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渣渣輝”的逆轉人生——從員警到演員警,從挨打到指揮打戲

記者 | 闕 政

4月23日, 上海暴雨傾盆, 恰似“低壓槽”過境——而香港知名藝人張家輝, 正為他最新執導的同名電影, 來滬做宣傳。

這不是張家輝第一次做導演, 卻是他導演的作品首次在內地公映, 繼前兩部鬼片《盂蘭神功》《陀地驅魔人》之後, 張家輝的第三部作品《低壓槽:欲望之城》終於告別了鬼片, 走起了他最為熟悉的警匪路線。

為什麼說最熟悉?不但因為他演過《證人》《線人》《掃毒》《使徒行者》等等警匪片, 更因為張家輝還曾經扎扎實實當過四年員警——17歲那年, 他考進香港皇家員警少年訓練學校, 畢業以後成了一名警員。

雖然薪水還不錯, 但他最想做的卻是佩槍員警, 原本四年之後有資格去申請調職到刑事部門大展拳腳, 不料上司卻以人手不足拒絕了他的申請。

一衝動, 張家輝就辭職了。

如果說他的好兄弟是“平平無奇古天樂”, 那麼張家輝辭職以後的人生, 就是“越看越帥渣渣輝”(因為國語講得不好,

他把自己的名字念成“渣渣輝”, 從此得了這個諢名)。

辭職以後, 張家輝經人介紹, 進入了李修賢大哥的電影公司, 做的卻不是演員, 而是幕後工作——比買盒飯好不了多少, 比跑龍套還慘那麼一點兒——做替身。 因為長得矮小,

經常被喊去做女演員的打戲替身, 所謂的幕後工作, “挨打”占了很大一部分。 打到他的媽媽在電視上看到他都覺得心疼, 明知道是假的, 也心疼。 而他自己則常常躲在片場的麵包車後面哭泣, 一聽到喊開拍, 擦乾眼淚再出來挨打。

前一秒還是除暴安良的皇家員警, 後一秒變成娛樂圈最底層, 換了別人早就另謀出路, 張家輝卻就這樣認定了要做演員:“入行沒多久, 可能兩年、三年、三五年的時候, 我已經確定我自己要把演員這個職業當作我終生的職業。 所以從來我就對電影沒有放棄過, 也把它當作是上天賦予我的責任。 ”

1989年, 他終於演了第一部角色有名有姓的電影《壯志雄心》, 第一個角色, 就是員警。

不過, 這第一次的夫子自道, 並沒有讓他大火。 上世紀90年代初, 觀眾的主流審美還是豪氣干雲的倜儻帥哥, 輪不到小眼睛的他火。

正派員警火不了, 沒關係, 反派成全了張家輝。 推算起來, 入行五年的時候, 他差不多正在演亞視(ATV)的電視劇《銀狐》——這也是我記憶中看到張家輝的第一部作品。

在當年“邪不壓正”的主流影視劇裡,《銀狐》堪稱是顛覆少年三觀的存在:笑到最後的不是劍眉星目的黃日華、眼角含春的大美女曾華倩,而是稱不上帥哥美女的張家輝劉錦玲組合。

“生命原是靠演技,蒙著兩眼擔演這驚世傳奇,你一句話,由是變非。”林夕作詞、伍詠薇演唱的這首主題歌,也就此刻在了少年心頭。

如此的顛倒黑白翻雲覆雨手,此後又在TVB的全明星劇《天地豪情》裡再度上演—— 一眾臺柱子之中,張家輝飾演的甘量宏,那叫一個壞到了骨子裡。當時恨他恨到什麼程度?就是電視裡看到張家輝都要轉檯!心裡深深覺得,這麼壞的人,多看他一眼都辣眼睛。

