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兼具設計感和合理性的賽制規則,才能更好地為節目服務

《熱血街舞團》本周播出了第六期, 賽程過半。 兩支戰隊48小時齊舞對決, 雙方舞蹈編排的過程故事線清晰, 召集人之間、召集人和隊員、隊員之間的人物關係都得到梳理。

整期2個小時時長, 只有兩組共6分鐘的舞蹈表演, 其餘時間都在走劇情, 真人秀的部分被無限放大。 這樣的時長分配, 是節目開播以來舞蹈占比最少的一期。 對於把街舞當作直接訴求的觀眾來說, 這兩個小時像是看了一個假的街舞節目。

區別于傳統選秀的賽制和劇情式真人秀的剪輯, 使得《熱血街舞團》和以往的舞蹈類選秀節目有著截然不同的觀感。 到了這個階段, 觀眾應該意識到, “街舞”並不是節目的主要看點, 真人秀部分不單純為舞臺表演服務。

任何帶有競爭元素的節目, 賽制規則都作用於比賽結果和人物性格。 通過規則約束節目的參與者, 製造矛盾、衝突激發出人性真實的一面。

人物不可控的行為舉止、情緒反應, 才是真人秀好看的地方。

《熱血街舞團》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 從第一期開始, 賽制就存在爭議。 召集人拿著地圖進城選人, 選手獲選後的廣播, 讓人有種“跑男”的遊戲感。 就街舞比賽而言, 這些玩法確實新鮮, 但邏輯層面的合理性還有所欠缺。

《熱血街舞團》的賽制是把雙刃劍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熱血街舞團》開播到現在的賽制規則:

191進60:191位舞者觀看召集人表演進行投票, 得票多的一組召集人提前一小時進城選人。 小規則包括限時30分鐘的solo buff區舞者, breaking廣場的集體battle等。

隊內排位序列戰(非淘汰):舞者依次選擇排名, 後者可以call out, 由場上其他舞者投票決定結果。

60進30:隊內1V1對決, 由排位高的選手依次選擇合作物件,

每兩位元舞者組合表演, 一人晉級, 一人淘汰。

30進23:48小時齊舞對決, 每隊12個名額, 不在演出陣容裡的三個人直接淘汰;47家媒體投票, 落敗戰隊再淘汰1人。

前期模式和賽制的研發, 是編劇團隊的任務。 節目組有著自己的預設和推演, 但從成片的效果來看, 並不是每個規則都取得了應有的效果。

首先是放大招失敗, solo buff是已出道藝人而非資深舞者, 前期的渲染把觀眾的期待值提到了一個高度, 揭曉時的落差反而更大。 孟佳沒有得到兩隊的爭搶, 養雞的部分只在排位元賽作為回顧出現。

讓冷眼君印象深刻的是當熱血之城即將關閉, 陳偉霆和宋茜在街頭被舞者圍堵的場景, 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這個由賽制誘發的困境, 確實激發出人物最真實的情緒。 選手摘掉話筒沖到街頭質問, 宋茜斥責節目組不給別人機會。 召集人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也成為下期最大的懸念。

組隊過後排位序列戰的賽制, 也沒有激發出選手理想的狀態。 原本想讓舞者通過call out的方式呈現出精彩的battle,

當期的標題也是“We all battle King”。

但因為battle的敗者依然可以選擇其他座位, 不會被淘汰, 不具備結果導向的座位之爭沒有多少意義, 使得call out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 所以我們看到了這個賽制帶來的兩種都有些尷尬的結果。

鹿晗王嘉爾戰隊的舞者基本沒有battle的欲望, 僅有4人call out,其餘都抱著哪裡有空位坐哪兒的心態。30人排位僅用了半個小時,人物個性都沒有凸顯。

到了陳偉霆宋茜戰隊,肖傑和張健鵬battle勝出,坐上一位後,連續遭到了多位舞者call out,排位賽差點變成了肖傑的車輪戰。即便沒有勝算,舞者們依然向肖傑發起挑戰,因為他們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

