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收購歐洲“最大”,買下美國“尖貨”,這家民企的底氣從何而來?

一個業務橫跨亞、美、歐, 在亞洲、歐洲均擁有上市公司的全球最大眼科醫療集團, 已悄然成型。

文 / 華商韜略 王瑩

在至今亦步亦趨、爭議不斷的民營醫療領域,

陳邦率領的愛爾眼科(以下簡稱“愛爾”)卻極為“另類”——上市9年間持續高成長, 市值從60億攀升至700億人民幣, 已發展成為業內標杆。

據愛爾眼科(300015)4月21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 全年實現營收近60億元(人民幣, 下同), 同比增長49.06%;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7.76億元, 同比增長41.87%, 營收、淨利雙雙高速增長, 進一步夯實了其行業龍頭地位。

此前, 愛爾股票總市值曾超700億元, 在100餘家湘股中排名首位, 成為新晉“股王”, 並成功躋身創業板市值前三強。

耀眼的資料之外, 陳邦還鋪就了一張充滿雄心的世界級宏圖。

2015年底, 愛爾收購亞洲醫療集團, 強勢切入香港市場;去年, 愛爾將美國最著名眼科中心之一Wang Vision納入版圖, 緊接著, 集團又收購了歐洲最大的眼科連鎖機構Clínica Baviera,

S.A.……

一個業務橫跨亞、美、歐, 在亞洲、歐洲均擁有上市公司的全球最大眼科醫療集團, 已悄然成型。

【十年沒天花板】

2017年度, 愛爾實現營業收入59.63億元, 同比增長49.06%;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7.76億元, 同比增長41.87%。

面對這樣的顯著增幅, 陳邦卻說:“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患者就醫意識增強,

讓眼科醫療的自身增量很大, 十年內難有瓶頸。 ”

市場印證了他的判斷。

在眼科醫療龐大增量的支撐下, 愛爾的屈光、白內障和視光服務三大主營業務, 增幅繼續攀升。

最新年報顯示, 愛爾屈光項目收入同比增長69.23%, 白內障項目收入同比增長44.43%, 視光服務專案收入同比增長34.36%。

2017年, 三大主營業務營收的平均增幅高達49%。

陳邦之所以說“十年沒有天花板”, 和這三項主營業務的市場空間息息相關。

以令很多人苦惱的白內障為例。 這是一種發生在眼球裡面晶狀體上的疾病, 是最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殘疾的原因。

在全球1.8億視力損傷人群中, 有4000萬是盲人, 其中46%的致盲原因就是白內障, 手術是目前白內障治療的唯一有效方法。

▲發達國家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CSR)已達到9000

相關資料顯示, 我國每百萬人接受白內障手術者僅2200人, 而發達國家達9000人次/百萬人, 有的甚至達到11000人次/百萬人。

這意味著, 我國白內障手術市場滲透率很低, 仍有大量病患未通過手術解決光明問題。

據瞭解, 50到60歲的老年性白內障發病率約為35%, 60到70歲的約為80%, 80歲以上幾乎人人都有白內障。

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 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 按照80%的患病率來計算, 國內白內障患者過億。

每年新增因白內障未手術而致盲的患者約45萬人, 這還不包括已患有白內障而沒有及時治療的患者。

隨著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白內障患病人群將大幅增加,同時,老齡人對視覺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大背景下,公立醫療資源總體卻長期處於缺乏狀態。

伴隨著以愛爾為首的非公醫療力量的崛起,這樣的狀況在未來有望持續改善。

目前,白內障手術以中低端術式為主,實際上仍處於“還舊賬”的階段。並且,在國內各地,白內障手術都被納入醫保範圍。

用千元級別的支出解決困擾一生的病患,無疑將成為更多白內障患者的選擇。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已經做強相關業務,擁有技術和口碑壁壘的愛爾眼科,將在白內障手術領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從定期報告來看,集團另一個穩定持續發力業務是屈光手術。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稱,目前全球約20億人罹患近視,到2020年預計增長至25億。其中,中國近視人群在5億以上,居世界首位。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准分子鐳射手術治療近視眼的技術被引進中國。當時,做一次普通的准分子鐳射矯正近視的手術,價格就高達上萬元。

和白內障不同是,近視不分年齡層別,按照“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傳統,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選擇接受近視矯正手術。十年前,每年接受准分子鐳射治療手術的人群就已經接近百萬,甚至高於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人。

一台價值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准分子或飛秒鐳射治療儀器,看似成本高企,但對於有品牌影響力的醫療機構,患者紛紛紮堆,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並不構成障礙。

