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十億富翁,憑藉自己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貳

知言歷史|

知壹|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 他回到了克利夫蘭。 他建議商人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 因為那裡的油井已有72座, 日產1135桶, 而石油需求有限, 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 這是盲目開採的必然結果。 他告誡說, 要想創一番事業, 必須學會等待, 耐心等待是制勝的前提。

果然, 不出洛克菲勒所料, “打先鋒的賺不到錢。 ”由於瘋狂地鑽油, 導致油價一跌再跌, 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 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 原油一再暴跌之時, 洛克菲勒卻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 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他與克拉克共同投資4000美元, 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設了一家煉油廠。 安德魯斯採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 使安德魯斯一克拉克公司迅速發展。

這時, 洛克菲勒儘管才20出頭, 做生意己頗為老練。 他欣賞那些得冠軍的馬拉松選手的策略,

即讓別人打頭陣, 瞅準時機給他一個出其不意, 後來居上才最明智。 他在耐心等待, 冷靜觀察一段時間後, 決定放手大幹了。 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這時卻舉棋不定, 不敢冒風險。 兩個人在石油業務的決策上發生了嚴重分歧, 最後不得不分道揚鑣。

他們兩人都知道石油前景廣闊, 在拍賣公司產權時都不肯放棄他們原來的經紀行在安德魯斯一克拉克公司的股權, 彼此喊價的情景十分激烈。 兩人從500美元開始叫起, 誰出價最高將購得股權。 洛克菲勒已下定決心要投入石油生意, 因此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標價。 當標價達到5萬美元時, 他們都意識到此價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實際價值了。

但標價仍在上升, 6萬美元, 7萬美元……當克拉克無力地喊出7.2萬美元時, 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價“7.25萬美元”。 克拉克哭喪著臉說:“我不再抬價了, 約翰, 這股權是你的了。 ”然後, 他揚長而去。

26歲的洛克菲勒終於取得了勝利。 他後來在回憶這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時說過:“這是我平生所作的最大決定。 ”從此, 他把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 滿懷希望地幹起了他的石油事業。

洛克菲勒迅速擴充了他的煉油設備, 日產油量增至500桶, 年銷售額也超出了百萬美元。 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蘭最大的一家煉油公司。 醜小鴨終於變成了白天鵝。 當時的石油業, 秩序還十分混亂, 生產過剩, 品質較差, 價格混亂……激烈的角逐已現端倪, 洛克菲勒的公司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 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

高瞻遠矚的洛克菲勒意識到, 必須把自己的企業擴大, 船大才能抵禦驚濤駭浪的衝擊。 他果斷地說服自己的弟弟威廉參加進來, 建立了第二家煉油公司, 並派他去紐約經營石油進出口貿易,

儘快打開歐洲市場。 威廉臨去紐約前, 兄弟倆促膝談心, 躊躇滿志地立下了誓言:“我們要擴張、再擴張, 資金越多, 我們發展的本錢也越豐厚, 我們要獨霸世界!”

雖然當時洛克菲勒對於自己將要創造的“超級帝國”, 心中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 但他對企業的未來及個人的前途信心百倍。 他坐鎮克利夫蘭市的總部指揮著全域, 應付著一切挑戰。 要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擴大市場, 首要的是制定品質管制標準, 削減成本, 降低價格。 他向銀行貸款, 新建了一座堪稱“標準”的新煉油廠, 生產出標準的煤油, 很受人們的歡迎。

洛克菲勒熱衷於公司間的聯合,他聯合了兩位資金雄厚、信譽很好的投資合作者。3年之後,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創建了一家資本額為100萬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標準石油公司。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的約翰·洛克菲勒獲得了公司1/34強的股權,當時他年僅30歲。

科學的管理、精細的經營、高品質的產品為標準石油公司贏得了聲譽,也具備了堅實的競爭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進石油業時,克利夫蘭有55家煉油廠,到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時只有26家生存下來,1872年底標準石油公司就控制了這26家中的21家。

洛克菲勒講求效能,憎恨浪費精力、浪費成本和利潤的無謂競爭。他討厭當時通行的那種一次次降低價格,直到把競爭者趕出這個行業,再隨意抬高價格的競爭方式。他向競爭者們提供現金或標準公司的股票,來換取他們的煉油廠的所有權,結果大多數人都同意將工廠出賣給標準公司。可以說,他是認識兼併價值的一名先驅者。在兼併公司的同時.洛克菲勒還網羅了一批能人幹將,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價值遠遠超過被兼併的所有公司。”

洛克菲勒用兼併的方法在全國廣泛收買煉油廠,到1879年底,標準公司作為一個合法實體成立後剛滿9年,就已控制了90%的全美煉油業。到了1880年,全美生產出的石油,95%都是由標準石油公司提煉的。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隨著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的發展,因本身龐大而導致的難以控制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這一弊病並引起重視。

正在這時,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裡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就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以高達500美元的月薪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

多德是個年輕的律師,他“走紅”後,就千方百計為洛克菲勒的公司尋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細研讀《英國法》中的信託制度時,突然產生出靈感,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未完待續······

請點擊瞭解更多繼續閱讀

洛克菲勒熱衷於公司間的聯合,他聯合了兩位資金雄厚、信譽很好的投資合作者。3年之後,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創建了一家資本額為100萬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標準石油公司。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的約翰·洛克菲勒獲得了公司1/34強的股權,當時他年僅30歲。

科學的管理、精細的經營、高品質的產品為標準石油公司贏得了聲譽,也具備了堅實的競爭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進石油業時,克利夫蘭有55家煉油廠,到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時只有26家生存下來,1872年底標準石油公司就控制了這26家中的21家。

洛克菲勒講求效能,憎恨浪費精力、浪費成本和利潤的無謂競爭。他討厭當時通行的那種一次次降低價格,直到把競爭者趕出這個行業,再隨意抬高價格的競爭方式。他向競爭者們提供現金或標準公司的股票,來換取他們的煉油廠的所有權,結果大多數人都同意將工廠出賣給標準公司。可以說,他是認識兼併價值的一名先驅者。在兼併公司的同時.洛克菲勒還網羅了一批能人幹將,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價值遠遠超過被兼併的所有公司。”

洛克菲勒用兼併的方法在全國廣泛收買煉油廠,到1879年底,標準公司作為一個合法實體成立後剛滿9年,就已控制了90%的全美煉油業。到了1880年,全美生產出的石油,95%都是由標準石油公司提煉的。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隨著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的發展,因本身龐大而導致的難以控制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這一弊病並引起重視。

正在這時,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裡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就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以高達500美元的月薪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

多德是個年輕的律師,他“走紅”後,就千方百計為洛克菲勒的公司尋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細研讀《英國法》中的信託制度時,突然產生出靈感,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未完待續······

請點擊瞭解更多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