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淮海戰役,毛主席為什麼突然下令停止殲滅杜聿明集團?原因在這裡

淮海戰役中, 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般的氣勢, 通過碾莊、雙堆集和陳官莊三場圍殲戰, 徹底消滅了國民黨80萬軍隊, 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細心的人可能就會發現, 在國民黨黃維兵團被殲滅後, 解放軍可以立即發起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作戰, 準備殲滅杜聿明集團, 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卻突然叫停殲滅杜聿明集團, 而採取了圍而不殲的戰術, 直到一個多月後, 才對杜聿明集團發起了總攻。 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當時的局面, 對於國民黨方面來說, 已經是敗局已定, 淮海戰場上殘存的杜聿明集團插翅難逃。

但是在華北地區, 國民黨還有一支較為完整的可做戰略機動的一個集團——傅作義集團。 此時, 蔣介石此時內心矛盾重重, 他既想收縮兵力, 將華北傅作義的部隊撤到江南, 而又對江北的形勢抱有幻想, 下不了撤退的決心。

毛主席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點,

如果讓華北傅作義部南逃, 這將對全國的戰局不利。 如何拖住蔣介石和傅作義, 不讓其下定決心難逃呢?毛主席將目光放在被包圍在陳官莊地區的杜聿明集團身上。 如果解放軍在淮海戰場上迅速殲滅杜聿明集團, 那麼蔣介石有可能成為驚弓之鳥, 讓待命的數十艘船隻突然北上, 接走傅作義部。

於是, 毛主席果斷下令, 停止殲滅杜聿明集團計畫, 採取圍而不殲的戰術, 這樣可使蔣介石看到杜聿明幾十萬大軍還在, 就不會馬上決策讓華北傅作義的軍隊南逃, 可以達到穩住華北敵軍的目的。 而解放軍在繼續對杜聿明集團圍困的同時, 可迅速發動平津戰役, 解決掉華北傅作義部。

1948年12月11日, 毛主席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明確指出:“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 我們準備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于殲滅黃維兵團之後, 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之餘部, 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淮海戰役總前委根據這一要求,

為配合平津戰役, 下令各軍轉入戰場休整, 並加強對杜聿明集團的圍困, 同時展開政治攻勢。

在解放軍完成對華北傅作義部的分割與包圍之後, 1949年1月6日, 華東野戰軍被圍在陳官莊地區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 不到4天戰鬥結束。 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被俘, 第2兵團司令邱清泉被擊斃, 解放軍佔領了長江以北大片土地。

對於淮海戰場來說, 毛主席這次暫緩殲滅杜聿明集團的命令, 非常的高明, 除了有效配合平津戰役之外, 通過圍而不殲, 進一步造成杜聿明集團各種方面的困難, 瓦解其鬥志, 消磨其銳氣, 而解放軍則可以養精蓄銳, 以逸待勞, 做好最後攻擊的充分準備, 以較少的兵力消耗、較短的時間, 爭取到更大的勝利。 讓我們向毛主席致敬, 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