這樣的投入收益比,是支撐愛爾初期擴張的基礎之一,也是集團未來的盈利點之一。

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屈光矯正的需求正持續增強,目前,我國每年屈光矯正手術量大約在150萬例。

據瞭解,愛爾的各類屈光矯正手術價格在8000元到30000元人民幣之間,包括板層刀、飛秒、全飛秒、ICL等,取中間值18000,初步估算,光屈光矯正手術這一項,至少有近300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作為非醫保內的醫療服務專案,屈光矯正手術項目的毛利率則一般在50%以上。

不過,屈光矯正手術的門檻看似不高,各家機構的能力卻相去甚遠。

對此,愛爾表示,屈光手術業務領跑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源於多年來愛爾上百萬例手術所培育的客戶口碑。

除此之外,從年報看來,愛爾在屈光手術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全飛秒、ICL(晶體植入手術)等高端手術占比也不斷提高,在深耕設備與口碑間,居民醫療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手術占比提升,迎來大好局面。

【全球佈局】

今年1月,愛爾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以27.60元/股的價格募集資金17.2億元。

其中,高瓴資本出資10.26億元一舉成為愛爾的第六大股東。

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高瓴資本,“坐等”國內增量的同時,陳邦正持續發力全球,在悄然間建立起了覆蓋三大洲、技術協同的全球最大眼科集團。

2016年底,愛爾收購美國著名眼科中心Wang Vision,這項交易在2017年3月份正式交割完成。

Wang Vision是一家以技術和高端服務聞名的醫療機構,其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屈光矯正手術技術,並擁有全面角膜成像技術。

Wang Vision面向北美乃至全球高端客戶,已經服務的物件來自全世界55個國家以及全美40多個地區,其名單中不乏多位國家政要及好萊塢影視明星。

屈光手術和白內障手術是Wang Vision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優勢與愛爾的需求與佈局高度契合。因此交易宣佈時,外界普遍認為,這將是國內企業憑藉資本優勢,實現彎道超車的又一個經典案例。

但陳邦著眼的,不止是“一起”案例,也不只是北美市場。

完成收購Wang Vision的同時,愛爾又拿出了1.52億歐元收購價收購歐洲最大眼科連鎖機構Clínica Baviera S.A的計畫。

在歐洲眼科醫療市場,Clínica Baviera可謂大名鼎鼎。這家西班牙上市公司的醫療中心遍及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早在兩年前,Clínica Baviera就實現營收9157萬歐元,淨利潤高達794.5萬歐元。

這筆交易,不僅説明愛爾眼科撬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進一步為發展中國高端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援,還給未來業績的持續上漲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對於愛爾來說,借助資本的力量,花逾十億元人民幣並購海外醫療機構,無外乎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整合全球最優秀的眼科醫療人才,進一步做強前沿技術;

二是“拿來主義”快速反哺中國的高端醫療服務。

雖然愛爾市值已超700億人民幣,但占中國眼科市場的比重還不到10%。按常規路徑,可逐步提高市占率,但愛爾眼科不走“尋常路”——通過整合全球的一流眼科機構,更可以使其在國內的發展獲得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的海外佈局,也是中國眼科醫療界的最大手筆。連續的並購之後,有外媒指出:

愛爾這兩次收購是全球醫療服務行業的標誌性大事件,中國力量有可能重塑全球眼科醫療行業格局。

今年年初,公司國際化戰略向縱深推進,在並購歐美龍頭或精品眼科機構的同時,學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一季度,公司與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SNEC)、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雙方將在學術科研、人才培養、技術轉化等多個方面展開縱深化密切合作。

“愛爾眼科將從最大做到最強。”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表示。

除此之外,愛爾在國際公益項目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作為“湄公河光明行”和“一帶一路·僑愛心光明行”的指定醫療援助單位,愛爾醫療隊今年四次奔赴緬甸,共計為約1000名患者帶來了光明。

【持續激勵】

國內、國際市場端發力的同時,陳邦制定的內部分享、激勵計畫也持續開花結果。去年上半年,愛爾在實施多層次激勵措施的基礎上,完成了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預留部分的授予。

此次激勵物件均為基層一線的中層管理人員、核心業務(技術)人員,共計322名。

截至目前,愛爾連續三次股權激勵計畫及合夥人計畫激勵的員工約3000名。

企業擴張始終伴隨著人才風險,醫療這個高度依賴“人”的行業更是如此。當大量資本進入非公醫療行業,即當錢的問題解決後,人才流失成了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連任正非都承認:“哪個企業說要IPO,我們的人也會往那兒跑,我們也抵擋不住互聯網企業招我們的人。我們常常也是無奈。”

