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上海搭台作家編輯與影視代表面對面 中國影視開發海派文學寶藏

圖說:新版《長恨歌》昨晚再演上海大劇院 網路圖

十五年前, 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出版;十五年來, 話劇《長恨歌》作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保留劇目,

常演不衰。 昨晚, 新版《長恨歌》再演上海大劇院, 讓觀眾再次領略了一場繁華上海的遺痕舊夢。 其實, 《長恨歌》曾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樣式, 可以說“上海小姐”王琦瑤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早已“活”在書上, “躍”出紙頁。 昨天, 8位作家、3位編輯代表和近30家影視製作公司代表齊聚2018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春季場, 共同尋找下一部《長恨歌》。

一年來有成果

為推動更多優秀文學IP創新孵化為影視作品, 去年3月, 市文廣局、市作協等共同發起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 SMG影視劇中心、閱文集團等先後加入主辦行列。 在去年春季場與冬季場活動後, 以及去年的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後, 根據滕肖瀾小說《城裡的月光》改編的電視劇《我的青春遇見你》已於今年1月在湖南衛視播放,

小白的小說《封鎖》、姚鄂梅的小說《西門坡》也已投入到話劇改編的進程中, 預計今年年底, 由兩部小說改編的話劇都將搬上舞臺。

圖說: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春季場舉行 網路圖

上海文學創作中心主任、作家滕肖瀾用朋友圈發照片的這種感受來形容文學作品與影視戲劇聯姻的效果:“作為作家寫完一部作品的快樂,

就像在朋友圈裡曬自己孩子的照片一樣。 如果這部作品可以得到多種形式的改編、開發, 就像有人幫你轉發再轉發, 影響力、傳播度都更大。 ”滕肖瀾坦言, 小說的影視轉換, 對作者和影視公司, 是皆大歡喜——影視公司通過改編文學作品, 打造兼具藝術品質和人文情懷的優質影視劇, 獲得較好的票房和收視率;作者擴大了影響, 提升了知名度, 動力更足。

這一次作品多

今年的活動更加大了推薦力度, 除了作協組織旗下《收穫》《上海文學》《萌芽》《思南文學選刊》、華語文學網和雲文學網等刊物網站發表刊登的文學作品,

同時還發動了17位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50位元上海網路作家協會網路作家進行自薦。 最終, 專家評審在近60篇推薦稿件中, 選拔出12篇優秀的文學作品, 分別來自作協雜誌、作家自薦及閱文集團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獲獎作品, 包括葉永烈《海峽柔情》、楊繡麗《蹈火英雄》、滕肖瀾《城中之城》、哥舒意《古典童話·沉睡谷》等傳統文學作品, 也有在閱文集團現實主義題材徵文大賽中獲獎的《材料帝國》《空管愛情》等網路小說。 活動現場, 在完成作家作品的介紹環節後, 作家們與影視製作機構開展了面對面的直接交流, 這一不同以往的形式讓現場氣氛格外熱烈。

圖說:葉永烈《海峽柔情》 網路圖

寫現實受關注

相對來說, 現實題材在此次推薦會上更受到各影視機構的偏愛。 作家葉永烈《海峽柔情》就引起不少影視機構的濃厚興趣。 小說講述了時代變遷帶給兩岸三代人的悲歡離合, 烘托出“兩岸一家親”的主題, 諸多風土人情在生動的生活細節中綿延鋪展。 滕肖瀾的新作《城中之城》也頗受青睞, 小說講述兩代金融人在銀行、信託界施展拳腳的浮沉之路,愛恨糾葛。不少編劇認為,這部現實主義作品的立意和選材獨到,可讀性強,內容貼近行業現實,兼具主旋律和商業性,適合改編成影視劇。作家楊繡麗的紀實作品《蹈火英雄》是“軍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報告文學,書寫上海消防總隊黃浦支隊一群赴湯蹈火、負重前行的消防英雄故事,他們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苦與樂的嚴峻考驗,劃出閃亮的橙色軌跡。作品中催人淚下的故事與細節,打動了不少人。

【馬上評:更專業,更合適】

仍以《長恨歌》為例,話劇常演常新,每一年被觀眾惦念和期待的同時,根據《長恨歌》改編的電影和電視,或因為選角不合,或因為改編不暢,皆反響平平。市場無情,卻也用事實清楚地道明瞭一個道理:一部小說的優秀與下游改編的成功,很可能是兩碼事。起碼,在改編過程中尊重影視、戲劇本身的藝術邏輯和創作規律,非常重要。

《繁花》的舞臺劇很前衛很時髦,但作家金宇澄毫不猶豫地把電影改編權給了王家衛,他說,“給王家衛拍當然更加放心”。從小說文本到影視劇本,再到舞臺劇碼,“掘金”之後,改編改造的過程絕非照搬照抄,而是要遵循不同藝術樣式的創作規律。把專業的事情交給更專業、更合適的人做,方能實現IP的可持續開發。(孫佳音)

小說講述兩代金融人在銀行、信託界施展拳腳的浮沉之路,愛恨糾葛。不少編劇認為,這部現實主義作品的立意和選材獨到,可讀性強,內容貼近行業現實,兼具主旋律和商業性,適合改編成影視劇。作家楊繡麗的紀實作品《蹈火英雄》是“軍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報告文學,書寫上海消防總隊黃浦支隊一群赴湯蹈火、負重前行的消防英雄故事,他們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苦與樂的嚴峻考驗,劃出閃亮的橙色軌跡。作品中催人淚下的故事與細節,打動了不少人。

【馬上評:更專業,更合適】

仍以《長恨歌》為例,話劇常演常新,每一年被觀眾惦念和期待的同時,根據《長恨歌》改編的電影和電視,或因為選角不合,或因為改編不暢,皆反響平平。市場無情,卻也用事實清楚地道明瞭一個道理:一部小說的優秀與下游改編的成功,很可能是兩碼事。起碼,在改編過程中尊重影視、戲劇本身的藝術邏輯和創作規律,非常重要。

《繁花》的舞臺劇很前衛很時髦,但作家金宇澄毫不猶豫地把電影改編權給了王家衛,他說,“給王家衛拍當然更加放心”。從小說文本到影視劇本,再到舞臺劇碼,“掘金”之後,改編改造的過程絕非照搬照抄,而是要遵循不同藝術樣式的創作規律。把專業的事情交給更專業、更合適的人做,方能實現IP的可持續開發。(孫佳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