下一期按照召集人給出的隊員排序,兩隊末三位,將在隊友的幫助下進行2V2對決。讓已經安全的選手主動站出來,並影響別人的命運,再加上對決雙方分別是“大神”馮正和“愛豆”養雞,更是對人性的考驗。

而找來鄧超幫唱對決,再次讓觀眾感到意外。不同于傳統選秀中,選手和幫唱嘉賓不對等的身份地位,處在另一個賽道的地下說唱歌手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中國有嘻哈》的幫唱環節,選手嘉賓雙向選擇,就出現了選手拒絕合作的先例,信獨自開場後離去。

說唱選手和歌手一起表演,還能算是同一領域的合作,最終呈現的舞臺效果也十分不錯。那麼把舞者和演藝明星放到一起,在劇情上一定有可做的文章,只是最終的實現還真的讓人有些擔心。

通過賽制規則激發人性,是選秀節目的基本手段

韓國把愛豆出道的選秀節目稱為“生存戰”,典型的成功案例有YG的《Who is Next》、《Mix& Match》,JYP的《Sixteen》。優勝者出道,失敗者繼續練習。大公司帶來的高關注度,出道與否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讓練習生們迫切地把自己的全部展現出來。

成功打造了《Show Me The Money》系列後,M-net用《Produce101》重新定義了選秀,打破經紀公司界限,選手出道與否完全由觀眾的投票結果決定。命運共同體的規則,賦予了觀眾極高的參與度,成就了限定組合的無限輝煌。

之後韓國推出的選秀節目《少年24》、《偶像學校》、《The Unit》多多少少都借鑒了這個成功的模式,然而都無法達到前者的高度。相信將于6月播出韓日跨國選秀《Produce48》,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看點。

再來看國內的選秀、養成類節目,《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都是採用兩位元明星帶隊的方式,通過層層淘汰的方式,最終讓其中一隊的成員出道。

不淘汰選手的《天生是優我》,用向六國女團發起討教的設定,激發出人性。節目進行到六國討教的最終戰,優我少女只要再拿下一分,就可以出道。當宋柯一次次蓋下“拒簽章”,觀眾投票不達標,最終導致了羅志祥的情緒爆發。

“出道失敗,原地解散”,舞臺上的燈光暗下來,畫面變成黑白,出道合同書、羅志祥和少女的表情來回切換,節目呈現了一大段情緒的渲染。之後得到補考機會的反轉,選手們的情緒由悲到喜大起大落,人物形象成功塑造。

走到第六年的《中國新歌聲2》,在盲選過後的第二階段設計了“魔鬼六次方迴圈大逃殺”的新賽制,讓四位導師交叉對戰,增加了戰隊對戰的緊張感。

去年的網路三大選秀,《中國有嘻哈》和《快樂男聲》都不同程度地借鑒了《Show Me The Money》的成熟賽制,給節目加分不少。《明日之子》則設置了三個不同賽道,九大廠牌,二次元選手赫茲帶來爭議。星推官投票決定選手去留的賽制,直播的形式也導致了薛之謙摔話筒事件。

《偶像練習生》複刻了《Produce101》的模式,《創造101》融入了《MIXNINE》的規則,限定A班名額,還衍生出battle的部分,後續還有踢館的選手空降。這樣的改變想讓處在金字塔頂端的練習生時刻保有危機感,增加戲劇衝突。

能激發人性的,一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則,讓處在圈子裡的人變得孤立無助,圍觀者感受到殘酷。能把這一點做到極致的,還要數歐美的《倖存者》、《老大哥》、《極速前進》等真人秀。

在外界惡劣的條件和唯一的金錢目標驅使下,參加者毫無保留地把人性的陰暗面撕開給觀眾看。可惜這樣的操作方式,在國內暫時是無法實現的。

《這!就是街舞》398進100的海選階段,限定毛巾數量的規則成功塑造了四位元隊長的人設。25條毛巾成功讓隊長陷入困境,黃子韜索要額外毛巾,易烊千璽接連待定選手最終選擇call out的方式,都是被規則壓迫的產物。