公立醫院集聚大量高水準的醫療人才,留給非公立醫院的人才儲備本來就欠缺,再加上行業競爭者——北京同仁醫院、廣州中山眼科中心等對人才的爭奪,醫生頻繁跳槽已成為民營醫院人才流失的常態。

然而,早在七年前,陳邦就推出了股票期權計畫。2013年初,他又拿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

兩次股權激勵,不但保證了公司業績目標的超額完成,並且讓愛爾300多名核心骨幹受益。

儘管如此,當時的股權激勵也顯現出諸多不完美的地方。

比如,個人努力與股價的關聯度太低,有時候會出現某個股權激勵物件工作績效不管是優是良,竟可以獲得同樣股票的增值。

▲在新建醫院中,20%—30%的股權讓所在醫院的核心主力持股

其次,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來說需要計提成本,因此,激勵的總額就不可能很大,相對的,激勵的份額對個人來說就偏低。

針對這些“不合理”因素,2014年,愛爾眼科又推出了醫療行業第一份“合夥人計畫”。

“合夥人計畫”是指符合一定資格的核心技術人才與核心管理人才,作為合夥人股東與愛爾眼科共同投資設立新醫院。

比如,在新建醫院之初,20%—30%的股權讓所在醫院的核心主力以及上級醫院的骨幹持股,讓他們平價投資,且不收取品牌溢價。

這意味著,愛爾眼科每個人的工作成效與其未來回報直接掛鉤,也讓醫生從雇員角色徹底轉變成公司股東。

按照醫院的正常發展軌跡推演,假如一家地級眼科醫院投資2000萬元,在正常情況下第5年淨利潤約500萬元人民幣。即使按照16倍市盈率計算,醫院整體估值約8000萬元人民幣。

比如醫生投資了500萬元(占25%),屆時估值將高達2000萬元。

這一“合夥人計畫”推出伊始,便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外界普遍認為,如果該計畫推行徹底,愛爾極有可能大批量培育出中國第一批千萬級醫生富豪。

【管道下沉】

陳邦曾對外放話,到2020年,愛爾眼科將建立200家地市級醫院,一千家縣級醫院或門診部。

此次披露的年報顯示,為早日實現“千店計畫”,愛爾已然加快了國內擴張的步伐。

2017年,愛爾共計收購了並購基金旗下的9家三、四線地級市眼科醫院,分別是滬濱愛爾、朝陽眼科、東莞愛爾、泰安愛爾、太原愛爾康明眼科、佛山愛爾、九江愛爾、清遠愛爾以及湖州愛爾。

這是首次從並購基金旗下收購醫院。公司董秘吳士君表示,四隻並購基金旗下目前已有過百家醫院,巨大的醫院孵化池將為上市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外延擴張增長。

目前,國內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的“全國分散、地區集中”的特點。

越是大城市,大機構的影響力就越大。

針對此,愛爾眼科實行了分級連鎖的商業模式,將連鎖機構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把臨床及科研能力最強的中心醫院作為一級醫院,定位為公司的技術中心和疑難眼病患者的會診中心,並對二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援;

第二層級:把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臨床能力、位於省會城市的連鎖醫院作為二級醫院,定位為著力開展全眼科服務、代表省級水準的疑難眼病會診中心,並對三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援;

第三層級:把建立在地市級城市的醫院作為三級醫院,側重於眼視光及常見眼科疾病的診療服務,就此形成層層緊密相扣、覆蓋各級城市的業務網路。

今後將在地市級醫院下,設立縣級醫院或社區門診部,形成基於地級市的分級診療循環體系。

事實上,反觀國內傳統公立醫院,大多以開設分院的形式進行擴張,但因為各醫院所有權不同,在內部管理上,分院與總院之間並沒有多大關聯,因此“連而不鎖”現象普遍。

分級連鎖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複製醫院來快速“圈地”。這裡的“地”,尤其指陳邦看中老百姓所在的基層。

從技術上,通過上一級醫院對其下屬的一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援,讓新建立的醫院在短時間內快速開門營業。

在人才上,2013年成立的愛爾眼科學院是直屬中南大學的二級學院,可以持續為連鎖醫院提供人才儲備。

去年,愛爾不僅攜手中科院院士建立“長沙市院士專家工作站”,而且愛爾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也正式成立。

