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經銷收入占比99%以上,天津同仁堂IPO能否闖關成功?

一條財經 / 丁錦

4月20日, 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天津同仁堂的招股書。 這家於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正式開啟了A股IPO之路。

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

有什麼關係?據瞭解, 同是“中華老字型大小”的兩家中藥企業的確頗有淵源。

天津同仁堂董事長張彥森曾在去年的一個座談會上表示, 兩者同根同祖, 源于樂家老鋪。 但天津同仁堂為張益堂在民國時創建, 借便利的水路運輸, 天津同仁堂一度以出口業務為主。 民國時還因為品牌“打過一場官司”。 解放後兩者徹底分開, 現在沒有關係了, 並且兩者的發展路徑也不同。

此次上市, 天津同仁堂擬募資7億元, 用於重點品種中成藥的生產建設專案、研發中心建設、執行資訊系統建設、行銷網路擴建和補充流動資金。

經銷收入占比99%以上

招股書顯示, 公司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主要產品為腎炎康復片、血府逐瘀膠囊、脈管複康片,

其他品種包括冠脈通片、養血生髮膠囊、清降片、葶藶草顆粒、精製狗皮膏系列等。

2015年、2016年、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15億、5.77億、6.23億, 淨利潤分別為0.65億、0.82億、1.39億。 其中, 收入和毛利主要來源於腎炎康復片、血府逐瘀膠囊和脈管複康片。

2015 年、2016年和2017 年, 三種產品的合計銷售收入占發行人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3.56%、81.86%和85.32%, 合計毛利占發行人毛利的比重分別為91.58%、88.87%和91.16%。

(圖:營業收入構成)

招股書披露, 公司產品主要採用經銷模式, 由經銷商配送至全國各終端市場, 少量採用直銷模式, 公司直接配送至終端市場。 2015—2017年, 經銷收入占比分別為99.52%、99.55%、99.56%。

(圖:經銷模式和直銷模式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

2018年3月20日, 國家衛計委官網刊出《關於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8〕4號)。

通知提出, 2018年, 各省份要將藥品購銷“兩票制”方案落實落地。

2017年以來, 多家上市的藥企都被證監會發審委問詢“兩票制”的實施和全面推開, 對發行人收入、成本、利潤的影響, 是否已經或將要導致發行人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等問題。

天津同仁堂在產業政策風險中, 也提到了生產經營有可能會因“兩票制”受到重大不利影響的風險。

銷售費用逐年增加

資料顯示, 2015年、2016年、2017年天津同仁堂銷售費用分別為0.32億元、0.36億元、0.45億元, 呈逐漸上升趨勢。

(圖:母公司利潤表)

據瞭解, 天津同仁堂銷售費用主要是推廣費、差旅費、職工薪酬和廣告費等, 其中推廣費金額較大, 占銷售費用比例超過70%, 主要用於公司產品的學術研討、推廣宣傳等方面的支出。

圖:銷售費用明細(單位:萬元)

針對2016 年廣告費較高的問題, 天津同仁堂解釋是當年公司通過天津市眾信廣告有限公司在天津廣播電視臺、濟南電視臺發佈關於公司風濕寒痛片(非處方藥)的電視廣告所致。

2016年9月26日, 中國產業經濟資訊網報導稱, 因八種藥品存在發佈違法廣告的行為, 新疆庫爾勒市食藥監局要求轄區藥品經營企業停止銷售活動, 其中包括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風濕寒痛片。

因發佈違法廣告, 被食藥監局通報,對天津同仁堂來說,已並非首次。

2014年6月,北京市食藥監局發佈的4月違法廣告公告中,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同仁堂冠脈通片”因發佈違法廣告被公示。

2016年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通告稱,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藥品“冠脈通片”等6起藥品廣告因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查處。

之後,天津同仁堂發佈聲明稱,從未在大眾媒介發佈關於“冠脈通片”的任何廣告,亦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在大眾媒介發佈關於“冠脈通片”的任何廣告。將全力配合藥監部門追查,對“冠脈通片”的代理商的銷售行為進行全面調查。至此,該事件也陷入了羅生門。

近日,動脈網發佈的《2017醫療健康企業IPO報告》顯示,2017年醫藥健康類企業過會率僅為74%,低於整體的過會率83%。企業的業績真實性問題、經營或銷售模式、持續盈利能力、商業賄賂、募投專案、資訊披露不實等6個問題屬於重災區,成為監管審核的重點。

天津同仁堂是否會掉入醫療企業被否的“怪圈”?

被食藥監局通報,對天津同仁堂來說,已並非首次。

2014年6月,北京市食藥監局發佈的4月違法廣告公告中,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同仁堂冠脈通片”因發佈違法廣告被公示。

2016年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通告稱,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藥品“冠脈通片”等6起藥品廣告因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查處。

之後,天津同仁堂發佈聲明稱,從未在大眾媒介發佈關於“冠脈通片”的任何廣告,亦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在大眾媒介發佈關於“冠脈通片”的任何廣告。將全力配合藥監部門追查,對“冠脈通片”的代理商的銷售行為進行全面調查。至此,該事件也陷入了羅生門。

近日,動脈網發佈的《2017醫療健康企業IPO報告》顯示,2017年醫藥健康類企業過會率僅為74%,低於整體的過會率83%。企業的業績真實性問題、經營或銷售模式、持續盈利能力、商業賄賂、募投專案、資訊披露不實等6個問題屬於重災區,成為監管審核的重點。

天津同仁堂是否會掉入醫療企業被否的“怪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