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八寶山有哪“八寶”?又有怎樣的歷史述說?

八寶山, 位於北京石景山區東部, 為西山山脈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 得名於建築材料“八寶”。 所謂八寶, 指的是馬牙石、白堊、青灰、紅土、坩土、黃漿、板岩、砂岩八種黏土礦物。 馬牙石, 又稱解石, 主要成分為石英, 也是人類最早認識和利用的礦物;白堊, 俗稱白土子或大白, 白色, 質軟, 是石灰岩的一種, 分佈很廣;青灰, 是一種含有雜質的石墨, 青黑色, 常用來粉刷外牆或搪爐子, 也可用作顏料;紅土, 是較好的天然地基和築壩材料;坩土, 也稱耐火土, 是火爐內膛的主要原材料, 還可以製成耐火磚;黃漿是木器的塗料;板岩常用作製造房瓦及石硯的原料;砂岩是研磨、玻璃、建築等工業的原材料。

其實, 八寶山原名黑山, 主要是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的, 最高處海撥103米, 是西山山前崗阜。 全山東西長約1.2公里, 南北寬約0.6公里。 八寶山歷史名勝頗多, 明代時有延壽寺、靈福寺、朝陽奄,

西峰上建有娘娘廟, 其中最著名的還是褒忠護國寺。 褒忠護國寺又名黑山護國寺, 是明代永樂年間為紀念名將剛炳所建, 寺內有剛炳墓, 現僅存墓碑和墓前石龜。 日本侵華時期侵略者為紀念死難的日軍於山上建忠靈塔, 1946年改建為忠烈祠, 紀念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 包括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將領。 建國後陸續於山上建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殯儀館。

八寶山革命公墓, 位於八寶山南麓, 占地150畝, 元代為靈福寺舊址, 明代改稱褒忠護國寺, 1950年改建為革命公墓, 1970年改稱八寶山革命公墓。 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區兩部分, 中央為骨灰堂, 是1958年將原褒忠護國寺第一、二進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 其中分為十一室, 第一室安放劉少奇, 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科學家的骨灰。 公墓內遍植蒼松翠柏, 莊嚴肅穆, 1984年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