這種模式有別于傳統連鎖“統一管理、統一採購”的普通模式,強調內部資源的不對等整合,直接目的是突出個性化服務,即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愛爾的“中心城市醫院-省會醫院-地級醫院-縣級醫院”分級模式,是民營專科醫療機構在商業模式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的一次創新之舉,也是在傳統連鎖與綜合醫院之間衍生出的“平衡物”。

試想,如果搞傳統連鎖,所有都要求“統一”,愛爾眼科的二、三層級機構不可能達到第一層級醫院的科研優勢;而如果搞綜合醫院,對資金、設備、場地、人才都是極大考驗,擴張之路絕不會像現在這般迅速。

在這一體系框架下,目前,愛爾眼科在二、三線城市的發展速度每年都超過兩位元數增長,連鎖醫院只要經營時間達到4至5年的業績一般都可以在當地的眼科醫院名列前茅。

【“黑科技”來了】

實際上,不同于成人近視,青少年尤其是兒童的近視,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而且,兒童近視的治癒率更高也更安全,憑藉一些輔助治療儀器,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說起市場上的輔助治療儀器,無非是近視後眼部按摩舒緩之類,在國內,事前預防的監測設備還是市場的空白點。

▲全球第一款近視眼相關行為監測的智慧設備“雲夾”

但在2016年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上,愛爾一項“黑科技”橫空出世:一個僅重6克,佩戴在眼鏡上的獨創性智慧硬體“雲夾”,給青少年們帶來希望的曙光。

“今日用眼疲勞指數85,危險;今日累積閱讀時長240分鐘,時間過長,建議每日閱讀不超過180分鐘;今日19:00-19:45,閱讀距離25釐米,距離過近,建議閱讀距離超過750px;閱讀環境過暗,建議加亮.......”每天父母只要一同步“雲夾”App,就能收到這樣簡單、精確的資料包告。

來自國內外13位眼科權威專家共同論證後得出結論:“雲夾”在近視控制方面的監測精准度高達97%。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愛爾眼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教授認為:“如果一個孩子10歲開始近視,等他到18歲視力基本穩定時,他近視的度數大致會增加400-600°,因此中小學生近視防控迫在眉睫。”

與其等到孩子真近視後後悔莫及,不如現在就積極預防,從這個意義上說,“雲夾”可以把“近視”扼殺在搖籃中。

但對於已經近視的青少年,“雲夾”有時也愛莫能助,但愛爾還有一種“黑科技”,可幫助進行視力矯正。

這個“黑科技”叫角膜塑形鏡,只需晚上佩戴,白天不需要佩戴就可以保持裸眼視力1.0以上。

這是一種通過數位化精密設計加工的硬性隱形鏡片,是反轉幾何型多邊弧專利技術設計,通過晚上睡覺配戴使角膜中央區域的弧度變平,從而慢慢地改變角膜形狀,逐步降低近視和散光度數,最終獲得全天清晰的裸眼視力。

儘管這是青少年們的福音,但這裡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角膜塑形鏡一定與角膜有相互作用,它是通過鏡片將我們角膜的屈力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鏡片與角膜會發生怎樣的相互作用,不得而知。

第二個問題:它大量的配戴時間是在晚上,而晚上配戴時氧氣的供應、角膜的完整性、眼球運動的減少,因此,鏡片嵌頓還有角膜變形、淚液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風險問題。

因此,國家藥監部門對鏡片和護理液都有相應的嚴格要求,對材料的檢測、鏡片參數的檢測,臨床試驗都需符合標準。

簡言之,角膜塑形鏡視前檢查,不是隨便一個小診所或街邊眼鏡店就可以做到的。

有別于傳統的儀器檢查,愛爾最關鍵也是最後一項視前檢查早已引入人工智慧系統。

如同我們兒時的記憶,眼科檢查的第一項仍是“視力表”檢查,第二項檢查則是電腦驗光儀,第三項為測眼壓,第四項為眼前段檢查。

愛爾人工智慧系統正用於眼科最後一項檢查——眼底照相機(眼後斷)環節。

顧名思義,眼底照相機可以拍攝眼睛底部圖像,包括視網膜、黃斑、視神經、血管等。

儀器拍得眼底照片後,同步互聯網化,可一鍵交由人工智慧閱片,人工智慧只須10秒鐘即可判斷被檢者是否存在AMD(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DR(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疾病。

