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跳票兩次,這次終於無聲勝有聲了

早在去年7月就開始期待, 卻遭遇兩次跳票的《暴裂無聲》終於上映了。

說到底, 對於這部電影的熱忱還是要歸功於導演忻鈺坤這位內蒙漢子的處女作《心迷宮》, 一部僅靠東拼西湊了170多萬製作成本, 卻拿下了1000多萬票房和豆瓣8.6評分的電影, 甚至躋身於豆瓣Top200之列。

這真的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實力和時事造就的幸運, 至今還記得在影院時被這片子的多線敘事和交錯的時間差唬的一愣一愣的。

看慣了蓋裡奇和寧浩的黑色幽默, 突然看到有人將這一手玩在了農村懸疑劇中, 不得不承認是一份驚喜, 但是低成本無法回避的粗糙和削弱的沉浸感, 確實是與劇本品質相形見絀的遺憾。

導演本人也說, 這份謬贊大多是因為不成熟的電影市場造成的虛高表像, 如果大家看多了類似的手法和題材《心迷宮》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他自己給出的分數是將將6分及格。

其實, 在廣電總局和有限資源的雙重籠罩下, 能夠將故事表達如此已經是極致, 實在沒必要過分自謙。

說起來, 《暴裂無聲》才算是導演忻鈺坤的真正處女作, 因為早在《心迷宮》創作之前, 它的劇本就已經寫好了, 整部劇的靈感來自于導演小時候軍訓時,

親眼看到了一聲巨響後的山峰轟然倒塌。

而這一次再也沒有資金方面的掣肘, 導演豪氣的啟用了一眾知名演員, 考究的構圖加上合拍的配樂使得影片電影感十足, 算是彌補了當初的心願。

不過, 《暴裂無聲》沒有延續《心迷宮》平行時間多線結構的手法, 而是採用正常的線性敘事, 這就讓故事沒有任何討巧的餘地, 精彩程度全靠劇情的設計, 有點化繁為簡的意思, 好在影片最後的展現也是這般無二。

只是大多來看《暴裂無聲》的影迷應該都是沖著《心迷宮》裡那個中國式“蓋裡奇”來的, 顯然平鋪直敘並不能觸摸到多數人的G點, 但娛小妹是真的很喜歡。

雖然, 沒有前作的複雜但《暴裂無聲》卻更加陰暗入髓發人深思,

導演這次沒有任何遮掩的展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 影射現實的層面之大看到最後讓娛小妹簡直心驚肉跳。

排除最後官方結尾的政治正確之外, 這部片子竟然可以過審真的是佩服忻鈺坤早就號准了廣電爸爸的脈門, 帶著鐐銬舞蹈都能跳的如此“妖嬈”,

厲害。

其實, 從官方海報就可以看出個一二, 上層留笑、中層流淚、底層流血, 沒錯《暴裂無聲》就是在講這種社會不同層級之間的人性和矛盾。

宋洋飾演的張保民作為跌進塵埃的底層, 還是一個斷舌的啞巴, 底層失聲的隱喻相信也不需要過分思考, 而導演為了突出這種層級之間的矛盾,設計了一種很巧妙的對比,吃。

影片開頭,涉及到了很多吃的鏡頭,羊肉館中熱氣騰騰的羊蠍子、姜武飾演的煤老闆在慶典儀式前誇張的吃番茄,還有令人眼饞、奢侈至極的羊肉席,都是吃的一種表像。

這些畫面中採用的鏡頭手法都是類似《舌尖上的中國》般的近景特寫,聲音也極盡誇張,這主要是為了突出吃的原罪貪婪,番茄也好涮羊肉也罷,那種肆無忌憚吸允索取的狀態都暗示了上層社會的欲望。

反觀底層滾打的張保民,無論豆腐乳抹饅頭還是饅頭加鹹菜,都是三兩口了事的狼吞虎嚥,同樣的吃,一種是享受另一種是果腹,大相徑庭,但宋洋啃饅頭的樣子可比《深夜食堂》裡吃香腸看起來香多了。

另一處階層對比的細節就比較隱晦了,看電影的時候就發覺片中的車牌不對,明明是發生在內蒙的事,但片中車牌卻是一個看起來和“蒙”相似的字,回來查看資料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個“豢”,豢養的意思。

而豢的意思是以利益為誘餌使得他人為自己服務,也有任其宰割的意思,這放在唯利是圖的煤老闆身上再恰當不過。

反觀底層的張保民,雖然沒有汽車,但是那輛半路拋錨的破摩托車牌卻是意味深長的1984,妥妥的暗指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啊。

