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舊藥都石家莊求生

放眼全國, 似乎沒有任何一座城市, 在中國的醫藥產業史上曾書寫過那麼濃墨重彩的一筆, 又陷入如今這般的尷尬境地。 昔日的五朵金花紛紛出走, 堅守的企業困境求生, 環保壓力的牽絆, 轉型升級的困惑, 一切都在訴說著這座醫藥城曾經的輝煌與當下的無奈。

本文首發于E藥經理人4月刊深度專題《異軍突起, 群落逆襲:中國醫藥城市樣本全景圖》

作為衡量一個地方醫藥發展水準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醫藥上市公司既是提升城市形象與品牌的名片, 也能夠成為帶動地區資源優化配置的實力擔當。 E藥經理人以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的市值版圖為基礎大資料, 歷時三個月, 對於整個中國醫藥城市的分佈進行梳理和深入分析, 希望回答一個問題:從歷史演變和資本推助的角度, 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醫藥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字是什麼?

2018年1月23日, 石家莊市國稅系統2017年度百強納稅人表彰大會如期舉行, 上市公司石藥集團旗下子公司恩必普藥業成為了唯一一家進入利稅五強的醫藥類公司。 而排在其前面的, 分別是中國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河北白沙煙草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煙草石家莊市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在當下往往以納稅額的多少來衡量一家公司或一個行業所處地位的情況下, 這種排序頗值得玩味。 一向以醫藥城市自居的石家莊, 在公佈的2017年百強納稅人中, 醫藥類公司儘管在數量上位居第二, 但也僅有13家。 而排名第一的則是金融保險業, 一共有31家, 是醫藥類公司的2.38倍。

實際上, 如果將視線進一步縮小至上市公司的範疇,

石家莊如今醫藥力量的式微可能會體現得更為明顯。 截至2017年12月29日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 全國共計有醫藥類上市公司340家(剔除央企), 總市值為87344.84億元人民幣。 而註冊地真正位於石家莊的上市公司, 則僅有三家, 分別為華北製藥、以嶺藥業、常山藥業。 三家公司2017年末的市值總和, 僅為327.14億元。

如果縱向來比較一下, 可能會更好理解327.14億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其大概僅略高於浙江臨海, 這一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中唯一一家醫藥類上市公司華海藥業一家在2017年末時的總市值(314億元), 遜於市值已大幅跳水的步長製藥(346.76億元)。 橫向來看, 同發源於石家莊本地, 但如今註冊地已移至香港的石藥集團相比, 2017年末其市值為985.15億元, 是港股醫藥類公司中的龍頭,

石家莊本地的三家醫藥上市企業市值之和, 僅為其三分之一。

實際上, 對於石家莊, 乃至對於河北省來說, 當下石家莊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都是一件極為尷尬的事情。 要知道, 在中國的醫藥產業史上石家莊絕對是書寫過濃墨重彩的城市之一。 1953年, 舉全國之力建設而成的華北製藥就落地在石家莊, 其被譽為共和國的醫藥長子、抗生素發祥地, 乃至於全國醫藥產業的“黃埔軍校”, 河北省因此成為國內最早形成醫藥工業體系的省份之一, 石家莊以醫藥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策略也自此而略顯雛形。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大不相同。 “這艘昔日迎風鬥浪的旗艦, 已是動力遲鈍, 滿目瘡痍。 ”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在一份報告中不無痛心的如此寫道。

如今的華藥, 業績虧損、轉型停滯, 再加上受環保影響, 目前已基本處於停產與半停產狀態。 而昔日石家莊醫藥產業的“五朵金花”, 石藥集團已將註冊地遷至香港, 神威藥業的註冊地遠赴開曼, 同樣註冊在開曼的大輸液品牌石四藥隨著一系列並購整合, 目前已被納入至上市公司科倫藥業的經營架構, 華藥停滯不前, 只剩以嶺藥業一家還在苦苦支撐。 相較之下, 另一個上市公司常山藥業則更顯得名不見經傳。

而即便是如此, 作為省會城市, 石家莊還是佔據了河北省醫藥產業70.23%的資源, 一市獨大。 也正因此, 石家莊醫藥力量的式微也直接導致了河北省醫藥產業如今在全國範圍內都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 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研究顯示,2015年河北省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在全國的排序已經分別滑落至第11位和第13位,且從趨勢來看繼續跌落2%以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15位以後基本都是西部落後地區和醫藥產業不占主導地位的省份。

