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江蘇銀行的逆襲之路,去年營收超過上海銀行,位列城商行第二

文|草媒財經研究員 申不怵

2007年, 江蘇省內十家城市商業銀行決定合夥過日子, 新銀行名稱就叫做江蘇銀行, 辦公地點位於新街口的置地廣場,

和他們共處一棟樓的還有十來家其他企業。

時間來到2017年, 這一年對江蘇銀行有著特殊意義, 除了是合併重組十周年, 也是其上市之後第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

三年前, 這家銀行將總部從新街口遷移到中華路26號, 從此這棟36層大樓就成為他們獨立的銀行總部。

過去的十年裡, 這家銀行的發展軌跡就如同新舊辦公樓的轉換一樣, 讓人眼前一亮, 當初籍籍無名的醜小鴨已經成長為江蘇金融行業的白天鵝。

擠入城商行第一方陣

江蘇銀行是國內銀行業的“老字型大小”, 已有逾百年歷史。 而當今的江蘇銀行卻是在十年前由江蘇省內十個地市級城商行合夥建立的。

相關閱讀

江蘇這家銀行竟有100多年歷史,

創始人被譽為“民國摩根”

回顧當年“十個小兄弟”合併重組之時, 業務整合曾遭受巨大挑戰, 外界對這種奇怪的“組合”也有頗多質疑。

但是他們並沒有慫, 作為國內第二大經濟強省的省級城商行, 他們開始負重前行, 事實最終證明, 他們的確成功了。

現如今的江蘇銀行, 再不是舊模樣, 他們已然羽翼漸豐, 從當年的籍籍無名成功擠入城商行第一方陣。

草媒財經觀察到幾組資料:

在江蘇銀行上市的前一年, 也就是2016年, 他們的營收為314.56億, 在21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16位, 低於上海銀行的344億。

但是昨天公佈的2017年財報顯示, 江蘇銀行營收達到338.39億, 一舉超越上海銀行。

A股上市銀行2017年部分財務資料(注:浦發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資料來自業績快報, 北京銀行資料暫缺)

不要小看這一個名次的提升, 要知道這些都是中國銀行業的翹楚, 每一家都是硬骨頭。 在2015年, 江蘇銀行營收還比上海銀行還差著兩個江陰銀行, 整整落後了50億。

不過這一次, 江蘇銀行硬是拼掉了上海銀行。 目前上市城商行營收榜上,

江蘇銀行僅次於北京銀行, 位居第二, 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分列其後。

而這也是國內133家城商行的第一方陣成員。

在其他指標方面, 江蘇銀行歷經十年之功, 總資產規模早在上市前就已經突破萬億大關, 上市之後更是如虎添翼, 截至2017年末已經達到1.77萬億, 同比增長10.78%, 超過了省內其它6家上市銀行總資產之和, 十年間增長了十倍。

在高基數的情況下, 江蘇銀行資產規模過去兩年增長率均在兩位數, 按照目前的增速, 明年總資產很有可能突破2萬億大關。

草媒財經還觀察到, 作為江蘇銀行上市後第一個完整的財務年度, 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8.39億元, 同比增長7.58%;實現淨利潤120.16億元, 同比增長12.96%, 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也是目前唯一超百億的江蘇省內法人金融機構。

資產結構豹變

隨著強監管時代和脫虛入實的深入, 銀行業資產結構的變化是草媒財經特別關注的地方, 江蘇銀行具有顯著的典型性。

首先, 存貸款是銀行的基本業務, 所以存貸款結構的變化最值得我們關注。

2017年度,江蘇銀行各項貸款餘額為7473億元,規模增長超過15%,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超過40%,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超過千億,製造業貸款占比超過13%,這個比例在各家城商行裡位居前列,其中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接近45%。

江蘇銀行披露,他們在江蘇省內貸款市場份額為5.61%,較年初提升0.1個百分點,新增市場份額6.37%,排名同業第5,較上年提升4位。

同時,江蘇銀行去年末存款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達到10078億,新增存款超過1000億元,增幅為11.7%,增速跑贏大市。

