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女醫生不簡單,父親副國級,丈夫“失蹤”28年為國家立一大功

抗日戰爭時期, 日軍燒殺搶掠給廣大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 全國軍民眾志成城一致抗日期間, 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繼續著教育事業。 1938年的時候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所高校就在雲南昆明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抗戰勝利三校復員北返後, 北京大學醫學院迎來了新一屆學生, 其中有一位女學生在報到簿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許鹿希。

許鹿希女士1928年出生於上海。 當時一起來報到的學生只知道她一個人為了求學千里迢迢來到北京, 卻對她的家室不甚瞭解。 建國之後才知道她的父親竟是德高望重的民主黨派人士許德珩。

許德珩先生最為人熟知的是九三學社創始人和傑出領導者。 但他也是一位曾經投筆從戎的著名愛國人士。 青年時代加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投筆從戎, 參加李烈鈞的憲兵隊;二次革命再次投筆從戎,

參加李烈鈞湖口討袁之役。 黃埔軍校時期擔任政治教官, 抗戰時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後根據周恩來的建議, 許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敵後援會主任委員, 動員抗戰, 保衛家鄉。

許德珩一生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 法國里昂大學, 巴黎大學, 後來有向居里夫人學習放射性物理學。 建國後一度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

出生在這樣學術氣氛濃厚, 愛國民主的家庭, 戰爭年代許鹿希順利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 八年的勤學苦讀, 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畢業留校任教的資格。 並在同一年和一位剛剛留學歸國的年輕科學家結婚。 此人名叫鄧稼先。

鄧稼先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抗戰勝利北京大學遷回北京後又在物理系擔任助教。 那時候許鹿希女士剛好到北大求學, 兩人得以相識。 最終兩人在鄧稼先赴美取得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喜結連理。

父親曾經在國外師從名師學習物理學, 丈夫又是著名的物理學博士,

這種佳話流傳一時, 這個家庭也註定做出常人難以想像的突出貢獻。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 被稱為兩彈元勳, 也是兩彈一星獎章的獲得者。 在別人看起來無限榮譽的背後, 鄧稼先夫婦卻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付出。

1958年, 鄧稼先接受國家最高機密任務—秘密研製原子彈。

隨後他人間蒸發, 隱姓埋名, 進入與世隔絕的西北戈壁。 28年間, 他帶領團隊,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中子彈。

整整28年, 許鹿希信守離別時相互託付的諾言, 無怨無悔癡情等待。 28年後的1986年, 夫妻再度重逢, 鄧稼先卻因為核輻射身患重病, 一年後在妻子懷中離開人世。

許鹿希女士在丈夫去世後, 先後出版了三本鄧稼先的傳記, 完成了《鄧稼先文集》。 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四十餘年, 以自己的方式抒寫了對丈夫的思念, 也繼續了家族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貢獻, 讓人敬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