曾經的輝煌,當下的無奈。“舊藥都”石家莊需要經歷的,恐怕是一場陣痛的轉型升級。

1

出走

“河北省醫藥產業目前的基本狀況是:跌勢嚴峻、形勢急迫。”在對全國23傢俱有代表性的重點藥企及山東、江蘇兩個全國醫藥產業排名第一、第二的醫藥強省深入考察調研之後,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具體來看,“一是人才的大量外流,以華藥為代表;二是企業的大量外逃,以五朵金花為代表;三是產品大量的外遷,普遍情況。人才外流使得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企業外逃使得市場主體嚴重缺失,產品外遷使得發展空間嚴重收窄。”

實際上,作為佔據河北省醫藥產業70.23%資源的城市,河北醫藥產業有什麼問題,石家莊就有什麼問題。河北面臨哪些挑戰,石家莊就面臨哪些挑戰。而企業的流失,恐怕是目前石家莊面臨著的最大難題,例如石藥集團,例如石四藥,例如神威。

討論石家莊的醫藥產業發展,以及醫藥上市企業版圖,石藥集團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同華北製藥一樣,石藥集團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有著紅色歷史的老牌國企,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38年八路軍晉察冀的材料廠。

1994年,石藥集團通過在香港的子公司中國製藥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實現在港股上市,這是其第一次煥發新的生命活力。而如今的石藥集團,則是1997年8月,在河北製藥、石家莊第一製藥、第二製藥、第四製藥等四個製藥廠的基礎上強強聯合組建而成,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

或許也正是出於此目的考量,作為上市公司的石藥集團,其註冊地早已遷移至了香港,而非在石家莊本地。

實際上,這也是如今非常普遍的一種做法。將註冊地遷至香港,甚至是開曼群島、百慕大等海外地區,但實體業務仍然保留在國內的企業大有人在,在美股、港股等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尤其如此。一方面,這種操作利於更便捷的尋求資本支援,另一方面,也的確更容易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

但對於石家莊這座城市本身的醫藥產業發展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資本市場的助力,以及國企改制之後的活力煥發,使得近年來石藥集團快速發展。在此前的多年時間,華藥一直是石家莊醫藥產業當之無愧的老大,但隨著石藥的發力,這一情況已經改變。逆轉發生在2014年。當年,石藥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8%達到202億元,而華藥則下降9.3%減至198億元。一升一降,主角與配角的位置轉換。2015年華藥增速又大幅下降23%,減至152億元;石藥則穩步增長了4.7%,增至211億元。至此,石藥在河北省內醫藥老大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2017年末,石藥集團市值為985.15億元,從趨勢來看已經穩步向千億市值邁進,而這樣一家生於石家莊、成長於石家莊,至今主營實體業務還在石家莊的企業,如今註冊並不在此,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說不是石家莊的損失。

與此相同情形的,還有以中藥品種為特色的神威藥業以及以大輸液品種為戰略優勢的石四藥。兩家公司同樣都在港股上市,亦同樣將註冊地選擇在了海外的開曼群島。

事實上,多年以前,神威藥業還是地地道道的石家莊企業。1970年,石家莊南王中學響應國家號召創建了校辦工廠“五·七化工廠”,後更名為石家莊欒城縣紅旗製藥廠 ,這便是神威藥業的前身。1984年,由於製藥廠管理混亂,時任供銷科科長的李振江在三個承包小組中脫穎而出,承包了瀕臨倒閉的紅旗製藥廠,並更名為石家莊地區製藥廠。這才有了後來的石家莊神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河北省首家進行股份制試點改造的製藥企業。再往後的故事則被更多人熟悉。從簡單的對過期專利藥西藥的仿製,到走向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注射液的特色發展道路,一個更為現代化的神威藥業已經出現,但與石家莊這座城市之間的聯繫,卻已顯得越來越遠。

而石四藥更是如此。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石四藥將自己的註冊地點選擇在了開曼群島。不僅如此,2017年11月19日,位於四川的上市公司科倫藥業發佈公告,稱已合計持有石四藥5.7億股,占其已發行股本的20%。而這也意味著,石四藥的收入不僅將被納入到科倫合併財務報表體系,同時科倫也能夠直接參與石四藥的生產經營決策。

