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水先生讀《詩經》257:桑柔——柔弱如桑,悲憫千年

您的點贊分享能讓《詩經》生出翅膀!

桑柔

菀彼桑柔,

其下侯旬,

捋采其劉,

瘼此下民。

不殄心憂,

倉兄填兮。

倬彼昊天,

寧不我矜?

四牡騤騤,

旟旐有翩。

亂生不夷,

靡國不泯。

民靡有黎,

具禍以燼。

於乎有哀,

國步斯頻。

國步蔑資,

天不我將。

靡所止疑,

雲徂何往?

君子實維,

秉心無競。

誰生厲階,

至今為梗?

憂心慇慇,

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

逢天僤怒。

自西徂東,

靡所定處。

多我覯痻,

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

亂況斯削。

告爾憂恤,

誨爾序爵。

誰能執熱,

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

載胥及溺。

如彼遡風,

亦孔之僾。

民有肅心,

荓雲不逮。

好是稼穡,

力民代食。

稼穡維寶,

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

滅我立王。

降此蟊賊,

稼穡卒癢。

哀恫中國,

具贅卒荒。

靡有旅力,

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

民人所瞻。

秉心宣猶,

考慎其相。

維彼不順,

自獨俾臧。

自有肺腸,

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

甡甡其鹿。

朋友已譖,

不胥以穀。

人亦有言:

進退維谷。

維此聖人,

瞻言百里。

維彼愚人,

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

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

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

是顧是複。

民之貪亂,

寧為荼毒。

大風有隧,

有空大穀。

維此良人,

作為式穀。

維彼不順,

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

貪人敗類。

聽言則對,

誦言如醉。

匪用其良,

複俾我悖。

嗟爾朋友,

予豈不知而作。

如彼飛蟲,

時亦弋獲。

既之陰女,

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

職涼善背。

為民不利,

如雲不克。

民之回遹,

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

職盜為寇。

涼曰不可,

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

既作爾歌!

那繁茂的桑樹枝葉柔嫩,

樹下撒滿了濃密的樹蔭。

枝條上的嫩葉今被捋盡,

就像這窮困苦難的人民。

我心中的憂愁無法斷絕,

這悲傷長久地讓我鬱悶。

那無比光明廣大的上蒼,

你竟然不給我些許憐憫。

四匹雄馬不停地賓士,

彩繪的大旗迎風飄揚。

禍亂爆發還沒有平息,

沒一個國家不遭禍殃。

百姓沒人再犁田種地,

全部遭難後一片荒涼。

痛心啊於今只有悲哀,

國運實在是危急堪傷。

國家的混亂不見止境,

上天也不再扶持周邦。

沒有什麼地方可停留,

也不知要將走向何方?

當權者對此好好想想,

要存心為國互相尊讓。

是誰製造了這次禍端,

到而今還在發生災殃。

內心憂傷令我痛苦不堪,

我思念著我的封國家鄉。

可悲我實在是生不逢時,

正趕上那老天震怒發狂。

人們從西方逃難到東方,

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

我們遭遇了多少的苦難,

邊境告急不知將會怎樣。

制定策略要周密謹慎,

動亂的局面就能改過。

曾對你講要憂國恤民,

曾對你說要頒爵封國。

誰能死頂著炎炎酷夏,

而不去用水沖澡驅熱?

怎麼才能使局面好轉,

接二連三是滅頂之禍。

如同面對勁風逆向而行,

呼吸自然會十分的困難。

凡人都有一顆進取之心,

你卻不讓他們得以實現。

應該愛好從事農業生產,

盡力耕作即可代替做官。

農業生產是寶貴的工作,

收糧代俸感到美好心安。

上天降下了動亂喪亡,

滅了我們在位的君王。

降下了這無數的害蟲,

把莊稼禾苗吃個精光。

可哀可痛國內的情形,

到處接連不斷的災荒。

我們已經沒有了精力,

來呼告那高高的上蒼。

只有這些賢慧的君王,

受到人民百姓的瞻仰。

他們存心于光明之道,

認真的審選他的輔佐。

只有那些無道的昏君,

只知道自己逍遙快活。

他有與眾不同的心肝,

讓百姓哥哥瘋狂迷惑。

看那山野茂密的樹林,

眾多的野鹿結隊成群。

而人朋友間卻彼此欺詐,

不能相互關愛如那鹿群。

人們流傳有這樣的話:

進退只為了利益追尋。

只有那聰明遠見的聖人,

能遠見百里以外的景況。

只有那些愚蠢透頂的人,

才為眼前微利興奮發狂。

我並非不能議論發言,

可為何如此忌憚恐慌?

唯有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們,

沒有奢求也不會奔相走告。

唯有那些存心殘忍的壞蛋,

卻盯著官爵利祿不肯放鬆。

許多的人都唯恐天下不亂,

寧受荼毒也要這政權完蛋。

狂風定有必然的來路,

空曠的山谷是其所出。

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們,

皆行善道而不會背忤。

只有那些無道的混蛋,

好像從臭糞坑裡爬出。

狂風定有必然的來路,

貪贓枉法者必殘善類。

他們對真話心懷怨懟,

面對歌頌則陶然如醉。

他們不採用我的忠告,

反使我遭到流離顛沛。

愛,我的同僚朋友們,

我豈不知你們的作為。

就像那些亂飛的小鳥,

有時也會被射獲落墜。

因我清楚你們的底細,

你們便對我恐嚇示威。

人民的行為沒有定準,

只因官員常背離善行。

他們要幹害人的勾當,

好像是唯恐不能取勝。

人民的行為不能端正,

只因為官府施用暴政。

人民到現在不得安寧,

經常地結夥盜竊掠奪。

我說這樣下去確實不行,

反而在背地裡大罵於我。

雖然遭到你們的無理誹謗,

我還是要作詩將你們譴責。

茶水先生解讀:

