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馬小鹽:對人類而言,終極的空無是什麼?

我們早已進入了空能指的時代, 無尼古丁的香煙、無咖啡因的咖啡、無性的婚姻等等名存實亡的事物逐日的佔據我們的生活。

夏日臨近, 走在街頭, 時不時看到只佩戴著空鏡框的潮男潮女, 有時候忍不住想伸出手指去戳, 試探一下那片空無, 如同童年時因好奇而對一個洞穴進行毫無意義的冒險。

從什麼時候起, 這種無鏡片眼鏡成為了潮流的一部分?據說在中國, 它起始於一部白領們熱衷觀看的小資電視劇《男人幫》。 《男人幫》中的顧小白是一位自由撰稿人, 他是近視眼, 他佩戴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是傳統眼鏡中的間諜, 它雖然具有實際的使用功能, 卻不具有傳統眼鏡的標籤文化身份的功能。 一部通俗電視劇如何告知廣大觀眾電視劇中的主角是一位知識人?隱形眼鏡顯然無法彰顯一個人的文化身份, 無鏡片眼鏡就此登場, 它以框架的在場,

鏡片的不在場, 再次指控了傳統符號在後現代社會中的嚴重分裂:每一個符號的所指嚴重的游離於能指之外。 每一個符號都是空符號。 它要借用一個空空如也的鏡框從頭到尾的告訴電視劇的觀眾:這位主角是一個文化人。 他代言的是文化人的愛情模式與做事風格。 由此可見, 從十三世紀培根偶然發明眼鏡, 經過七個世紀的時間洗禮, 眼鏡由最初的使用功能徹底轉換為純粹的審美功能, 這是符號在時間的流轉中收穫的意外果實。

一個美麗的故事如此描述眼鏡的起源:一個雨後的下午, 十三世紀的培根漫步在夏日花園。 雨水味、泥土味、植物的馨香味混雜一處。 被水珠沐浴後的花朵的色澤、枝葉的顏色都呈現著珍寶才有的光澤。

一張碩大的蛛網上綴滿了晶瑩剔透的雨滴, 好似神正在譜寫一曲聖歌。 培根彎下腰來, 想仔細聆聽這來自上蒼的歌曲, 卻目睹到另外一種奇跡:穿越水滴, 水滴之後的葉子宛若翡翠, 比平日脈絡更為逼真清晰。 這一幕, 是傳說中激發培根發明眼鏡的思想之源。 最早的眼鏡由一塊鑲嵌著玻璃的圓木框與一個用於抓握的木柄組成, 它的模樣如此笨拙, 人們握著它, 好似握著肢體之外的第三只眼睛。 直至十六世紀, 眼鏡才演變為如今的樣子:擱置在人類的兩耳與鼻樑之上, 既輔助著人們的視力, 又修飾著人類的容貌。

器物初初出現的時候, 人們注重的是它的使用功能, 而非美學功能。 器物的美學功能, 是人類在滿足了使用功能之後迭加在器物之上的。 這也是約伯斯的蘋果完勝別的電子器物的根本原因。 美, 是器物使用功能之後人類所追求的額外價值。 作為一種視覺輔助物, 眼鏡對容貌有著特殊的修辭, 它不但修飾著眼睛, 將眼睛如湖泊般鑲嵌在畫框裡,

還改變著一個人的基本容貌。 圓臉因佩戴方型眼鏡而顯得有個性, 尖臉則因佩戴鏡框弧度圓潤的眼鏡而削減尖銳。 一個毫無內涵比較強悍的女人, 戴上一副眼鏡便會驀然顯得溫雅起來。 為何如此?因眼鏡古老的象徵語意在發揮作用。 自眼鏡誕生的那日, 它便攜帶著探索、求知、積累、修養等等文化符碼。

