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際油價迭創新高對國內通脹影響幾何?

近來, 國際油價延續緩步上漲態勢, 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和紐約輕質原油價格徘徊在每桶70美元上下。

受此影響, 多家研究機構判斷,

本輪油價上漲已成定局。 這意味著國內油價明天(4月26日)國內成品油調價視窗將再次開啟, 並且迎來三連漲, 而且本次上漲很可能是今年來的最大漲幅。

實際上, 2018年迄今, 國際原油價格就已經上漲了15%。 特別是近期, 國際油價不斷飆升。 資料顯示, 布倫特原油價格以及紐約輕質原油價格本周已升至2014年年底以來高位, 分別達到每桶75美元和70美元。

為此,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人為抬高油價。 他在推特中寫道:“看來OPEC是故計重施, 現在到處是創紀錄的庫存, 包括海上裝滿石油的油輪, 油價被人為地推至非常高的水準, 這不妙, 也不會被接受。 ”

據美國石油專家給出近期油價上漲的理由是:第一, 全球經濟的恢復導致石油需求的上升, 最終石油價格上漲難以避免。 美國原油消費達到11年以來的峰值。 權威機構預測, 全球經濟復蘇導致對原油的需求將促使2018年平均油價達到每桶80美元。

第二, 中國需求對石油價格上漲推波助瀾。 亞洲整體需求的很大一部分石油將流入中國市場。

預計4月中國進口原油逾每日900萬桶, 創紀錄最高, 接近全球需求量的10%, 在亞洲整體需求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第三, 主要產油國聯手減產。 沙特和主要產油國仍在執行減產行動, 預計歐佩克將把限產協議執行到年底, 甚至可能延長到2019年。 與此同時, 近來中東衝突升級以及委內瑞拉危機都使原油價格上漲步伐難止。

然而, OPEC成員國卻一致否認它們對過去一年油價上漲負主要責任。 他們認為, 交易員們越來越擔心美國對委內瑞拉實施制裁, 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 這導致市場恐慌, 擔憂國際原油供給減少, 從而加速價格上漲。

事實上, 這一觀點也不無道理。 近來, 中東衝突升級以及委內瑞拉危機也沒能阻擋原油價格上漲。 就在本月24日, 因對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擔憂減少, 國際油價便出現了下跌。

對此, 我們認為, 不管是國際經濟復蘇、中國要補庫存需求也好, 還是OPEC聯手大幅減產, 或是美國制裁部分產油國家也罷, 這些僅是推升石油上漲的催化劑。

而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趨勢何時終結, 主要看中美貿易摩擦在接下來的談斷中能否達成和解。 只要事態稍有緩和, 避險資金撤離國際原油市場, 油價就會應聲而跌。

或許有人不同意上述觀點, 但是國際石油市場早已披上了金融的外衣, 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一下子竄上140美元/桶, 當大家都看好石油價格之際, 隨著葉岩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的開發技術的成熟, 國際油價馬上迅速翻身下跌。

沒過多久就跌到了33美元/桶, 如果不是人為炒作, 僅憑石油的供需關係是很難解釋國際油價為何如此大漲大跌, 如同坐上過山車。 當然每次中國需求上升, 國際油價也會被炒高。 這是中國需求點燃了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熱情。

現在問題是, 國內油價明天(4月26日)國內成品油調價視窗將再次開啟,並且迎來三連漲。那麼,國際油價的上漲,會否造成國內的輸入性通脹呢?我們覺得會對國內CPI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很難推動國內CPI大漲。

首先,鑒於我國對原油進口占比高達56%,所以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以及汽油)價格會跟著國際原油價格一起上漲。更關鍵的是,商品在出售之前都有一個運輸過程,屆時運輸成本上升後,都會計算在我們日用商品的價格之中,從而推高國內的物價水準。

再者,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會影響到整個下游產業鏈的價格上漲。比如,石油下游產品包括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和各種石油化工原料。

所以,進口原油價格上漲,會推動PPI(生產價格指數)上漲,最終傳導到CPI的價格上來。只不過,中國的CPI主要權重是豬肉等農產品,短期受到國際油價上漲直接衝擊的影響可能很有限,但從PPI傳導到CPI是早晚的事情。

最後,國內的油價調整機制其實早已設定了從國際油價到國內CPI的“緩衝墊”。一方面,當油價上漲至80美元/桶後,調價幅度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當國內通脹壓力較大時,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這一點可能非常關鍵,相當於油價上漲對CPI影響設置了“上限”。

當國際油價披上了投機炒作外衣之後,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投資者有坐“過山車”般的感受。不可否認,國際油價被投機資金借機炒高之後,會對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但這樣的影響將是總體可控。因為國內對石油價格存在著價格調價機制,當國際油價漲到一定程度,調價機制就會啟動,應該對CPI上漲起到緩衝墊的作用。

國內油價明天(4月26日)國內成品油調價視窗將再次開啟,並且迎來三連漲。那麼,國際油價的上漲,會否造成國內的輸入性通脹呢?我們覺得會對國內CPI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很難推動國內CPI大漲。

首先,鑒於我國對原油進口占比高達56%,所以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以及汽油)價格會跟著國際原油價格一起上漲。更關鍵的是,商品在出售之前都有一個運輸過程,屆時運輸成本上升後,都會計算在我們日用商品的價格之中,從而推高國內的物價水準。

再者,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會影響到整個下游產業鏈的價格上漲。比如,石油下游產品包括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和各種石油化工原料。

所以,進口原油價格上漲,會推動PPI(生產價格指數)上漲,最終傳導到CPI的價格上來。只不過,中國的CPI主要權重是豬肉等農產品,短期受到國際油價上漲直接衝擊的影響可能很有限,但從PPI傳導到CPI是早晚的事情。

最後,國內的油價調整機制其實早已設定了從國際油價到國內CPI的“緩衝墊”。一方面,當油價上漲至80美元/桶後,調價幅度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當國內通脹壓力較大時,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這一點可能非常關鍵,相當於油價上漲對CPI影響設置了“上限”。

當國際油價披上了投機炒作外衣之後,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投資者有坐“過山車”般的感受。不可否認,國際油價被投機資金借機炒高之後,會對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但這樣的影響將是總體可控。因為國內對石油價格存在著價格調價機制,當國際油價漲到一定程度,調價機制就會啟動,應該對CPI上漲起到緩衝墊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