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對話名家」國展蘭亭獎評委張錫良線上答網友問實錄

張錫良, 一九四三年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湖南省書協顧問, 湖南省第九屆政協委員。 湖南省政協書畫室副主任。

作品入展全國第五、六、七屆書法篆刻展覽,

其中第五屆獲“全國獎”。 入展全國第四、五、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 其中第四、五屆獲獎。

2012年1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 2013年4月在法國巴黎舉辦個展。

曾當選中國書協第四屆代表大會代表, 被中國書協評為首屆『德藝雙馨』會員。

曾擔任中國書法第二屆“蘭亭獎”評委, 全國第九屆、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評委。

2014新春對話名家--

張錫良先生答中國書法網網友問實錄(沈鏗整理)

沈鏗按:張錫良先生是這個時代的書法大家, 尤以趙之謙稿行書獨立於世。 今年為趙之謙逝世130周年, 在這二甲子有餘的歷史長河裡, 能深入而全面的汲取趙之謙碑帖相容的書學精義且別有建樹者, 獨錫良先生一人而已。 今應《中國書法網》之邀,

於甲午年春夜, 張錫良先生舉行線上答網友問。 先生所答, 如度人金針, 直指人心, 必將使有心者大有所獲。 我有幸陪侍先生身邊多年, 先生其道德, 思想, 學問, 文章, 書藝如皓月當空, 澄明萬里, 照我前行, 催我奮進, 使我時常感激不已。 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先生在網上論書部分內容, 不欲獨享, 而彙集發表出來, 以供眾人品鑒。

在整理錫良先生答網友問的這些文字時, 我不禁憶起葉嘉瑩先生在《顧隨全集》中回憶她老師的一段文字。

一九四五年, 葉嘉瑩學成出山, 南下的時候, 顧隨對她說:“不佞之望於足下, 在不佞之法外, 別有開發, 能自有建樹, 成為南嶽之馬祖, 而不願足下成為孔門之曾參。 ”這段話讓葉嘉瑩一生都忘記不了,

她說:我之所以把先生的講義始終隨聲攜帶, 唯恐遺失, 因為我深知, 先生所授的精華妙義是我在其他書本中決然無法獲得的一種無價之寶。 古人有言:經師易得, 人師難求, 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靈的啟迪與人格的提升。 錫良先生予我而言, 亦如是矣!

(一)答網友問

一、11樓 觀沙樓主

問:書體的選擇在國展上有講究嗎?比喻, 原先較冷門的章草近兩年大量入展獲獎, 是不是有什麼規律?接下來大熱的書體會朝哪些方面發展呢?

答:國展對書體選擇沒有定準, 但有趨向, 即行草比例遠大於其他書體。 我的感覺是:即使是行草, 選擇範式普遍趨同時, 則評委對此類作品也會發膩, 不利競選, 譬如王鐸風。

二、15樓寧兮

問:篆書入國展很難嗎?每次看到入展篆書類作品很少哦?

答:篆書入展要難於其他書體, 當然楷書也難。 篆書發揮個人性情的空間有限, 且範式選擇也較狹窄。 還有書體之外的因素, 即各種書體入展比例是有一個大體模式, 由於篆書投稿件遠少於行草, 甚至隸書, 這也減少了篆書入展機會。

三、17樓塗蕩佬

問:有關參展作品拼貼的問題, 去年這方面的度, 中國書協是怎麼來把握的?

答:拼貼不是一個好方法, 不應提倡。

四、18樓周俊一

問:在行草書方面努力, 如何走向國展, 國展在創作上有何傾向性, 形式上有何具體要求:

答:行草國展評選首先是作品總體感覺, 有氣息, 不俗, 不一般化。 再近看用筆線條——線質與韻味, 當然也與所寫經典範式有關聯。

五、21樓沒法

問:楷書僅是練習的手段還是可作作品表現情感, 楷書表達情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看楷書圖”需要解決或注意什麼?

