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金專案:鐵皮石斛無公害設施栽培場地選擇及設施要求

基金專案:鐵皮石斛無公害設施栽培場地選擇及設施要求

基金專案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專案(JA15763)。

鐵皮石斛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石斛屬是蘭科中最大的屬之一[1]。 在我國商品石斛中以鐵皮石斛最為名貴。 鐵皮石斛藥用部位是新鮮或乾燥莖, 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免疫調節、延緩衰老等功效, 用於陰傷津虧、口幹煩渴、食少幹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2]。 過去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及人為的過度採挖, 導致野生鐵皮石斛資源瀕臨滅絕, 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 1987 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

近年來, 隨著鐵皮石斛組培技術的發展、仿野生栽培和設施栽培技術水準的提高, 人工栽培的面積迅猛發展, 但生產的產品品質良莠不齊, 特別是設施栽培中由於設施條件、栽培地區、品種選用、管理水準等方面的差異, 導致鐵皮石斛設施栽培的產品品質和產量存在一定的問題。 本文就鐵皮石斛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以期為鐵皮石斛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 栽培場地選擇及設施要求

1.1 栽培場地選擇

應選擇距離交通主幹道100 m 以外的生態環境良好, 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源限量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吉山花瑤]。

1.2 栽培設施要求

目前, 生產上鐵皮石斛設施栽培採用的栽培設施多種多樣,

但無論哪種設施都須具有遮蔭、噴淋設備, 並配備有離地面70~80 cm 高的種植床。 儘量按鐵皮石斛生物學特性及其野生生態環境的要求, 模仿生態環境, 營造最佳生長環境, 以滿足鐵皮石斛生長發育需求。

2 品種選擇與種苗選用

2.1 品種選擇

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環境的優質、高產、抗病的鐵皮石斛品種。 根據對鐵皮石斛養分測定的情況來看, 目前福建地區採用龍岩冠豸山的原生態鐵皮石斛品種最佳。

2.2 種苗的選用與品質要求

鐵皮石斛規模化生產的種苗一般採用組培苗, 多使用6~7 代以內的組培苗。 組培瓶苗一般需放置在溫室苗床上煉苗4~8 周再種植。 待苗生長健壯、葉色濃綠時出瓶移栽。 要求成苗高5~7 cm、莖粗2~3 cm、根3~5 條、根長3~5 cm、根粗1~2 mm 的壯苗,

以促使種植後成活率高、成活快、產量高[5]。

3 栽培基質選擇與準備

栽培鐵皮石斛的理想基質應為既能吸水又能排水, 既能透氣又有養分的材料。 常用材料有樹皮、木屑、碎石、水草等, 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混合配製使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基質為樹皮(樹皮中以松樹樹皮最佳, 其次是杉樹樹皮)。 基質使用前需經高溫等消毒處理, 基質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 根據栽培方式分為床栽與盆(缽)栽。 床栽時將基質鋪在種植床上, 高約10 cm。 盆(缽)栽可根據栽培容器的大小在栽種時現裝現用。

4 栽種

4.1 栽種前組培苗處理

一是出苗。 煉苗後的組培苗須小心從瓶中取出, 將瓶苗用清水洗淨, 剔除不合格苗並進行大小分級, 以便於日後的栽培管理。 二是消毒。 可採用克菌丹、高錳酸鉀1 000 倍液或多菌靈600~800 倍液浸泡1~2 min 進行消毒。 三是晾根。 組培苗消毒後植株根系要晾乾至根系發白後種植, 以利於提高幼苗栽種的成活率。

4.2 栽培季節

鐵皮石斛最佳的移栽時間為春季與秋季, 春季優於秋季[6]。

一般日均氣溫在15~28 ℃之間為鐵皮石斛移栽最佳季節, 移栽期多為每年3—5 月和9—10 月, 但最適宜為每年3—5 月。

4.3 栽種方法與方式

一般採用叢栽方式栽種, 即2~4 株為1 叢。 定植時注意使根系自然舒展, 基質覆蓋住根系, 輕輕按苗使根系與基質充分接觸, 儘量淺栽, 但基部必須露出, 否則易造成生長緩慢或發生爛根現象。

栽培方式分為床栽與盆(缽)栽。 床栽的按株行距10 cm×10~15 cm 栽種, 一般需用苗135 萬~210 萬株/hm2;盆(缽)栽視盆(缽)的大小在其中栽植1~2 叢。

5 田間管理

5.1 光照管理

栽種後注意遮蔭, 保證光照強度在3 000~5 000 lx 之間;待長出新根後進入正常的光照管理, 一般掌握光照強度為5 000~10 000 lx。 光照管理應隨季節進行調整, 冬春季節遮去30%~50%的光照, 夏秋季節遮去60%~70%的光照。