如果不是人工智慧閱片,一個有經驗的眼科醫生要為此花費3至10分鐘。

目前,人工智慧研究系統對DR識別準確率已超過95%,對AMD準確率達到93.07%。

國際上,這個準確率只有80%左右。

其實,人工智慧只是愛爾打造“互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而已。

在大資料上,愛爾將依靠每年數百萬的門診量,建立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眼科資料中心;

線上上,愛爾已建立了含“目鄰”APP、遠端診療平臺等在內的雲服務平臺;

線上下,愛爾在區、縣、社區、鄉村設立健康站,結合線上,形成眼健康O+O服務閉環。

在智慧醫療上,愛爾打造“天眼系統”,開展遠端問診、遠端驗光和遠端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愛爾還會切入眼科保險等醫療金融領域。

目前,我國約有5.5億近視、1000萬青光眼、600萬白內障以及1160萬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且屈光不正和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性疾病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

但愛爾不論是針對高度近視患者、角膜偏薄患者、老花患者,還是在視覺恢復期也對視覺品質要求非常高的近視患者,都有一對一的手術方式。

這種“滿漢全席”的醫療手段,愛爾已坐上眼科治療“私人訂制”的頭把交椅。

人類對於外界的感知80%是依靠眼睛。

匱乏的公立醫院資源顯然不能接住如此大的市場需求,據瞭解,眼科的收入占國內公立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僅為2.5%-5%,這給非公眼科醫療機構留出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眼科醫療消費升級的“金礦”,也被愛爾眼科這樣的龍頭緊緊抓住。

這是愛爾未來營收、利潤持續高增長的最大底氣所在。

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陳邦早先定下的“2020年,門診量達到1000萬,營收實現100億”的目標,很有可能提前實現。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這還不包括已患有白內障而沒有及時治療的患者。

隨著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白內障患病人群將大幅增加,同時,老齡人對視覺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大背景下,公立醫療資源總體卻長期處於缺乏狀態。

伴隨著以愛爾為首的非公醫療力量的崛起,這樣的狀況在未來有望持續改善。

目前,白內障手術以中低端術式為主,實際上仍處於“還舊賬”的階段。並且,在國內各地,白內障手術都被納入醫保範圍。

用千元級別的支出解決困擾一生的病患,無疑將成為更多白內障患者的選擇。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已經做強相關業務,擁有技術和口碑壁壘的愛爾眼科,將在白內障手術領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從定期報告來看,集團另一個穩定持續發力業務是屈光手術。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稱,目前全球約20億人罹患近視,到2020年預計增長至25億。其中,中國近視人群在5億以上,居世界首位。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准分子鐳射手術治療近視眼的技術被引進中國。當時,做一次普通的准分子鐳射矯正近視的手術,價格就高達上萬元。

和白內障不同是,近視不分年齡層別,按照“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傳統,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選擇接受近視矯正手術。十年前,每年接受准分子鐳射治療手術的人群就已經接近百萬,甚至高於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人。

一台價值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准分子或飛秒鐳射治療儀器,看似成本高企,但對於有品牌影響力的醫療機構,患者紛紛紮堆,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並不構成障礙。

這樣的投入收益比,是支撐愛爾初期擴張的基礎之一,也是集團未來的盈利點之一。

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屈光矯正的需求正持續增強,目前,我國每年屈光矯正手術量大約在150萬例。

據瞭解,愛爾的各類屈光矯正手術價格在8000元到30000元人民幣之間,包括板層刀、飛秒、全飛秒、ICL等,取中間值18000,初步估算,光屈光矯正手術這一項,至少有近300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作為非醫保內的醫療服務專案,屈光矯正手術項目的毛利率則一般在50%以上。

不過,屈光矯正手術的門檻看似不高,各家機構的能力卻相去甚遠。

對此,愛爾表示,屈光手術業務領跑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源於多年來愛爾上百萬例手術所培育的客戶口碑。

除此之外,從年報看來,愛爾在屈光手術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全飛秒、ICL(晶體植入手術)等高端手術占比也不斷提高,在深耕設備與口碑間,居民醫療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手術占比提升,迎來大好局面。

【全球佈局】

今年1月,愛爾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以27.60元/股的價格募集資金17.2億元。

其中,高瓴資本出資10.26億元一舉成為愛爾的第六大股東。

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高瓴資本,“坐等”國內增量的同時,陳邦正持續發力全球,在悄然間建立起了覆蓋三大洲、技術協同的全球最大眼科集團。

2016年底,愛爾收購美國著名眼科中心Wang Vision,這項交易在2017年3月份正式交割完成。

Wang Vision是一家以技術和高端服務聞名的醫療機構,其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屈光矯正手術技術,並擁有全面角膜成像技術。

