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鹽和味精就是晶片和作業系統,是一道硬菜的關鍵

當一個平衡被打破, 必然發生震盪, 這種震盪強度和所需時間的總量就是打破平衡形成新的平衡的代價, 不可避免。 ​如果這種震盪還沒有達到解散基本關係的地步,

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 振幅減小, 最終就能形成新的平衡。 震盪的時間長短和振幅的大小取決於兩種平衡之間的差距。

這種普遍的規律告訴我們, 世界經濟貿易重新分工的代價不可避免, 形成新的平衡所需要的時間和帶來的震盪取決於新舊平衡之間的差距。

世界是多極的, 當其中的一極積蓄力量準備突破之時, 另一方為了原有的平衡極力壓制, 如果突破一方力量弱小, 則回到原態, 也可能被扼殺;當突破一方力量強于壓制方, 則會形成新的平衡。

一切取決於力量的對比。 但在這一過程中雙方乃至多方必然付出代價,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也難以避免。

屁股決定立場, 哪種平衡對誰有利,

誰就支持哪種平衡, 這就是目前貿易戰的格局。

既然不可避免, 世界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不僅僅是中國。

在中國悄悄生長的時候, 歐美日寄希望於中國長大後成為他們的一極, 而超越經濟的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決定了這種幻想的幼稚, 起碼近百年內不現實。

但在成長過程中, 中國也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對民用核心技術的忽略或者被動限制使得這種發展非常不平衡, 就像一個肌肉強健的巨人, 有自己的糧食蔬菜, 卻沒有自己的鹽和味精, 一旦對方停止供應, 就只能回到缺鹽少味的年代, 而這種狀況可能持續數年。 遺憾的是鹽和味精在歐美日手中。

然而實際情況是, 中國已經成為現有世界平衡的一個重要一極,

缺鹽少味的巨人對這種平衡並不利。 這種代價歐美日能否接受, 就是貿易戰會不會發生關鍵。

鹽和味精的重要性在於能否成為一道硬菜, 是所處貿易鏈條地位的決定因素。 歐美日斷供中國的幾個小廚師就已經讓我們手忙腳亂, 所以長遠的有計劃的戰略何其重要。

成長的代價不可避免, 中國也許要過幾年缺鹽少味的日子, 也許還可以繼續用糧食蔬菜換鹽和味精, 但最終還是要有自己的鹽和味精。 試想如果現在我們手裡已經有自己的鹽和味精, 局面就會大有不同。

無論如何, 我們要做好準備, 在缺鹽少味的日子中繼續奮鬥, 直到新的平衡的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