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品牌“走出去”重品質更要守信用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潘曉娟

“當前, 是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最好時機。 中國品牌‘走出去’, 首先要有一個理念, 即中國品牌一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在日前舉辦的“2018中國品牌海外傳播高峰論壇”上指出, 中國企業在短時期內會創造出很好的品牌, 而這需要企業注重品質為主, 同時也要更加守信用。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五年。 五年來, “一帶一路”從無到有, 由點及面, 創造機遇, 共迎挑戰。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合作中不斷前進、在發展中茁壯成長, 倡議惠及全國,

造福世界。 隨著一批批重大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專案的落地, 中國的多項產品技術和服務都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瞭解中國的一張張名片。

據瞭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總人口約46億, GDP總量高達20萬億美元。 這對於中國品牌來說既意味著廣闊的市場機遇和多元的市場需求, 同時也代表著由沿線各國迥異的市場、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而帶來的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 比如, 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信任度有待提升、與市場情感聯繫較弱。 據調查顯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費者心目中受信任程度仍有待提高, 僅37%的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持有積極的信任態度, 有39%的消費者明確表示對中國品牌“不是很信任”。

從2016年開始, 藍色游標致力於發佈中國品牌海外傳播年度報告。 和2016年度報告相比, 其發佈的《2017中國品牌海外傳播報告》更加關注“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國家的消費者、典型行業和市場, 以及中國企業在這些市場的品牌化探索之路。 藍色游標國際業務總裁鄭泓分析指出, 在“智慧製造2025”國家戰略下, 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將轉型升級並邁向海外市場。

在國內市場日益飽和的趨勢下, 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去”, 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017中國品牌海外傳播報告》針對中國品牌的海外傳播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在新興市場講述品牌故事。 加強媒體與傳播管道佈局, 打破西方媒體對於話語權和傳媒議程設置的壟斷。 因地制宜選擇媒體管道,

研究分析目標使用者群體的媒介使用習慣, 重點佈局。 加強提升品牌的感性價值, 減少國外消費者對國內產品的負面評價, 感性講述中國故事, 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精神”雙重需求。

二是數位行銷時代的新機遇。 中國品牌要緊跟社交時代電商潮流, 及時調整數字傳播策略, 時刻關注社交媒體作為客戶服務管道的重要作用。 品牌傳播依舊內容為王, 中國品牌應在海外積極組建本土化的內容團隊, 著手于易觀看、移動有好的產品相關小視頻內容, 拉近與海外受眾的關係。

三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品牌要隨時具有危機處理意識, 不僅要對自身和所在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日常訴求有深入的瞭解,

更要能對相關的事件、社會環境做出及時的反應和運作。 打造品牌專屬的企業社會責任旗艦項目, 選定當地社區長遠的社會責任項目, 產生足夠明顯的社會影響。

四是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攜手並進。 建立跨國知識共用機制, 發達國家市場的先進品牌傳播技術、經驗可以與新興國家市場共用, 協同作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