Wang Vision面向北美乃至全球高端客戶,已經服務的物件來自全世界55個國家以及全美40多個地區,其名單中不乏多位國家政要及好萊塢影視明星。

屈光手術和白內障手術是Wang Vision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優勢與愛爾的需求與佈局高度契合。因此交易宣佈時,外界普遍認為,這將是國內企業憑藉資本優勢,實現彎道超車的又一個經典案例。

但陳邦著眼的,不止是“一起”案例,也不只是北美市場。

完成收購Wang Vision的同時,愛爾又拿出了1.52億歐元收購價收購歐洲最大眼科連鎖機構Clínica Baviera S.A的計畫。

在歐洲眼科醫療市場,Clínica Baviera可謂大名鼎鼎。這家西班牙上市公司的醫療中心遍及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早在兩年前,Clínica Baviera就實現營收9157萬歐元,淨利潤高達794.5萬歐元。

這筆交易,不僅説明愛爾眼科撬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進一步為發展中國高端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援,還給未來業績的持續上漲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對於愛爾來說,借助資本的力量,花逾十億元人民幣並購海外醫療機構,無外乎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整合全球最優秀的眼科醫療人才,進一步做強前沿技術;

二是“拿來主義”快速反哺中國的高端醫療服務。

雖然愛爾市值已超700億人民幣,但占中國眼科市場的比重還不到10%。按常規路徑,可逐步提高市占率,但愛爾眼科不走“尋常路”——通過整合全球的一流眼科機構,更可以使其在國內的發展獲得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愛爾的海外佈局,也是中國眼科醫療界的最大手筆。連續的並購之後,有外媒指出:

愛爾這兩次收購是全球醫療服務行業的標誌性大事件,中國力量有可能重塑全球眼科醫療行業格局。

今年年初,公司國際化戰略向縱深推進,在並購歐美龍頭或精品眼科機構的同時,學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一季度,公司與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SNEC)、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雙方將在學術科研、人才培養、技術轉化等多個方面展開縱深化密切合作。

“愛爾眼科將從最大做到最強。”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表示。

除此之外,愛爾在國際公益項目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作為“湄公河光明行”和“一帶一路·僑愛心光明行”的指定醫療援助單位,愛爾醫療隊今年四次奔赴緬甸,共計為約1000名患者帶來了光明。

【持續激勵】

國內、國際市場端發力的同時,陳邦制定的內部分享、激勵計畫也持續開花結果。去年上半年,愛爾在實施多層次激勵措施的基礎上,完成了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預留部分的授予。

此次激勵物件均為基層一線的中層管理人員、核心業務(技術)人員,共計322名。

截至目前,愛爾連續三次股權激勵計畫及合夥人計畫激勵的員工約3000名。

企業擴張始終伴隨著人才風險,醫療這個高度依賴“人”的行業更是如此。當大量資本進入非公醫療行業,即當錢的問題解決後,人才流失成了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連任正非都承認:“哪個企業說要IPO,我們的人也會往那兒跑,我們也抵擋不住互聯網企業招我們的人。我們常常也是無奈。”

公立醫院集聚大量高水準的醫療人才,留給非公立醫院的人才儲備本來就欠缺,再加上行業競爭者——北京同仁醫院、廣州中山眼科中心等對人才的爭奪,醫生頻繁跳槽已成為民營醫院人才流失的常態。

然而,早在七年前,陳邦就推出了股票期權計畫。2013年初,他又拿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

兩次股權激勵,不但保證了公司業績目標的超額完成,並且讓愛爾300多名核心骨幹受益。

儘管如此,當時的股權激勵也顯現出諸多不完美的地方。

比如,個人努力與股價的關聯度太低,有時候會出現某個股權激勵物件工作績效不管是優是良,竟可以獲得同樣股票的增值。

▲在新建醫院中,20%—30%的股權讓所在醫院的核心主力持股

其次,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來說需要計提成本,因此,激勵的總額就不可能很大,相對的,激勵的份額對個人來說就偏低。

針對這些“不合理”因素,2014年,愛爾眼科又推出了醫療行業第一份“合夥人計畫”。

“合夥人計畫”是指符合一定資格的核心技術人才與核心管理人才,作為合夥人股東與愛爾眼科共同投資設立新醫院。

比如,在新建醫院之初,20%—30%的股權讓所在醫院的核心主力以及上級醫院的骨幹持股,讓他們平價投資,且不收取品牌溢價。

這意味著,愛爾眼科每個人的工作成效與其未來回報直接掛鉤,也讓醫生從雇員角色徹底轉變成公司股東。

按照醫院的正常發展軌跡推演,假如一家地級眼科醫院投資2000萬元,在正常情況下第5年淨利潤約500萬元人民幣。即使按照16倍市盈率計算,醫院整體估值約8000萬元人民幣。

