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學生喪心病狂殘害幼童,這片告訴你校園中人性有多惡

“日本人是極為變態的。 ”

別誤會, 這句話不是毒藥君說的, 而是孟德斯鳩說的。

在日本電影方面, 要麼清新乾淨到天堂, 像是宮崎駿的動漫, 要麼邪惡黑暗到地獄, 像是毒藥君接下來要說的這部電影。

前一秒, 抒情的音樂、乾淨的校服、學生天真無邪的微笑, 下一秒, 暴力兇殺、分屍血跡、學生殺人後一臉冷酷。

《告白》

Confessions

電影開頭, 喧鬧的教室裡, 學生們各自喝著牛奶, 嬉笑、打鬥、玩鬧, 眼神裡充斥著青春期應有的叛逆。

乍一看, 你以為這是一部日本校園純愛片。

接下來, 你卻發現, 畫面的色調與音樂突然變得詭異, 讓人莫名壓抑。

台下的學生肆無忌憚地吵鬧, 臺上的森口老師則一臉平靜, 自顧自地述說著一件謀殺案。

數月前, 森口老師四歲的女兒愛美被發現溺死在學校泳池。

警方斷定這是意外事故, 老師卻非常清楚, 真凶就是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少年A和少年B。

少年A(修哉)

一個理工科的天才少年, 看起來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好學生。 但因為童年被身為電子工程學者的母親拋棄, 心理逐漸畸形, 開始虐殺小動物。

A聲稱那種“重要的東西破碎的聲音”最為美妙, 為此註冊了一個網站, 專門上傳虐殺動物的照片。

A想讓世人認可自己的才能,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因為這樣的話,自己在母親心目中才會有一席之地。

因為自己發明的防盜嚇人錢包獲得了中學生組製作賽大獎,上了報紙,A以為自己這下應該廣受關注了,結果卻發現,當天的新聞焦點是“露娜希”事件——十三歲少女下毒殺掉全家。

“即使因為優秀而獲獎,也沒有人注意到我嗎?”“殺人有什麼了不起,要是我,肯定連殺人工具都自己做。”

A決定利用自己的發明做一件驚世駭俗的事。

“造個大新聞吧,這樣母親就會注意到我了” 少年A心裡默默想著。

少年B(直樹)

一個軟弱的乖乖男孩,母親極為溺愛,但因為性格的原因經常被班級同學欺負。

剛入學時,B加入了體育部,人家卻連球拍都不讓他拿。B雖不滿,卻沒有告訴老師的勇氣,只能在筆記本上寫滿“去死”洩憤。

B看似很“善良”,但心中萌生著仇恨的種子,渴望做些報復性的事。

二月初,A主動和B搭話,兩人開始實施“殺人”計畫。

他們盯上了森口老師四歲的女兒愛美。

B告訴A,愛美每天要去泳池邊給狗餵食,並且說之前在購物中心看到愛美想要小棉兔的卡通小包,但森口沒買。

▲就是這個卡通小包

A於是用小包把防盜嚇人錢包進行偽裝改造,在泳池旁邊,對愛美謊稱,這是媽媽送她的情人節禮物。

愛美打開小包,被電暈在地。

A騙B說:她死了,並且一臉冷漠地對B說:你可以四處宣揚是我做的哦。

B害怕了,想將愛美拋進游泳池,偽裝成意外溺水,但他沒想到的是,愛美在他面前醒過來了,她並沒有死。

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B還是選擇把愛美扔進游泳池。

B導致了愛美的真正死亡。

兩個中學少年,一個用電流將老師的女兒電到失去意識,一個笑著將那女孩拋進游泳池。

他們共同殺害了一個四歲的幼童,還自認為,“因為是未成年人,殺了人也會收到少年法的保護,不會被判死刑的。”

