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博世全球董事Rolf Bulander:中國智慧網聯業務拉動整體銷售額,電池未來15年是紅海

在新能源及智慧網聯、自動駕駛領域, 供應商是整個產業中不可小覷的力量。

2017年, 全球汽車市場增速放緩, 老牌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博世獲得7.8%的增長, 3倍於行業增速。 博世“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部”主席Rolf Bulander認為, 這與電動化、智慧化業務的飛速發展, 特別是中國市場的貢獻密切相關。

Bulander表示, 2017年, 博世汽車與智慧交通業務收入474歐元, 其中中國市場貢獻109億歐元, 同比增長25%。 博世目前已與15家中國新造車企業有合作, 還有10到15家車企正在談判中, 並且已經表示出興趣。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博世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Bulander說。

自2010年以來, 博世每年投資4億歐元在智慧網聯領域。 2017年, 研發費用已經超過70億歐元, 其中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57億歐元, 相當於每年汽車業務營業收入的12%。

這為博世今天迎接電氣化、智慧化早做儲備。 Bulander表示, 目前全世界上已經有80萬輛車的電氣化零部件由博世生產。 博世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 包括電機、動力電子設備和電池系統等關鍵部件等, 去年銷售額增長約80%。

博世在不久前成立了智慧網聯事業部, 專注于開發並銷售數位化出行服務, 包括共用車輛、共用駕乘、以及為駕駛員打造的一系列互聯服務。

在自動駕駛方面, 博世在動力總成、制動、轉向、顯示儀錶、導航和感測器, 車內外的互聯化解決方案以及高精地圖方面投入研發,

目前可以提供超過20種不同的互聯交通解決方案和服務。 駕駛員輔助系統方面, 結合ESP, 雷達、感測器的產品等也已經開始生產, 毫米波雷達賣出了5000萬支, 博世中國之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

在中國市場, 已經有24個自主品牌在其車型中搭載了博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如吉利、長城、WEY和長安等。

Bulander相信, 兩年之內, 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銷售額還會再翻一倍。 駕駛員輔助系統感測器去年全球銷量增幅40%。

博世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部主席Rolf Bulander

以下為採訪Rolf Bulander、徐大全的內容整理:

記者:博世不久前成立了智慧網聯事業部, 中國互聯網巨頭BAT(也)切入車聯網, 您如何看待中國在智慧網聯上的技術水準?

Rolf Bulander:智慧網聯技術, 之前我們已經開始做了。 我們不光是針對汽車行業的產品, 到2020年, 我們希望有物理連結點的產品都可以實現聯網, 現在60%的產品可以聯網了。 我們的戰略, 就是要實現不同領域互相的連接。

記者:現在看到很多車企與互聯網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是一種試水,

你們的戰略思考是技術、商業層面的合作?還是試水?

徐大全:兩方面都有。 比如斑馬現在打造的生態、支付體系, 已經投入到車上, 已經很強了。 我現在再去造一個一樣的, 再把別的生態引進來, 已經沒有必要了。 我在他的平臺上與他們合作, 把博世比較強的內容加到平臺上去。

記者:博世和百度現在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徐大全:阿波羅項目我們也參與了。

記者:到什麼程度?

徐大全:阿波羅大家也都還在探索, 它搭建一個平臺, 把我們的系統放進去, 大陸也可以放進去。 最後相當於我們建一個“圖書館”, 大家把自己好的書都放在那裡, 誰來借閱, 借你的、借他的, 把你的裝到我的車上。

記者:智慧網聯在中國很熱,

在其他國家似乎不是這樣。 這是為什麼?

Rolf Bulander: 中國使用者對於互聯網服務的嘗試意願更強、更開放。 其他國家的可能相對保守一些。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的?如何選擇造車新勢力的夥伴?

Rolf Bulander:現在確實有很多造車的力量。 電動化動力總成出現, 使得汽車製造的門檻相比過去有所降低。 目前我們與15家公司在合作。 另外, 進行探討合作的有10到15家公司。 他們對博世的產品非常感興趣。

合作標準方面, 主要看汽車公司是否重視自己所做的事情。 比方說自動化, 需要一些冗餘系統來保證安全。 如果一個汽車公司說只需要自動化, 不需要冗餘, 我覺得對於消費者、對於品牌、對於自動化本身來講都不是好現象, 這是危險的。

記者:中國的初創車企,覺得新能源是新賽道,有機會在新的賽道裡面換道超車。您覺得他們有機會嗎?

Rolf Bulander:對它們來講,機會在於他們不需要瞭解非常複雜的內燃機等。但車不光有內燃機,還有很多其它的方面。比如駕駛、轉向、制動的感受等。新能源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屏障會少一些,但是他們是否可以跨過這些屏障,也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能力。

記者:博世和戴姆勒的合作模式具體講一下?

Rolf Bulander:我們雙方共有數百名工程師在一個專案房間內,共同開發全自動車輛,預計在2021、2022年可以真正使用,出現在街頭上。涉及到自動化核心的一些東西,因為兩家公司投入這麼多,希望至少在一定時間內有排他性。我們最終的想法,將來還是會對整個市場開放、銷售。今年車第一個樣板可以上市。

記者:博世新業務方面研發比例是多少?