再回首,我得承認,人戲不分的往往是觀眾。

和諸多從亞視跳槽TVB的藝人一樣,張家輝也有過不順的日子。當年亞視式微,辛辛苦苦拍的劇,收視率慘澹,回到家,連親媽都在看TVB——張家輝一氣之下,離開香港,跑到南非去端了8個月的盤子。誰也不知道他端盤子的時候在想什麼,但8個月後回了香港,他還是決定做演員,正式與TVB簽約,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TVB拍得好好的,不知怎麼,又被王晶導演看出了自己身上的喜劇天分,據說當年曾經被當作周星馳接班人來培養——足足合作了15次,《千王之王2000》《賭俠1999》《我的老婆是賭聖》《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提防老千》……賭片,加上喜劇片,偶爾還有三級片,最終就是“一見王晶誤終身”,張家輝變成一個笑星,從此與獎項絕緣。

還好,只有爛片,沒有爛演技。2009年,回到警匪圈的電影《證人》,讓張家輝一口氣拿下7個影帝,金像金馬亞太,一舉打破了香港電影圈男演員憑同一部電影獲最多獎項的紀錄。

這一年,張家輝42歲。

男人四十,渣渣輝再也不是那個扔到人群裡就看不見的小個子演員,看他的表演,總給人一種身高兩米八的錯覺——大開大合夠勁道,細緻微表情夠地道,猶記得《掃毒》裡,蟄伏多年的他再度現身,輕輕一個眼神,叫人不寒而慄——好人?壞人?叛徒?臥底?渣渣輝的一個表情背後,夠寫三部無間道。

當時我就驚呆了,第一次get到渣渣輝的帥氣!那一刻,連平平無奇的古天樂都同框輸半分。

再然後,張家輝就加入了“好像吃了防腐劑的演員”俱樂部。都說香港演員特別“防腐”,一個個到了四五十還精壯強幹,殊不知每一個看起來好像吃了防腐劑的帥哥,內裡大概都有一顆愛折騰的心。

2012年,渣渣輝拍《大追捕》,把自己活生生訓練成了彭于晏——每週一三五舉重,二四六長跑,吃著狗都不碰的淡水煮牛肉雞肉魚肉,一堅持就是7個月,一度練到尿都尿不出,非尋常人所能扛。

2013年,跟彭于晏比肌肉的《激戰》,讓他再度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不過,張家輝並沒有選擇繼續大只佬的生活,因為在他看來:“我不是為了健身而生活,是為了演戲而生活,所以我不能長期保持那個身形,去演不應該有那種身材的角色。”

此處應有掌聲。

演膩了肌肉男,帥氣起來的張家輝思路清奇地決定,挑戰一下鬼片——不但演,還要自編自導自演。

原因說來也有點苦——沒有人找他演鬼片,只好自己給自己寫本子,過把癮。“我要當導演其實是因為我想要拍的題材真的沒人拍,而我自己那顆心也特別澎湃地希望能在一些容許的時間上,馬上去實現我希望儘量燃燒自己演員生涯的一個理念,逼不得已才自己當導演,去演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

逼不得已,2014年,張家輝自編自導自演了鬼片《盂蘭神功》,但他不像那些“署名編劇”或是“扶手椅導演”,很老實地承認這部片子有執行導演在幫他:“我自己很後悔。還有一點覺得,好像欺騙了一些喜歡我的觀眾。他們都去看,其實我自己感覺我好像沒有履行一個真正導演的責任,我覺得不舒服,所以我確定馬上要拍《陀地驅魔人》。經過《陀地驅魔人》,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一個導演要負的責任,你需要付出,雖然辛苦,但是也換來很滿足的感覺。所以我確定再拍一個叫《低壓槽》的動作片,我希望這一次把靈異的題材轉到動作劇情片上,讓自己狠狠地幹一票!”

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已經能看出一些張家輝本人的導演風格——是鬼片,真的有鬼,但又不是純粹嚇人的那種鬼片,想法和完成度都相當不錯。片尾,張學友飾演的神秘黑衣人出現,更讓人預感還會有第二部。

坊間傳聞張家輝與張學友有神秘的親戚關係,這一點被他自己否定了:“我和張學友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就在大家都以為渣渣輝要在恐怖片上一去不回頭的時候,他又逆轉了,《低壓槽:欲望之城》依舊自編自導自演,卻回到了他最熟悉的警匪題材。

“我自己最想成為的員警,其實就是電影裡的於秋那樣!”