草媒財經之前統計過,整個南京市2017年住戶和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只有489.68億,還不到2016年新增的三成,而江蘇銀行還能保持兩位數增長,這是很讓人吃驚的。

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有了存款,做任何業務也就有了底氣。而且這裡還有個數位,他們活期存款占比連續兩年提升,年末對公活期存款占比46.33%,較年初提高2.49個百分點。

為什麼銀行喜歡大家存活期?因為利息低啊,幾乎是零成本負債,這意味著相較於其他銀行,他們不但規模保持增長,而且負債成本也要低很多,有了這些,他們對同業負債的依賴性大為降低。

年末同業負債占比已經低於30%,提前達到監管要求。存款多就是硬氣,不服不行。

其次是客戶細分上。2017年末改行大公司有效客戶27851戶,比年初增長20.69%。大公司授信戶9237戶,增長20.52%。小微企業貸款客戶27671戶,比年初增長1337戶。對公重點客戶665戶,增長36.27%。上市公司客戶數691戶,增長31.12%。

這就是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支小支農是監管要求,也是支援實體經濟,儲備客戶資源;另一方面抓大客戶,保證利潤來源和利潤規模,而且都是20%以上的大幅增長。這些客戶效益好,規模大,信譽好,都是銀行的搖錢樹。江蘇銀行完美的做到了賺錢優先,兼顧公益。

第三,零售業務貢獻引領潮流。

銀行業現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得零售者得天下”。過去,很多銀行覺得零售業務成本高、來錢慢,不過隨著金融強監管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傳統的打法不好使了,零售業務就成了各家銀行爭奪的重點。

截至2017年末,江蘇銀行全行零售存款餘額2117.95億元,較年初增長17.8%,在總存款中占比達21%,提升1.97個百分點。零售貸款1878.47億元,增長38.39%,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達到25.13%,提升4.23個百分點。

零售理財保有量突破2000億元。零售業務利潤總額38.96億元,比上年增長59.87%,零售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達到28.25%,同比提升10.23個百分點。

去年三億投入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方興未艾,正在改變著包括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過去很多不能實現、或實現成本很高的業務通過科技的手段,卻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作為一家致力於打造“最近互聯網大資料基因的銀行”,江蘇銀行金融科技投入持續加大,2017年資金投入達到了營收的1%,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接近4%。

持續地投入也帶來的結果就是,金融科技應用的多點突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帶動客戶快速增長。

直銷銀行2017年末客戶數突破1300萬,同比增長355%,業務餘額337億元,增長65%,目前客戶數已經超過2400萬,業務餘額達到368億元,累計交易額近萬億元。

手機銀行專業版客戶數達443.93萬戶,當年新增客戶133.11萬。基於納稅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產品“稅e融”年末貸款餘額比年初增長近7倍。目前累計授信1.57萬戶,累放貸款257億元。

基於電費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 “電e融”順利上線,授信達2.17億元。基於公積金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金e融”實現全行全覆蓋,與“購e融”、“匯e融”、“跨境e點通”等e融系列產品擴面成勢,客戶數、業務規模等均實現指數級增長。

“車生活”服務平臺上線4個月用戶數突破30萬,註冊汽車近10萬輛。“串串盈”行銷雲平臺用戶數突破300萬。繳費平臺簽約學校突破900家。

如果說有什麼不如意的方面,那一定是股價。

截止4月24日,江蘇銀行報收7.25元,距上市之後股價最高點已跌去一半,而且距離6.27元/股的發行價格已經不遠,前期殺入的股民被套的不在少數。

2018年是江蘇銀行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上市之後,在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如何給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帶實實在在的收益,也應當成為要考慮的問題。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2017年度,江蘇銀行各項貸款餘額為7473億元,規模增長超過15%,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超過40%,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超過千億,製造業貸款占比超過13%,這個比例在各家城商行裡位居前列,其中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接近45%。

