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不只是一家之痛!“6個錢包買房”戳中年輕人的心!

房子一直是中國年輕人心裡的痛, 在大城市打拼, 就為了買套房。 “為什麼年紀輕輕就一定要買房”, 在廣大一線城市最容易找到答案。 大城市生活的青年大多都明白, 房子是“剛需”。 從經濟角度看, 哪怕排除房價暴漲這一因素, 租房都未必有買房划算。

因為兼具財富屬性和社會屬性, 鮮有城市居民不捲入商業化的房地產交易中, 房子之於中國家庭的特殊地位幾乎無可取代, 甚至成為一家人的命門。 滿足剛需的購房者和為了增值的投資者一同駐紮在房地產市場, 伴隨著房價的起起伏伏, 經歷著夢想和現實的交錯、惶恐與憤怒的交織。

但中國的房價, 很多人靠著微薄的工資終其一身也無法在大城市買套房。 很多年輕人, 特別是需要結婚的男性, 女性的擇偶標準就是有房嗎, 這也成為很多單身男青年的痛。

近日,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參加一檔節目發表的“六個錢包”論, 火了, 一時間, 輿論譁然, 戳痛了中國年輕人的心, 該不該啃老, 用老一輩的錢來買房?

4月19日, 樊綱做客央視財經某節目。 在節目中, 有位觀眾現場向樊綱提問:“對於年輕人來講, 到底是應該買房還是租房?”

樊綱回答說, 這要取決於每個人的很多因素, 比如說年輕人如果工作還不是很穩定, 還在變化、遷移過程當中, 就不如租一個小房子住。 但是如果說要結婚了, 並且小夫妻倆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 父母算一個錢包, 爺爺奶奶一個錢包, 姥姥姥爺一個錢包, 愛人的姥姥姥爺, 爺爺奶奶和父母, 這六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付首付的話, 樊綱說:“我建議還是買房好。 ”

樊綱的發言被公開報導之後, 一時引發了不少爭議。

有網友評論稱, “六個錢包, 竭澤而漁, 不光剝削你的現在, 連整個家庭的過去和未來都要算計”。 更有甚者直呼, “六個錢包, 四個都是棺材本”。

有好事者翻出樊綱2015年在央視《開講啦》時的演講內容, 那時樊綱表示, 年輕人不應該拿著父母的積蓄去買房,

此外, 他還用經濟學邏輯分下當下人不幸福的源泉, 那就是差距感。

有人因此說樊綱是兩面人。

類似的話, 無數人說過, 比如李嘉誠:

媒體:普通人需理性看待樊綱言論

中國青年報評論認為, 樊綱被自己的“六個錢包”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年輕人漂泊異鄉打拼, 竟然連住有所居都保證不了?若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竟然要掏空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個錢包”的積蓄?

說句公道話, 公眾對樊綱的本意其實是有所誤解的。 回溯當時的語境, 當台下觀眾提問年輕人是否要買房時, 樊綱的原意是說, “六個錢包”是衡量家庭條件的重要指標, 如果財力允許, 應該利用好按揭貸款的機制,

而如果財力不允許, 則應考慮租房, 不要勉強“上車”。

作為研究房地產政策的專家, 號召年輕人量力而行, 樊綱的發言其實無可厚非。 只不過, 在許多年輕人都為房價而感到焦慮的情況下, 樊綱的發言內容正好啟動了公眾的“怒點”, 這才無辜“躺槍”。

事實上, 中國的住房問題非常複雜, 國家也一直在推動各種政策, 實現“房住不炒”的終極目標。 解決房價問題的“秘訣”, 還是要到經濟結構轉型中去找。 欲將房地產與中國經濟體鬆綁, 不僅需要房產稅、限購等短期調控措施, 更需要國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根本上化解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問題。

而對普通人而言, 我們需要做的, 則是不輕易被斷章取義的報導干擾心緒, 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那麼問題就來了。僅僅依靠自己的收入,絕大多數年輕人都無力在城市裡買房。智聯招聘日前發佈的《2017年秋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2017年秋季,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招聘月薪為7599元,其中北京的平均月薪最高,為9900元。相對于這樣的收入水準,住房價格顯然高不可攀。年輕人如果想要買房,除了盯著祖輩父輩的錢袋子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單純指責房價可能無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全球範圍內,大中城市的房價昂貴都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從市場經濟的邏輯裡也能夠找到解釋。由於資源聚集、分工細緻,大城市往往可以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更高收入水準和更有品質的城市生活,因此,其房價自然可以獲得市場給予的溢價。

對這樣的需求,與其人為壓抑,不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調整擴大房地產市場供給、擴大公共服務資源供給,釋放居民中潛在的初次購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那麼問題就來了。僅僅依靠自己的收入,絕大多數年輕人都無力在城市裡買房。智聯招聘日前發佈的《2017年秋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2017年秋季,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招聘月薪為7599元,其中北京的平均月薪最高,為9900元。相對于這樣的收入水準,住房價格顯然高不可攀。年輕人如果想要買房,除了盯著祖輩父輩的錢袋子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單純指責房價可能無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全球範圍內,大中城市的房價昂貴都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從市場經濟的邏輯裡也能夠找到解釋。由於資源聚集、分工細緻,大城市往往可以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更高收入水準和更有品質的城市生活,因此,其房價自然可以獲得市場給予的溢價。

對這樣的需求,與其人為壓抑,不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調整擴大房地產市場供給、擴大公共服務資源供給,釋放居民中潛在的初次購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