齊舞團戰待定選手的“搶七”環節,讓韓宇脫穎而出,節目口碑也隨之上升。摸准觀眾的胃口之後,真人秀的部分只以VCR的形式插入,舞臺表演佔據了絕大部分。越往後,《這!就是街舞》按照比賽邏輯的賽制越發明顯,核心看點也很明確。

而《熱血街舞團》鐵定了要走劇情式真人秀的道路,字面上的街舞被放在一邊,沒有任何說明性的花字,甚至舞種的名字都沒有翻譯。

從第二期開始,節目開頭都會通過召集人和觀眾對話的視角,完成前情提要,並且每次都從第一期的內容開始回顧,讓劇情始終保持連貫性。召集人、選手的人物性格隨著比賽的進行,都逐漸凸顯。

對於帶有競技元素的節目,賽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熱血街舞團》的賽制設計很有自己的特色,也足夠殘酷。如果能更具合理性和符合邏輯,不僅僅為單期的劇情服務,也許能讓觀眾看到人物線和矛盾衝突之外的東西。

賽制規則只是節目的一部分,反映的是整個團隊的製作理念和手法。模式感很強的綜N代每次回歸,都會在規整的賽制上謀求創新,即便是細節上的變動也想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在今年題材高度重合的網綜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了兩檔不一樣的街舞,兩檔不一樣的機器人。不同平臺和製作方把同質化的題材做出差別感,是業內的一種競爭方式,也給了觀眾多樣化的選擇。但願今後每個節目的賽制都能有自身的設計感,用恰到好處的複雜度和殘酷性,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僅有4人call out,其餘都抱著哪裡有空位坐哪兒的心態。30人排位僅用了半個小時,人物個性都沒有凸顯。

到了陳偉霆宋茜戰隊,肖傑和張健鵬battle勝出,坐上一位後,連續遭到了多位舞者call out,排位賽差點變成了肖傑的車輪戰。即便沒有勝算,舞者們依然向肖傑發起挑戰,因為他們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

下一期按照召集人給出的隊員排序,兩隊末三位,將在隊友的幫助下進行2V2對決。讓已經安全的選手主動站出來,並影響別人的命運,再加上對決雙方分別是“大神”馮正和“愛豆”養雞,更是對人性的考驗。

而找來鄧超幫唱對決,再次讓觀眾感到意外。不同于傳統選秀中,選手和幫唱嘉賓不對等的身份地位,處在另一個賽道的地下說唱歌手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中國有嘻哈》的幫唱環節,選手嘉賓雙向選擇,就出現了選手拒絕合作的先例,信獨自開場後離去。

說唱選手和歌手一起表演,還能算是同一領域的合作,最終呈現的舞臺效果也十分不錯。那麼把舞者和演藝明星放到一起,在劇情上一定有可做的文章,只是最終的實現還真的讓人有些擔心。

通過賽制規則激發人性,是選秀節目的基本手段

韓國把愛豆出道的選秀節目稱為“生存戰”,典型的成功案例有YG的《Who is Next》、《Mix& Match》,JYP的《Sixteen》。優勝者出道,失敗者繼續練習。大公司帶來的高關注度,出道與否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讓練習生們迫切地把自己的全部展現出來。

成功打造了《Show Me The Money》系列後,M-net用《Produce101》重新定義了選秀,打破經紀公司界限,選手出道與否完全由觀眾的投票結果決定。命運共同體的規則,賦予了觀眾極高的參與度,成就了限定組合的無限輝煌。

之後韓國推出的選秀節目《少年24》、《偶像學校》、《The Unit》多多少少都借鑒了這個成功的模式,然而都無法達到前者的高度。相信將于6月播出韓日跨國選秀《Produce48》,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看點。