答:楷書是可以寫出好的作品。 《書譜》雲:“真以點畫為形質, 使轉為性情”, 看來性情應在使轉之中。

六、22樓琅琊齋主

問:國展中單一風格的作品, 比喻歐休, 顏體的楷書入展的比例是否很小呢?

答:很小, 若如此, 則你可能選擇了一條很狹窄的路。

七、28樓李文榮

問:現在的書展“原創”少之又少, 幾乎個個是超人, 這個現象如何看?

答:“原創”放在書法創作中是一個十分歧異的概念。 若離開了對經典範式的選擇、取捨、融會、貫通、繼承以外, 還能有一條完全由自己獨辟的蹊徑嗎?超人可以, 凡人恐怕不行。

八、32樓米影

問:平時臨摹比較多, 創作一片空白,請老師指教

答:深入範式的程度決定品質,實踐時間的長短見諸效果。

九、33樓汀洲靜客

問:發幾張作品,請指點!另怎麼錘練線條,如何看待書寫理性與感性的問題?

答:一是要知道線條有哪些因素需要錘練?二是要明白我需要錘練什麼?三是要清楚我當下需要錘練什麼?再在選擇中逐步解決,即技法訓練的過程。理性是在可意識、可分析、可控制的層面,如對技法的訓練。感性是非意識直接感受,如對形式構成的直接感受。

十、34樓二餘堂

問:在當今書壇,您的名字已和趙之謙緊密聯繫在一起,被譽為“寫趙第一人”,您一貫主張“筆法至上”,您的書法用筆胎息于趙又在其碑學基礎上補充帖學意趣,有人評價您的書法藝術源于趙而又高於趙,而您總是謙虛地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僅得其一二,據我們對您的瞭解,您是一位極具思辯的書家。請問:在您以後的求索過程中,您將怎樣在趙之謙的這棵大樹的基礎上,在現已達到的高度的基礎上再挖掘發揚,再求變提高,謝謝!

答:謝謝你對我過高的評價。趙之謙在清晚期碑學大一統的背景下,是一個特例。我愛趙,是他以帖學用筆技巧寫碑,又尤以其手紮為精采,用筆結體都蕩漾著一種情趣,這種審美趣味是超越那個時代,而連通到現代的。不僅是我,還有很多朋友也愛趙之謙,我曾在國展的評選中發現不少趙的身影。雖然對於既定經典範式內的選擇因素是無限的,但就個體而言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在趙之謙的大樹上要繼續開出自己的花,結出自己的果,則要離開趙之謙。比如,我現在對黃賓虹尤愛。

十一、35樓

問:你對作品的“韻致”如何理解

答:從字義說“韻”是一種趣味、興味。“致”是“達到”“精緻”。唐司空徒《二十四詩品》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之說,這是從作品形式層面感受到的心靈層面的東西。

十二、36樓

問:當今有權威定論,王鐸書法勝過王羲之,學王鐸路較近,可是寫王鐸時,有的說從米芾入手,但又有人說宋人不得筆法,學行草不知方向,就我目前所臨一些,渴望老師指迷津。

答:人家怎麼說是無關緊要的事。從作品看,你確實臨得太雜,我建議你寫王鐸為妥,但當前重點恐怕還是要解決點畫技巧與線質的問題。

十三、38樓黑曹

問:張老師,我是夏老師的學生,目前跟夏老師學懷素2月,以前愛好書法近30年,但進步不大,我想問:我臨寫懷素還有什麼問題?如何改進?根據我的字建議以後朝什麼方向學習?

答:從作品看,你臨懷素是有感覺的,有一定的線條,節奏把握的能力,只是線質還稍弱,《自敘帖》不斤斤於點畫技巧,而在於時間和空間節奏的感受與把握,望多在這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

十四、42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去年中國書協主辦的大展達28個,仔細關心了一下評委組成,有點亂,搞刻字的評書法了,團體協會主持工作的並不精書法的當評委了。。。。。。等等,您對此有何見解?

答:這已是書法之外的一個屬於當代社會性的問題。我的回答會讓你失望。很抱歉!