2

求生

昔日的五朵金花紛紛出走,堅守的企業困境求生。

在為數不多仍然堅守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的醫藥類上市公司中,華北製藥無疑是其中名氣最大,也最令人唏噓的一家公司。截至2017年12月29日,華北製藥的市值為80.56億元,在全國340家醫藥上市公司(剔除央企)中,位列第132位。如果單按市值排名,排名第一的恒瑞醫藥相當於24個華藥。

但在十年之前,情況可完全不同。據E藥經理人統計,2007年底,華北製藥的市值為115.3億元,在全國所有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名列第15位。彼時,位於榜首的吉林敖東市值也不過為386.16億元,也就相當於3個華藥而已。

再把時間往前推進,回歸至華藥的建設之初。1946年,由於醫藥物資奇缺,一瓶2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青黴素)重0.12克,但價格相當於0.9克的黃金。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投資超過7000萬元,彙集了全國範圍內的醫藥技術骨幹,齊赴石家莊建設華北製藥。華北製藥的建成,使得青黴素的價格迅速下降,售價數倍于黃金的青黴素,降低至幾毛錢一支,當時的華藥也堪稱是明星一般的存在。

數十年之間,已是滄海桑田。

“華藥是河北省藥企的航母,由於體制性障礙和管理的缺陷,近十年來這只領頭雁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鐵盧。華藥問題不解決,將直接遲滯河北省醫藥產業的發展和振興。”在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報告裡,華北製藥的問題被單獨拿出來講。如今的華北製藥,已經成為石家莊本地幾大藥企之中盈利水準最差的企業。從2011年到2015年,其盈利能力由5.01億元降低至4.33億元,且跌勢還在進一步繼續。而從利稅率來看,其僅為神威藥業的十三分之一。華藥2014年和2015年兩年減少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減少的總量比神威和以嶺的總和還要多近4億元。

更重要的是,從華北製藥十幾年來的經濟運行資料來看,華藥的發展所面臨的遠不僅是速度問題,其規模發展遇到瓶頸的同時,運行品質也正在扭曲變異。“原料藥比重過大,占50%;生物藥青黃不接,只占2.5%。人才流失嚴重,創新能力弱化,可持續發展動力嚴重不足。”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內外兩方面因素全都不容忽視。在內部,企業重組的失敗是根本原因。2009年下半年,冀中能源接手華藥,相繼實施了總投資近60億元的三大工程建設,然而三個專案建成後均嚴重虧損,成為華藥最大的虧損源。例如2009建設、投資超過20億元的頭孢工程,其建設規模過大,市場根本無法容納,導致生產效率不及設計能力的一半。2010年建設的新製劑工程也是如此,其生產規模遠超華藥現有製劑品種的銷售能力,產能利用率低於50%。

2011年建設的7-ACA工程,是頭孢工程的配套原料藥專案,但涉及建設規模超過頭孢專案需要量近一倍,且專案部分投產後環保問題頻出,使得華藥元氣大傷。

而除了華藥之外,以嶺藥業與常山藥業則是僅存的兩家註冊在石家莊的醫藥類上市公司。相較于常山藥業,以嶺藥業的名氣似乎要更大一些。199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下海”創辦了河北以嶺醫藥集團,到2001年,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也成為了河北省內第一家登陸A股市場的中藥企業。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其市值共計為187.4億元,國內排名為57。而常山製藥則低調得多,多年以來一直專注於肝素原料藥及肝素製劑領域,2017年末其市值僅為59.18億元,國內排名為189。

3

反思

實際上,石家莊並非不是沒有機會,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藥都”。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石家莊就已旗幟鮮明的提出了“五大主導發展策略”,排在第一位的,便是“中國藥都”。

2003年,根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石家莊市經河北省政府批准,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遞交了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申請。值得注意的是,石家莊是當時全國第一個遞交該申請的城市。最後的結果也在預想之中。

2005年11月25日,石家莊鄭重結果一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牌匾,成為中國首批獲准設立的三大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自此,“藥都”的名片,有了更據說服力的資本。

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在全球最為火熱的生物藥仍然難言是石家莊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傳統的中藥、化藥、原料藥才是生產主力。以嶺藥業、華北製藥、常山藥業,均是如此。

也正因此,當環保趨嚴的政策一來,石家莊便成為了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停產的命令一下,石家莊一片哀嚎之音。以至於華北製藥、石藥集團等原料藥大戶紛紛傳出將搬離石家莊的聲音。

