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巴霍巴厘王2:終結》:不要以為印度只有歌舞,還有絕強的治癒

兩年前, 看完《巴霍巴厘王:開端》的時候, 我用了“古印度神話電影巔峰之作”的評價。 這周看完《巴霍巴厘王2:終結》, 想了想, 我還是太年輕。

對於有著強烈進取心的印度電影來說, 《巴霍巴厘王》或許每隔幾年會出來一個巔峰之作。

相較而言, 《巴霍巴厘王2:終結》比第一部的內容更燃, 也更有跨度性。 除了延續第一部王子復仇的主線, 第二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敘事邏輯方式, 與第一部電影呈現出圓形拼接式的故事版圖。

從前半段王室華麗的迷之浪漫, 中段的王權陰謀反抗情節, 到最後的神來一筆, 每處荒誕故事安排背後都醞含著多處細節, 整片的視效與音樂一直保持史詩般的大片感。 在內容上, 電影或者通過角色之口, 或是通過浮誇的行為反射時代哲理性, 同時他們透過主人公迷之自信與堅定的信心傳遞出了印度人骨子的倔強精神。

如果說片中人物性格給觀眾印象最深的角色, 當數是伽米太后和提婆犀那公主。 兩位女性在大殿上的互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效果。 作為身處權力風暴中心的女人, 她們無論在鐵腕的處事手段方面, 還是從美貌智慧擔當方面, 都是王國的佼佼者。 伽米太后立儲的決擇一開是正確的,

後面的種種悲劇則是她個人骨子的獨裁性格造成的悲劇。

與中國的影視風格不同, 印度電影更喜歡苦中作樂, 無論多麼悲傷的故事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勢讓人整個節奏趨於理想化。 就比如提婆犀那公主被巴霍巴厘帶回來的時候,

她曾向太后親口認錯, 請太后說:“作為摩喜施末底”的兒媳婦, 傲慢一些又有何妨?而當她發現提婆犀那公主沒有按著她設想的步驟, 成為巴拉拉德夫德斯的媳婦, 她開始惱羞成怒。 她對於一些大事的判斷竟然來源於順心與否。 但同時, 她的本質不壞, 最後能夠反省自我, 跪在提婆犀那的腳認錯, 說明她只是被人蒙蔽了雙眼。 而提婆犀那從風華正茂的公主到忍辱負重的妻子, 幾乎耗盡了一生。 結合第一部中, 奄奄一息提婆犀那像個瘋婆子似的, 但眼神仍然堅定自己的兒子必須坐到王位, 就可以理解了。

退一萬步來說, 像挑拔離間這種事聽起來很幼稚, 但屢試不爽。 就如伽米太后聽信巴拉拉德夫德斯的謊言、提婆犀那的表哥聽信巴拉拉德夫德斯爸爸的套中套, 如果同樣的手段換到《甄嬛傳》裡根本活不過三集。 不光是皇權王室要臉的家庭, 就連我們普通人家也是如此。 有的時候有些話, 只要進言者溫言軟語, 真假往往變得模糊甚至不重要。 講真, 我們只能儘量管住自己的舌頭,卻永遠也無法使一個人跳出虛偽的怪圈。至於命運怎麼安排,則是運氣的事。從這點上講,電影更傾向於帶有批判精神的去看待這場動亂。這種手法沒有個精細加工和安排的過程,打磨不出這麼好的作品,包括:劇情後半部分中的金色王者頭像摔倒在地,滾過宮殿、滾入水中濺起一片片水花,頭像與腐木飄在一起,但它下沉的更快,預示著絕對權力開始消亡;當巴霍巴厘之子正式登上王位的時候,宣佈反對人民的頭顱將跌入深淵,他再一次命人把金色頭像從城牆中拋落,這一次頭像不再是安穩的殘留在宮中,它被水沖過大海,從大川的瀑布滾下,飄到了更遠的地方。所以,這裡也預示著摩喜施末底王國的改革,以及再次回歸人民的懷抱。