十五、45樓

問:張先生您好! 當前在舉世浮躁的世風影響下書壇表現的更為突出,急功近利已為常態。當然,今天的生活環境已與古代大相徑庭,少了農耕時代的閒適與優雅。藝術書法、現代書法、創新書法的呼聲不絕於耳,缺少了人文修為、人格錘煉的重視。但是,書法畢竟是一門表現人們精神世界的學問,書法藝術水準的提高,與人文修養、積澱是分不開的。氣,在書法裡面是個貫穿始終的重要元素,在書法研究欄目有人開貼對“氣”做了些討論與探索,想聽聽你的意見與觀點,為大家指點迷津!

王在田 敬上

答:謝赫《古畫品錄》把“氣韻生動”列為六法之首,作為最高的審美追求。而“氣韻”往往是連說的,“氣韻”是很寬泛的審美範疇,但總的是指精神層面而言。“氣”是生命元素的貫注,與“氣格”相聯繫,則有道德判斷的含義,而“韻”則是興味,餘味,趣味,即“味外之旨”,是一種審美判斷。

十六、46樓

問:有人說“玩書法”。請問張老師,書法玩得出來嗎?怎樣玩呢?

答:“玩”從精神層面講,是散其懷抱,心理狀態處於自由而灑脫。這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最佳心境。但從技法層面講,如果有人也提出“玩”,不是欺騙就是無知。

十七、47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您好!

您是我尊敬並仰慕已久的書法大家,在您的筆下,我感受到了趙之謙書法韻致的美,因此我也特別喜歡趙之謙,並臨習經年,但總感覺到是表面功夫。請問張老師,如何才能深入走的進去呢?

謝謝張老師,並恭祝您身體安康,吉祥如意!

答:趙之謙的楷書是極程式的,篆隸也沒有氣象。主要是他的稿行書,結字橫式向右上取勢,這些特點都是基本的。寫趙進入首先還是感受得到的形與勢,更深入地是對點畫敏感把握與對豐富技巧的表達。筆劃線條多有粘連,要點畫圓潤、靈動。

十八、50樓

問:張老師好!關注您和您的書法多年,聽說您近期主辦了書法學習班,非常嚮往。很想瞭解下您主辦這個班的主旨,大致授課的內容和方式,參加學員的要求,以及如何加入這個班。謝謝!

答:講習班以兩個字貫徹始終-----純粹!專業性,從務實到務虛。組織紀律嚴明,每月兩次,始終由本人親授。希望學員有較好的基礎。

十九、51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您好,你是您的徒孫吳平。我是老夏的學生。去年一年跟老夏學了一點行草筆法。收穫不小。不過我現在眼高手低的問題更加嚴重了。有時候想用二王和明清時的行草大家結合,但寫著寫著。覺得明清的書法有很多不入我的眼。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該選擇誰的字去主攻。請張老師給我指一條明路。謝謝張老師。

答:你跟著夏老師學書法是很好的,他的手上功夫了得,清代無行草,但明有王鐸,是可以考慮的。宋蘇,米也可以考慮。但目前技法仍然是關鍵的。

二十、54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在臨帖中,我喜歡大爨帖,請問從此貼入手可以摸索魏碑的風格麼?另,練一段大爨後,我是否再練一下張猛龍碑?

答:這樣走也未嘗不可。全在方峻的“碑”中來往,是否考慮以“帖”的“韻致”來互補?

二十一、61樓

問:張老師,請問,2014年您是否在湖南或其他地方,舉辦類似2013年的書法精英班等培訓?如果舉辦,我渴望參加。能否告知如何報名?

答:我這個講習班是三年的計畫,暫未打算在長沙以外的地方再辦。歡迎,我們再聯繫

二十二、67樓

問:有幾個真提問的,我提個問,張老師,你認為你的書法藝術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否可以在價值觀上相提並論?那六本書送給了哪六個人?

答: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的又一座豐碑,豈止是大師。但人們卻說:當代無大師。若我輩者,當更不敢望其項背,遑論“相提並論”乎?

