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長安汽車產品銷量、收益雙降 淨利下滑三成

中訪網綜合 4月25日, 業界知名新媒體《 資本新觀察》對外發佈一篇標題為《淨利下滑三成 長安汽車“三創”戰略瞄準未來》的調研文章, 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據《 資本新觀察》撰文:正在參加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的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銷量僅為82.8萬輛, 同比下降12.3%, 不僅未能實現當年100萬輛的既定目標, 還結束了長安福特連續6年銷量正增長的趨勢。 而來自長安福特的投資收益也僅為60.39億元, 同比下降33.12%。

長安福特方面對銷量下滑原因做出解釋:主要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改變的影響,

從2016年的5%提升為2017年的7.5%。

長安標緻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長安汽車與法國PSA集團)2017年投資收益繼續虧損, 雖然其幅度有所收窄, 但仍虧損5.5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1月, 長安汽車與標緻雪鐵龍集團公司分別向長安標緻雪鐵龍增資了18億元。

長安汽車銷量的下滑從其屢屢曝出的品質問題就可見一斑。 長安汽車近幾年屢次被爆品質問題。 先後陷入“機油門”、“自燃門”, 這讓長安車主們感到十分的不安, 同時也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2018年3月份, 國內乘用車市場共13個品牌發佈召回公告, 累積召回汽車36萬餘輛, 同比下降86.17%。 其中長安汽車召回汽車25萬餘輛, 占召回汽車總量的比例近70%。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的《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

在所有被投訴的車企中, 長安福特被投訴的次數排名第一, 多達850次;在品質、價格、合同、虛假宣傳、售後服務等多個被投訴項中均名列前茅。

發力智慧與新能源

汽車產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電動化、智慧化等已成為新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方向。 長安汽車表示:公司順應產業發展趨勢, 實施自主板塊產品結構升級換代, 自主乘用車升級到第三代。 長安自主品牌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經營品質持續提升。

汽車產業研究員鄭誼發文指出, 汽車企業研發實力的強弱, 通過產品是最好的表現。 但是從長安汽車最近幾年推出的新品車型來看, 長安的產品確實沒有比競爭對手進步的快。

或許這也是因為長安的起點就比其他品牌高。 以至於現在與其他自主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

事實上, 長安汽車管理層也意識到這些問題。 2018年3月16日, 長安汽車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長安擬以無償劃轉的方式, 將所持長安汽車總股本的21.56%無償劃轉給兵器裝備集團。 本次無償劃轉是兵器裝備集團內部的資產結構調整,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 將有利於長安汽車做強做優汽車業務, 進一步推動長安汽車更好發展。 本次股份無償劃轉實施後, 控股股東仍為中國長安, 實際控制人為兵器裝備集團。

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前夕, 長安汽車“創新 創業 創未來”戰略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坦言, “放寬外資股比、下調進口關稅,

汽車產業與市場環境前所未有變化, 這是大機遇與大挑戰融合的時代。 只有洞見趨勢, 方可加速向前。 ”

長安汽車將把“智慧化”和“新能源”打造成為長安產品的標準配置。 從傳統產品向智慧化+新能源產品轉型, 以應對汽車做為智慧終端機, 整合式軟體價值的屬性轉變。 從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產品+服務+出行解決方案轉型。 長安汽車將重點佈局出行服務、新零售和金融與投資業等多個領域, 多維並進開展業務創新佈局。

在智慧化領域, 計畫將在下半年向全球發佈代號為“北斗天樞”的智慧化戰略, 立志成為“智慧汽車引領者”。

在上述的戰略基礎上, 長安汽車制定了比較務實的銷量目標:2020年, 目標銷量400萬輛,

市占率12.7%, 自主品牌246銷量萬輛, 國內第一、全球第十二, 新能源車銷量35萬輛、排名行業第一梯隊;2025年, 目標銷量600萬輛, 市占率15.7%, 自主品牌銷量350萬輛, 國內第一、全球前十, 新能源車銷量116萬輛、排名中國品牌第一。

重要的是, 長安汽車方面表示, 將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 實現全譜系產品電氣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