比如醫生投資了500萬元(占25%),屆時估值將高達2000萬元。

這一“合夥人計畫”推出伊始,便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外界普遍認為,如果該計畫推行徹底,愛爾極有可能大批量培育出中國第一批千萬級醫生富豪。

【管道下沉】

陳邦曾對外放話,到2020年,愛爾眼科將建立200家地市級醫院,一千家縣級醫院或門診部。

此次披露的年報顯示,為早日實現“千店計畫”,愛爾已然加快了國內擴張的步伐。

2017年,愛爾共計收購了並購基金旗下的9家三、四線地級市眼科醫院,分別是滬濱愛爾、朝陽眼科、東莞愛爾、泰安愛爾、太原愛爾康明眼科、佛山愛爾、九江愛爾、清遠愛爾以及湖州愛爾。

這是首次從並購基金旗下收購醫院。公司董秘吳士君表示,四隻並購基金旗下目前已有過百家醫院,巨大的醫院孵化池將為上市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外延擴張增長。

目前,國內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的“全國分散、地區集中”的特點。

越是大城市,大機構的影響力就越大。

針對此,愛爾眼科實行了分級連鎖的商業模式,將連鎖機構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把臨床及科研能力最強的中心醫院作為一級醫院,定位為公司的技術中心和疑難眼病患者的會診中心,並對二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援;

第二層級:把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臨床能力、位於省會城市的連鎖醫院作為二級醫院,定位為著力開展全眼科服務、代表省級水準的疑難眼病會診中心,並對三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援;

第三層級:把建立在地市級城市的醫院作為三級醫院,側重於眼視光及常見眼科疾病的診療服務,就此形成層層緊密相扣、覆蓋各級城市的業務網路。

今後將在地市級醫院下,設立縣級醫院或社區門診部,形成基於地級市的分級診療循環體系。

事實上,反觀國內傳統公立醫院,大多以開設分院的形式進行擴張,但因為各醫院所有權不同,在內部管理上,分院與總院之間並沒有多大關聯,因此“連而不鎖”現象普遍。

分級連鎖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複製醫院來快速“圈地”。這裡的“地”,尤其指陳邦看中老百姓所在的基層。

從技術上,通過上一級醫院對其下屬的一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援,讓新建立的醫院在短時間內快速開門營業。

在人才上,2013年成立的愛爾眼科學院是直屬中南大學的二級學院,可以持續為連鎖醫院提供人才儲備。

去年,愛爾不僅攜手中科院院士建立“長沙市院士專家工作站”,而且愛爾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也正式成立。

這種模式有別于傳統連鎖“統一管理、統一採購”的普通模式,強調內部資源的不對等整合,直接目的是突出個性化服務,即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愛爾的“中心城市醫院-省會醫院-地級醫院-縣級醫院”分級模式,是民營專科醫療機構在商業模式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的一次創新之舉,也是在傳統連鎖與綜合醫院之間衍生出的“平衡物”。

試想,如果搞傳統連鎖,所有都要求“統一”,愛爾眼科的二、三層級機構不可能達到第一層級醫院的科研優勢;而如果搞綜合醫院,對資金、設備、場地、人才都是極大考驗,擴張之路絕不會像現在這般迅速。

在這一體系框架下,目前,愛爾眼科在二、三線城市的發展速度每年都超過兩位元數增長,連鎖醫院只要經營時間達到4至5年的業績一般都可以在當地的眼科醫院名列前茅。

【“黑科技”來了】

實際上,不同于成人近視,青少年尤其是兒童的近視,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而且,兒童近視的治癒率更高也更安全,憑藉一些輔助治療儀器,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說起市場上的輔助治療儀器,無非是近視後眼部按摩舒緩之類,在國內,事前預防的監測設備還是市場的空白點。

▲全球第一款近視眼相關行為監測的智慧設備“雲夾”

但在2016年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上,愛爾一項“黑科技”橫空出世:一個僅重6克,佩戴在眼鏡上的獨創性智慧硬體“雲夾”,給青少年們帶來希望的曙光。

