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格爾木的文學收穫——《昆侖聖殿》文學叢書總序(節選)

4月21日, 由格爾木市委、市政府編輯出版的《昆侖聖殿》文學叢書, 在西寧書城舉辦新書分享會。 叢書收錄了唐明、石強、蔣應梅、陳勁松、宋碧波、吳光亞、趙海勃、張翔8位元作家的文學作品, 集中展示了格爾木當代文學取得的成就。

文學, 自古以來就在社會生活、人類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幾千年的輝煌歷史更加如是。 縱觀中國歷史畫卷, 俯拾皆是浩如煙海、燦如珍珠的文學藝術佳作。 它們在各個歷史時期, 激蕩著人們的精神, 警醒著人們的靈魂。

格爾木, 建政時間雖不長, 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昆侖文化影響,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共生共長, 各種優秀作品不斷湧現。 尤其是近年來, 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東風, 格爾木的文化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 格爾木市文聯也緊緊圍繞省州市委的工作大局, 緊扣時代脈搏, 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在育人才、出精品、鑄品牌上下功夫,

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營造了濃厚的文藝創作氛圍。

當代文學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喧囂, 又經過商品經濟大潮和多元文化的洗禮, 如今已變得前所未有地平靜與從容。 這證明文學體現得更多的是恒久的力量和這種力量在作品中產生的深遠影響。 這份平靜與從容, 是文字經過心靈過濾後才有的平靜, 是審美自覺與文學修煉後的從容。 靜而思遠, 當平靜不僅作為文學活動的心態而成為某種品格, 文學才會變得堅實。

如今我們都在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是一種理性認知, 主要體現在對本地區、本民族歷史發展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文化自信是一種精神指引,

主要體現在對本地區、本民族文明進步的堅定信念和主動擔當。

以昆侖山為外延, 以柴達木為內涵的海西地區, 遠古以來就有人類居住活動。 這裡蘊含著許多鮮為人知、獨一無二而又十分寶貴的歷史和文化資源。 這裡不僅是礦產資源的“聚寶盆”, 也是歷史文化的“聚寶盆”, 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歷史文化資源異常豐富。 這裡的昆侖神話、西王母神話、吐谷渾王國以及柴達木開發歷史、民族宗教、民風民俗等吸引著許多學者探尋的目光。 近年來, 也有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從這片神秘的土地走向全國。

《心無雜念》自序

◆唐明

某個瞬間想到“心無雜念”這四個字, 心有所動, 便確定用它作為書名。

靜坐於蓮花之上的佛陀, 自在安定, 起念只是覺察,

心無雜念。 但於我們凡塵中的普通人來說, 無論如何做不到心如止水。 當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 不能泰然以待, 必隨境而動, 執著于意念和妄想, 心中雜念如野草遇雨, 恣意叢生。 故而, 才有那麼多不一樣的人生和故事。 所以, 雖然心無雜念是我們凡人的追求, 但我似乎還是更喜歡也最感恩這“雜念”, 因為有它才有這世間的精彩。

書裡一共17個故事, 我想通過《尼瑪文森的畫》表達人的自我感知和成長、純真和善意;想通過《盜竊人生》《水塔世界》表達生命的孤獨;想通過《如果事與願違》表達愛情的真諦;想通過短篇《誰的手機》《珠寶》《憂傷的朱砂》表達生活的無常……每一個故事, 都是我對人生的思索和探究。 只不過, 唉, 對自己的失望還是難以掩飾的,

很多時候都覺得詞不達意, 這是本人文學修養的不足, 也是駕馭小說這種體裁的生疏。 懊惱自己學問不夠、技藝不精, 悔恨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許多閒雜事務上面。 然而, 已然這樣, 只好這樣。

文字粗陋淺薄, 不敢請人美言, 自作序, 圖心安。

最後, 真誠地感謝文聯主席王韜先生督促, 感謝本書責編桃姐姐包容, 也感謝讓本輯叢書順利面世的所有人!

《紙上漣漪》自序

◆陳勁松

這本小書之前,還出過幾本書。之前的幾本,都是散文詩集,這一本,是結集的詩歌。

二十多年裡,我基本以散文詩寫作為主,也寫些分行的詩歌,但數量不多。這本小書成書之際,本想約幾個卓有建樹的詩人朋友寫序,並在心裡圈定了幾個人選,準備打電話時,還是放棄了,原因很簡單,對自己的作品信心不足,怕朋友為難,便決定自己為這本小書說幾句。

生活中,我並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尤其怕在人多的場合說話,必須要說時,我基本也是長話短說,十個字能說清楚的事情,就不會說十一個字。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詩歌寫作,我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短詩,二十行之內,“圖窮匕見”。這本書中收錄的,基本都是二十行之內的短詩。

