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研讀經典」讀經劄記:兼談歷史週期律問題

讀經劄記:兼談歷史週期律問題

研讀經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 其無逸。 先知稼穡之艱難, 乃逸, 則知小人之依。 相小人, 厥父母勤勞稼穡,

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 乃逸乃諺。 既誕, 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尚書·無逸》

★★★★★

“《易》者義理之宗, 《書》者政治之要。 ”《尚書》彙集了從堯舜時期到春秋初期的經典文獻。 以前, “二帝三王”時期(即堯舜二帝和夏商周三代)被視為“黃金時代”, 並作為後代之治效法的楷模, 《尚書》則是“二帝三王之道”的集中體現, 因而《尚書》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頗受重視。 如宋儒程伊川(頤)曾說:“看《書》須要見二帝三王之道, 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

“義理明白, 句句是實理”, 是朱子對《尚書》“二典三謨”的評價, 該評價也適用於後面部分的《商書》、《周書》, 這從前面所引《無逸》手段也可略見一斑。 《無逸篇》在歷代多次被搬上經筵講授, 就朱偲所掌握材料,

僅宋、明兩朝就有多次。 武王伐紂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繼位的成王尚在繈褓之中, 在社稷風雨飄搖時刻, 周公承擔起責任, 正所謂“周公服天子之冕, 南面而朝群臣, 發號施令, 常稱王命。 ”經過周公的七年輔政, 三監和東方的叛亂已經平定, 分邦建國和制禮作樂已經完成。 周公目睹成王日漸成長, 擔心他在安逸的環境中有所放縱, 從而荒廢文、武之業, 就作了《無逸》告誡成王, 提前打打預防針。

“君子所, 其無逸”, 《無逸》在點名主題後, 從一個比喻開始。 老一輩的農民辛辛苦苦耕作, 但他們兒子們卻不懂得耕種收穫的艱辛, 貪圖安逸起來, 兒子們行為放蕩、狂妄自大, 卻輕侮父母, 說什麼“老頭子什麼也不知道”。

周公在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了“嚴恭寅畏”“治民祇懼”的看法。

商朝賢能君王中宗、高宗、祖甲的成功經驗在於“不敢荒寧(不敢貪圖享樂)”, “能保惠于庶民”(能對百姓施加恩惠), 故而他們個人享國長久, 國家也太平嘉靖。 商朝中後期君主沒有繼續保持這種優良的作風, 他們生長在安逸的環境中, 對民眾的生存困苦缺少感知, 對於政治治理也不以為意, “不知稼穡之艱難, 不聞小人之勞, 惟耽樂之從”。 從此以後, 殷朝就走下坡路了, 這些君主享國的時間也不長, 或十年, 或七八年, 或五六年, 或四三年。 在商朝失德之機, 周太王、王季、文王, 三代賢主戰戰兢兢、小心敬畏, 尤其是文王“徽柔懿恭, 懷保小民, 惠鮮鰥寡”, 經常從早晨到太陽西下, 經常顧不上吃飯, 不敢沉湎于遊樂,
頗有當年商湯“昧爽丕顯, 坐以待旦”的風格。 到文王末年, 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成為周代受命之君, 所以《公羊傳》在解釋《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中之“王”時, 才會強調“王者孰謂?謂文王也”。 朝代改命, 殷衰周興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周公以此勸導開始親政的周成王, “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 以萬民惟正之供。 ”不要想著今天先出去個樂子, 明天再好好幹, 要記取商紂王的沉湎酒色以致亡國的教訓。 不要隨便肆意妄為, 改變先王勤儉節約的作風, 隨意變亂先王的典章法律, 而是要勤政、不貪圖享樂, 要體察民情、善待百姓, 要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處理政事, 這樣才能光大文武之業。

“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七十多年前, 黃炎培訪問延安,

曾與毛澤東主席談起過“歷史週期率”問題;長期從事鄉村建設工作的梁漱溟也多次討論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週期性的亂”, 他甚至提出通過革命走出歷史上的一治一亂局面。 其實, 歷史週期律的問題可以與周公《無逸》篇內容進行合度, 換句話說, 我們可以用周公這個思想來解釋歷史週期律問題。

眾所周知, 從夏商週一直到清和民國的各個朝代都有一個歷史大限, 比較穩固的朝代通常有幾百年。 這幾百年, 通常又可以分為, 開國、守成、中興、衰落等幾個時期。 關於朝代興衰的原因受多種因素影響, 既有客觀因素, 也有主觀因素, 比如社會事實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制度與思想的張力, 以及地理環境、外來挑戰、土地兼併等等。

“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如果順著周公的邏輯繼續下去,或許隨著統治者治理能力的退化和社會風氣的日益奢靡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注:文章來源自公眾號經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程子茜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復,長安街讀書會牽頭發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如果順著周公的邏輯繼續下去,或許隨著統治者治理能力的退化和社會風氣的日益奢靡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注:文章來源自公眾號經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程子茜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復,長安街讀書會牽頭發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