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軾這首詞寫貴妃沐浴華清池,感物傷懷,何以處☆禁☆女作成就千古絕調

一首華清引, 感舊幸蓮湯。 這說的蘇軾的一首詞。 其實蘇軾一開始寫的是詩, 寫詞是後來的事。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第一首是哪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平時十月幸蓮湯。 玉甃瓊梁。 五家車馬如水, 珠璣滿路旁。 翠華一去掩方床。 獨留煙樹蒼蒼。 至今清夜月, 依前過繚牆。

這一年他29歲了, 在陝西鳳翔他做了三年的判官, 他奉旨回京, 也就是河南開封, 中途過西安, 臨潼, 他去華清池逛了一遭, 看到當年唐明皇賜浴楊貴妃之地, 他不禁感慨叢生, 自編詞牌《華清引》, 並填詞一首。

​據載, 這個詞牌只此一首詞。

《欽定詞譜》卷五:"詞賦華清舊事, 因以名調。 "又雲:此調只此一詞。

想當初, 745年唐玄宗冊封太真妃楊玉環為貴妃, 以後一直到755年, 皇帝每年十月都要幸臨這裡, 這裡曾是楊貴妃太真宮舊址, 而楊貴妃洗浴之處就是華清池, 那水就是蓮花湯。 蘇東坡憶舊, 想到舊朝往事。

​​這裡宮殿雕樑畫棟, 富麗堂皇。 曾幾何時, 楊氏一族, 多麼顯赫, 何其富有。

玄宗每年擺駕華清宮, 楊家兄弟姊妹都要扈從在旁, 每一家為一隊, 著一色衣, 五家合隊, 照映如百花之換發, 車如流水, 馬如游龍。 相傳他們所帶的金銀首飾、琴瑟珠翠, 遺墮在路旁, 整條路都變得燦爛芳馥。

歲月無情,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775年, 安祿山史思明造反, 唐玄宗逃離長安而去, 翠華傘蓋已遠, 於是往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 華麗的宮殿已成為斷瓦殘桓, 珠光寶氣的雙人床早已被灰塵覆蓋。 留下的只有那蒼翠的老樹於風中瑟瑟而立。

清夜的明月依然高懸空中, 照著藤條環繞的圍牆。
​歲月如流水, 轉瞬即逝。 當明月江山依舊, 人去樓空之時, 我們總要感慨歲月太匆匆。 那為什麼不珍惜眼前景心上人當下事呢?這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 關於蘇軾和他的《華清引》的故事我們就寫到這裡,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發現歷史, 每天有更新, 謝謝大家, 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