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黑松盆景的定向培養及創作

黑松盆景的定向培養及創作

筆者對黑松盆景的培養及創作有長達二十多年的實踐和研究, 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成功經驗, 取得滿愈的效果。 現將做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以期與間仁共同交流、提高。

— 選材及栽培管理

選材'

選材是定向培養及創作的基礎性工作, 對養成作品檔次具有決定性作用。 一般選材逆循”一根、二幹、三條位”的規律, 即不管何種形式的素材.根盤要有力, 最好四面出根, 紮基, 給人以穩重感;基和根要銜接流暢, 不能“斷線”, 沒有死角, 基部碩大, 基幹變化豐富自然, 線條優美, 過渡勻稱,

斷面可以雕刻改造, 有可用于後天培養的條位或者可以嫁接的點位。 具備以上潛質的黑松樁材才有定向培養的價值。

栽培及管理

黑松不耐嚴寒, 尤其下山樁最怕凍根, 根據本人及樁農多年移植經驗, 江蘇、山東、安徽及周邊地區適宜移栽時間為3-5月, 最佳移栽時間為清明前後, 最差移栽時間為冬至一大寒期間。 移栽時帶好土球, 適當修剪枝葉, 不可強剪, 保留適當枝葉帶水分是移栽成活的又一關鍵。 樁材栽植用土以軟風化岩最佳。 底層墊上10cm厚風化岩大顆粒, 將土球平放其上, 調整好角度, 四面用風化岩打圍, 灌足水。 規模化養樁適宜採用類似地瓜梗栽植法, 易於管理, 早澇無礙, 成活率高, 生長茂盛。 根據多年的經驗, 泥漿法栽植是提高成活率最有效的辦法,

即用硬管接在塑膠管前部, 沿土球四周邊澆邊搗, 使泥水灌實土球四周, 確保泥土和根緊密接觸, 泡透土球, 利於水分吸收和形成新的“豆芽根”。 在管理上, 保持原土球濕潤, 早晚噴葉面水, 忌原土球長時間水演, 忌中午陽光基曬時噴葉面水, 忌下山樁種溫室大棚。 在病蟲害防治上主要是定期打藥(尤其5月份、10月份)防治紅蜘蛛、松幹蚜。

二、黑松樁的定向培養

根據黑松的生理特性、生長規律, 按照盆景藝術的審英要求進行培養和改造, 以期達到預設效果。 具體做法如下。

練根

俗話說根深葉茂, 根系發達強壯了, 黑松才能生長茂盛抗病力強。 黑松是深根性樹種, 穿透能力強, 在養樁實踐中, 地栽成活一年以上的樁材採用控水的辦法進行練根,

與此同時做到不剪枝促進光合作用, 促進根系生長, 以復壯植株。

科學配肥用肥

黑松是松菌共生體, 根據這一特性, 在配肥和施肥上若能兼顧松菌的繁殖, 那麼兩者將相得益彰。 同時黑松對營養的吸收遵循木桶效應, 即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是按比例的, 因而耍注重各種營養元素的均衡搭配。 作者以豬糞、豆餅《冷榨》、硫酸亞鐵、脫脂骨粉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發酵製成有機肥, 用於黑松培植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年生枝條可長到粗2cm-2.5cm, 兩年生條可長到粗4cm-4.5cm, 8年生條可長到粗15cm-20cm,有的一年發兩次芽, 斷面疤口癒合快, 植株健壯無病害, 大大縮短養樁週期。

初調

下山樁養植1-2年起旺後即可開始此項工作,

包括選觀賞面、調相取勢、選擇理想條位蓄養、補條等基礎性工作。 首先從根部開始找出根盤, 根據主幹走向, 選擇最佳觀賞面, 並調整好角度, 製作簡單效果圖。 在此基礎上挑選理想原生枝進行蓄養。 樁材原生枝是寶貴資源, 一般情況下, 用於定向培養的頂枝位於幹的前側最佳, 位於動勢強一側次之, 位於動勢弱一側再次, 位於反面走向最差。 當缺乏重要條位時採用皮下接或靠接補位。

開坯

應用現代技術手段及盆景新理論對培養的樁材進行初步定位及初步創作, 其過程包括截樁、調較枝條走向、搭建骨架及枝片佈局、斷面處理等內容。 經過認真判斷將無用的千枝去除(粗幹酌情預留雕刻);按照骨幹條走向及預想構思順勢做彎培養枝。

較細的枝條直接用鋁線上絲調校即可, 較粗枝條則要用棉布條或麻線纏緊再順勢繞鋁線.借助撬棍用杠杆原理調校, 粗幹做彎用開檢法最為適宜。 根據預想構思或效果圖將預留創作枝片做彎, 留一個壯芽放長, 讓增粗和養片同時進行。 黑松墓部的斷面處理傷口宜小不宜大, 沒水線的斷面不宜增加破面。 對於蓄枝的斷面應在枝條葉盆足以帶起水分的情況下進行, 防止主千失水, 影響癒合, 造成線條缺陷。 蓄枝的斷面雕刻必須細緻, 傷口和癒合後的線條必須匹配自然, 根據多年的比較, 斷面雕刻的適宜季節是3-8月, 冬季不適宜作業。 傷口用黃泥封口較用一般癒合劑等封口癒合效果更好, 簡單易行,一般流油的地方很快就可以形成愈傷組織。

