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影響中國千年書法的“瘋子”

世人盡學蘭亭面,

欲換凡骨無金丹。

誰知洛陽楊瘋子,

下筆便到烏絲欄。

—黃庭堅

楊瘋子,

就是楊凝式,

中國書法藝術中極其重要的人物。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 “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

楊凝式生活的時代, 正是唐王朝走向滅亡繼之以五代戰亂的時期。 這位才子, 勢必變為怪才, 甚至要以瘋子的病相求得免禍存身, 而他藉以慰籍心靈的書法藝術也自然端莊不起來了。 他的表現其精神個性的行書也可以說正是他所遭遇的這個衰亂時代的在他的精神上留下的印痕。

我們知道楊凝式的代表作是被譽為“天下第五行書”的《韭花帖》。 我們先給大家帶來一幅90%都沒有見過的《雲駛月暈帖》欣賞:

楊凝式(873-954), 字景度, 號虛白, 華陰人。 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四年, 卒于周世宗顯德元年, 年八十二歲。 富有文藻, 並工顛草,

大為時輩所推唐昭宗時, 登進士第。 人高其才, 長於歌詩, 善於筆劄。 洛川寺觀藍牆粉壁之上, 題記殆偏。 時人以其縱誕, 有風子之號。

楊凝式的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 後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 一變唐法, 用筆奔放奇逸。 無論布白, 還是結體, 都令人耳目一新。 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 我們看看《韭花帖》:

《韭花帖》是他流傳於世的代表作, 是用行書書寫的信禮。 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 恰逢有人饋贈韭花, 非常可口, 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 布白舒朗, 清秀灑脫, 深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筆意。 而《盧鴻草堂十志圖跋》則深得顏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 , 錯落有致, 氣勢開張, 以古樸茂雄渾之氣撲面而來。 狂草《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則更加恣肆縱橫, 變化多端, 點化狼藉, 線條扭曲不安, 一股對時局不平的鬱悒之氣躍然紙上。 《神仙起居法》在草書中, 時時夾入一些行書, 後人稱為“雨夾雪”。 如下圖:

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五代史》本傳稱“凝式雖曆仕五代, 以心疾閒居, 故時人目以風子, 其筆跡遒放, 宗師歐陽詢與顏真卿楊凝式書《新不虛詞》而加以縱逸, 即久居洛, 多遨遊佛道祠, 遇山水勝跡, 輒流連賞詠, 有垣牆圭缺處, 顧視引筆, 且吟且書, 若與神會。 ”由於他喜歡遨遊佛寺, 又特別喜歡書壁,

據說他居洛陽的十年間, 二百餘所寺院的牆壁, 幾乎都讓他題寫遍了。 而各寺僧人, 也以能夠得到他的題壁墨書為榮耀。 為此, 寺僧們見有可題寫的牆壁, 就先將其粉飾一過, 專等他到來。 楊凝式或乘興遊到此處, 見牆壁光潔可愛, 即“箕踞顧視”, 興發若狂, 乃信筆揮灑, 且吟且書, 直到粉壁書盡才肯作罷。 這種創作方法與唐代的張旭、懷素頗有相似之處, 所不同的是, 張旭、懷素是借酒作書表演給人看, 楊凝式則是為了自慰和自我發洩胸中的逸氣。

楊凝式的作品, 楷書、行書、草書都有, 且風格多有變化。 這種變化, 一方面顯示了他的藝術功力, 另一方面也是他佯狂性格的自然流瀉。 這些帖的內容或者是關於健身養生的, 或者是寫風花雪月, 或者寫神仙道士,沒有一個是莊重嚴肅的,何以會如此呢?時世變亂,人間時事不可說,也不值得掛心,所以,他只有到世俗以外的世界裡去尋求樂趣了。

圖/楊凝式行草書《夏熱帖》

後人以為,他的代表作是行楷書《韭花帖》,此帖的內容寫他晝寢之後,腹中甚饑,得韭花珍饈而食的愜意心情。寫此帖時,他大概心情較平靜,以行楷書作之,寫得很隨便,卻筆力穩健,於不經意處見其功力。頗似微醉之人,隨意遊走,忘了道路遠近與時辰早晚,或走或停,隨意所適。看《韭花帖》的用筆不失規矩,而結體奇中寓險,險中見奇;章法也獨特,他有意無意將字距和行距拉得很大,使這幅作品給人以清朗寬舒之感。這種佈局在楊凝式以前是很少見的,但這又不是他有意要出新,而是他簡淡蕭散的精神的自然表現。所以黃庭堅對《韭花帖》贊以詩雲:“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跋楊凝式帖後》)

如果說《韭花帖》是他作為正常人,在正常的心理狀態之下筆底神來的傑作,那麼,他的行草書《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的恣肆散逸,恍惚變幻,則可以說是展現了他的貌似狂放與怪誕實則清醒穎悟的精神狀態。

圖/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楊凝式的草書寫得狂,卻狂得與他以前所有的草書大家都不相同,張旭、懷素、賀知章的狂草都有規矩可尋,而楊凝式的草書則信筆遊弋,東倒西歪,結體運筆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顧盼生姿,多變而和諧。再仔細玩味,其點畫如真行,法度處處在。包世臣論楊凝式的草書是“望之如狂草,不辨一字。細心求之,則真行相參耳。以真行連綴成冊,而使人望為狂草,此其破削之神也。”(《安吳論書答劉熙載九問》)。這種奇特的書法藝術表現方法,《宣和書譜》稱之為“顛草”,可謂恰切之極。這種“顛草”恐怕是除了這個遭遇亂世的不幸而“穎悟”的瘋子之外,其他任何一個書法家都難以寫得出的。楊凝式書法藝術的可貴之處,恐怕也正在於此。