除了這些比較形而上的階級矛盾,《暴裂無聲》中含蓄的細節也直指很多社會現狀,被污染河水致死的鳥屍,村民們普遍的腿部水腫和越來越鹹的飲用水。

是不是突然間明白了開頭村長遞出和昌老闆一模一樣的外國煙,以及為什麼買了整整一麵包車的礦泉水,也就能理解張保民為啥不顧眾怒的拒絕在賣地給工廠的合同上簽字了。

但《暴裂無聲》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概念性過強,覆蓋的影射太大,又迫於過審和留白的調性,使其處理的極為克制。

再加上影片前半段為了展開故事背景,含蓄的細節過於冗長緩慢,這對於習慣了三幕式結構的觀眾來講實在不夠友好,畢竟這種細思極恐的後知後覺遠不如全盤脫出那樣來的淋漓酣暢。

再就是,兇手也太容易猜了些,最開始的時候娛小妹按照懸疑小說要素的心思去審視這部電影,每有一處符合就會點頭報以不出所料的微笑。

但按照常規套路一般都是嫌疑最大的人往往都不是真凶,而真凶都會在影片1/3處時登場,所以當娛小妹認定符合要素的“真凶”登場後,後續所有的內心推理都是圍繞著這個路數走。

加上影片中大量採用的偷窺者視角加重了懸疑色彩也讓我更加篤定,但是看到最後,當所有記憶中的關鍵點在最後爆發時刻像拼圖遊戲般拼湊出一副直指人心的畫面時,卻發現結局如此好猜,實在少了點角智的優越感。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有著自己的專屬語言,觀眾會根據前因後果自動腦補出中間所發生的過程。

就像拍一個人吃包子,前一個鏡頭拍這個人面前擺了一籠包子,下一個鏡頭只需要打一個嗝和一個空了的籠屜就可以了,中間的過程會通過想像來補足,這個想像的過程就成了導演可以加以引導的楔子。

就好像《盜夢空間》,通過過程直接影響最終想像的結果,而這一點忻鈺坤還是玩的非常高級。

影片片名帶有“無聲”兩個字,這並不是裝腔作勢的擺弄文藝,而是整部影片對待臺詞和發聲體現出了一種苦行僧般的克制。

宋洋飾演的張保民咬掉舌頭後逐漸失聲就不用去說了,就連其他人物角色也幾乎個個惜字如金,這就導致故事的發展不完全是靠著臺詞的推進,更多的還是關鍵鏡頭交織出來的線索,就好像我們國畫中講究的留白,讓人無限想像。

比如,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句臺詞交代過磊子遭遇了不測,但是我問了好幾個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都回饋回來說當張保民在山中尋找他的兒子時,就已經猜到孩子可能已經死了,並且這種想法隨著影片的推進逐漸加深。

這是因為,導演用很多具象出來的畫面影射了這個結局並讓你相信,影片開始磊子笨拙的堆砌著一個小小的瑪尼堆,在張保民來到他失蹤前放羊的地方時,這個瑪尼堆已經倒塌。

在滿山搜尋時河中出現了被污染的河水致死的鳥,這不僅僅是雙關後面的轟然倒塌和河水污染,也有著偷偷修改的錨定導向。

到了最後兩個孩子站在山頭遠眺的廣角鏡頭,用一段超現實手法將這個結果推向了高峰,再由同樣“失語”的屠夫兒子潦草的塗鴉回落到現實,不需要隻言片語,卻讓每位觀眾都心照不宣,這足矣稱的上是高級。

關於最後的結局,《暴裂無聲》交代了大量細節,但都需要以這個結尾為引子,穿針引線的聯繫起來,所以最後娛小妹就將這部電影的裡子給縫補了起來。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強烈建議看完影片再返場回來,剝奪別人的觀影驚喜簡直就是件罪不可恕的事情。

----------以下內容含劇透----------

也許真的是片名的緣故,整部影片都在無聲的克制中安之若素,但怎麼看都覺得高級,包括最後的結尾,其實整部影片的解讀都是依靠結果導向來進行反向推理。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試著還原一下完整劇情,煤老闆和律師相約在谷豐山交易50W的律師費用,在律師興奮的數錢時,昌老闆志得意滿的攜弓下車。

中間兩場涮羊肉刻畫了昌老闆是一個極度喜歡羊肉的人,所以那出口的一句“小孩,你的羊多錢一隻”就將失手誤殺了孩子的結果呼之欲出,事後,律師惴惴不安卻不想失去那對他很重要的50W酬勞而選擇了隱瞞真相。

再往回推到昌老闆出場時,拒絕掉校長安排孩子們的迎接,也是因為誤殺孩子後無法坦然面對天真臉孔的心理恐懼,就像無意弄髒大衣的番茄汁,無法擦拭,只能逃避的選擇更換。

之後夜晚弓場無法射出的一箭和最後那麼近距離的射偏男主也都不是心慈手軟,而是虧心事後的心魔夢魘,再加上鹿型箭靶上孤零零的一個箭孔,似乎也證明了昌老闆一塌糊塗的弓箭水準,所以才會誤殺了磊子。