電影裡的於秋什麼樣?張家輝給了一個形容詞:非常狠。

他說想當年如果批准他調職,“現在一定是一個除暴安良維護社會公序的好員警!那個不批准我調職的警司一定非常後悔!”

這麼拼,做到警司都有可能吧。不過現在也好,演員警演得這麼帥,警隊應該請他去當形象大使,考警隊的都會翻幾番。

跟戲裡的帥氣狠勁不同,現實生活中的張家輝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的氣場,他認真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因為國語不太好,字斟句酌,每秒鐘只能說兩個字,坐姿還有些拘謹,給自己的形容詞,居然是“孤僻”。

“每天就是呆在工作室裡研究劇本啊,其實我每天醒來的時候,除了要處理一些我家裡的事情以外,我感覺每天醒來就是電影。到我睡覺的時候,停止,就去睡覺。睡覺以後醒來的時候,又是電影。在我的生活當中,可能我不是多姿多彩的一個人,我也不愛多姿多彩。”

又說自己很沒野心:“不是說今後就只當自己是個導演了,我認為導演跟演員的分別就是,導演是一個要很晚收工的人,演員是拍完馬上走;導演要拍到最後的鏡頭才能走,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但是那一份滿足感又比演員多。”

香港老牌藝人這麼能“保鮮”,恐怕和他們的工作態度脫不了關係——在張家輝們看來,做演員就是“一份工”,用“打好一份工”的心態去投入,反而比動不動當自己是大明星的人業務能力強上幾個數量級。

工作的時候,張家輝很瘋狂,不會只做個掛名導演:“其實我從影那麼多年,碰到過好多很出色的導演,也碰到過很多沒水準的導演。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認知,去吸收人家那些聰明的做法,一些經驗,去閱讀那些你認為有水準的人的思路、手法。我從來都是這樣子,就算我沒有想過要當導演的時候,都是這樣子的。結果當我要當導演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吸收了好多在我身邊一些優秀的導演的一些概念、手法,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從哪個角度去看。”

每一次開工(弓),都沒有回頭箭。“其實我這個過程裡邊挺瘋的,也相當辛苦。但是我不能退的。我不能夠覺得怕被擊垮啊、想要退縮啊,就跟《激戰》裡我說的那句臺詞一樣:你不要怕,怕就輸一輩子。”

看一個人是明星還是演員,就看發佈會結束之後他有沒有急著走,急著走的往往還有通告要趕,或者只是為了片方宣傳,禮節性到一到,走個過場。但是張家輝聽說發佈會結束之後還有媒體採訪,反而顯得十分高興:“大老遠來一趟,希望跟大家多點交流。還有媒體採訪嗎?那太好了。”

“真相,往往不止一層。”這是《低壓槽:欲望之城》的slogan,也像渣渣輝反復逆轉的人生。

“當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需要觀眾一直猜不到下一步是怎麼樣,但是我呢,我自己就比較喜歡這個套路,我喜歡讓觀眾猜不到,猜不到一些事情,又解釋一些事情,解答了一些事情,又重新有一些事情讓你猜不到——我就比較喜歡這種套路,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反叛的人,所以特別喜愛這種套路。”

4月28日,《低壓槽》過境,你會去猜一猜張家輝的套路嗎?