事實上,同樣受環保政策壓力,石家莊製藥企業受到的影響好像要比其他地方更深遠、更嚴重。仍然以華藥為例,由於河北省環保部門把菌渣按危廢物處理,因此華藥作為國內抗生素生產量最大的企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抗生素生產基本處於全面停產狀態。但從全國來看,由於國家對抗生素菌渣的定性沒有統一標準,因此全國各地的處置方式差別很大。

例如,山西、內蒙、新疆等地均認可烘乾後直接作肥料的方式,寧夏環保廳則認可菌渣熱處理無害化後生產有機肥的方式。上述方式都初步得到了環保部的認可,抗生素企業照常生產。而河北省環保部門唯一認同的方式是按照危廢物焚燒處理。這樣做一是處置成本過高,企業不堪重負;二是石家莊市周圍危廢處置企業可以焚燒菌渣的能力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華藥的需要。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報告中便詳細報告了此現象。

對於一座城市的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來說,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對於石家莊而言,產業扶持政策的缺失,積極招商意識的匱乏,以及相對不完善的配套措施,都使得石家莊在醫藥產業方面步履維艱。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河北華安生物藥業的胃癌疫苗項目。當時,該專案首選就是石家莊市,但因為地方政府土地指標緊張遲遲難以落實,最終該專案落戶安徽省蕪湖市。

事後調研才發現,該公司與蕪湖市政府僅溝通過兩次,即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生命健康城產業園得到項目用地300畝,而且土地出讓金和稅金以返還形式全部減免。為支援項目儘快開工達產,蕪湖市還給予公司6500萬元的廠房代建資金。在公司獲得國家級相關獎勵後,安徽省政府及蕪湖市政府又分別給予相應重點獎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棄石家莊而去,自然也就不難理解。

E藥經理人4月刊重磅預告

城市:

魔都新考題

深圳的高速創新與困局

西南白馬昆明

東北醫藥城急轉型

觀察:

從美國到中國:城市集群與估值差異

消逝的市值:十年變局與重生

專題回顧:

雜誌訂閱請聯繫:林經理 18513141986

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研究顯示,2015年河北省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在全國的排序已經分別滑落至第11位和第13位,且從趨勢來看繼續跌落2%以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15位以後基本都是西部落後地區和醫藥產業不占主導地位的省份。

曾經的輝煌,當下的無奈。“舊藥都”石家莊需要經歷的,恐怕是一場陣痛的轉型升級。

1

出走

“河北省醫藥產業目前的基本狀況是:跌勢嚴峻、形勢急迫。”在對全國23傢俱有代表性的重點藥企及山東、江蘇兩個全國醫藥產業排名第一、第二的醫藥強省深入考察調研之後,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具體來看,“一是人才的大量外流,以華藥為代表;二是企業的大量外逃,以五朵金花為代表;三是產品大量的外遷,普遍情況。人才外流使得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企業外逃使得市場主體嚴重缺失,產品外遷使得發展空間嚴重收窄。”

實際上,作為佔據河北省醫藥產業70.23%資源的城市,河北醫藥產業有什麼問題,石家莊就有什麼問題。河北面臨哪些挑戰,石家莊就面臨哪些挑戰。而企業的流失,恐怕是目前石家莊面臨著的最大難題,例如石藥集團,例如石四藥,例如神威。

討論石家莊的醫藥產業發展,以及醫藥上市企業版圖,石藥集團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同華北製藥一樣,石藥集團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有著紅色歷史的老牌國企,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38年八路軍晉察冀的材料廠。

1994年,石藥集團通過在香港的子公司中國製藥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實現在港股上市,這是其第一次煥發新的生命活力。而如今的石藥集團,則是1997年8月,在河北製藥、石家莊第一製藥、第二製藥、第四製藥等四個製藥廠的基礎上強強聯合組建而成,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

或許也正是出於此目的考量,作為上市公司的石藥集團,其註冊地早已遷移至了香港,而非在石家莊本地。

實際上,這也是如今非常普遍的一種做法。將註冊地遷至香港,甚至是開曼群島、百慕大等海外地區,但實體業務仍然保留在國內的企業大有人在,在美股、港股等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尤其如此。一方面,這種操作利於更便捷的尋求資本支援,另一方面,也的確更容易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