而在收好弓箭時發現丟失了帶有證據的箭頭,這才會懷疑是律師私藏了證據,律師這邊又心懷愧疚不想跟他有任何瓜葛而拒接電話,才有了後續的綁架律師女兒。

至於把手下打成重傷,也不是因為丟失女孩的失手無能,而是手下無心的慌言再一次把張保民的懷疑物件引向自己這個真凶身上的惱羞成怒。

雖然張保民不科學般的武力超群,但無非是卡壞切肉機的那顆又臭又硬的骨頭,不爽之餘換一台便是,暴力在權利面前就是這樣不值一提。

而張保民還是那個看著中層律師可以憑著呼喊讓女兒失而復得,自己卻無法言語的底層屁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也許他的一聲輕喚,那站在山頂的男孩沒准也能回頭。

上層失心,中層失德,底層失語就是社會失格的癥結所在,而所有的矛盾和真相都彙聚在一點上,如那背後轟然倒塌的山丘,也如最後譚卓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

那個靠假聲為女兒裝兔子媽媽的律師,到最後也沒有良心發現的用真聲說出真相,片尾字幕只是形勢所迫的政治正確,現實中恩將仇報的農夫與蛇卻多如牛毛,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一句話就道盡了人心不古。

而導演為了突出這種層級之間的矛盾,設計了一種很巧妙的對比,吃。

影片開頭,涉及到了很多吃的鏡頭,羊肉館中熱氣騰騰的羊蠍子、姜武飾演的煤老闆在慶典儀式前誇張的吃番茄,還有令人眼饞、奢侈至極的羊肉席,都是吃的一種表像。

這些畫面中採用的鏡頭手法都是類似《舌尖上的中國》般的近景特寫,聲音也極盡誇張,這主要是為了突出吃的原罪貪婪,番茄也好涮羊肉也罷,那種肆無忌憚吸允索取的狀態都暗示了上層社會的欲望。

反觀底層滾打的張保民,無論豆腐乳抹饅頭還是饅頭加鹹菜,都是三兩口了事的狼吞虎嚥,同樣的吃,一種是享受另一種是果腹,大相徑庭,但宋洋啃饅頭的樣子可比《深夜食堂》裡吃香腸看起來香多了。

另一處階層對比的細節就比較隱晦了,看電影的時候就發覺片中的車牌不對,明明是發生在內蒙的事,但片中車牌卻是一個看起來和“蒙”相似的字,回來查看資料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個“豢”,豢養的意思。

而豢的意思是以利益為誘餌使得他人為自己服務,也有任其宰割的意思,這放在唯利是圖的煤老闆身上再恰當不過。

反觀底層的張保民,雖然沒有汽車,但是那輛半路拋錨的破摩托車牌卻是意味深長的1984,妥妥的暗指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啊。

除了這些比較形而上的階級矛盾,《暴裂無聲》中含蓄的細節也直指很多社會現狀,被污染河水致死的鳥屍,村民們普遍的腿部水腫和越來越鹹的飲用水。

是不是突然間明白了開頭村長遞出和昌老闆一模一樣的外國煙,以及為什麼買了整整一麵包車的礦泉水,也就能理解張保民為啥不顧眾怒的拒絕在賣地給工廠的合同上簽字了。

但《暴裂無聲》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概念性過強,覆蓋的影射太大,又迫於過審和留白的調性,使其處理的極為克制。

再加上影片前半段為了展開故事背景,含蓄的細節過於冗長緩慢,這對於習慣了三幕式結構的觀眾來講實在不夠友好,畢竟這種細思極恐的後知後覺遠不如全盤脫出那樣來的淋漓酣暢。

再就是,兇手也太容易猜了些,最開始的時候娛小妹按照懸疑小說要素的心思去審視這部電影,每有一處符合就會點頭報以不出所料的微笑。

但按照常規套路一般都是嫌疑最大的人往往都不是真凶,而真凶都會在影片1/3處時登場,所以當娛小妹認定符合要素的“真凶”登場後,後續所有的內心推理都是圍繞著這個路數走。

加上影片中大量採用的偷窺者視角加重了懸疑色彩也讓我更加篤定,但是看到最後,當所有記憶中的關鍵點在最後爆發時刻像拼圖遊戲般拼湊出一副直指人心的畫面時,卻發現結局如此好猜,實在少了點角智的優越感。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有著自己的專屬語言,觀眾會根據前因後果自動腦補出中間所發生的過程。