Rolf Bulander:在電氣化方面,自從2010年以來每年我們會投資4億歐元左右。現在世界上已經有80萬輛車的電氣化的零部件是我們生產,包括電機、電池、動力電子系統。兩年之內,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銷售額還會再翻一倍。駕駛員輔助系統感測器去年全球銷量增幅40%。

我們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整個博世集團,2017年投入超過70億歐元。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2017年投入57億歐元。相當於每年汽車業務營業收入的12%都投入了研發。

記者:博世之前宣佈了放棄電池單元的生產,當時在聲明中說“因為投資風險太大”。具體說一下背後的思考?

Rolf Bulander:我們認為,10到15年之後,電芯將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誰都會做,有可能誰做得便宜,就可以賣得好。就像我們現在去商店裡買節一電池,你可能不會看品牌,沒有太大的差別。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將來唯一的區別就是成本問題。所以我們會問一個問題,我們想進入這樣一個將來會成為標準件的產品領域中?其它的一些創新想法,比如自動化等,也需要資金投入進一步發展的,所以在權衡當中做出這樣的決定。

記者:電池的門檻不高嗎?

徐大全:門檻也蠻高的。

記者:那為什麼10到15年同質化?

徐大全:如果是三元鋰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那接下來10到15年,很多人生產三元鋰電池,大家都生產差不多的電池。

記者:但還是會有續航里程等方面的差異?

徐大全:有可能。博世嘗試過,但不能什麼都做。而且博世要做就一定要比別人做得好。這當中的難度也比較大,畢竟這是電化學,博世擅長的是在其他領域。不僅是一個技術的決定,是一個商業的決定。

記者:現在大家的看法,認為電池是一片藍海。

徐大全:現在已經變成紅海。未來還存在“鋰”供應的問題。鋰礦實際上是不夠的,這當中可能會有其它的元素或者是新的技術出來,變化很大。博世認為,現在鉅資投入,哪年可以看得到回報?博世做一個產品,希望這個產品可以很好的銷售、可以有收益,我們是按照這個方向在走,因此改變打法。

記者:中國的初創車企,覺得新能源是新賽道,有機會在新的賽道裡面換道超車。您覺得他們有機會嗎?

Rolf Bulander:對它們來講,機會在於他們不需要瞭解非常複雜的內燃機等。但車不光有內燃機,還有很多其它的方面。比如駕駛、轉向、制動的感受等。新能源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屏障會少一些,但是他們是否可以跨過這些屏障,也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能力。

記者:博世和戴姆勒的合作模式具體講一下?

Rolf Bulander:我們雙方共有數百名工程師在一個專案房間內,共同開發全自動車輛,預計在2021、2022年可以真正使用,出現在街頭上。涉及到自動化核心的一些東西,因為兩家公司投入這麼多,希望至少在一定時間內有排他性。我們最終的想法,將來還是會對整個市場開放、銷售。今年車第一個樣板可以上市。

記者:博世新業務方面研發比例是多少?

Rolf Bulander:在電氣化方面,自從2010年以來每年我們會投資4億歐元左右。現在世界上已經有80萬輛車的電氣化的零部件是我們生產,包括電機、電池、動力電子系統。兩年之內,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銷售額還會再翻一倍。駕駛員輔助系統感測器去年全球銷量增幅40%。

我們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整個博世集團,2017年投入超過70億歐元。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2017年投入57億歐元。相當於每年汽車業務營業收入的12%都投入了研發。

記者:博世之前宣佈了放棄電池單元的生產,當時在聲明中說“因為投資風險太大”。具體說一下背後的思考?

Rolf Bulander:我們認為,10到15年之後,電芯將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誰都會做,有可能誰做得便宜,就可以賣得好。就像我們現在去商店裡買節一電池,你可能不會看品牌,沒有太大的差別。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將來唯一的區別就是成本問題。所以我們會問一個問題,我們想進入這樣一個將來會成為標準件的產品領域中?其它的一些創新想法,比如自動化等,也需要資金投入進一步發展的,所以在權衡當中做出這樣的決定。

記者:電池的門檻不高嗎?

徐大全:門檻也蠻高的。

記者:那為什麼10到15年同質化?

徐大全:如果是三元鋰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那接下來10到15年,很多人生產三元鋰電池,大家都生產差不多的電池。

記者:但還是會有續航里程等方面的差異?

徐大全:有可能。博世嘗試過,但不能什麼都做。而且博世要做就一定要比別人做得好。這當中的難度也比較大,畢竟這是電化學,博世擅長的是在其他領域。不僅是一個技術的決定,是一個商業的決定。

記者:現在大家的看法,認為電池是一片藍海。

徐大全:現在已經變成紅海。未來還存在“鋰”供應的問題。鋰礦實際上是不夠的,這當中可能會有其它的元素或者是新的技術出來,變化很大。博世認為,現在鉅資投入,哪年可以看得到回報?博世做一個產品,希望這個產品可以很好的銷售、可以有收益,我們是按照這個方向在走,因此改變打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