書法當主要來自家學影響。

▲王國維 行書致沈曾植劄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先說王國維書法的家學淵源。海甯王氏是當地的書香世家,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是一位“名不出於鄉里”(王國維《先太學君行狀》語)的地方文人,在詩詞文賦與金石書畫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王國維成長于這樣的傳統家庭,家學影響是他學術人生的起點,為其一生學術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國維 楷書贈朱自清詩軸 清華大學藝術檔案館藏

王國維的書法雖完全得自家學,但畢竟其個性、學識、見解不同于常人,他的字比王乃譽更加內斂,更加謹嚴,尤其反映在金石題跋方面,可以說一筆不苟,中宮內斂,點畫沉著,相比之下,反而是他父親乃譽公的字多了幾分瀟灑和飄逸。

▲王國維名刺 王國維後人供圖

以王國維的天賦和見識,如果想要在書法方面有所成就,應是相對較為容易的事情,因為他有系統的西方美學觀念,又有深厚的中國傳統訓練。王國維所接觸的書法資料,上自殷墟甲骨、秦漢金石碑版,下迄歷代名家法書、同輩墨蹟,數不勝數。為什麼說王國維可能沒那麼在乎書法呢?儘管他16歲即考取了秀才,被視為神童,與同鄉陳守謙、葉宜春、褚嘉猷有“海甯四才子”之稱,但從內心來講,王國維是嚮往新學的。

▲王國維 楷書人間詞二首斗方 私人藏

眾所周知,王國維是美學家,他的美學觀念和美術觀念,自然會反映到他對書法的認識中。“美術者,上流社會之宗教”,把美術和審美活動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王國維所稱之“美術”,固然包括書法與繪畫,但也並非我們今日所理解的狹義之“美術”,而是涵蓋了詩歌、戲劇、小說、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書法、繪畫等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形式。美術之作用,在於怡情養性,王國維在《去毒篇》中提出以美術代宗教的觀點,可以理解為美術是文人士夫的精神寄託,其作用正可代替鴉片對人的慰藉,兩者區別在於,鴉片是有毒的,對肉體是一種摧殘,而美術則是無害的。

此外,王國維的“古雅觀”,或許也影響了他的書法觀。崇尚“古雅”之美,或許是王國維選擇傳統書風的理論根源。

▲王國維 行書致吳伯宛劄 香港翰墨軒供圖

王國維見多識廣,書法創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他所接觸的書法新資料甚至遠遠超出同時代的學者和書家,然而,王國維僅把這些作為他研究學問的材料,並未將精力放到書法方面。

▲王國維 國畫瀟湘夜雨並跋扇面 私人藏

晚清民國,世變途殊。一些學者極力鼓吹、身體力行金石書法,旨在打破一統書法江湖千數百年的二王傳統,也確實開創出異彩紛呈、別開生面的書法新態;亦有學者,則選擇默默承繼,不為時風所動,依然堅守文人書寫之傳統。王國維便是這後者中的一員。這種堅守,我們很難簡單歸之為“保守”。如今回望風雲際會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僅僅從書法和書風的角度,“創新”與“保守”的功過是非,也不宜簡單評價。

從如上角度而言,我們對於王國維的書法,既不必過高地讚譽,當然,也絕不容過低評價。

▲王國維 行書跋石鼓文卷(局部) 私人藏

▲王國維、羅振玉跋金石拓片冊(四十六開選一) 嘉興吾寐齋供圖

本文源自@《中國書法》雜誌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本號摘編整理,特此鳴謝!

他沒有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在書法的創新和創格方面;三是王國維的書法當主要來自家學影響。

▲王國維 行書致沈曾植劄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先說王國維書法的家學淵源。海甯王氏是當地的書香世家,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是一位“名不出於鄉里”(王國維《先太學君行狀》語)的地方文人,在詩詞文賦與金石書畫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王國維成長于這樣的傳統家庭,家學影響是他學術人生的起點,為其一生學術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國維 楷書贈朱自清詩軸 清華大學藝術檔案館藏

王國維的書法雖完全得自家學,但畢竟其個性、學識、見解不同于常人,他的字比王乃譽更加內斂,更加謹嚴,尤其反映在金石題跋方面,可以說一筆不苟,中宮內斂,點畫沉著,相比之下,反而是他父親乃譽公的字多了幾分瀟灑和飄逸。

▲王國維名刺 王國維後人供圖

以王國維的天賦和見識,如果想要在書法方面有所成就,應是相對較為容易的事情,因為他有系統的西方美學觀念,又有深厚的中國傳統訓練。王國維所接觸的書法資料,上自殷墟甲骨、秦漢金石碑版,下迄歷代名家法書、同輩墨蹟,數不勝數。為什麼說王國維可能沒那麼在乎書法呢?儘管他16歲即考取了秀才,被視為神童,與同鄉陳守謙、葉宜春、褚嘉猷有“海甯四才子”之稱,但從內心來講,王國維是嚮往新學的。

▲王國維 楷書人間詞二首斗方 私人藏

眾所周知,王國維是美學家,他的美學觀念和美術觀念,自然會反映到他對書法的認識中。“美術者,上流社會之宗教”,把美術和審美活動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王國維所稱之“美術”,固然包括書法與繪畫,但也並非我們今日所理解的狹義之“美術”,而是涵蓋了詩歌、戲劇、小說、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書法、繪畫等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形式。美術之作用,在於怡情養性,王國維在《去毒篇》中提出以美術代宗教的觀點,可以理解為美術是文人士夫的精神寄託,其作用正可代替鴉片對人的慰藉,兩者區別在於,鴉片是有毒的,對肉體是一種摧殘,而美術則是無害的。

此外,王國維的“古雅觀”,或許也影響了他的書法觀。崇尚“古雅”之美,或許是王國維選擇傳統書風的理論根源。

▲王國維 行書致吳伯宛劄 香港翰墨軒供圖

王國維見多識廣,書法創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他所接觸的書法新資料甚至遠遠超出同時代的學者和書家,然而,王國維僅把這些作為他研究學問的材料,並未將精力放到書法方面。

▲王國維 國畫瀟湘夜雨並跋扇面 私人藏

晚清民國,世變途殊。一些學者極力鼓吹、身體力行金石書法,旨在打破一統書法江湖千數百年的二王傳統,也確實開創出異彩紛呈、別開生面的書法新態;亦有學者,則選擇默默承繼,不為時風所動,依然堅守文人書寫之傳統。王國維便是這後者中的一員。這種堅守,我們很難簡單歸之為“保守”。如今回望風雲際會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僅僅從書法和書風的角度,“創新”與“保守”的功過是非,也不宜簡單評價。

從如上角度而言,我們對於王國維的書法,既不必過高地讚譽,當然,也絕不容過低評價。

▲王國維 行書跋石鼓文卷(局部) 私人藏

▲王國維、羅振玉跋金石拓片冊(四十六開選一) 嘉興吾寐齋供圖

本文源自@《中國書法》雜誌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本號摘編整理,特此鳴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