可怕,更可悲。

少年A有殺意,但人並未被殺死,少年B沒有殺意,但人卻是他故意扔到水裡致死的。

對他們來說,證明自己的存在更重要,別人的生命並不重要。

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命”字,向A和B宣告:這件事不會就這麼了結,我會讓你們知道你們犯下的罪有多沉重。

森口老師在少年A和少年B的牛奶裡,摻了愛滋病人的血。

全班同學一陣恐懼,兩個少年更是驚愕不已。

森口老師的告白結束,復仇開始。

新學期來臨。

班裡換了新老師,同學們似乎忘記了上學期的事情,時間總能洗刷一切,同學們歡快地踏進校園。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B因為上學期發生的事故,害怕自己感染艾滋,精神狀態出現問題,一直沒去上學。

新來的老師維特在森口的故意引導下,經常去少年B家走訪勸導,並且帶上同學們的留言冊祝福。

不料,這些更刺激了B,因為留言全是同學們對“殺人犯”的咒駡,B最終精神失常,殺了自己的母親。

B的人生已毀滅,接下來輪到A了!

春假後,少年A來校上課,卻遭受同學們的排擠以及校園暴力。

得知A具有很強的戀母情結,森口設計讓A找到母親的物理實驗室,A發現母親奉“子”再婚了,他意識到這回,自己被母親徹底拋棄了。

為此,A決定自殺,在學校裡裝了炸彈,在全校表彰大會上引爆,讓所有人為他陪葬。

在此之前,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天才,特地錄了遺言,公佈在網站上,但這些被一直在關注他的森口老師利用了。

森口把炸彈轉移到少年A母親的實驗室,當少年A準備引爆之時,一按手機鍵,爆炸聲卻未如預期到來。

森口老師在這時候給他打電話並揭開了真相,他的炸彈炸飛了他最愛的母親和她的實驗室。

少年A崩潰了。

這就是森口老師的復仇,把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消失掉就是最致命的報復。這也是少年A對她做的。

不過,這樣的結局,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片中的少年、老師都充滿著悲劇性。

復仇者冷漠,殺人者荒唐。

這種悲劇的出現,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

因為幼年喪失母愛,造成少年A的人格缺失,他漠視一切生命。

“沒有人告訴我殺人是錯誤的”,沒有人告訴他善與惡是什麼,他強大得可以輕易殺掉一個人,又膽小得害怕得不到母親的關懷。

因為被同學看不起,少年B會通過殺人的方式證明自己。

所以,很多時候,罪惡,是源於愛的缺失。

人是善惡的綜合體,每個人的骨子裡都住著一個惡魔,或不為人知地隱匿著,或無所保留地倡狂著。當愛不在了,惡也就容易滋長。

這種惡,是用不分年齡的。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校園暴力,大家一起孤立那個最倒楣的人,冷暴力,或者辱駡或者暴打或者一些很殘忍的行為······有人說這是制度的問題,但有人說,其實,有時小孩子是最殘忍的,因為無知的殘忍才是真正的殘忍。

孩子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惡魔。

有的人外形上還是個孩子,但他們的靈魂已經被扭曲成惡鬼,就像《湄公河慘案》裡那些把槍對著自己腦袋、殺人不眨眼的孩子一樣。

▲《湄公河慘案》劇照

電影《告白》中有個很關鍵的一點,日本少年法規定“十四歲以下兒童不承擔刑事責任”,這就意味著十四歲以下兒童殺人等於無罪,所以日本社會的令人震驚的未成年人殺人事件並不少。

比如,最著名的,1997年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14歲少年虐殺小學生、2人死亡,3人重傷,兇手的手段極為殘忍,包括分屍、破壞屍體,最後還公開在網上錄影,挑釁日本警方,這件事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

《告白》是由原小說改編而成的,但導演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題材進行拍攝,很難說沒有受到酒鬼薔薇聖鬥以及屢出不窮的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影響。

除了《告白》,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和深作欣二的《大逃殺》,也是回應了當時新興起的網路和受爭議的少年法。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劇照