二十三、73樓

問:張老師您好,我原來一直在寫隸書,現在想練習寫一下草書,寫了一段時間的書譜,感覺不大上手,不知該如何是好?

答:你寫《書譜》的路子是不錯的,《書譜》用筆點畫豐富多變,從技法層面入手,更能有大收穫。當然,這需要不斷地深入。

二十四、75樓

問:懇請張老師談談2013年全國展覽的審美取向,並就2014年大家參加全國展覽準備作品特別需要注意些什麼提幾點建議?謝謝!

答:若幅式規格有新規定外,其他恐怕與以往國展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評委總有變動,評選機制亦在不斷改進完善。

二十五、81樓

問:請問張老師:筆法史告訴我們,運筆從平動而絞轉而提按,自此以後筆法再無突破性發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平動、絞轉、提按已窮盡毛筆在紙上運動的所有空間形式。若從筆鋒運動形態層面說,筆法則不可能再有新的發展。

二十六、97樓

問:張老師好!之前我有在長沙大學當面向您提過問的。請問您如何看待國展作品中的“運氣” ?常德歐明揚頓首

答:“運氣”就是一種機遇。譬如在評選中,你的作品掛在角落裡被忽視了,譬如你的作品落到不對口味的評委手裡等等,還有其他偶然因素,這些我們不可把握。我們自己能把握的就是作品本身。我想,你總是常與機遇相交的幸運者。

二十七、98樓

問老師好。我練習小楷,沒有參加國展的經驗。請教您,以小楷參加國展比賽需要注意些什麼?如何容易入展?謝謝您!

答:小楷注重兩點:精到與趣味,比較而言易精到而難趣味。因此,取法當經典,民間缺一不可。

二十八、99樓

問:張老師好!

請問如今的展覽作品大多是以拼接、色彩、尺幅大、字數多、形式新、內容僻而取勝,而好像不是很注重字內功夫和字外修為,您認為長此以往將會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審美有何影響?謝謝!

答:書法的展廳效應必然導致這種現象。我們尚且不能評判其價值,但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堅守。

二十九、101樓

問:常聽人說“絞轉”請張老師解釋下!

答:絞轉”是筆鋒運動的一種形態,成熟於王羲之。它是毛筆在紙面進行的二維與三維的複合動作,筆毫轉動成扭挫狀。

三十、102樓

問:張老師好:楷書創作最難,現代好的楷書作品更是鳳毛麟角,而入展機率又最底。在以入展為導向的現代書壇使絕大多數人不肯在即是基礎又可為作品表達的楷書上下功夫。就連張老師似乎對楷書也有些“不屑”。那麼,請問:這種機制能鼓勵人們認真學習傳統麼。能真正在傳統基礎上發揚我們的書法藝術麼?

傳統當然不僅是楷。但卻絕對是必學的基礎。請張老師不從參展而純從書藝的角度談談怎樣看待楷書。特別是大楷。謝謝!

答:傳統的含義十分豐富,遠不僅限於楷書。楷書要寫出個人性情實難。我們重視楷書,但不必花更多的時間在楷書上。

(二)點評作品

12樓:(評作品)

答:妍勝於質。作品中某些點畫不沉,如第一件未“春”“秋”捺畫。如對聯下聯“驚”字捺畫等,建議寫《張遷碑》如何?

24樓:(評作品)

1):《始平公》

2):《王昌墓誌》所指創作

3):作品離國展有多遠

4):面對古人碑帖學什麼

答:1):《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方筆之祖,《始平公》是其代表。以筆代刻,方正嚴厲,初學不宜。