放養

這階段是定向培養的關鍵環節,耗時長,管理難度大。期間重點有3個方面。一是重點培養犧牲枝,以犧牲枝培養一級過渡,培養犧牲枝首先要培養壯芽和頂端優勢,必要的用木棍支撐向高處發展空間,以增加光合量;二是科學用肥,自配的有機肥不傷根,一年兩次,並輔以大水,其生長速度驚人,當年條可長到2.5cm:三是加強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修剪,及時修剪透風,保護內部芽點,防止脫條悶片,需要增粗的放長,不需耍增粗的剪去強勢芽控制其生長。分期處理根部,切除或短截粗根,整理亂根,以便上盆。在梅雨季節之前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物交替噴灑預防細菌性葉枯病、葉銹病、枯枝病等細菌性疾病。分別於5-6月、10-11月用蚧擊、多菌靈原粉、阿維菌素、阿維噠蟎靈等藥物防治松幹蚜、紅蜘蛛。

上盆及管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培育,主千已全線貫通,過渡白然,此時即可上盆。上盆時間選在3,4月份最佳。上盆時去除犧牲枝,清理根部。即可裝盆。待服盆後再進行進一步調整,通過短針等技術手段完善作品。在管理上,每3-5年換盆一次,每年施有機肥一次,加強防病治蟲。

三,幾點體會

松類盆景專用肥亟待研發

黑松是松菌共生體,其特殊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其特殊的水肥等管理措施。目前國產松類肥料尤其黑松盆景專用肥尚屬空白,產品依賴日本進口,價格離,盆景養植者大多棄用。盆景從業者及愛好者有的用化肥,有的用餅肥、麻油渣等,有的甚至用沒經發酵的家禽糞便、廄肥。由於營養不全面不均衡、火氣大、滋生寄生蟲,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嚴重的造成死亡。因此松類盆景專用肥巫待研發。經多年的探索和試用,本人土法配製的有機物松類專用肥。可起到疏鬆土壤.防治土壤板結,增加透氣性,從改善生態的一角度為黑松提供較全面的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既為樹提供營養,又改善其生存環境,既養樹又養菌,極大促進了黑松的快速生長和疤口癒合,提高了樹格,值得進一步研究完善配方,大範圍推廣應用。

幾種粗幹拿彎技術效果及利弊分析

在黑松樁培養和創作中,粗幹做彎是常見的難點之一,在創作實踐中,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技術手段。一是破幹掏去木質部做彎法。小林國雄先生在揚州做過示範表演。此法將樹千木質部基本掏空,纏上麻線鋁絲借助杠杆做彎。個人覺得破面太大,很難癒合傷口,且彎部容易形成疙瘩,將骨幹條破壞影響樹格,不適宜松樹拿彎。二是電鑽打眼做彎法,用電鑽在需要做彎的部位以45度角將木質打通做彎,此法優點是掏空木質後做彎容易,但很難掌握幅度,容易造成樹幹部分壞死,嚴重的造成植株死亡,有的彎曲部隆起疙瘩,影響樹格。三是用麻繩纏緊樹幹繞上鋁絲做保護,借助力點用杠杆原理,在不破幹情況下順勢硬彎。此法優點是對樹幹線條破壞較小,彎曲自然,但需循序漸進,力度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失敗。四是開植做彎法。即在做彎的部位用勾刀及窄鑿開描。將木質掏出,槽的長度寬度深度根據做彎部位粗度確定,以做彎後棺能合攏為參考,幹粗則植適當寬些深些長些,幹細則榴窄些淺些短些。較細幹則用裁紙刀穿透即可(勿用破幹鉗破黑松幹)。開好抽後,用棉布帶順向纏緊,上鋁絲,用杠杆原理順勢做彎。此法做彎簡單易行成功率很高,彎曲白然,傷口癒合好,值得推廣。

培養和創作相互聯繫.不可偏廢

黑松樁創作全程實際上是培養—創作—再培養—再創作的多重迴圈。培養和創作相互聯繫,培養為創作服務,而創作依賴培養,故各個環節不可偏廢,重養輕做,樁坯只能荒長,永不成材;而重做輕養同樣不出作品,兩者有機結合能很好解決一些難題,尤其是斷頭樹的難題,使一些不可能成為盆景的樁變成優秀的盆景作品。山采黑松是我國盆景寶貴資源,資源數f相對較少(目前僅膠東半島出產),經過多年的濫采濫挖,資源破壞極其嚴,已近枯蠍。而現存熟樁中,有的塞礎較好但過渡不好的截頭樁遭到廢棄或不重視,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將很細的枝條擰成狗尾巴彎硬拼成帽子戴在大截頭上充當盆景,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定向培養卻能解決這一難題,使之變廢為寶,使黑松盆景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對我國盆景的健康發展其有重要意義。