但對於石家莊這座城市本身的醫藥產業發展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資本市場的助力,以及國企改制之後的活力煥發,使得近年來石藥集團快速發展。在此前的多年時間,華藥一直是石家莊醫藥產業當之無愧的老大,但隨著石藥的發力,這一情況已經改變。逆轉發生在2014年。當年,石藥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8%達到202億元,而華藥則下降9.3%減至198億元。一升一降,主角與配角的位置轉換。2015年華藥增速又大幅下降23%,減至152億元;石藥則穩步增長了4.7%,增至211億元。至此,石藥在河北省內醫藥老大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2017年末,石藥集團市值為985.15億元,從趨勢來看已經穩步向千億市值邁進,而這樣一家生於石家莊、成長於石家莊,至今主營實體業務還在石家莊的企業,如今註冊並不在此,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說不是石家莊的損失。

與此相同情形的,還有以中藥品種為特色的神威藥業以及以大輸液品種為戰略優勢的石四藥。兩家公司同樣都在港股上市,亦同樣將註冊地選擇在了海外的開曼群島。

事實上,多年以前,神威藥業還是地地道道的石家莊企業。1970年,石家莊南王中學響應國家號召創建了校辦工廠“五·七化工廠”,後更名為石家莊欒城縣紅旗製藥廠 ,這便是神威藥業的前身。1984年,由於製藥廠管理混亂,時任供銷科科長的李振江在三個承包小組中脫穎而出,承包了瀕臨倒閉的紅旗製藥廠,並更名為石家莊地區製藥廠。這才有了後來的石家莊神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河北省首家進行股份制試點改造的製藥企業。再往後的故事則被更多人熟悉。從簡單的對過期專利藥西藥的仿製,到走向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注射液的特色發展道路,一個更為現代化的神威藥業已經出現,但與石家莊這座城市之間的聯繫,卻已顯得越來越遠。

而石四藥更是如此。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石四藥將自己的註冊地點選擇在了開曼群島。不僅如此,2017年11月19日,位於四川的上市公司科倫藥業發佈公告,稱已合計持有石四藥5.7億股,占其已發行股本的20%。而這也意味著,石四藥的收入不僅將被納入到科倫合併財務報表體系,同時科倫也能夠直接參與石四藥的生產經營決策。

2

求生

昔日的五朵金花紛紛出走,堅守的企業困境求生。

在為數不多仍然堅守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的醫藥類上市公司中,華北製藥無疑是其中名氣最大,也最令人唏噓的一家公司。截至2017年12月29日,華北製藥的市值為80.56億元,在全國340家醫藥上市公司(剔除央企)中,位列第132位。如果單按市值排名,排名第一的恒瑞醫藥相當於24個華藥。

但在十年之前,情況可完全不同。據E藥經理人統計,2007年底,華北製藥的市值為115.3億元,在全國所有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名列第15位。彼時,位於榜首的吉林敖東市值也不過為386.16億元,也就相當於3個華藥而已。

再把時間往前推進,回歸至華藥的建設之初。1946年,由於醫藥物資奇缺,一瓶2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青黴素)重0.12克,但價格相當於0.9克的黃金。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投資超過7000萬元,彙集了全國範圍內的醫藥技術骨幹,齊赴石家莊建設華北製藥。華北製藥的建成,使得青黴素的價格迅速下降,售價數倍于黃金的青黴素,降低至幾毛錢一支,當時的華藥也堪稱是明星一般的存在。

數十年之間,已是滄海桑田。

“華藥是河北省藥企的航母,由於體制性障礙和管理的缺陷,近十年來這只領頭雁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鐵盧。華藥問題不解決,將直接遲滯河北省醫藥產業的發展和振興。”在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報告裡,華北製藥的問題被單獨拿出來講。如今的華北製藥,已經成為石家莊本地幾大藥企之中盈利水準最差的企業。從2011年到2015年,其盈利能力由5.01億元降低至4.33億元,且跌勢還在進一步繼續。而從利稅率來看,其僅為神威藥業的十三分之一。華藥2014年和2015年兩年減少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減少的總量比神威和以嶺的總和還要多近4億元。