就像拍一個人吃包子,前一個鏡頭拍這個人面前擺了一籠包子,下一個鏡頭只需要打一個嗝和一個空了的籠屜就可以了,中間的過程會通過想像來補足,這個想像的過程就成了導演可以加以引導的楔子。

就好像《盜夢空間》,通過過程直接影響最終想像的結果,而這一點忻鈺坤還是玩的非常高級。

影片片名帶有“無聲”兩個字,這並不是裝腔作勢的擺弄文藝,而是整部影片對待臺詞和發聲體現出了一種苦行僧般的克制。

宋洋飾演的張保民咬掉舌頭後逐漸失聲就不用去說了,就連其他人物角色也幾乎個個惜字如金,這就導致故事的發展不完全是靠著臺詞的推進,更多的還是關鍵鏡頭交織出來的線索,就好像我們國畫中講究的留白,讓人無限想像。

比如,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句臺詞交代過磊子遭遇了不測,但是我問了好幾個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都回饋回來說當張保民在山中尋找他的兒子時,就已經猜到孩子可能已經死了,並且這種想法隨著影片的推進逐漸加深。

這是因為,導演用很多具象出來的畫面影射了這個結局並讓你相信,影片開始磊子笨拙的堆砌著一個小小的瑪尼堆,在張保民來到他失蹤前放羊的地方時,這個瑪尼堆已經倒塌。

在滿山搜尋時河中出現了被污染的河水致死的鳥,這不僅僅是雙關後面的轟然倒塌和河水污染,也有著偷偷修改的錨定導向。

到了最後兩個孩子站在山頭遠眺的廣角鏡頭,用一段超現實手法將這個結果推向了高峰,再由同樣“失語”的屠夫兒子潦草的塗鴉回落到現實,不需要隻言片語,卻讓每位觀眾都心照不宣,這足矣稱的上是高級。

關於最後的結局,《暴裂無聲》交代了大量細節,但都需要以這個結尾為引子,穿針引線的聯繫起來,所以最後娛小妹就將這部電影的裡子給縫補了起來。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強烈建議看完影片再返場回來,剝奪別人的觀影驚喜簡直就是件罪不可恕的事情。

----------以下內容含劇透----------

也許真的是片名的緣故,整部影片都在無聲的克制中安之若素,但怎麼看都覺得高級,包括最後的結尾,其實整部影片的解讀都是依靠結果導向來進行反向推理。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試著還原一下完整劇情,煤老闆和律師相約在谷豐山交易50W的律師費用,在律師興奮的數錢時,昌老闆志得意滿的攜弓下車。

中間兩場涮羊肉刻畫了昌老闆是一個極度喜歡羊肉的人,所以那出口的一句“小孩,你的羊多錢一隻”就將失手誤殺了孩子的結果呼之欲出,事後,律師惴惴不安卻不想失去那對他很重要的50W酬勞而選擇了隱瞞真相。

再往回推到昌老闆出場時,拒絕掉校長安排孩子們的迎接,也是因為誤殺孩子後無法坦然面對天真臉孔的心理恐懼,就像無意弄髒大衣的番茄汁,無法擦拭,只能逃避的選擇更換。

之後夜晚弓場無法射出的一箭和最後那麼近距離的射偏男主也都不是心慈手軟,而是虧心事後的心魔夢魘,再加上鹿型箭靶上孤零零的一個箭孔,似乎也證明了昌老闆一塌糊塗的弓箭水準,所以才會誤殺了磊子。

而在收好弓箭時發現丟失了帶有證據的箭頭,這才會懷疑是律師私藏了證據,律師這邊又心懷愧疚不想跟他有任何瓜葛而拒接電話,才有了後續的綁架律師女兒。

至於把手下打成重傷,也不是因為丟失女孩的失手無能,而是手下無心的慌言再一次把張保民的懷疑物件引向自己這個真凶身上的惱羞成怒。

雖然張保民不科學般的武力超群,但無非是卡壞切肉機的那顆又臭又硬的骨頭,不爽之餘換一台便是,暴力在權利面前就是這樣不值一提。

而張保民還是那個看著中層律師可以憑著呼喊讓女兒失而復得,自己卻無法言語的底層屁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也許他的一聲輕喚,那站在山頂的男孩沒准也能回頭。

上層失心,中層失德,底層失語就是社會失格的癥結所在,而所有的矛盾和真相都彙聚在一點上,如那背後轟然倒塌的山丘,也如最後譚卓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

那個靠假聲為女兒裝兔子媽媽的律師,到最後也沒有良心發現的用真聲說出真相,片尾字幕只是形勢所迫的政治正確,現實中恩將仇報的農夫與蛇卻多如牛毛,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一句話就道盡了人心不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