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金堂老周16年做鍋盔包粉蒸牛肉,食客給大贊!

“我在金堂生活30年了, 做鍋盔包粉蒸牛肉都做了16年咯。 嘿嘿, 先不和你說, 排隊的人太多了……”今年54歲的周孝富30年前來到金堂, 一直在做木工的他于16年前“轉戰”美食界。 做鍋盔包粉蒸牛肉的16年, 他被熟客們親昵地叫做老周。

在北河橋

沒有什麼不開心的事,

是一個鍋盔解決不了的

“老周好久來哦?我的孫兒還在等到起。 ”“我們再等會兒嘛!”在北河橋上, 有一群老周的忠實粉絲。 這群粉絲平均年齡高達70歲, 今年71歲的劉家河便是這當中的一員。

劉家河說, 老周的鍋盔包粉蒸牛肉是他老伴的最愛。 不同于普通四川鍋盔的酥脆感, 老周的鍋盔是白麵鍋盔, 放在小小的竹制蒸屜上蒸熱之後, 變得鬆軟, 再把用料充足的粉蒸牛肉加辣椒、香菜等調料拌勻, 灌入開了半個口的白麵鍋盔中, 滿滿當當的鍋盔讓人充滿食欲。 劉家河說:“我老伴牙不大好, 老周每次都會幫我蒸得很軟, 這樣咀嚼著不費勁。 ”劉家河笑言, 有時老伴發脾氣, 他就會拿著老周的鍋盔包粉蒸牛肉去哄她, 每次都能成功讓老伴喜笑顏開。

16年的時光, 食客們在北河橋上等待老周早已成了習慣。 隨著時間的流逝, 食客和老周都已變了模樣, 但是老周做的鍋盔包粉蒸牛肉卻一如往初,

香氣四溢。

在大學城:

我在人海中尋你,

只是想幫同學帶個鍋盔

“喂, 老周啊, 你在哪?我馬上過來找你, 我要6個鍋盔包粉蒸牛肉。 ”隨著食客的口口相傳, 老周在大學生群體裡也頗具名氣。 為了跟上學生的節奏, 老周開通了微信, 學生們有的留電話, 有的直接加上老周的微信。

大學生張玥的手機通訊錄裡, 老周的電話被置頂存放。 作為外省人, 張玥徹底“淪陷”在老周製作的美食當中, 除了粉蒸牛肉, 粉蒸肥腸也是張玥每次必買的。 “我好多同學都知道老周, 另一個同學向我推薦的老周, 都說老周的鍋盔就算不包東西也特別好吃, 我們經常組隊來買。 但是因為老周的售賣攤是移動的, 所以我們每次都會提前給他打電話然後再來找他。 ”

學會使用微信的老周還會時不時往朋友圈發上幾張鍋盔照片, “每次我發照片, 都會有好多人點贊, 大家喜歡我做的美食, 我覺得很開心。 ”美好的味覺體驗, 總是被大眾所喜愛, 所以不管老周在城市的哪個角落, 都會有人去尋找他的鍋盔攤。

手捧著鍋盔, 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裡面快要溢出來的食材, 一口下去, 粉蒸牛肉和白麵的組合讓人倍感充實。

在學校旁:

你把鍋盔塞得滿滿的,

是我放學後最深的美食記憶

已經大學畢業的李舒玲是老周的熟客, 從初中開始, 她每天放學後就會和小夥伴們一窩蜂地“衝刺”到老周的攤前。 “每天放學那會兒, 老周的攤前都圍滿了人, 不跑快一點, 要等好幾輪才到自己。 ”

李舒玲說,老周的鍋盔裡,總是包得滿滿的,不管是粉蒸牛肉還是粉蒸肥腸,一個就能吃撐。如今,當年的小夥伴,現在早就各奔東西,但每次大家相聚在一起,還是會談論起老周的鍋盔。“老周的鍋盔陪伴了我們最珍貴的學生時代,那鍋盔的味道,無論走到哪裡,都讓我無法忘懷。”李舒玲感歎道。

後記:

經過16年的積澱,老周的新食客不斷變成老熟客,老熟客又不斷帶來新食客,鍋盔攤生意越來越好,有時一天能賣500多個鍋盔。對待每個食客,老周都同樣用心,儘量記住他們的要求並滿足。對於老周而言,賣鍋盔只是一種營生手段,但對於食客而言,這個16年的老攤,卻給水城人的舌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李舒玲說,老周的鍋盔裡,總是包得滿滿的,不管是粉蒸牛肉還是粉蒸肥腸,一個就能吃撐。如今,當年的小夥伴,現在早就各奔東西,但每次大家相聚在一起,還是會談論起老周的鍋盔。“老周的鍋盔陪伴了我們最珍貴的學生時代,那鍋盔的味道,無論走到哪裡,都讓我無法忘懷。”李舒玲感歎道。

後記:

經過16年的積澱,老周的新食客不斷變成老熟客,老熟客又不斷帶來新食客,鍋盔攤生意越來越好,有時一天能賣500多個鍋盔。對待每個食客,老周都同樣用心,儘量記住他們的要求並滿足。對於老周而言,賣鍋盔只是一種營生手段,但對於食客而言,這個16年的老攤,卻給水城人的舌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