5.2 溫度管理

鐵皮石斛的溫度管理應根據不同季節及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靈活管理。小苗適宜生長溫度為18~30 ℃,耐高溫和低溫能力均較差,特別是冬季栽種後溫度不宜低於8 ℃,最好達15 ℃以上,夏秋高溫季節最好控制溫度在30 ℃以下;大苗適宜生長溫度為10~30 ℃,耐高溫和低溫能力均比小苗強,短期5 ℃甚至更低的溫度和38 ℃高溫都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但生長速度會減緩直至停止。晝夜溫差5~10 ℃時有利於莖葉生長及有機物質積累。

5.3 水分管理

鐵皮石斛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基質濕度及空氣濕度2 個方面,水分管理也應根據不同季節及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靈活管理。移栽後1 周內空氣濕度保持90%左右,1 周後,植株開始發生根,可保持70%~80%的空氣濕度。大苗在生長旺盛期(4—7 月)應保證基質的水分充足,利於長新芽、發新苗及生長。進入11 月後,氣溫逐漸降低,應降低基質含水量。若氣溫在10 ℃以下,鐵皮石斛基本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對水分的要求很低。因此,應控制基質含水量在30%以內。

5.4 施肥

施肥以“勤施、薄施、適時、足量”為原則,並根據鐵皮石斛不同生長階段,科學合理搭配施用肥料。小苗施肥以葉麵肥為主,大苗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化學肥料可採用花多多肥2 000~3 000 倍液,7~10 d 噴1 次,每月噴3~4 次,施肥濃度可隨苗的生長而加大;有機肥可以用羊糞、豆粕、魚粉、花生麩等加入適量微量元素漚制腐熟,可用有機肥噴淋基質,每月噴1~2 次,每次要淋透基質為准。

5.5 通風

鐵皮石斛為氣生蘭,具有性喜溫暖、濕潤、通風、忌積水的生長特性。良好的通風透氣環境有利於呼吸作用、氣體交換、防止基質積水、降低棚內溫度、促進光合作用,並具有防止病蟲害發生和蔓延的作用,是人工栽培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7]。

6 病蟲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防治原則。在防治工作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學農藥。以農業綜合防治為主,儘量使用物理方法,如進行場地預處理、清理場地周圍的雜物、棚內外嚴格隔離,通風處採用防蟲網;生產過程中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合理通風及降濕,清潔田園;均衡合理施肥,使鐵皮石斛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必須採用化學防治時,嚴格執行中藥材規範化生產農藥使用原則,選用幾種不同類農藥品種進行交替使用,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嚴格掌握用藥量和用藥時期,儘量減少產品農藥殘留。

6.2 病害防治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大量發生可導致落葉,嚴重影響鐵皮石斛的生長。多雨、空氣濕度高盆中積水、株叢過大等易發病,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0 ℃。發病初期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3 000 倍液,或25%溴菌腈乳油300~500 倍液,或氧化亞銅2 000 倍液噴施[8],一般每7 d 噴施1 次,連續噴2~3 次。

疫病常使植株幼嫩部分腐爛或引起莖呈水漬狀褐腐。氣溫低於25 ℃、通風不良、高濕(85%~95%)時易發病且較為嚴重。發病初期可採用72%克露或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

石斛蘭鐮孢菌莖腐病多發生在莖節處、葉柄或花梗基部,病部變褐枯死,其內維管束產生褐變,發病重時引起全株枯死。高溫高濕、陰雨連綿或管理粗放、長勢弱、噴淋式澆水等均有利於發病。發生時可採用20%抗枯靈水劑500~600 倍液、23%絡氨銅水劑250~300 倍液等藥劑進行噴布。

黑斑病發病初期,葉片呈紫褐色小斑點,以後擴大成圓黑褐色病斑,斑點周圍呈放射狀黃色,嚴重時病斑相連接成片,最後葉片枯黃脫落[9]。栽培時注意及時清理病葉、落葉,減少病害侵染源;加強棚內通風條件。發病初期,可噴施苯醚甲環唑1 000 倍液、咪鮮胺1 500~2 000 倍液,交替使用,連噴2~3 次即可控制病情[10]。

6.3 蟲害防治

鐵皮石斛蟲害主要是蝸牛和蛞蝓。蝸牛發生時可用嫩菜葉或青草拌藥毒餌誘殺,即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 拌青草或嫩菜葉50 kg,于傍晚時撒開誘殺;或用6%四聚乙醛(密達)顆粒劑7.50~11.25 kg/hm2,于傍晚時均勻撒施於種植床誘殺[11]。

鐵皮石斛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小地老虎、金龜子幼蟲。發生時可採用毒餌誘殺,將麥皮、豆麩炒香,用90%晶體敵百蟲30 倍液將餌料拌濕,于傍晚撒于種植床周圍誘殺或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6.4 除草

考慮到鐵皮石斛植株的安全性及產品品質,雜草一般採用人工進行拔除,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