如同一張唱片的A﹑B兩面,我不多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寄居的高原和故鄉為寫作素材的,這本小書也是,大多數的作品都與高原和故鄉有關。

詩歌,是外界的客觀事物在詩人內心激起的幽微的波紋,被詩人用筆移植於紙上,漾起的一圈圈的漣漪(當然,這話也不一定恰切,也可能激起的是巨大的波浪)。唯希望讀到這些作品的朋友,我內心細小的漣漪能夠傳導進你的心裡,如水波般蕩漾開來……

是為序。

圖書內容簡介

唐明:《心無雜念》

《心無雜念》是一個中短篇小說集。

讀者從《尼瑪文森的畫》看到人的自我感知和成長、純真和善意;從《盜竊人生》《水塔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孤獨;從《如果事與願違》體會到愛情的真諦……小說的語言簡潔明瞭,小說裡的人物形象鮮明,無論崇高還是卑微,偉大還是平凡,都真實地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作者平靜如水的講述都聯結著當前時代的愛與痛。

石強:《醜石集》

《醜石集》是一個古詩詞集,共收錄作者格律詩詞440餘首。作者用11個小輯,表達了對鄉野故土的思念,對軍營生活的懷念,對歲月流逝的感傷,對友情親情的珍惜,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一事一物的感知。詩詞文筆流暢,意境悠遠,格律有致,飽含著作者真摯的感情和對人生、事物的深深思考,既力避晦澀難懂,又杜絕寡淡無味,讀後或有收穫。

蔣應梅:《我住長江頭》

這是作者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共收入十六篇作品。十六篇作品風格不同,故事迥異,卻是發生在作者身邊的真實故事。作者通過文學的手法用發生在身邊的這些故事闡述了親情、愛情、友情、人性和生命等等的內涵和本質。雖然好幾篇小說創作於早年間,卻過早地關注了環保、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等時代主題。是一本真正通過小人物的生活反映出大時代風貌的小說集,是一部全面折射社會縮影的小說集。

陳勁松:《紙上漣漪》

《紙上漣漪》是陳勁松的一本短詩集。作者認為,詩歌是外界的事物在詩人內心激起的幽微波紋,他以一顆詩人的敏銳之心感知高原、感知故鄉、感知生命,並將這些感知用筆詩意地移植於紙上,漾起一圈圈的漣漪……

宋碧波:《流雲劃過高原》

《流雲劃過高原》是一部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高原氣象的詩歌選本,分四輯收入作者精選的抒情詩140首,每首詩雅致內斂,構思巧妙,語言靈動,內涵豐富,力求通過神性寫作,在信仰的空闊境界裡與大智慧結緣,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從關中平原到青藏高原三十年的心路歷程。

吳光亞:《周話》

《周話》是一本隨筆集,是作者非常個人化的思考記錄。大多是讀書、觀影后,內心湧動出的一些不得不說的強烈感受。這些略帶評論性質的文字,是作者對於敘事作品和人文論述的看法,有讀解但一定尊重原作者;有生髮但保留原著思想原型;有打開但守住打開空間的邊界。集子還有小部分關於親情、友情及生活雅趣的文字,這些文字是作者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懷,和對文化的切身體證。若以一字概之,非“真”無以表之。

趙海勃:《碎月》

《碎月》是一本至情至性的散文集,是作者日常充滿情趣生活的真實再現。集子中文字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近似日記的記錄之作;一類是敏感心靈捕捉一瞬的再現;一類是閱讀之後一吐為快的帶有評論性質的隨筆。作者用她純潔美麗的語言,調製出輕柔、凝練、雋永的語句,優美地記錄了情感、美好、自在、時光、善惡、生死等人生之命題,用詩人的情懷精准記下對白駒過隙般的世間萬象,留存下的不僅僅是沁人心脾的文字,還有對人生錙銖必較的認真和執著。

張翔:《燕爾林》

小說集《燕爾林》由五個中篇小說構成,二十五萬餘字,以現實素材為基礎,把作者的生活體驗、人生感悟和對未來的憧憬融為一體,進行了大膽的虛構和交錯編織,蘊含著作者對人生諸多問題的沉思。在虛與實、主與副的結合中,把人性的複雜、弱點,世相的悲歡離合,愛情的豐富性、可能性通過淒美的情節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壓抑的氛圍中逐漸清晰、明朗,使主題得以凸顯和不斷昇華,讓人感到有一種淡淡的愁緒和憂傷蘊含其中。

這本小書之前,還出過幾本書。之前的幾本,都是散文詩集,這一本,是結集的詩歌。

二十多年裡,我基本以散文詩寫作為主,也寫些分行的詩歌,但數量不多。這本小書成書之際,本想約幾個卓有建樹的詩人朋友寫序,並在心裡圈定了幾個人選,準備打電話時,還是放棄了,原因很簡單,對自己的作品信心不足,怕朋友為難,便決定自己為這本小書說幾句。