更重要的是,從華北製藥十幾年來的經濟運行資料來看,華藥的發展所面臨的遠不僅是速度問題,其規模發展遇到瓶頸的同時,運行品質也正在扭曲變異。“原料藥比重過大,占50%;生物藥青黃不接,只占2.5%。人才流失嚴重,創新能力弱化,可持續發展動力嚴重不足。”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內外兩方面因素全都不容忽視。在內部,企業重組的失敗是根本原因。2009年下半年,冀中能源接手華藥,相繼實施了總投資近60億元的三大工程建設,然而三個專案建成後均嚴重虧損,成為華藥最大的虧損源。例如2009建設、投資超過20億元的頭孢工程,其建設規模過大,市場根本無法容納,導致生產效率不及設計能力的一半。2010年建設的新製劑工程也是如此,其生產規模遠超華藥現有製劑品種的銷售能力,產能利用率低於50%。

2011年建設的7-ACA工程,是頭孢工程的配套原料藥專案,但涉及建設規模超過頭孢專案需要量近一倍,且專案部分投產後環保問題頻出,使得華藥元氣大傷。

而除了華藥之外,以嶺藥業與常山藥業則是僅存的兩家註冊在石家莊的醫藥類上市公司。相較于常山藥業,以嶺藥業的名氣似乎要更大一些。199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下海”創辦了河北以嶺醫藥集團,到2001年,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也成為了河北省內第一家登陸A股市場的中藥企業。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其市值共計為187.4億元,國內排名為57。而常山製藥則低調得多,多年以來一直專注於肝素原料藥及肝素製劑領域,2017年末其市值僅為59.18億元,國內排名為189。

3

反思

實際上,石家莊並非不是沒有機會,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藥都”。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石家莊就已旗幟鮮明的提出了“五大主導發展策略”,排在第一位的,便是“中國藥都”。

2003年,根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石家莊市經河北省政府批准,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遞交了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申請。值得注意的是,石家莊是當時全國第一個遞交該申請的城市。最後的結果也在預想之中。

2005年11月25日,石家莊鄭重結果一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牌匾,成為中國首批獲准設立的三大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自此,“藥都”的名片,有了更據說服力的資本。

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在全球最為火熱的生物藥仍然難言是石家莊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傳統的中藥、化藥、原料藥才是生產主力。以嶺藥業、華北製藥、常山藥業,均是如此。

也正因此,當環保趨嚴的政策一來,石家莊便成為了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停產的命令一下,石家莊一片哀嚎之音。以至於華北製藥、石藥集團等原料藥大戶紛紛傳出將搬離石家莊的聲音。

事實上,同樣受環保政策壓力,石家莊製藥企業受到的影響好像要比其他地方更深遠、更嚴重。仍然以華藥為例,由於河北省環保部門把菌渣按危廢物處理,因此華藥作為國內抗生素生產量最大的企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抗生素生產基本處於全面停產狀態。但從全國來看,由於國家對抗生素菌渣的定性沒有統一標準,因此全國各地的處置方式差別很大。

例如,山西、內蒙、新疆等地均認可烘乾後直接作肥料的方式,寧夏環保廳則認可菌渣熱處理無害化後生產有機肥的方式。上述方式都初步得到了環保部的認可,抗生素企業照常生產。而河北省環保部門唯一認同的方式是按照危廢物焚燒處理。這樣做一是處置成本過高,企業不堪重負;二是石家莊市周圍危廢處置企業可以焚燒菌渣的能力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華藥的需要。河北省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的報告中便詳細報告了此現象。

對於一座城市的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來說,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對於石家莊而言,產業扶持政策的缺失,積極招商意識的匱乏,以及相對不完善的配套措施,都使得石家莊在醫藥產業方面步履維艱。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河北華安生物藥業的胃癌疫苗項目。當時,該專案首選就是石家莊市,但因為地方政府土地指標緊張遲遲難以落實,最終該專案落戶安徽省蕪湖市。

事後調研才發現,該公司與蕪湖市政府僅溝通過兩次,即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生命健康城產業園得到項目用地300畝,而且土地出讓金和稅金以返還形式全部減免。為支援項目儘快開工達產,蕪湖市還給予公司6500萬元的廠房代建資金。在公司獲得國家級相關獎勵後,安徽省政府及蕪湖市政府又分別給予相應重點獎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棄石家莊而去,自然也就不難理解。

E藥經理人4月刊重磅預告

城市:

魔都新考題

深圳的高速創新與困局

西南白馬昆明

東北醫藥城急轉型

觀察:

從美國到中國:城市集群與估值差異

消逝的市值:十年變局與重生

專題回顧:

雜誌訂閱請聯繫:林經理 1851314198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