從視效上來說,各種服化、特效、背景都是精中選精。從昆塔拉王國到摩喜施末底王國都是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宮殿效果。昆塔拉王國的外景偏公主風,白色的主殿鑲著傳統的金邊,綠色的山後面有著白色的雪,一層層色彩的鋪墊,使人感受到這種大氣清新的田園之美,他們的公主和王子也很喜狩獵,經常會習武射箭,城牆下就是大片大片的農田。而摩喜施末底王國則到處築起威嚴的高樓,無論是從空中俯瞰的鏡頭,還是從臺階下向上的鏡頭,處處都能感受到等級的存在,這些建築視覺也對人物的性格以及劇情的推動起了不小的作用。包括巴霍巴厘王子與提婆犀那公主的結合,主人公的每句話都有擲地有聲,如:提婆犀那父母對巴霍巴厘說“我們把掌上明珠交給你了”,巴霍巴厘在後面就踐行了當初的諾言。所以電影中間展現他們相愛情節的地方,有浩大的船以及海浪、空中、雲邊等神話與奢華的外景來襯托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種種美好。基於這樣堅厚的愛情基礎,提婆犀那公主才會說出:“國家沒有仁者,你們做的惡事無法平息七海之怒”、“讓他登上王位是人民的願望 ”等等。兩個人為了愛情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完成彼此之間的承諾。

看完一遍電影,再次回味這部片中巴霍巴厘王臨死這間囑付老僕叔叔照顧好母后,這是否意味著他已經清楚明白自己死在了母親的劍下且無怨無悔?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我相信他可能還會尊重母親的選擇。當然,故事選用巴霍巴厘兒子復仇的曲折本身是有穿越感的。第一部,實現了人民的願望,表達了仁者當政的主題;第二部,實現了母親的願意,表達了親情召喚的主題。無論是哪一部,都是達到了史詩級的效果。說真的,看完以後特別治癒人的內心。尤其是哪些堅韌的追求激發你對於理想的堅持,從批判與鬥爭中甩出來的自強要遠遠好過直給的雞湯,做比懂永遠重要!

我們只能儘量管住自己的舌頭,卻永遠也無法使一個人跳出虛偽的怪圈。至於命運怎麼安排,則是運氣的事。從這點上講,電影更傾向於帶有批判精神的去看待這場動亂。這種手法沒有個精細加工和安排的過程,打磨不出這麼好的作品,包括:劇情後半部分中的金色王者頭像摔倒在地,滾過宮殿、滾入水中濺起一片片水花,頭像與腐木飄在一起,但它下沉的更快,預示著絕對權力開始消亡;當巴霍巴厘之子正式登上王位的時候,宣佈反對人民的頭顱將跌入深淵,他再一次命人把金色頭像從城牆中拋落,這一次頭像不再是安穩的殘留在宮中,它被水沖過大海,從大川的瀑布滾下,飄到了更遠的地方。所以,這裡也預示著摩喜施末底王國的改革,以及再次回歸人民的懷抱。

從視效上來說,各種服化、特效、背景都是精中選精。從昆塔拉王國到摩喜施末底王國都是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宮殿效果。昆塔拉王國的外景偏公主風,白色的主殿鑲著傳統的金邊,綠色的山後面有著白色的雪,一層層色彩的鋪墊,使人感受到這種大氣清新的田園之美,他們的公主和王子也很喜狩獵,經常會習武射箭,城牆下就是大片大片的農田。而摩喜施末底王國則到處築起威嚴的高樓,無論是從空中俯瞰的鏡頭,還是從臺階下向上的鏡頭,處處都能感受到等級的存在,這些建築視覺也對人物的性格以及劇情的推動起了不小的作用。包括巴霍巴厘王子與提婆犀那公主的結合,主人公的每句話都有擲地有聲,如:提婆犀那父母對巴霍巴厘說“我們把掌上明珠交給你了”,巴霍巴厘在後面就踐行了當初的諾言。所以電影中間展現他們相愛情節的地方,有浩大的船以及海浪、空中、雲邊等神話與奢華的外景來襯托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種種美好。基於這樣堅厚的愛情基礎,提婆犀那公主才會說出:“國家沒有仁者,你們做的惡事無法平息七海之怒”、“讓他登上王位是人民的願望 ”等等。兩個人為了愛情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完成彼此之間的承諾。

看完一遍電影,再次回味這部片中巴霍巴厘王臨死這間囑付老僕叔叔照顧好母后,這是否意味著他已經清楚明白自己死在了母親的劍下且無怨無悔?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我相信他可能還會尊重母親的選擇。當然,故事選用巴霍巴厘兒子復仇的曲折本身是有穿越感的。第一部,實現了人民的願望,表達了仁者當政的主題;第二部,實現了母親的願意,表達了親情召喚的主題。無論是哪一部,都是達到了史詩級的效果。說真的,看完以後特別治癒人的內心。尤其是哪些堅韌的追求激發你對於理想的堅持,從批判與鬥爭中甩出來的自強要遠遠好過直給的雞湯,做比懂永遠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