無鏡片眼鏡最初流行於日本。 日本女人日常妝容使用大量的假睫毛, 鏡片就此成了一種美的阻礙物。 它不但阻擋了假睫毛的小鳥扇動翅膀的迷人效應, 還阻擋了男女的眼波交流。 鏡片的反光功能成為交流的障礙物。 明眸善睞, 一道人造玻璃牆卻人為的割斷開這善睞的女性魅力。 後現代社會的女性是由人造物堆積起來的鮮花盔甲戰士。 隱形眼鏡與美瞳的普及,更使得女性眼波如同核彈,它要求一種眼光的核輻射:男人們被這眼光震驚、電擊,所到之處一片光禿無物,心臟就此休克。真正的戀物癖患者是男性,而非女性,女性僅僅是將這些紛繁的物穿戴起來,從而以物的繁多來取悅男性罷了。

無鏡片眼鏡作為日本女性的時尚在中國電視劇的男性角色中尋覓到它的鏡像,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它說明,中國男性的女性化現象日益嚴重。然而,混淆性別的界限,原本是時尚的職能之一。我們常常在T形臺上,看到無胸的女模特與妖嬈的男模特邁著貓步,無性人一般輕盈走來。是的,模特沒有性別,模特超越了性的規則與界限。

隱形眼鏡初初誕生的時候,便有人驚呼傳統眼鏡會消失。這其實毫無必要,即若只剩下鏡框,時尚亦會保留眼鏡這一傳統形式。時尚不會拋棄一切舊有的事物。時尚是一種無窮無盡的轉世輪回。時尚常常要借屍還魂。我從來不擔心書的消失,就如我從來不擔心眼鏡的消失。我能夠想像到這麼一天:在地鐵裡、電車上、公園中,一個戴著無鏡片眼鏡的年輕人正在閱讀著一本紙質書,一本佯裝成紙質書的電子書。因為這是一種文化標籤,一種時尚,她(他)想借此來誘惑一位小夥或者小姑娘。

當然,對人類而言,終極的空無,是人的空無。不久的將來,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無鏡片的眼鏡、無脂肪的牛奶、無紙張的書籍、無愛的伴侶(塑膠娃娃),而是無人的人——那便是智慧型機器人時代的全面降臨。那個時候,人類很可能作為一種藝術美學或考古學標本而存在,如同恐龍之於我們。但這已是後話,因那時的一切已與我們無關,唯一不朽的是時間這位帝王。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隱形眼鏡與美瞳的普及,更使得女性眼波如同核彈,它要求一種眼光的核輻射:男人們被這眼光震驚、電擊,所到之處一片光禿無物,心臟就此休克。真正的戀物癖患者是男性,而非女性,女性僅僅是將這些紛繁的物穿戴起來,從而以物的繁多來取悅男性罷了。

無鏡片眼鏡作為日本女性的時尚在中國電視劇的男性角色中尋覓到它的鏡像,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它說明,中國男性的女性化現象日益嚴重。然而,混淆性別的界限,原本是時尚的職能之一。我們常常在T形臺上,看到無胸的女模特與妖嬈的男模特邁著貓步,無性人一般輕盈走來。是的,模特沒有性別,模特超越了性的規則與界限。

隱形眼鏡初初誕生的時候,便有人驚呼傳統眼鏡會消失。這其實毫無必要,即若只剩下鏡框,時尚亦會保留眼鏡這一傳統形式。時尚不會拋棄一切舊有的事物。時尚是一種無窮無盡的轉世輪回。時尚常常要借屍還魂。我從來不擔心書的消失,就如我從來不擔心眼鏡的消失。我能夠想像到這麼一天:在地鐵裡、電車上、公園中,一個戴著無鏡片眼鏡的年輕人正在閱讀著一本紙質書,一本佯裝成紙質書的電子書。因為這是一種文化標籤,一種時尚,她(他)想借此來誘惑一位小夥或者小姑娘。

當然,對人類而言,終極的空無,是人的空無。不久的將來,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無鏡片的眼鏡、無脂肪的牛奶、無紙張的書籍、無愛的伴侶(塑膠娃娃),而是無人的人——那便是智慧型機器人時代的全面降臨。那個時候,人類很可能作為一種藝術美學或考古學標本而存在,如同恐龍之於我們。但這已是後話,因那時的一切已與我們無關,唯一不朽的是時間這位帝王。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