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李滄東+村上春樹+劉亞仁,這個組合太誘人!

北影節落幕了, 大洋彼岸的坎城電影節正如火如荼進行著。

上週末公佈了主競賽單元片單, 國內第六代導演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參與角逐, 這是賈導第六次征戰坎城, 希望這次馬到成功, 為華語電影爭光!

除了《江湖兒女》, 最吊中國影迷胃口的, 自然是韓國大師級導演李滄東新作《燃燒》。 關注這部影片的不僅有電影愛好者, 也有書迷大軍——電影改編自日本現代文學領軍人物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當然, 顏狗們也不會失望, 電影男一號, 忠武派四小龍之一, 劉亞仁。

詩人李滄東+小說家村上+流量演技派劉亞仁, 所以這片子無論從電影藝術、流行文學角度, 還是從娛樂圈流量的角度來說, 都三百六十度無死角, 妥妥的爆款。 碗哥預測, 5月份韓國上映、6月份資源放出, 朋友圈絕對會刷屏。

村上春樹的作品, 在搬上大螢幕時, 有天然的難點和硬傷。

比如坎城電影節常客陳英雄導演,

儘管不是三腳貓角色, 但改編《挪威的森林》後, 口碑簡直是災難級的。

原著中大量意識流和心裡活動的描寫, 用鏡頭表達, 輕則空洞, 重則矯情, 這也是多年來村上春樹IP沒有流入中國市場的原因。

《挪威的森林》中, 文藝青年如數家珍的一段,

綠子問渡邊有多喜歡她, 對話是這樣的——

“最最喜歡你, 綠子。 ”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 “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 你一個人正走著, 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 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 眼睛圓鼓鼓的。 它這麼對你說到:‘你好, 小姐, 和我一塊打滾玩好麼?’接著, 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 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 整整玩了一大天。 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

“我就這麼喜歡你。 ”

直接面對文字, 讀者能感受到二人“用輕盈的方式表達濃烈的愛”。

儘管每個讀者腦中的的畫面不一樣, 但作者通過文字傳達出的信號很精准——

春天、山坡、三葉草、咕嚕咕嚕, 整個畫面是動感的, 主角間的關係是有生機的。

試想, 如果用特定的畫面來表現這個橋段, 然後用正反打鏡頭來還原對話。 不僅犯了改編電影“破壞想像力”的通病, 畫框中的角色face to face對起臺詞來也顯得呆板、矯情。 一來觀眾覺得主角“不說人話”, 二來整本書虐戀的味道、殘酷青春的主題也消失不見。

可話說回來, 村上並不是只有一部小說啊, 且他的小說並非都走大情小愛的文藝路線。 比如碗哥年輕時曾讀過短篇《襲擊麵包店》和長篇《奇鳥行狀錄》, 前者講了一個“為享受犯罪本身去搶劫麵包店”的故事, 後者與弑父、亂倫、神志失控掛鉤, 還原了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殘酷的成長路線。

其實, 村上重口起來, 也是不輸渡邊淳一的老司機。

相信李滄東看中的,也是原著《燒倉房》重口、變態的一面。

隨便摘錄幾句,大家感受下——

"這麼說也許奇怪,"他在我面前攤開雙手,又慢慢合在一起,"我覺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倉房,都在等我點火去燒。海邊孤零零的倉房,田地中間的倉房……反正各種各樣的倉房。只消15分鐘就燒得一乾二淨,簡直像壓根兒不存在那玩藝兒。誰都不傷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他唇角泌出一絲笑意,"啊,你倒還記得,"說著,他從衣袋掏出手帕,擦下嘴角又裝回去,"當然燒了,燒得一乾二淨,一如講定的那樣。"

老話兒講得好,殺人放火金腰帶,“他”表面上放火燒倉房,實際做了什麼勾當,大家自行揣度。

選角方面,劉亞仁很適合“他”這個角色。

劉亞仁沒有一眼看上去就驚豔四座的顏值,略帶蒼老的嗓音也不適合“小奶狗”的人設。成為一線,全憑演技。

他在《思悼》裡,是被囚禁一生的皇子;在《老手》裡,他是狂妄粗線條的富二代。

演有錢人,劉亞仁毫不違和。

還有一種說法,憑藉《行屍走肉》走紅的韓國演員史蒂芬·元也加入了主創陣容中,那個到處放火的變態由他飾演也說不定。

原著中的主角“他”,生活優渥,漫無目的,唯一能勾起興趣的,就是“燒倉房”。

千萬別把《燃燒》想成一個劫富濟貧的蛋疼故事,作為有錢人的“他”,只燒普通人,或者窮人的倉房,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抽完大麻後的“他”表示:是為了維持一種均衡。

碗哥表示一臉懵逼。

預告片中, 劉亞仁在一片朦朧霧靄中從遠處向我們跑來,身影逐漸清晰,其間穿插剪輯各種碎片化的片段,鏡頭切換和背景音樂的節奏也逐漸加快,烘托出緊張之感。而烈火引燃的房屋、劉亞仁兩次面對鏡子、後視鏡中尾隨的汽車這些一閃而過的鏡頭則另影片的懸疑感飆升。

預告片僅出現了一句臺詞,是由女主角之口說出的“現在說說真相吧”,隨後是男性略帶詭異的笑聲。

劇情因此貼上了懸疑、驚悚的標籤,李滄東對此類作品的把握,怕是韓國找不出第二人,《密陽》、《薄荷糖》、《綠魚》,哪個不是殘酷紮心的故事?