再來看國內的選秀、養成類節目,《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都是採用兩位元明星帶隊的方式,通過層層淘汰的方式,最終讓其中一隊的成員出道。

不淘汰選手的《天生是優我》,用向六國女團發起討教的設定,激發出人性。節目進行到六國討教的最終戰,優我少女只要再拿下一分,就可以出道。當宋柯一次次蓋下“拒簽章”,觀眾投票不達標,最終導致了羅志祥的情緒爆發。

“出道失敗,原地解散”,舞臺上的燈光暗下來,畫面變成黑白,出道合同書、羅志祥和少女的表情來回切換,節目呈現了一大段情緒的渲染。之後得到補考機會的反轉,選手們的情緒由悲到喜大起大落,人物形象成功塑造。

走到第六年的《中國新歌聲2》,在盲選過後的第二階段設計了“魔鬼六次方迴圈大逃殺”的新賽制,讓四位導師交叉對戰,增加了戰隊對戰的緊張感。

去年的網路三大選秀,《中國有嘻哈》和《快樂男聲》都不同程度地借鑒了《Show Me The Money》的成熟賽制,給節目加分不少。《明日之子》則設置了三個不同賽道,九大廠牌,二次元選手赫茲帶來爭議。星推官投票決定選手去留的賽制,直播的形式也導致了薛之謙摔話筒事件。

《偶像練習生》複刻了《Produce101》的模式,《創造101》融入了《MIXNINE》的規則,限定A班名額,還衍生出battle的部分,後續還有踢館的選手空降。這樣的改變想讓處在金字塔頂端的練習生時刻保有危機感,增加戲劇衝突。

能激發人性的,一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則,讓處在圈子裡的人變得孤立無助,圍觀者感受到殘酷。能把這一點做到極致的,還要數歐美的《倖存者》、《老大哥》、《極速前進》等真人秀。

在外界惡劣的條件和唯一的金錢目標驅使下,參加者毫無保留地把人性的陰暗面撕開給觀眾看。可惜這樣的操作方式,在國內暫時是無法實現的。

《這!就是街舞》398進100的海選階段,限定毛巾數量的規則成功塑造了四位元隊長的人設。25條毛巾成功讓隊長陷入困境,黃子韜索要額外毛巾,易烊千璽接連待定選手最終選擇call out的方式,都是被規則壓迫的產物。

齊舞團戰待定選手的“搶七”環節,讓韓宇脫穎而出,節目口碑也隨之上升。摸准觀眾的胃口之後,真人秀的部分只以VCR的形式插入,舞臺表演佔據了絕大部分。越往後,《這!就是街舞》按照比賽邏輯的賽制越發明顯,核心看點也很明確。

而《熱血街舞團》鐵定了要走劇情式真人秀的道路,字面上的街舞被放在一邊,沒有任何說明性的花字,甚至舞種的名字都沒有翻譯。

從第二期開始,節目開頭都會通過召集人和觀眾對話的視角,完成前情提要,並且每次都從第一期的內容開始回顧,讓劇情始終保持連貫性。召集人、選手的人物性格隨著比賽的進行,都逐漸凸顯。

對於帶有競技元素的節目,賽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熱血街舞團》的賽制設計很有自己的特色,也足夠殘酷。如果能更具合理性和符合邏輯,不僅僅為單期的劇情服務,也許能讓觀眾看到人物線和矛盾衝突之外的東西。

賽制規則只是節目的一部分,反映的是整個團隊的製作理念和手法。模式感很強的綜N代每次回歸,都會在規整的賽制上謀求創新,即便是細節上的變動也想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在今年題材高度重合的網綜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了兩檔不一樣的街舞,兩檔不一樣的機器人。不同平臺和製作方把同質化的題材做出差別感,是業內的一種競爭方式,也給了觀眾多樣化的選擇。但願今後每個節目的賽制都能有自身的設計感,用恰到好處的複雜度和殘酷性,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