在中國,未成年人犯罪也向來是從輕處罰。

這就可以成為未成年人漠視生命的理由嗎?不,絕不。

很久前,看過一份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採訪,記者去少管所採訪犯了殺人罪的青少年,驚訝地發現大部分人對殺人毫無罪惡感,也沒有恐懼或者愧疚。

《今日說法》也曾播過一個案件:2001年貴州安順,一對85年出生的雙胞胎姐妹把毒鼠強下在早晨父母喝的稀飯裡,然後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在極度痛苦中掙扎死亡。

這個案件跟片中的“露娜希”事件如出一轍。

如果我們繼續忽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繼續對校園暴力視而不見,繼續對犯罪少年縱容無度,且不說片中的“露娜希”事件會發生在你我身邊,某一天,當我們親近的人受到傷害時,我們也會被逼成《告白》裡的森口老師。

A想讓世人認可自己的才能,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因為這樣的話,自己在母親心目中才會有一席之地。

因為自己發明的防盜嚇人錢包獲得了中學生組製作賽大獎,上了報紙,A以為自己這下應該廣受關注了,結果卻發現,當天的新聞焦點是“露娜希”事件——十三歲少女下毒殺掉全家。

“即使因為優秀而獲獎,也沒有人注意到我嗎?”“殺人有什麼了不起,要是我,肯定連殺人工具都自己做。”

A決定利用自己的發明做一件驚世駭俗的事。

“造個大新聞吧,這樣母親就會注意到我了” 少年A心裡默默想著。

少年B(直樹)

一個軟弱的乖乖男孩,母親極為溺愛,但因為性格的原因經常被班級同學欺負。

剛入學時,B加入了體育部,人家卻連球拍都不讓他拿。B雖不滿,卻沒有告訴老師的勇氣,只能在筆記本上寫滿“去死”洩憤。

B看似很“善良”,但心中萌生著仇恨的種子,渴望做些報復性的事。

二月初,A主動和B搭話,兩人開始實施“殺人”計畫。

他們盯上了森口老師四歲的女兒愛美。

B告訴A,愛美每天要去泳池邊給狗餵食,並且說之前在購物中心看到愛美想要小棉兔的卡通小包,但森口沒買。

▲就是這個卡通小包

A於是用小包把防盜嚇人錢包進行偽裝改造,在泳池旁邊,對愛美謊稱,這是媽媽送她的情人節禮物。

愛美打開小包,被電暈在地。

A騙B說:她死了,並且一臉冷漠地對B說:你可以四處宣揚是我做的哦。

B害怕了,想將愛美拋進游泳池,偽裝成意外溺水,但他沒想到的是,愛美在他面前醒過來了,她並沒有死。

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B還是選擇把愛美扔進游泳池。

B導致了愛美的真正死亡。

兩個中學少年,一個用電流將老師的女兒電到失去意識,一個笑著將那女孩拋進游泳池。

他們共同殺害了一個四歲的幼童,還自認為,“因為是未成年人,殺了人也會收到少年法的保護,不會被判死刑的。”

可怕,更可悲。

少年A有殺意,但人並未被殺死,少年B沒有殺意,但人卻是他故意扔到水裡致死的。

對他們來說,證明自己的存在更重要,別人的生命並不重要。

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命”字,向A和B宣告:這件事不會就這麼了結,我會讓你們知道你們犯下的罪有多沉重。

森口老師在少年A和少年B的牛奶裡,摻了愛滋病人的血。

全班同學一陣恐懼,兩個少年更是驚愕不已。

森口老師的告白結束,復仇開始。

新學期來臨。

班裡換了新老師,同學們似乎忘記了上學期的事情,時間總能洗刷一切,同學們歡快地踏進校園。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B因為上學期發生的事故,害怕自己感染艾滋,精神狀態出現問題,一直沒去上學。

新來的老師維特在森口的故意引導下,經常去少年B家走訪勸導,並且帶上同學們的留言冊祝福。

不料,這些更刺激了B,因為留言全是同學們對“殺人犯”的咒駡,B最終精神失常,殺了自己的母親。

B的人生已毀滅,接下來輪到A了!