在當年“邪不壓正”的主流影視劇裡,《銀狐》堪稱是顛覆少年三觀的存在:笑到最後的不是劍眉星目的黃日華、眼角含春的大美女曾華倩,而是稱不上帥哥美女的張家輝劉錦玲組合。

“生命原是靠演技,蒙著兩眼擔演這驚世傳奇,你一句話,由是變非。”林夕作詞、伍詠薇演唱的這首主題歌,也就此刻在了少年心頭。

如此的顛倒黑白翻雲覆雨手,此後又在TVB的全明星劇《天地豪情》裡再度上演—— 一眾臺柱子之中,張家輝飾演的甘量宏,那叫一個壞到了骨子裡。當時恨他恨到什麼程度?就是電視裡看到張家輝都要轉檯!心裡深深覺得,這麼壞的人,多看他一眼都辣眼睛。

再回首,我得承認,人戲不分的往往是觀眾。

和諸多從亞視跳槽TVB的藝人一樣,張家輝也有過不順的日子。當年亞視式微,辛辛苦苦拍的劇,收視率慘澹,回到家,連親媽都在看TVB——張家輝一氣之下,離開香港,跑到南非去端了8個月的盤子。誰也不知道他端盤子的時候在想什麼,但8個月後回了香港,他還是決定做演員,正式與TVB簽約,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TVB拍得好好的,不知怎麼,又被王晶導演看出了自己身上的喜劇天分,據說當年曾經被當作周星馳接班人來培養——足足合作了15次,《千王之王2000》《賭俠1999》《我的老婆是賭聖》《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提防老千》……賭片,加上喜劇片,偶爾還有三級片,最終就是“一見王晶誤終身”,張家輝變成一個笑星,從此與獎項絕緣。

還好,只有爛片,沒有爛演技。2009年,回到警匪圈的電影《證人》,讓張家輝一口氣拿下7個影帝,金像金馬亞太,一舉打破了香港電影圈男演員憑同一部電影獲最多獎項的紀錄。

這一年,張家輝42歲。

男人四十,渣渣輝再也不是那個扔到人群裡就看不見的小個子演員,看他的表演,總給人一種身高兩米八的錯覺——大開大合夠勁道,細緻微表情夠地道,猶記得《掃毒》裡,蟄伏多年的他再度現身,輕輕一個眼神,叫人不寒而慄——好人?壞人?叛徒?臥底?渣渣輝的一個表情背後,夠寫三部無間道。

當時我就驚呆了,第一次get到渣渣輝的帥氣!那一刻,連平平無奇的古天樂都同框輸半分。

再然後,張家輝就加入了“好像吃了防腐劑的演員”俱樂部。都說香港演員特別“防腐”,一個個到了四五十還精壯強幹,殊不知每一個看起來好像吃了防腐劑的帥哥,內裡大概都有一顆愛折騰的心。

2012年,渣渣輝拍《大追捕》,把自己活生生訓練成了彭于晏——每週一三五舉重,二四六長跑,吃著狗都不碰的淡水煮牛肉雞肉魚肉,一堅持就是7個月,一度練到尿都尿不出,非尋常人所能扛。

2013年,跟彭于晏比肌肉的《激戰》,讓他再度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不過,張家輝並沒有選擇繼續大只佬的生活,因為在他看來:“我不是為了健身而生活,是為了演戲而生活,所以我不能長期保持那個身形,去演不應該有那種身材的角色。”

此處應有掌聲。

演膩了肌肉男,帥氣起來的張家輝思路清奇地決定,挑戰一下鬼片——不但演,還要自編自導自演。

原因說來也有點苦——沒有人找他演鬼片,只好自己給自己寫本子,過把癮。“我要當導演其實是因為我想要拍的題材真的沒人拍,而我自己那顆心也特別澎湃地希望能在一些容許的時間上,馬上去實現我希望儘量燃燒自己演員生涯的一個理念,逼不得已才自己當導演,去演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

逼不得已,2014年,張家輝自編自導自演了鬼片《盂蘭神功》,但他不像那些“署名編劇”或是“扶手椅導演”,很老實地承認這部片子有執行導演在幫他:“我自己很後悔。還有一點覺得,好像欺騙了一些喜歡我的觀眾。他們都去看,其實我自己感覺我好像沒有履行一個真正導演的責任,我覺得不舒服,所以我確定馬上要拍《陀地驅魔人》。經過《陀地驅魔人》,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一個導演要負的責任,你需要付出,雖然辛苦,但是也換來很滿足的感覺。所以我確定再拍一個叫《低壓槽》的動作片,我希望這一次把靈異的題材轉到動作劇情片上,讓自己狠狠地幹一票!”