2):墓誌臨習創作二屏比對聯更佳。

3):二屏表達了你較好的用筆結體能力,墓誌味濃,上國展也未嘗不可。當然,入展還需要許多綜合性因素,也包括機遇。

4):這是一個必須明白自己的需求而又不斷選擇的過程。

26樓: 答:感覺不錯。

27樓:答:初具二王氣息,但線條稍弱,點畫把握偶有失控。

29樓:答;《書譜》味濃,結字,用筆熟練,但線質較弱,某些電話方切稍過,缺少點韻味。

32樓:答:深入範式的程度決定品質,實踐時間的長短見諸效果。

33樓:答:一是要知道線條有哪些因素需要錘練?二是要明白我需要錘練什麼?三是要清楚我當下需要錘練什麼?再在選擇中逐步解決,即技法訓練的過程。理性是在可意識、可分析、可控制的層面,如對技法的訓練。感性是非意識直接感受,如對形式構成的直接感受。

44樓:答:有晉唐氣息。但線條稍顯圓俗。能否考慮從《書譜》入手為宜?

48樓:答:從作品看,你臨懷素是有感覺的,有一定的線條,節奏把握的能力,只是線質還稍弱,《自敘帖》不斤斤於點畫技巧,而在於時間和空間節奏的感受與把握,望多在這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

53樓:答:黃道周行書結字,用筆,體勢趨向一種程式,這是當注意處。看你作品寫得不錯,用筆放得開,還有一些張瑞圖意味。是否再在張瑞圖上下點功夫?

56樓:答:臨王,董氣息尚可,點畫用筆尚待深入。

60樓:答:作品還是很協調的,氣息也佳。但點畫尚須精到些。

65-66-67樓:答:用筆技巧是一個不斷加深認識與長期訓練的過程,你是否考慮在行書方面下些功夫?

70樓:答:篆書對聯寫得頗具氣象。線質敦厚,運筆果敢,具金石味。而草書線條卻少了些變化,少了些點畫的豐富精彩,線質,線形都待提高

82樓:答:你放上孫伯翔先生的對聯與自己比較,這是聰明的作法,對比下,在自然協調性方面我們發現了較大的差距。當然,某些單字點畫過重,過方峻似可斟酌。

84樓:答:具王《聖教序》氣息,線質尚待錘煉。

89樓:答:結字線條尚有些趣味,但整個線條太細,感覺又過於疏空,是否缺少點精神?

91樓:答:作品具有一種淳和沖淡的雅氣。細觀點畫尚待錘煉。

93樓:答:你寫《張遷碑》很好。

94樓:答:所發數件作品,第一件較佳,從作品這種趨勢看,可能選米芾,王鐸為宜。

100樓:答:有種趣味,或說現代意識,但少了些自然與協調。

張老師線上答問圖片:

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創作一片空白,請老師指教

答:深入範式的程度決定品質,實踐時間的長短見諸效果。

九、33樓汀洲靜客

問:發幾張作品,請指點!另怎麼錘練線條,如何看待書寫理性與感性的問題?

答:一是要知道線條有哪些因素需要錘練?二是要明白我需要錘練什麼?三是要清楚我當下需要錘練什麼?再在選擇中逐步解決,即技法訓練的過程。理性是在可意識、可分析、可控制的層面,如對技法的訓練。感性是非意識直接感受,如對形式構成的直接感受。

十、34樓二餘堂

問:在當今書壇,您的名字已和趙之謙緊密聯繫在一起,被譽為“寫趙第一人”,您一貫主張“筆法至上”,您的書法用筆胎息于趙又在其碑學基礎上補充帖學意趣,有人評價您的書法藝術源于趙而又高於趙,而您總是謙虛地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僅得其一二,據我們對您的瞭解,您是一位極具思辯的書家。請問:在您以後的求索過程中,您將怎樣在趙之謙的這棵大樹的基礎上,在現已達到的高度的基礎上再挖掘發揚,再求變提高,謝謝!