春假後,少年A來校上課,卻遭受同學們的排擠以及校園暴力。

得知A具有很強的戀母情結,森口設計讓A找到母親的物理實驗室,A發現母親奉“子”再婚了,他意識到這回,自己被母親徹底拋棄了。

為此,A決定自殺,在學校裡裝了炸彈,在全校表彰大會上引爆,讓所有人為他陪葬。

在此之前,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天才,特地錄了遺言,公佈在網站上,但這些被一直在關注他的森口老師利用了。

森口把炸彈轉移到少年A母親的實驗室,當少年A準備引爆之時,一按手機鍵,爆炸聲卻未如預期到來。

森口老師在這時候給他打電話並揭開了真相,他的炸彈炸飛了他最愛的母親和她的實驗室。

少年A崩潰了。

這就是森口老師的復仇,把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消失掉就是最致命的報復。這也是少年A對她做的。

不過,這樣的結局,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片中的少年、老師都充滿著悲劇性。

復仇者冷漠,殺人者荒唐。

這種悲劇的出現,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

因為幼年喪失母愛,造成少年A的人格缺失,他漠視一切生命。

“沒有人告訴我殺人是錯誤的”,沒有人告訴他善與惡是什麼,他強大得可以輕易殺掉一個人,又膽小得害怕得不到母親的關懷。

因為被同學看不起,少年B會通過殺人的方式證明自己。

所以,很多時候,罪惡,是源於愛的缺失。

人是善惡的綜合體,每個人的骨子裡都住著一個惡魔,或不為人知地隱匿著,或無所保留地倡狂著。當愛不在了,惡也就容易滋長。

這種惡,是用不分年齡的。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校園暴力,大家一起孤立那個最倒楣的人,冷暴力,或者辱駡或者暴打或者一些很殘忍的行為······有人說這是制度的問題,但有人說,其實,有時小孩子是最殘忍的,因為無知的殘忍才是真正的殘忍。

孩子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惡魔。

有的人外形上還是個孩子,但他們的靈魂已經被扭曲成惡鬼,就像《湄公河慘案》裡那些把槍對著自己腦袋、殺人不眨眼的孩子一樣。

▲《湄公河慘案》劇照

電影《告白》中有個很關鍵的一點,日本少年法規定“十四歲以下兒童不承擔刑事責任”,這就意味著十四歲以下兒童殺人等於無罪,所以日本社會的令人震驚的未成年人殺人事件並不少。

比如,最著名的,1997年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14歲少年虐殺小學生、2人死亡,3人重傷,兇手的手段極為殘忍,包括分屍、破壞屍體,最後還公開在網上錄影,挑釁日本警方,這件事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

《告白》是由原小說改編而成的,但導演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題材進行拍攝,很難說沒有受到酒鬼薔薇聖鬥以及屢出不窮的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影響。

除了《告白》,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和深作欣二的《大逃殺》,也是回應了當時新興起的網路和受爭議的少年法。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劇照

在中國,未成年人犯罪也向來是從輕處罰。

這就可以成為未成年人漠視生命的理由嗎?不,絕不。

很久前,看過一份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採訪,記者去少管所採訪犯了殺人罪的青少年,驚訝地發現大部分人對殺人毫無罪惡感,也沒有恐懼或者愧疚。

《今日說法》也曾播過一個案件:2001年貴州安順,一對85年出生的雙胞胎姐妹把毒鼠強下在早晨父母喝的稀飯裡,然後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在極度痛苦中掙扎死亡。

這個案件跟片中的“露娜希”事件如出一轍。

如果我們繼續忽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繼續對校園暴力視而不見,繼續對犯罪少年縱容無度,且不說片中的“露娜希”事件會發生在你我身邊,某一天,當我們親近的人受到傷害時,我們也會被逼成《告白》裡的森口老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