人稱楊凝式的書法藝術是在唐、宋兩代的書法藝術高峰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就書法藝術的發展而盧鴻草堂十志圖跋言,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以楷書相尚,宋人以行草爭勝。楊凝式處在這樣兩個時代中間,他早年師法歐陽詢、顏真卿、懷素和柳公權,再上溯二王,積其功而棄其體,得其神而遺其貌,以無所顧及,無所牽累的心態抒寫自己的心靈。不期然而然地走出了唐人書法的境界而自見一片新天地。開啟了宋代尚意書法的先河。

圖/後人臨《韭花帖》

楊凝式對於宋代及其以後的書法的深刻影響,可以從宋人及其以後的有關評價中看出。蘇東坡曾說:唐代書法“自顏、柳氏後,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緒,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汨沒者也。”(《中國書論輯要》)黃庭堅更是將楊凝式稱之為“散僧入聖”,他認為自魏晉以來,書法能夠象二王一樣脫盡風塵氣的,只有顏真卿和楊凝式與王獻之相仿佛。米芾在《書史》中說“楊凝式草書,天真爛漫,縱逸類顏魯公爭座位帖”,形容他的草書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而由於時代的貼近,他們每一個都可以說追摹過楊凝式的作品。宋代人欣賞他的心靈自由,個性張揚,所以也特別推崇他的如《韭花帖》一類的作品。這只要看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有關作品就會了然,但宋人能夠學到他的行楷書,卻難以學好他的“顛草”。

真正能夠代表他的書法藝術的獨特之作,乃是他的“顛草”。這種“顛草”決非是僅憑用功就能夠追摹得到的,除了米芾,能夠得楊凝式神髓者寥寥無幾。

或者寫神仙道士,沒有一個是莊重嚴肅的,何以會如此呢?時世變亂,人間時事不可說,也不值得掛心,所以,他只有到世俗以外的世界裡去尋求樂趣了。

圖/楊凝式行草書《夏熱帖》

後人以為,他的代表作是行楷書《韭花帖》,此帖的內容寫他晝寢之後,腹中甚饑,得韭花珍饈而食的愜意心情。寫此帖時,他大概心情較平靜,以行楷書作之,寫得很隨便,卻筆力穩健,於不經意處見其功力。頗似微醉之人,隨意遊走,忘了道路遠近與時辰早晚,或走或停,隨意所適。看《韭花帖》的用筆不失規矩,而結體奇中寓險,險中見奇;章法也獨特,他有意無意將字距和行距拉得很大,使這幅作品給人以清朗寬舒之感。這種佈局在楊凝式以前是很少見的,但這又不是他有意要出新,而是他簡淡蕭散的精神的自然表現。所以黃庭堅對《韭花帖》贊以詩雲:“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跋楊凝式帖後》)

如果說《韭花帖》是他作為正常人,在正常的心理狀態之下筆底神來的傑作,那麼,他的行草書《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的恣肆散逸,恍惚變幻,則可以說是展現了他的貌似狂放與怪誕實則清醒穎悟的精神狀態。

圖/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楊凝式的草書寫得狂,卻狂得與他以前所有的草書大家都不相同,張旭、懷素、賀知章的狂草都有規矩可尋,而楊凝式的草書則信筆遊弋,東倒西歪,結體運筆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顧盼生姿,多變而和諧。再仔細玩味,其點畫如真行,法度處處在。包世臣論楊凝式的草書是“望之如狂草,不辨一字。細心求之,則真行相參耳。以真行連綴成冊,而使人望為狂草,此其破削之神也。”(《安吳論書答劉熙載九問》)。這種奇特的書法藝術表現方法,《宣和書譜》稱之為“顛草”,可謂恰切之極。這種“顛草”恐怕是除了這個遭遇亂世的不幸而“穎悟”的瘋子之外,其他任何一個書法家都難以寫得出的。楊凝式書法藝術的可貴之處,恐怕也正在於此。

人稱楊凝式的書法藝術是在唐、宋兩代的書法藝術高峰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就書法藝術的發展而盧鴻草堂十志圖跋言,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以楷書相尚,宋人以行草爭勝。楊凝式處在這樣兩個時代中間,他早年師法歐陽詢、顏真卿、懷素和柳公權,再上溯二王,積其功而棄其體,得其神而遺其貌,以無所顧及,無所牽累的心態抒寫自己的心靈。不期然而然地走出了唐人書法的境界而自見一片新天地。開啟了宋代尚意書法的先河。

圖/後人臨《韭花帖》

楊凝式對於宋代及其以後的書法的深刻影響,可以從宋人及其以後的有關評價中看出。蘇東坡曾說:唐代書法“自顏、柳氏後,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緒,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汨沒者也。”(《中國書論輯要》)黃庭堅更是將楊凝式稱之為“散僧入聖”,他認為自魏晉以來,書法能夠象二王一樣脫盡風塵氣的,只有顏真卿和楊凝式與王獻之相仿佛。米芾在《書史》中說“楊凝式草書,天真爛漫,縱逸類顏魯公爭座位帖”,形容他的草書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而由於時代的貼近,他們每一個都可以說追摹過楊凝式的作品。宋代人欣賞他的心靈自由,個性張揚,所以也特別推崇他的如《韭花帖》一類的作品。這只要看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有關作品就會了然,但宋人能夠學到他的行楷書,卻難以學好他的“顛草”。

真正能夠代表他的書法藝術的獨特之作,乃是他的“顛草”。這種“顛草”決非是僅憑用功就能夠追摹得到的,除了米芾,能夠得楊凝式神髓者寥寥無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