答:謝謝你對我過高的評價。趙之謙在清晚期碑學大一統的背景下,是一個特例。我愛趙,是他以帖學用筆技巧寫碑,又尤以其手紮為精采,用筆結體都蕩漾著一種情趣,這種審美趣味是超越那個時代,而連通到現代的。不僅是我,還有很多朋友也愛趙之謙,我曾在國展的評選中發現不少趙的身影。雖然對於既定經典範式內的選擇因素是無限的,但就個體而言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在趙之謙的大樹上要繼續開出自己的花,結出自己的果,則要離開趙之謙。比如,我現在對黃賓虹尤愛。

十一、35樓

問:你對作品的“韻致”如何理解

答:從字義說“韻”是一種趣味、興味。“致”是“達到”“精緻”。唐司空徒《二十四詩品》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之說,這是從作品形式層面感受到的心靈層面的東西。

十二、36樓

問:當今有權威定論,王鐸書法勝過王羲之,學王鐸路較近,可是寫王鐸時,有的說從米芾入手,但又有人說宋人不得筆法,學行草不知方向,就我目前所臨一些,渴望老師指迷津。

答:人家怎麼說是無關緊要的事。從作品看,你確實臨得太雜,我建議你寫王鐸為妥,但當前重點恐怕還是要解決點畫技巧與線質的問題。

十三、38樓黑曹

問:張老師,我是夏老師的學生,目前跟夏老師學懷素2月,以前愛好書法近30年,但進步不大,我想問:我臨寫懷素還有什麼問題?如何改進?根據我的字建議以後朝什麼方向學習?

答:從作品看,你臨懷素是有感覺的,有一定的線條,節奏把握的能力,只是線質還稍弱,《自敘帖》不斤斤於點畫技巧,而在於時間和空間節奏的感受與把握,望多在這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

十四、42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去年中國書協主辦的大展達28個,仔細關心了一下評委組成,有點亂,搞刻字的評書法了,團體協會主持工作的並不精書法的當評委了。。。。。。等等,您對此有何見解?

答:這已是書法之外的一個屬於當代社會性的問題。我的回答會讓你失望。很抱歉!

十五、45樓

問:張先生您好! 當前在舉世浮躁的世風影響下書壇表現的更為突出,急功近利已為常態。當然,今天的生活環境已與古代大相徑庭,少了農耕時代的閒適與優雅。藝術書法、現代書法、創新書法的呼聲不絕於耳,缺少了人文修為、人格錘煉的重視。但是,書法畢竟是一門表現人們精神世界的學問,書法藝術水準的提高,與人文修養、積澱是分不開的。氣,在書法裡面是個貫穿始終的重要元素,在書法研究欄目有人開貼對“氣”做了些討論與探索,想聽聽你的意見與觀點,為大家指點迷津!

王在田 敬上

答:謝赫《古畫品錄》把“氣韻生動”列為六法之首,作為最高的審美追求。而“氣韻”往往是連說的,“氣韻”是很寬泛的審美範疇,但總的是指精神層面而言。“氣”是生命元素的貫注,與“氣格”相聯繫,則有道德判斷的含義,而“韻”則是興味,餘味,趣味,即“味外之旨”,是一種審美判斷。

十六、46樓

問:有人說“玩書法”。請問張老師,書法玩得出來嗎?怎樣玩呢?

答:“玩”從精神層面講,是散其懷抱,心理狀態處於自由而灑脫。這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最佳心境。但從技法層面講,如果有人也提出“玩”,不是欺騙就是無知。

十七、47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您好!

您是我尊敬並仰慕已久的書法大家,在您的筆下,我感受到了趙之謙書法韻致的美,因此我也特別喜歡趙之謙,並臨習經年,但總感覺到是表面功夫。請問張老師,如何才能深入走的進去呢?

謝謝張老師,並恭祝您身體安康,吉祥如意!

答:趙之謙的楷書是極程式的,篆隸也沒有氣象。主要是他的稿行書,結字橫式向右上取勢,這些特點都是基本的。寫趙進入首先還是感受得到的形與勢,更深入地是對點畫敏感把握與對豐富技巧的表達。筆劃線條多有粘連,要點畫圓潤、靈動。

十八、50樓

問:張老師好!關注您和您的書法多年,聽說您近期主辦了書法學習班,非常嚮往。很想瞭解下您主辦這個班的主旨,大致授課的內容和方式,參加學員的要求,以及如何加入這個班。謝謝!