“國人暴動”趕跑了周厲王,但卻並沒有顛覆西周王朝,其中一個原因是即便厲王昏庸,西周王朝仍然有一批忠良賢士苦撐危局。比如“諫厲王弭謗”的召公,與召公一起實施“周召共和”的周定公,另外一位就是這首《桑柔》的作者芮良夫。

芮良夫的諫言在《史記·周本紀》和《逸周書》中都有記載,他反對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反對與民爭利的“專利”政策:“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可惜,周厲王沒有聽從芮伯的良言,仍然固執己見重用了榮夷公,結果正像芮伯所預言的那樣,“王其能久乎”?確實沒多久,三年之後,厲王就被趕出了鎬京。

三年,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短暫如一瞬,但對於生活在其時的人民來說,卻漫長而苦澀。人們在仰天長歎,“倬彼昊天,寧不我矜?”上蒼竟然不垂賜哪怕一點點的憐憫。

忍無可忍的國人選擇了暴動,趕走了厲王也同樣帶來了動盪不安,內憂外患的西周王畿風雨飄搖。“亂生不夷,靡國不泯。”“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到底是誰帶來了災禍,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我生不辰,逢天僤怒。”天怒,人怨。平息這怨怒的方法不是沒有,比如“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比如“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憂國恤民,發展農耕這是治國之道。

然而奸臣當道,佞人在前,“降此蟊賊”,“俾民卒狂”。朋友之間變得爾虞我詐,“朋友已譖,不胥以穀”;愚蠢之人癲狂橫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民心已失,“民之貪亂,寧為荼毒”,人民慘遭荼毒。

正像“大風有隧”,禍亂自然有它的根源,“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匪用其良,複俾我悖”,忠言逆耳置若罔聞,盡信讒言親近小人。國人之所以暴動,是因為官府濫用暴政,“民之回遹,職競用力”;人民之所以不得安寧,是因為官府肆意橫徵暴斂,“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芮良夫的忠言沒有喚醒周厲王,但他“雖曰匪予,既作爾歌”,迎著誹謗和污蔑留下的這首詩卻極大地警醒了後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只有“維此惠君”才能“民人所瞻”。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柔弱如桑,悲憫千年……

狂風定有必然的來路,

貪贓枉法者必殘善類。

他們對真話心懷怨懟,

面對歌頌則陶然如醉。

他們不採用我的忠告,

反使我遭到流離顛沛。

愛,我的同僚朋友們,

我豈不知你們的作為。

就像那些亂飛的小鳥,

有時也會被射獲落墜。

因我清楚你們的底細,

你們便對我恐嚇示威。

人民的行為沒有定準,

只因官員常背離善行。

他們要幹害人的勾當,

好像是唯恐不能取勝。

人民的行為不能端正,

只因為官府施用暴政。

人民到現在不得安寧,

經常地結夥盜竊掠奪。

我說這樣下去確實不行,

反而在背地裡大罵於我。

雖然遭到你們的無理誹謗,

我還是要作詩將你們譴責。

茶水先生解讀:

“國人暴動”趕跑了周厲王,但卻並沒有顛覆西周王朝,其中一個原因是即便厲王昏庸,西周王朝仍然有一批忠良賢士苦撐危局。比如“諫厲王弭謗”的召公,與召公一起實施“周召共和”的周定公,另外一位就是這首《桑柔》的作者芮良夫。

芮良夫的諫言在《史記·周本紀》和《逸周書》中都有記載,他反對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反對與民爭利的“專利”政策:“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可惜,周厲王沒有聽從芮伯的良言,仍然固執己見重用了榮夷公,結果正像芮伯所預言的那樣,“王其能久乎”?確實沒多久,三年之後,厲王就被趕出了鎬京。

三年,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短暫如一瞬,但對於生活在其時的人民來說,卻漫長而苦澀。人們在仰天長歎,“倬彼昊天,寧不我矜?”上蒼竟然不垂賜哪怕一點點的憐憫。

忍無可忍的國人選擇了暴動,趕走了厲王也同樣帶來了動盪不安,內憂外患的西周王畿風雨飄搖。“亂生不夷,靡國不泯。”“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到底是誰帶來了災禍,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我生不辰,逢天僤怒。”天怒,人怨。平息這怨怒的方法不是沒有,比如“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比如“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憂國恤民,發展農耕這是治國之道。

然而奸臣當道,佞人在前,“降此蟊賊”,“俾民卒狂”。朋友之間變得爾虞我詐,“朋友已譖,不胥以穀”;愚蠢之人癲狂橫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民心已失,“民之貪亂,寧為荼毒”,人民慘遭荼毒。

正像“大風有隧”,禍亂自然有它的根源,“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匪用其良,複俾我悖”,忠言逆耳置若罔聞,盡信讒言親近小人。國人之所以暴動,是因為官府濫用暴政,“民之回遹,職競用力”;人民之所以不得安寧,是因為官府肆意橫徵暴斂,“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芮良夫的忠言沒有喚醒周厲王,但他“雖曰匪予,既作爾歌”,迎著誹謗和污蔑留下的這首詩卻極大地警醒了後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只有“維此惠君”才能“民人所瞻”。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柔弱如桑,悲憫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