“今日用眼疲勞指數85,危險;今日累積閱讀時長240分鐘,時間過長,建議每日閱讀不超過180分鐘;今日19:00-19:45,閱讀距離25釐米,距離過近,建議閱讀距離超過750px;閱讀環境過暗,建議加亮.......”每天父母只要一同步“雲夾”App,就能收到這樣簡單、精確的資料包告。

來自國內外13位眼科權威專家共同論證後得出結論:“雲夾”在近視控制方面的監測精准度高達97%。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愛爾眼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教授認為:“如果一個孩子10歲開始近視,等他到18歲視力基本穩定時,他近視的度數大致會增加400-600°,因此中小學生近視防控迫在眉睫。”

與其等到孩子真近視後後悔莫及,不如現在就積極預防,從這個意義上說,“雲夾”可以把“近視”扼殺在搖籃中。

但對於已經近視的青少年,“雲夾”有時也愛莫能助,但愛爾還有一種“黑科技”,可幫助進行視力矯正。

這個“黑科技”叫角膜塑形鏡,只需晚上佩戴,白天不需要佩戴就可以保持裸眼視力1.0以上。

這是一種通過數位化精密設計加工的硬性隱形鏡片,是反轉幾何型多邊弧專利技術設計,通過晚上睡覺配戴使角膜中央區域的弧度變平,從而慢慢地改變角膜形狀,逐步降低近視和散光度數,最終獲得全天清晰的裸眼視力。

儘管這是青少年們的福音,但這裡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角膜塑形鏡一定與角膜有相互作用,它是通過鏡片將我們角膜的屈力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鏡片與角膜會發生怎樣的相互作用,不得而知。

第二個問題:它大量的配戴時間是在晚上,而晚上配戴時氧氣的供應、角膜的完整性、眼球運動的減少,因此,鏡片嵌頓還有角膜變形、淚液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風險問題。

因此,國家藥監部門對鏡片和護理液都有相應的嚴格要求,對材料的檢測、鏡片參數的檢測,臨床試驗都需符合標準。

簡言之,角膜塑形鏡視前檢查,不是隨便一個小診所或街邊眼鏡店就可以做到的。

有別于傳統的儀器檢查,愛爾最關鍵也是最後一項視前檢查早已引入人工智慧系統。

如同我們兒時的記憶,眼科檢查的第一項仍是“視力表”檢查,第二項檢查則是電腦驗光儀,第三項為測眼壓,第四項為眼前段檢查。

愛爾人工智慧系統正用於眼科最後一項檢查——眼底照相機(眼後斷)環節。

顧名思義,眼底照相機可以拍攝眼睛底部圖像,包括視網膜、黃斑、視神經、血管等。

儀器拍得眼底照片後,同步互聯網化,可一鍵交由人工智慧閱片,人工智慧只須10秒鐘即可判斷被檢者是否存在AMD(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DR(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疾病。

如果不是人工智慧閱片,一個有經驗的眼科醫生要為此花費3至10分鐘。

目前,人工智慧研究系統對DR識別準確率已超過95%,對AMD準確率達到93.07%。

國際上,這個準確率只有80%左右。

其實,人工智慧只是愛爾打造“互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而已。

在大資料上,愛爾將依靠每年數百萬的門診量,建立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眼科資料中心;

線上上,愛爾已建立了含“目鄰”APP、遠端診療平臺等在內的雲服務平臺;

線上下,愛爾在區、縣、社區、鄉村設立健康站,結合線上,形成眼健康O+O服務閉環。

在智慧醫療上,愛爾打造“天眼系統”,開展遠端問診、遠端驗光和遠端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愛爾還會切入眼科保險等醫療金融領域。

目前,我國約有5.5億近視、1000萬青光眼、600萬白內障以及1160萬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且屈光不正和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性疾病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

但愛爾不論是針對高度近視患者、角膜偏薄患者、老花患者,還是在視覺恢復期也對視覺品質要求非常高的近視患者,都有一對一的手術方式。

這種“滿漢全席”的醫療手段,愛爾已坐上眼科治療“私人訂制”的頭把交椅。

人類對於外界的感知80%是依靠眼睛。

匱乏的公立醫院資源顯然不能接住如此大的市場需求,據瞭解,眼科的收入占國內公立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僅為2.5%-5%,這給非公眼科醫療機構留出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眼科醫療消費升級的“金礦”,也被愛爾眼科這樣的龍頭緊緊抓住。

這是愛爾未來營收、利潤持續高增長的最大底氣所在。

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陳邦早先定下的“2020年,門診量達到1000萬,營收實現100億”的目標,很有可能提前實現。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