答:講習班以兩個字貫徹始終-----純粹!專業性,從務實到務虛。組織紀律嚴明,每月兩次,始終由本人親授。希望學員有較好的基礎。

十九、51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您好,你是您的徒孫吳平。我是老夏的學生。去年一年跟老夏學了一點行草筆法。收穫不小。不過我現在眼高手低的問題更加嚴重了。有時候想用二王和明清時的行草大家結合,但寫著寫著。覺得明清的書法有很多不入我的眼。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該選擇誰的字去主攻。請張老師給我指一條明路。謝謝張老師。

答:你跟著夏老師學書法是很好的,他的手上功夫了得,清代無行草,但明有王鐸,是可以考慮的。宋蘇,米也可以考慮。但目前技法仍然是關鍵的。

二十、54樓

問:尊敬的張老師,在臨帖中,我喜歡大爨帖,請問從此貼入手可以摸索魏碑的風格麼?另,練一段大爨後,我是否再練一下張猛龍碑?

答:這樣走也未嘗不可。全在方峻的“碑”中來往,是否考慮以“帖”的“韻致”來互補?

二十一、61樓

問:張老師,請問,2014年您是否在湖南或其他地方,舉辦類似2013年的書法精英班等培訓?如果舉辦,我渴望參加。能否告知如何報名?

答:我這個講習班是三年的計畫,暫未打算在長沙以外的地方再辦。歡迎,我們再聯繫

二十二、67樓

問:有幾個真提問的,我提個問,張老師,你認為你的書法藝術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否可以在價值觀上相提並論?那六本書送給了哪六個人?

答: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的又一座豐碑,豈止是大師。但人們卻說:當代無大師。若我輩者,當更不敢望其項背,遑論“相提並論”乎?

二十三、73樓

問:張老師您好,我原來一直在寫隸書,現在想練習寫一下草書,寫了一段時間的書譜,感覺不大上手,不知該如何是好?

答:你寫《書譜》的路子是不錯的,《書譜》用筆點畫豐富多變,從技法層面入手,更能有大收穫。當然,這需要不斷地深入。

二十四、75樓

問:懇請張老師談談2013年全國展覽的審美取向,並就2014年大家參加全國展覽準備作品特別需要注意些什麼提幾點建議?謝謝!

答:若幅式規格有新規定外,其他恐怕與以往國展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評委總有變動,評選機制亦在不斷改進完善。

二十五、81樓

問:請問張老師:筆法史告訴我們,運筆從平動而絞轉而提按,自此以後筆法再無突破性發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平動、絞轉、提按已窮盡毛筆在紙上運動的所有空間形式。若從筆鋒運動形態層面說,筆法則不可能再有新的發展。

二十六、97樓

問:張老師好!之前我有在長沙大學當面向您提過問的。請問您如何看待國展作品中的“運氣” ?常德歐明揚頓首

答:“運氣”就是一種機遇。譬如在評選中,你的作品掛在角落裡被忽視了,譬如你的作品落到不對口味的評委手裡等等,還有其他偶然因素,這些我們不可把握。我們自己能把握的就是作品本身。我想,你總是常與機遇相交的幸運者。

二十七、98樓

問老師好。我練習小楷,沒有參加國展的經驗。請教您,以小楷參加國展比賽需要注意些什麼?如何容易入展?謝謝您!

答:小楷注重兩點:精到與趣味,比較而言易精到而難趣味。因此,取法當經典,民間缺一不可。

二十八、99樓

問:張老師好!

請問如今的展覽作品大多是以拼接、色彩、尺幅大、字數多、形式新、內容僻而取勝,而好像不是很注重字內功夫和字外修為,您認為長此以往將會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審美有何影響?謝謝!

答:書法的展廳效應必然導致這種現象。我們尚且不能評判其價值,但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堅守。

二十九、101樓

問:常聽人說“絞轉”請張老師解釋下!