生活中,我並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尤其怕在人多的場合說話,必須要說時,我基本也是長話短說,十個字能說清楚的事情,就不會說十一個字。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詩歌寫作,我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短詩,二十行之內,“圖窮匕見”。這本書中收錄的,基本都是二十行之內的短詩。

如同一張唱片的A﹑B兩面,我不多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寄居的高原和故鄉為寫作素材的,這本小書也是,大多數的作品都與高原和故鄉有關。

詩歌,是外界的客觀事物在詩人內心激起的幽微的波紋,被詩人用筆移植於紙上,漾起的一圈圈的漣漪(當然,這話也不一定恰切,也可能激起的是巨大的波浪)。唯希望讀到這些作品的朋友,我內心細小的漣漪能夠傳導進你的心裡,如水波般蕩漾開來……

是為序。

圖書內容簡介

唐明:《心無雜念》

《心無雜念》是一個中短篇小說集。

讀者從《尼瑪文森的畫》看到人的自我感知和成長、純真和善意;從《盜竊人生》《水塔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孤獨;從《如果事與願違》體會到愛情的真諦……小說的語言簡潔明瞭,小說裡的人物形象鮮明,無論崇高還是卑微,偉大還是平凡,都真實地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作者平靜如水的講述都聯結著當前時代的愛與痛。

石強:《醜石集》

《醜石集》是一個古詩詞集,共收錄作者格律詩詞440餘首。作者用11個小輯,表達了對鄉野故土的思念,對軍營生活的懷念,對歲月流逝的感傷,對友情親情的珍惜,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一事一物的感知。詩詞文筆流暢,意境悠遠,格律有致,飽含著作者真摯的感情和對人生、事物的深深思考,既力避晦澀難懂,又杜絕寡淡無味,讀後或有收穫。

蔣應梅:《我住長江頭》

這是作者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共收入十六篇作品。十六篇作品風格不同,故事迥異,卻是發生在作者身邊的真實故事。作者通過文學的手法用發生在身邊的這些故事闡述了親情、愛情、友情、人性和生命等等的內涵和本質。雖然好幾篇小說創作於早年間,卻過早地關注了環保、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等時代主題。是一本真正通過小人物的生活反映出大時代風貌的小說集,是一部全面折射社會縮影的小說集。

陳勁松:《紙上漣漪》

《紙上漣漪》是陳勁松的一本短詩集。作者認為,詩歌是外界的事物在詩人內心激起的幽微波紋,他以一顆詩人的敏銳之心感知高原、感知故鄉、感知生命,並將這些感知用筆詩意地移植於紙上,漾起一圈圈的漣漪……

宋碧波:《流雲劃過高原》

《流雲劃過高原》是一部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高原氣象的詩歌選本,分四輯收入作者精選的抒情詩140首,每首詩雅致內斂,構思巧妙,語言靈動,內涵豐富,力求通過神性寫作,在信仰的空闊境界裡與大智慧結緣,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從關中平原到青藏高原三十年的心路歷程。

吳光亞:《周話》

《周話》是一本隨筆集,是作者非常個人化的思考記錄。大多是讀書、觀影后,內心湧動出的一些不得不說的強烈感受。這些略帶評論性質的文字,是作者對於敘事作品和人文論述的看法,有讀解但一定尊重原作者;有生髮但保留原著思想原型;有打開但守住打開空間的邊界。集子還有小部分關於親情、友情及生活雅趣的文字,這些文字是作者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懷,和對文化的切身體證。若以一字概之,非“真”無以表之。

趙海勃:《碎月》

《碎月》是一本至情至性的散文集,是作者日常充滿情趣生活的真實再現。集子中文字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近似日記的記錄之作;一類是敏感心靈捕捉一瞬的再現;一類是閱讀之後一吐為快的帶有評論性質的隨筆。作者用她純潔美麗的語言,調製出輕柔、凝練、雋永的語句,優美地記錄了情感、美好、自在、時光、善惡、生死等人生之命題,用詩人的情懷精准記下對白駒過隙般的世間萬象,留存下的不僅僅是沁人心脾的文字,還有對人生錙銖必較的認真和執著。

張翔:《燕爾林》

小說集《燕爾林》由五個中篇小說構成,二十五萬餘字,以現實素材為基礎,把作者的生活體驗、人生感悟和對未來的憧憬融為一體,進行了大膽的虛構和交錯編織,蘊含著作者對人生諸多問題的沉思。在虛與實、主與副的結合中,把人性的複雜、弱點,世相的悲歡離合,愛情的豐富性、可能性通過淒美的情節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壓抑的氛圍中逐漸清晰、明朗,使主題得以凸顯和不斷昇華,讓人感到有一種淡淡的愁緒和憂傷蘊含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