7 採收

鐵皮石斛適宜採收時間為11 月至翌年4 月[吉山花瑤]。採收時對植株中老熟莖條、封頂莖條和落葉白條從基部第2 節位進行采剪,採收後及時去葉、剔除病株和爛株。

鐵皮石斛的溫度管理應根據不同季節及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靈活管理。小苗適宜生長溫度為18~30 ℃,耐高溫和低溫能力均較差,特別是冬季栽種後溫度不宜低於8 ℃,最好達15 ℃以上,夏秋高溫季節最好控制溫度在30 ℃以下;大苗適宜生長溫度為10~30 ℃,耐高溫和低溫能力均比小苗強,短期5 ℃甚至更低的溫度和38 ℃高溫都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但生長速度會減緩直至停止。晝夜溫差5~10 ℃時有利於莖葉生長及有機物質積累。

5.3 水分管理

鐵皮石斛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基質濕度及空氣濕度2 個方面,水分管理也應根據不同季節及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靈活管理。移栽後1 周內空氣濕度保持90%左右,1 周後,植株開始發生根,可保持70%~80%的空氣濕度。大苗在生長旺盛期(4—7 月)應保證基質的水分充足,利於長新芽、發新苗及生長。進入11 月後,氣溫逐漸降低,應降低基質含水量。若氣溫在10 ℃以下,鐵皮石斛基本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對水分的要求很低。因此,應控制基質含水量在30%以內。

5.4 施肥

施肥以“勤施、薄施、適時、足量”為原則,並根據鐵皮石斛不同生長階段,科學合理搭配施用肥料。小苗施肥以葉麵肥為主,大苗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化學肥料可採用花多多肥2 000~3 000 倍液,7~10 d 噴1 次,每月噴3~4 次,施肥濃度可隨苗的生長而加大;有機肥可以用羊糞、豆粕、魚粉、花生麩等加入適量微量元素漚制腐熟,可用有機肥噴淋基質,每月噴1~2 次,每次要淋透基質為准。

5.5 通風

鐵皮石斛為氣生蘭,具有性喜溫暖、濕潤、通風、忌積水的生長特性。良好的通風透氣環境有利於呼吸作用、氣體交換、防止基質積水、降低棚內溫度、促進光合作用,並具有防止病蟲害發生和蔓延的作用,是人工栽培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7]。

6 病蟲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防治原則。在防治工作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學農藥。以農業綜合防治為主,儘量使用物理方法,如進行場地預處理、清理場地周圍的雜物、棚內外嚴格隔離,通風處採用防蟲網;生產過程中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合理通風及降濕,清潔田園;均衡合理施肥,使鐵皮石斛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必須採用化學防治時,嚴格執行中藥材規範化生產農藥使用原則,選用幾種不同類農藥品種進行交替使用,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嚴格掌握用藥量和用藥時期,儘量減少產品農藥殘留。

6.2 病害防治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大量發生可導致落葉,嚴重影響鐵皮石斛的生長。多雨、空氣濕度高盆中積水、株叢過大等易發病,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0 ℃。發病初期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3 000 倍液,或25%溴菌腈乳油300~500 倍液,或氧化亞銅2 000 倍液噴施[8],一般每7 d 噴施1 次,連續噴2~3 次。

疫病常使植株幼嫩部分腐爛或引起莖呈水漬狀褐腐。氣溫低於25 ℃、通風不良、高濕(85%~95%)時易發病且較為嚴重。發病初期可採用72%克露或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

石斛蘭鐮孢菌莖腐病多發生在莖節處、葉柄或花梗基部,病部變褐枯死,其內維管束產生褐變,發病重時引起全株枯死。高溫高濕、陰雨連綿或管理粗放、長勢弱、噴淋式澆水等均有利於發病。發生時可採用20%抗枯靈水劑500~600 倍液、23%絡氨銅水劑250~300 倍液等藥劑進行噴布。

黑斑病發病初期,葉片呈紫褐色小斑點,以後擴大成圓黑褐色病斑,斑點周圍呈放射狀黃色,嚴重時病斑相連接成片,最後葉片枯黃脫落[9]。栽培時注意及時清理病葉、落葉,減少病害侵染源;加強棚內通風條件。發病初期,可噴施苯醚甲環唑1 000 倍液、咪鮮胺1 500~2 000 倍液,交替使用,連噴2~3 次即可控制病情[10]。

6.3 蟲害防治

鐵皮石斛蟲害主要是蝸牛和蛞蝓。蝸牛發生時可用嫩菜葉或青草拌藥毒餌誘殺,即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 拌青草或嫩菜葉50 kg,于傍晚時撒開誘殺;或用6%四聚乙醛(密達)顆粒劑7.50~11.25 kg/hm2,于傍晚時均勻撒施於種植床誘殺[11]。

鐵皮石斛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小地老虎、金龜子幼蟲。發生時可採用毒餌誘殺,將麥皮、豆麩炒香,用90%晶體敵百蟲30 倍液將餌料拌濕,于傍晚撒于種植床周圍誘殺或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6.4 除草

考慮到鐵皮石斛植株的安全性及產品品質,雜草一般採用人工進行拔除,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

7 採收

鐵皮石斛適宜採收時間為11 月至翌年4 月[吉山花瑤]。採收時對植株中老熟莖條、封頂莖條和落葉白條從基部第2 節位進行采剪,採收後及時去葉、剔除病株和爛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