答:絞轉”是筆鋒運動的一種形態,成熟於王羲之。它是毛筆在紙面進行的二維與三維的複合動作,筆毫轉動成扭挫狀。

三十、102樓

問:張老師好:楷書創作最難,現代好的楷書作品更是鳳毛麟角,而入展機率又最底。在以入展為導向的現代書壇使絕大多數人不肯在即是基礎又可為作品表達的楷書上下功夫。就連張老師似乎對楷書也有些“不屑”。那麼,請問:這種機制能鼓勵人們認真學習傳統麼。能真正在傳統基礎上發揚我們的書法藝術麼?

傳統當然不僅是楷。但卻絕對是必學的基礎。請張老師不從參展而純從書藝的角度談談怎樣看待楷書。特別是大楷。謝謝!

答:傳統的含義十分豐富,遠不僅限於楷書。楷書要寫出個人性情實難。我們重視楷書,但不必花更多的時間在楷書上。

(二)點評作品

12樓:(評作品)

答:妍勝於質。作品中某些點畫不沉,如第一件未“春”“秋”捺畫。如對聯下聯“驚”字捺畫等,建議寫《張遷碑》如何?

24樓:(評作品)

1):《始平公》

2):《王昌墓誌》所指創作

3):作品離國展有多遠

4):面對古人碑帖學什麼

答:1):《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方筆之祖,《始平公》是其代表。以筆代刻,方正嚴厲,初學不宜。

2):墓誌臨習創作二屏比對聯更佳。

3):二屏表達了你較好的用筆結體能力,墓誌味濃,上國展也未嘗不可。當然,入展還需要許多綜合性因素,也包括機遇。

4):這是一個必須明白自己的需求而又不斷選擇的過程。

26樓: 答:感覺不錯。

27樓:答:初具二王氣息,但線條稍弱,點畫把握偶有失控。

29樓:答;《書譜》味濃,結字,用筆熟練,但線質較弱,某些電話方切稍過,缺少點韻味。

32樓:答:深入範式的程度決定品質,實踐時間的長短見諸效果。

33樓:答:一是要知道線條有哪些因素需要錘練?二是要明白我需要錘練什麼?三是要清楚我當下需要錘練什麼?再在選擇中逐步解決,即技法訓練的過程。理性是在可意識、可分析、可控制的層面,如對技法的訓練。感性是非意識直接感受,如對形式構成的直接感受。

44樓:答:有晉唐氣息。但線條稍顯圓俗。能否考慮從《書譜》入手為宜?

48樓:答:從作品看,你臨懷素是有感覺的,有一定的線條,節奏把握的能力,只是線質還稍弱,《自敘帖》不斤斤於點畫技巧,而在於時間和空間節奏的感受與把握,望多在這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

53樓:答:黃道周行書結字,用筆,體勢趨向一種程式,這是當注意處。看你作品寫得不錯,用筆放得開,還有一些張瑞圖意味。是否再在張瑞圖上下點功夫?

56樓:答:臨王,董氣息尚可,點畫用筆尚待深入。

60樓:答:作品還是很協調的,氣息也佳。但點畫尚須精到些。

65-66-67樓:答:用筆技巧是一個不斷加深認識與長期訓練的過程,你是否考慮在行書方面下些功夫?

70樓:答:篆書對聯寫得頗具氣象。線質敦厚,運筆果敢,具金石味。而草書線條卻少了些變化,少了些點畫的豐富精彩,線質,線形都待提高

82樓:答:你放上孫伯翔先生的對聯與自己比較,這是聰明的作法,對比下,在自然協調性方面我們發現了較大的差距。當然,某些單字點畫過重,過方峻似可斟酌。

84樓:答:具王《聖教序》氣息,線質尚待錘煉。

89樓:答:結字線條尚有些趣味,但整個線條太細,感覺又過於疏空,是否缺少點精神?

91樓:答:作品具有一種淳和沖淡的雅氣。細觀點畫尚待錘煉。

93樓:答:你寫《張遷碑》很好。

94樓:答:所發數件作品,第一件較佳,從作品這種趨勢看,可能選米芾,王鐸為宜。

100樓:答:有種趣味,或說現代意識,但少了些自然與協調。

張老師線上答問圖片:

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