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緣分這事不負對方就好!田壯壯“親情絕殺”催淚

《後來的我們》:緣分這事, 不負對方就好!田壯壯的“親情絕殺”太催淚

文:田金雙

寫這篇影片時, 我正聽一首名叫《沒經歷苦難怎麼叫做生活》。

我覺得這首嘻哈和劉若英這部《後來的我們》很搭。 沒經歷苦難怎麼說生活?這句話讓我想起影片中見清和小曉在北京的那番對話, 見清說“幸福不是故事, 不幸才是。 ”而小曉則回答說“那我情願和你之間不發生故事!”

看到這個橋段時, 我的內心有些傷感, 有些憂傷, 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 似乎, 眼淚是內心脆弱的表像, 有時看片時我總喜歡偷偷抹眼淚, 怕被別人發現。 北京好嗎?這裡人來人往, 很好。 北京好嗎?讓我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歸途, 又不太好。

你知道嗎?看《後來的我們》很容易想到自己, 而之於我, 則想起當年在北京漂泊的日子, 想像著曾經經歷的那些人, 他們在我的線視中出現, 又消失, 有些黯然地離開, 有些失望地走了, 而我一直努力學著活, 直到今天還未活明白。 再後來, 我的爸爸媽媽相隔幾年也走了, 離世的他們對我會不會失望?我們都有老的一天, 忽然之間, 兒子就長大了, 他們不再用稚嫩的聲音叫爸爸。 看, 這就是生活, 悲欣交集, 也有希望。

憑心而論, “奶茶”劉若英這部處女作不止是一部愛情片,

更是一部與成長有關的狀態電影。 影片感情細膩真誠滿滿, 黑白影像和現實回憶彼此穿插更像一種詩意的懷舊和個人敘說。 影片前半段, 笑中帶淚, 影片後半場, 悲傷中不無陽光。 看這場影片時, 我被“煽”哭了, 建議各位看片的朋友一定要帶好紙巾。

《後來的我們》不止感人, 更多懷舊, 講述的是一種“遺憾與錯過的美麗”, 漂在北京的見清一直努力打拼拼命想“證明自己”, 小曉則四處尋找愛她的男人尋找“安全感”到頭來一場空, 兩個人在這個孤獨的城市中彼此相依互相取暖。 影片中見清和賣黃碟的鄰居大談及日本“愛情動作片”如數家珍的橋段讓人大笑, 聽到隔壁叫床時小曉踹牆演戲的橋段令人忍俊不禁。 你知道那些住在隔子間和地下室“北漂族”尷尬際遇嗎?窮且日艱, 他們既要應對生存的壓力, 又要面對性的壓抑。 記得有一次, 我去某地下室看一個朋友, 門口敞開, 屋子裡很暗極度缺氧, 每一個女人從門口路過時, 大家的眼睛全是幸福的光芒。

如今, 許多年過去了, 也許他們都回鄉了吧!

總體來說, 《後來的我們》是一部每個人都容易被“撩”到的電影, 影片中金句頻現, 讓人感同身深。 “大過年就吵架, 果然這一年都過不好”、“如果沒有如果, 後來什麼都有了, 卻沒了我們”、“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可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 有時候, 我一直固執地想, 如果當年的我們, 不再那麼倔強, 未來是否不一樣?不敢說, 也不敢多想。 因為——在悄然流失的時間面前, 沒有所謂的“也許”, 只有“繼續”!

影片中,周冬雨演出了小曉的小任性和小瘋狂,也演出了尋愛過程中的孤獨和無奈,井柏然演出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為男人過程中內心的掙扎和愛的憂傷。但該片是最出彩的還是田壯壯導演飾演的林父。如果說小曉每次過年回家是一種儀式感的話,林父守候那個小飯館則是一種愛的堅守。

每次過年回家時,林父都給見清挖上一罐子自製醬,視小曉為自己的孩子。多年後,當見清和小曉分手事業小成攜女友回家時,老眼昏花的林父在火車站剛一見面就說“小曉,你回來了”,其中情誼,非語言所能形容。多年後,當小曉和見清分開時,在北京獨居的小曉收到林父的一封信,信中如是寫道:“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林父這番話瞬間點題,成為《後來的我們》中最為動人的親情絕殺。這也是該片中最經典的橋段。

影片中,周冬雨演出了小曉的小任性和小瘋狂,也演出了尋愛過程中的孤獨和無奈,井柏然演出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為男人過程中內心的掙扎和愛的憂傷。但該片是最出彩的還是田壯壯導演飾演的林父。如果說小曉每次過年回家是一種儀式感的話,林父守候那個小飯館則是一種愛的堅守。

每次過年回家時,林父都給見清挖上一罐子自製醬,視小曉為自己的孩子。多年後,當見清和小曉分手事業小成攜女友回家時,老眼昏花的林父在火車站剛一見面就說“小曉,你回來了”,其中情誼,非語言所能形容。多年後,當小曉和見清分開時,在北京獨居的小曉收到林父的一封信,信中如是寫道:“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林父這番話瞬間點題,成為《後來的我們》中最為動人的親情絕殺。這也是該片中最經典的橋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