江蘇銀行披露,他們在江蘇省內貸款市場份額為5.61%,較年初提升0.1個百分點,新增市場份額6.37%,排名同業第5,較上年提升4位。

同時,江蘇銀行去年末存款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達到10078億,新增存款超過1000億元,增幅為11.7%,增速跑贏大市。

草媒財經之前統計過,整個南京市2017年住戶和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只有489.68億,還不到2016年新增的三成,而江蘇銀行還能保持兩位數增長,這是很讓人吃驚的。

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有了存款,做任何業務也就有了底氣。而且這裡還有個數位,他們活期存款占比連續兩年提升,年末對公活期存款占比46.33%,較年初提高2.49個百分點。

為什麼銀行喜歡大家存活期?因為利息低啊,幾乎是零成本負債,這意味著相較於其他銀行,他們不但規模保持增長,而且負債成本也要低很多,有了這些,他們對同業負債的依賴性大為降低。

年末同業負債占比已經低於30%,提前達到監管要求。存款多就是硬氣,不服不行。

其次是客戶細分上。2017年末改行大公司有效客戶27851戶,比年初增長20.69%。大公司授信戶9237戶,增長20.52%。小微企業貸款客戶27671戶,比年初增長1337戶。對公重點客戶665戶,增長36.27%。上市公司客戶數691戶,增長31.12%。

這就是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支小支農是監管要求,也是支援實體經濟,儲備客戶資源;另一方面抓大客戶,保證利潤來源和利潤規模,而且都是20%以上的大幅增長。這些客戶效益好,規模大,信譽好,都是銀行的搖錢樹。江蘇銀行完美的做到了賺錢優先,兼顧公益。

第三,零售業務貢獻引領潮流。

銀行業現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得零售者得天下”。過去,很多銀行覺得零售業務成本高、來錢慢,不過隨著金融強監管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傳統的打法不好使了,零售業務就成了各家銀行爭奪的重點。

截至2017年末,江蘇銀行全行零售存款餘額2117.95億元,較年初增長17.8%,在總存款中占比達21%,提升1.97個百分點。零售貸款1878.47億元,增長38.39%,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達到25.13%,提升4.23個百分點。

零售理財保有量突破2000億元。零售業務利潤總額38.96億元,比上年增長59.87%,零售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達到28.25%,同比提升10.23個百分點。

去年三億投入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方興未艾,正在改變著包括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過去很多不能實現、或實現成本很高的業務通過科技的手段,卻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作為一家致力於打造“最近互聯網大資料基因的銀行”,江蘇銀行金融科技投入持續加大,2017年資金投入達到了營收的1%,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接近4%。

持續地投入也帶來的結果就是,金融科技應用的多點突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帶動客戶快速增長。

直銷銀行2017年末客戶數突破1300萬,同比增長355%,業務餘額337億元,增長65%,目前客戶數已經超過2400萬,業務餘額達到368億元,累計交易額近萬億元。

手機銀行專業版客戶數達443.93萬戶,當年新增客戶133.11萬。基於納稅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產品“稅e融”年末貸款餘額比年初增長近7倍。目前累計授信1.57萬戶,累放貸款257億元。

基於電費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 “電e融”順利上線,授信達2.17億元。基於公積金資訊為主的大資料網貸“金e融”實現全行全覆蓋,與“購e融”、“匯e融”、“跨境e點通”等e融系列產品擴面成勢,客戶數、業務規模等均實現指數級增長。

“車生活”服務平臺上線4個月用戶數突破30萬,註冊汽車近10萬輛。“串串盈”行銷雲平臺用戶數突破300萬。繳費平臺簽約學校突破900家。

如果說有什麼不如意的方面,那一定是股價。

截止4月24日,江蘇銀行報收7.25元,距上市之後股價最高點已跌去一半,而且距離6.27元/股的發行價格已經不遠,前期殺入的股民被套的不在少數。

2018年是江蘇銀行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上市之後,在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如何給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帶實實在在的收益,也應當成為要考慮的問題。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