坊間有句話是這麼形容韓國一線導演的:詩人李滄東,畫家金吉德,哲學家朴贊郁,社會學家奉俊昊。

為畫面填充詩意,一向是李滄東最拿手的把戲。

《薄荷糖》裡火車穿過高架,碾碎主人公的愛恨情仇,悲情中增添了一絲綿長;

《綠洲》裡,腦疾女主上一秒還在輪椅中面目猙獰,下一秒就如蝴蝶翩翩起舞,兩個邊緣人獨享此刻柔情。

在《燒倉房》中,村上也為故事增添了大量的風景和意識白描,他這樣形容大齡青年收穫愛情時的感受——

和她一起,我得以徹底放鬆下來。什麼不情願幹的工作啦,什麼弄不出頭緒的雞毛蒜皮小事啦,什麼莫名其妙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思想啦,得以統統忘卻腦後。她像是有這麼一種本事。她所說的話沒有什麼正正經經的含義,有時我甚至只是哼哈作答而幾乎沒聽。而每當側耳傾聽,便仿佛在望遠方的流雲,有一股悠悠然的溫馨。

這些看似與主線故事無關的“風景”,實則對人物下一步行為產生了鋪墊作用,而怎樣佈景,怎樣渲染氣氛,李滄東早就成了典範。

將《燒倉房》更名為《燃燒》,行為變成了狀態,動作定格成姿勢,足見李滄東自信。

所以你看,這個故事找到了最適合它的導演,李滄東和村上,互相成就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銳影Vanguard編輯 |碗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注明來源和作者喲

相信李滄東看中的,也是原著《燒倉房》重口、變態的一面。

隨便摘錄幾句,大家感受下——

"這麼說也許奇怪,"他在我面前攤開雙手,又慢慢合在一起,"我覺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倉房,都在等我點火去燒。海邊孤零零的倉房,田地中間的倉房……反正各種各樣的倉房。只消15分鐘就燒得一乾二淨,簡直像壓根兒不存在那玩藝兒。誰都不傷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他唇角泌出一絲笑意,"啊,你倒還記得,"說著,他從衣袋掏出手帕,擦下嘴角又裝回去,"當然燒了,燒得一乾二淨,一如講定的那樣。"

老話兒講得好,殺人放火金腰帶,“他”表面上放火燒倉房,實際做了什麼勾當,大家自行揣度。

選角方面,劉亞仁很適合“他”這個角色。

劉亞仁沒有一眼看上去就驚豔四座的顏值,略帶蒼老的嗓音也不適合“小奶狗”的人設。成為一線,全憑演技。

他在《思悼》裡,是被囚禁一生的皇子;在《老手》裡,他是狂妄粗線條的富二代。

演有錢人,劉亞仁毫不違和。

還有一種說法,憑藉《行屍走肉》走紅的韓國演員史蒂芬·元也加入了主創陣容中,那個到處放火的變態由他飾演也說不定。

原著中的主角“他”,生活優渥,漫無目的,唯一能勾起興趣的,就是“燒倉房”。

千萬別把《燃燒》想成一個劫富濟貧的蛋疼故事,作為有錢人的“他”,只燒普通人,或者窮人的倉房,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抽完大麻後的“他”表示:是為了維持一種均衡。

碗哥表示一臉懵逼。

預告片中, 劉亞仁在一片朦朧霧靄中從遠處向我們跑來,身影逐漸清晰,其間穿插剪輯各種碎片化的片段,鏡頭切換和背景音樂的節奏也逐漸加快,烘托出緊張之感。而烈火引燃的房屋、劉亞仁兩次面對鏡子、後視鏡中尾隨的汽車這些一閃而過的鏡頭則另影片的懸疑感飆升。

預告片僅出現了一句臺詞,是由女主角之口說出的“現在說說真相吧”,隨後是男性略帶詭異的笑聲。

劇情因此貼上了懸疑、驚悚的標籤,李滄東對此類作品的把握,怕是韓國找不出第二人,《密陽》、《薄荷糖》、《綠魚》,哪個不是殘酷紮心的故事?

坊間有句話是這麼形容韓國一線導演的:詩人李滄東,畫家金吉德,哲學家朴贊郁,社會學家奉俊昊。

為畫面填充詩意,一向是李滄東最拿手的把戲。

《薄荷糖》裡火車穿過高架,碾碎主人公的愛恨情仇,悲情中增添了一絲綿長;

《綠洲》裡,腦疾女主上一秒還在輪椅中面目猙獰,下一秒就如蝴蝶翩翩起舞,兩個邊緣人獨享此刻柔情。

在《燒倉房》中,村上也為故事增添了大量的風景和意識白描,他這樣形容大齡青年收穫愛情時的感受——

和她一起,我得以徹底放鬆下來。什麼不情願幹的工作啦,什麼弄不出頭緒的雞毛蒜皮小事啦,什麼莫名其妙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思想啦,得以統統忘卻腦後。她像是有這麼一種本事。她所說的話沒有什麼正正經經的含義,有時我甚至只是哼哈作答而幾乎沒聽。而每當側耳傾聽,便仿佛在望遠方的流雲,有一股悠悠然的溫馨。

這些看似與主線故事無關的“風景”,實則對人物下一步行為產生了鋪墊作用,而怎樣佈景,怎樣渲染氣氛,李滄東早就成了典範。

將《燒倉房》更名為《燃燒》,行為變成了狀態,動作定格成姿勢,足見李滄東自信。

所以你看,這個故事找到了最適合它的導演,李滄東和村上,互相成就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銳影Vanguard編輯 |碗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注明來源和作者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