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已經能看出一些張家輝本人的導演風格——是鬼片,真的有鬼,但又不是純粹嚇人的那種鬼片,想法和完成度都相當不錯。片尾,張學友飾演的神秘黑衣人出現,更讓人預感還會有第二部。

坊間傳聞張家輝與張學友有神秘的親戚關係,這一點被他自己否定了:“我和張學友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就在大家都以為渣渣輝要在恐怖片上一去不回頭的時候,他又逆轉了,《低壓槽:欲望之城》依舊自編自導自演,卻回到了他最熟悉的警匪題材。

“我自己最想成為的員警,其實就是電影裡的於秋那樣!”

電影裡的於秋什麼樣?張家輝給了一個形容詞:非常狠。

他說想當年如果批准他調職,“現在一定是一個除暴安良維護社會公序的好員警!那個不批准我調職的警司一定非常後悔!”

這麼拼,做到警司都有可能吧。不過現在也好,演員警演得這麼帥,警隊應該請他去當形象大使,考警隊的都會翻幾番。

跟戲裡的帥氣狠勁不同,現實生活中的張家輝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的氣場,他認真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因為國語不太好,字斟句酌,每秒鐘只能說兩個字,坐姿還有些拘謹,給自己的形容詞,居然是“孤僻”。

“每天就是呆在工作室裡研究劇本啊,其實我每天醒來的時候,除了要處理一些我家裡的事情以外,我感覺每天醒來就是電影。到我睡覺的時候,停止,就去睡覺。睡覺以後醒來的時候,又是電影。在我的生活當中,可能我不是多姿多彩的一個人,我也不愛多姿多彩。”

又說自己很沒野心:“不是說今後就只當自己是個導演了,我認為導演跟演員的分別就是,導演是一個要很晚收工的人,演員是拍完馬上走;導演要拍到最後的鏡頭才能走,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但是那一份滿足感又比演員多。”

香港老牌藝人這麼能“保鮮”,恐怕和他們的工作態度脫不了關係——在張家輝們看來,做演員就是“一份工”,用“打好一份工”的心態去投入,反而比動不動當自己是大明星的人業務能力強上幾個數量級。

工作的時候,張家輝很瘋狂,不會只做個掛名導演:“其實我從影那麼多年,碰到過好多很出色的導演,也碰到過很多沒水準的導演。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認知,去吸收人家那些聰明的做法,一些經驗,去閱讀那些你認為有水準的人的思路、手法。我從來都是這樣子,就算我沒有想過要當導演的時候,都是這樣子的。結果當我要當導演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吸收了好多在我身邊一些優秀的導演的一些概念、手法,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從哪個角度去看。”

每一次開工(弓),都沒有回頭箭。“其實我這個過程裡邊挺瘋的,也相當辛苦。但是我不能退的。我不能夠覺得怕被擊垮啊、想要退縮啊,就跟《激戰》裡我說的那句臺詞一樣:你不要怕,怕就輸一輩子。”

看一個人是明星還是演員,就看發佈會結束之後他有沒有急著走,急著走的往往還有通告要趕,或者只是為了片方宣傳,禮節性到一到,走個過場。但是張家輝聽說發佈會結束之後還有媒體採訪,反而顯得十分高興:“大老遠來一趟,希望跟大家多點交流。還有媒體採訪嗎?那太好了。”

“真相,往往不止一層。”這是《低壓槽:欲望之城》的slogan,也像渣渣輝反復逆轉的人生。

“當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需要觀眾一直猜不到下一步是怎麼樣,但是我呢,我自己就比較喜歡這個套路,我喜歡讓觀眾猜不到,猜不到一些事情,又解釋一些事情,解答了一些事情,又重新有一些事情讓你猜不到——我就比較喜歡這種套路,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反叛的人,所以特別喜愛這種套路。”

4月28日,《低壓槽》過境,你會去猜一猜張家輝的套路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