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是如何禁止公款吃喝的

中國封建社會是“家天下”, 天下都是王或皇帝家的。 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 那公款吃喝吃的錢也就是皇帝家的, 皇帝也心庝, 所以不時會採取措施來大殺吃喝之風, 遏制浪費。

《漢書·景帝紀》(卷五)記載, 劉啟(漢景帝)當皇帝前後連年欠收, 而公款吃喝、鋪張浪費並未因此減少。 劉啟即位後下詔:凡到地方後接受公款招待的官員, 一旦被發現立即免職。 後來下面反映這種處罰太重, 劉啟接受丞相申屠嘉等人的建議, 於西元前156年陰曆七月份重新下詔:凡接受吃請的官員, 餐費自理, 吃多少賠多少, 但不再免職。

之後, 歷朝都制定有相應的限制公款吃喝的辦法。

在所有朝代中, 宋代限制、打擊公款吃喝的條例和規章制度最詳細、最具體, 具體到什麼崗位的人不能接受吃請、什麼時候不能吃請。 宋代的《慶元條法事類·職制門》(卷七)“監司巡曆”裡, 列出了操作性很強的條例, 凡“下基層”公幹、外出視察的官員, 都有統一的就餐標準, 一律供應“券食”, 超標受罰, 隨同吏員也不例外。

宋代文學家蘇舜欽也曾因公款吃喝落馬。 他曾擔任集賢校理、監進奏院, 而且他的老丈人杜衍時任宰相。 有一回, 他將公家的廢紙賣掉, 用所得買酒設宴, 還招來樂妓助興。 結果被老丈人的政敵得知, 立即指使禦史彈劾, 蘇舜欽以“自盜”罪名被免職, 並被趕出京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日子過得非常儉樸。 一方面, 朱元璋稱帝之後, 面臨著一個在經歷多年戰火蹂躪之後一窮二白的大明王朝, 節儉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 朱元璋出身貧寒, 當年甚至做過乞丐, 吃過很多苦。 君臨天下之後, 對物質要求其實依然比較低。 今天, “四菜一湯”已成為勤儉的代名詞, 相傳, 這是朱元璋的發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