簡單易行,一般流油的地方很快就可以形成愈傷組織。

放養

這階段是定向培養的關鍵環節,耗時長,管理難度大。期間重點有3個方面。一是重點培養犧牲枝,以犧牲枝培養一級過渡,培養犧牲枝首先要培養壯芽和頂端優勢,必要的用木棍支撐向高處發展空間,以增加光合量;二是科學用肥,自配的有機肥不傷根,一年兩次,並輔以大水,其生長速度驚人,當年條可長到2.5cm:三是加強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修剪,及時修剪透風,保護內部芽點,防止脫條悶片,需要增粗的放長,不需耍增粗的剪去強勢芽控制其生長。分期處理根部,切除或短截粗根,整理亂根,以便上盆。在梅雨季節之前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物交替噴灑預防細菌性葉枯病、葉銹病、枯枝病等細菌性疾病。分別於5-6月、10-11月用蚧擊、多菌靈原粉、阿維菌素、阿維噠蟎靈等藥物防治松幹蚜、紅蜘蛛。

上盆及管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培育,主千已全線貫通,過渡白然,此時即可上盆。上盆時間選在3,4月份最佳。上盆時去除犧牲枝,清理根部。即可裝盆。待服盆後再進行進一步調整,通過短針等技術手段完善作品。在管理上,每3-5年換盆一次,每年施有機肥一次,加強防病治蟲。

三,幾點體會

松類盆景專用肥亟待研發

黑松是松菌共生體,其特殊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其特殊的水肥等管理措施。目前國產松類肥料尤其黑松盆景專用肥尚屬空白,產品依賴日本進口,價格離,盆景養植者大多棄用。盆景從業者及愛好者有的用化肥,有的用餅肥、麻油渣等,有的甚至用沒經發酵的家禽糞便、廄肥。由於營養不全面不均衡、火氣大、滋生寄生蟲,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嚴重的造成死亡。因此松類盆景專用肥巫待研發。經多年的探索和試用,本人土法配製的有機物松類專用肥。可起到疏鬆土壤.防治土壤板結,增加透氣性,從改善生態的一角度為黑松提供較全面的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既為樹提供營養,又改善其生存環境,既養樹又養菌,極大促進了黑松的快速生長和疤口癒合,提高了樹格,值得進一步研究完善配方,大範圍推廣應用。

幾種粗幹拿彎技術效果及利弊分析

在黑松樁培養和創作中,粗幹做彎是常見的難點之一,在創作實踐中,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技術手段。一是破幹掏去木質部做彎法。小林國雄先生在揚州做過示範表演。此法將樹千木質部基本掏空,纏上麻線鋁絲借助杠杆做彎。個人覺得破面太大,很難癒合傷口,且彎部容易形成疙瘩,將骨幹條破壞影響樹格,不適宜松樹拿彎。二是電鑽打眼做彎法,用電鑽在需要做彎的部位以45度角將木質打通做彎,此法優點是掏空木質後做彎容易,但很難掌握幅度,容易造成樹幹部分壞死,嚴重的造成植株死亡,有的彎曲部隆起疙瘩,影響樹格。三是用麻繩纏緊樹幹繞上鋁絲做保護,借助力點用杠杆原理,在不破幹情況下順勢硬彎。此法優點是對樹幹線條破壞較小,彎曲自然,但需循序漸進,力度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失敗。四是開植做彎法。即在做彎的部位用勾刀及窄鑿開描。將木質掏出,槽的長度寬度深度根據做彎部位粗度確定,以做彎後棺能合攏為參考,幹粗則植適當寬些深些長些,幹細則榴窄些淺些短些。較細幹則用裁紙刀穿透即可(勿用破幹鉗破黑松幹)。開好抽後,用棉布帶順向纏緊,上鋁絲,用杠杆原理順勢做彎。此法做彎簡單易行成功率很高,彎曲白然,傷口癒合好,值得推廣。

培養和創作相互聯繫.不可偏廢

黑松樁創作全程實際上是培養—創作—再培養—再創作的多重迴圈。培養和創作相互聯繫,培養為創作服務,而創作依賴培養,故各個環節不可偏廢,重養輕做,樁坯只能荒長,永不成材;而重做輕養同樣不出作品,兩者有機結合能很好解決一些難題,尤其是斷頭樹的難題,使一些不可能成為盆景的樁變成優秀的盆景作品。山采黑松是我國盆景寶貴資源,資源數f相對較少(目前僅膠東半島出產),經過多年的濫采濫挖,資源破壞極其嚴,已近枯蠍。而現存熟樁中,有的塞礎較好但過渡不好的截頭樁遭到廢棄或不重視,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將很細的枝條擰成狗尾巴彎硬拼成帽子戴在大截頭上充當盆景,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定向培養卻能解決這一難題,使之變廢為寶,使黑松盆景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對我國盆景的健康發展其有重要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